CN208057123U -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57123U
CN208057123U CN201820336523.7U CN201820336523U CN208057123U CN 208057123 U CN208057123 U CN 208057123U CN 201820336523 U CN201820336523 U CN 201820336523U CN 208057123 U CN208057123 U CN 208057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shock
damping
vibratio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65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宝丰
朱利明
苗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3365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57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57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571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包括位于下层水平面的第一隧道和位于上层水平面且在俯视图上与第一隧道呈垂直交叉跨越的第二隧道,第一隧道的上部设置有隔层,第二隧道的底部设置有减压板,减压板与隔层之间形成有用于提高第二隧道抗震能力的缓冲减震空间带,缓冲减震空间带中等间隔垂直安装有组合了液压和弹簧双重减震方式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的垂直减震机构,并且两相邻的垂直减震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垂直减震机构进一步吸收振动的减震橡胶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橡胶体和垂直减震机构的有机配合,能更好地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并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交叉隧道是一种特殊的隧道结构形式,是两条隧道结构以某个角度相互交叉跨越。适用于城市地铁交叉线路轨道交通中的隧道结构,交叉隧道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的施工会对隧道的围岩造成晃动,由于隧道是上下隧道,所以围岩晃动会发生相互作用的力,使另一个隧道发生晃动,影响了隧道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用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包括位于下层水平面的第一隧道和位于上层水平面且在俯视图上与第一隧道呈垂直交叉跨越的第二隧道,第一隧道的上部设置有隔层,第二隧道的底部设置有减压板,减压板与隔层之间形成有用于提高第二隧道抗震能力的缓冲减震空间带,缓冲减震空间带中等间隔垂直安装有组合了液压和弹簧双重减震方式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的垂直减震机构,并且两相邻的垂直减震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垂直减震机构进一步吸收振动的减震橡胶体。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第二隧道的内壁设有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二隧道抗震能力的防震层。
上述的垂直减震机构由底座、外筒、内筒、阻尼控制阀、活塞杆、支承板和弹簧组合构成;外筒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内筒同轴套装在外筒中,并且内筒与外筒间形成有液压油箱,内筒的底部径向开有连通液压油箱和内筒内孔的径向连接孔,阻尼控制阀安装在内筒的内孔中且位于径向连接孔的上方,活塞杆滑动设置在内筒的内孔中形成利用液压减震的液压减震结构,支承板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顶端,弹簧套装在外筒的外周,该弹簧的上端与支承板的底面相顶接,该弹簧的下端与底座相顶接形成利用弹簧减震的弹簧减震结构。
上述的支承板的顶面与减压板的底面固定相连接,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垫并经减震垫与隔层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上述的减震橡胶体的顶面与减压板的底面固定支撑相配合,减震橡胶体的底面与隔层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隧道上的隔层与第二隧道下的减压板之间形成有缓冲减震空间带,该缓冲减震空间带内安装有等间隔设置的垂直减震机构,并且两相邻的垂直减震机构之间设置有减震橡胶体。垂直减震机构组合了液压减震和弹簧减震的双重减震结构,能有效地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安装的减震橡胶体与垂直减震机构相配合,实现隧道施工振动能量的最佳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隧道施工安全和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垂直减震机构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缓冲减震空间带A、第一隧道1、第二隧道2、防震层21、隔层3、减压板4、垂直减震机构5、液压油箱5a、径向连接孔5b、底座51、外筒52、内筒53、阻尼控制阀54、活塞杆55、支承板56、弹簧57、减震垫58、减震橡胶体6。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包括位于下层水平面的第一隧道1和位于上层水平面的第二隧道2,下层水平面的第一隧道1和上层水平面的第二隧道2在俯视图上看相互垂直交叉跨越。第一隧道1的上部设置有隔层3,第二隧道2的底部设置有减压板4。为了减少第一隧道1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第二隧道2影响和损害,本实用新型在减压板4与隔层3之间设计形成有用于提高第二隧道2抗震能力的缓冲减震空间带A,缓冲减震空间带A中等间隔垂直安装有多个垂直减震机构5,垂直减震机构5为组合有液压减震和弹簧减震双重减震结构的一种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能更有效地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两相邻的垂直减震机构5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垂直减震机构5进一步吸收振动的减震橡胶体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垂直减震机构5和减震橡胶体6,能利用二者的配合作用,防止机械施工使隧道周围的围岩发生晃动,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第二隧道2的抗震能力,避免第一隧道1在施工时造成第二隧道2出现坍塌。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隧道2的内壁设有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二隧道2抗震能力的防震层21。
实施例中,垂直减震机构5由底座51、外筒52、内筒53、阻尼控制阀54、活塞杆55、支承板56和弹簧57组合构成;外筒52固定安装在底座51上,内筒53同轴套装在外筒52中,并且内筒53与外筒52间形成有液压油箱5a,内筒53的底部径向开有连通液压油箱5a和内筒53内孔的径向连接孔5b,阻尼控制阀54安装在内筒53的内孔中且位于径向连接孔5b的上方,活塞杆55滑动设置在内筒53的内孔中形成利用液压减震的液压减震结构,支承板56固定安装在活塞杆55的顶端,弹簧57套装在外筒52的外周,该弹簧57的上端与支承板56的底面相顶接,该弹簧57的下端与底座51相顶接形成利用弹簧减震的弹簧减震结构。
实施例中,支承板56的顶面与减压板4的底面固定相连接,底座5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垫58并经减震垫58与隔层3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减震橡胶体6的顶面与减压板4的底面固定支撑相配合,减震橡胶体6的底面与隔层3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有液压减震和弹簧减震双重减震结构的垂直减震机构5,吸收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另外通过减震橡胶体和垂直减震机构配合作用,防止机械的施工使隧道周围的围岩发生晃动,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包括位于下层水平面的第一隧道(1)和位于上层水平面且在俯视图上与第一隧道(1)呈垂直交叉跨越的第二隧道(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隧道(1)的上部设置有隔层(3),所述的第二隧道(2)的底部设置有减压板(4),所述的减压板(4)与隔层(3)之间形成有用于提高第二隧道(2)抗震能力的缓冲减震空间带(A),所述的缓冲减震空间带(A)中等间隔垂直安装有组合了液压和弹簧双重减震方式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的垂直减震机构(5),并且两相邻的垂直减震机构(5)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垂直减震机构(5)进一步吸收振动的减震橡胶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隧道(2)的内壁设有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二隧道(2)抗震能力的防震层(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垂直减震机构(5)由底座(51)、外筒(52)、内筒(53)、阻尼控制阀(54)、活塞杆(55)、支承板(56)和弹簧(57)组合构成;所述的外筒(52)固定安装在底座(51)上,所述的内筒(53)同轴套装在外筒(52)中,并且内筒(53)与外筒(52)间形成有液压油箱(5a),所述的内筒(53)的底部径向开有连通液压油箱(5a)和内筒(53)内孔的径向连接孔(5b),所述的阻尼控制阀(54)安装在内筒(53)的内孔中且位于径向连接孔(5b)的上方,所述的活塞杆(55)滑动设置在内筒(53)的内孔中形成利用液压减震的液压减震结构,所述的支承板(56)固定安装在活塞杆(55)的顶端,所述的弹簧(57)套装在外筒(52)的外周,该弹簧(57)的上端与支承板(56)的底面相顶接,该弹簧(57)的下端与底座(51)相顶接形成利用弹簧减震的弹簧减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承板(56)的顶面与减压板(4)的底面固定相连接,所述的底座(5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垫(58)并经减震垫(58)与隔层(3)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震橡胶体(6)的顶面与减压板(4)的底面固定支撑相配合,所述的减震橡胶体(6)的底面与隔层(3)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CN201820336523.7U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57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6523.7U CN208057123U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6523.7U CN208057123U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57123U true CN208057123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9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652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57123U (zh) 2018-03-13 2018-03-13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571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1918A (zh) * 2020-06-11 2020-09-22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消能减震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1918A (zh) * 2020-06-11 2020-09-22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消能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8198B (zh) 一种适用于风电塔锥形塔筒结构的防屈曲减振装置
CN206429608U (zh) 一种阻尼可调减震器
CN208057123U (zh) 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
CN205329528U (zh) 一种公路桥梁避震支座
CN208200284U (zh) 一种建筑机械物料防坠落缓冲减震平台
KR101551171B1 (ko) 콤팩트
CN204098055U (zh) 一种小区建筑抗震地基
CN105019566B (zh) 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三维隔震装置
CN110410624A (zh) 机械设备安装结构及安装工艺
CN103147696A (zh) 一种用于吸收钻杆冲击振动的钻杆保护器
CN107630473A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CN207892020U (zh) 一种柱子地基的减震建筑结构
CN202023213U (zh) 一种减震液压破碎锤
CN204876147U (zh) 可嵌入框架的支撑式耗能机构
CN203114194U (zh) 一种用于吸收钻杆冲击振动的钻杆保护器
CN111501789B (zh) 滑坡及断层区多向复合型衬砌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20150037016A (ko) 콤팩트
CN206815574U (zh) 一种建筑用单孔钢板耗能减震器
CN202896897U (zh) 容器物料填充振动装置
CN105064392B (zh) 设备的减震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915385U (zh) 一种隧道内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的挤密桩
CN205524615U (zh) 一种摩托车
CN209568478U (zh) 一种地下室抗震结构
CN203961042U (zh) 构筑物的楼板减震结构
CN105840725A (zh) 螺钉减振隔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