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574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5745U
CN208045745U CN201820376082.3U CN201820376082U CN208045745U CN 208045745 U CN208045745 U CN 208045745U CN 201820376082 U CN201820376082 U CN 201820376082U CN 208045745 U CN208045745 U CN 208045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contact site
boss
insulating body
elasti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60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善雍
黄子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Hongt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60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5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5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5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焊接部以及弧形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上表面向上凸伸的若干凸台,所述接触部位于凸台的正上方,并且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发生弹性位移,此时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则完全错开。进而充分利用了电连接器有限的空间,符合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与芯片模块组装配合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的蓬勃发展,几乎每个新产品都在谈高速传输应用,各应用模块均朝向高速方向发展,以实现高速传输应用,用来连接各个模块之间的输入/输出接口当然也需要高速传输,而作为电脑、服务器等核心部分的芯片模块如中央处理器则朝向更高速、端子数量更多的方向发展,而对于用来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器如何在确保小型化的同时又能提升端子排布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用于与该芯片模块组装配合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用于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以及用于与芯片模块电性接触的弧形接触部。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会发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接触部向下发生过度变形,现有技术人员通常会在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置凸台用于支撑所述芯片模块,因而现有技术人员在进行端子排布时通常也会考虑增大电连接器的体积以增加空间来设置凸台,这明显不符合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省空间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与芯片模块组装配合以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在对应端子槽内的固定部、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以及用于与芯片模块电性接触的弧形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上表面向上凸伸的若干凸台,所述接触部位于凸台的正上方,并且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发生弹性位移,此时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则完全错开。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定义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述凸台与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并呈阵列方式排列,所述凸台及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成若干排,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成若干列。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凸伸于绝缘本体上方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以及连接弹性部与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每一凸台设置在对应导电端子的弹性部沿第一方向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接触部对应设置在位于相邻前排的凸台正上方并与该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沿第二方向发生弹性位移进而沿第二方向与该对应的凸台完全错开。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在连接部的一侧设有让位槽,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连接部在接触部的带动下发生弹性位移,所述凸台从对应的让位槽内穿过并向上凸伸出所述连接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性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部,所述让位槽形成于所述接触部与弹性部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排的导电端子接触部与相邻前排的导电端子中的相邻两弹性部之间沿第一方向形成相同的两第一间距。
更进一步地,所述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芯片模块向下抵压接触部并带动弹性部及连接部发生弹性位移,每一列导电端子中位于后方的接触部在发生弹性位移后与前方相邻导电端子的弹性部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等于第一间距。
更进一步地,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接触部沿第一方向位于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中的相邻两弹性部之间,且该接触部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相邻的两弹性部相互重叠。
更进一步地,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连接部与相邻的前排对应一相邻导电端子的弹性部沿第一方向共同位于该相邻前排的两相邻凸台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触部设置在凸台的正上方,并且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进而充分利用了电连接器有限的空间,符合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同时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发生弹性位移,此时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则完全错开,不会与凸台之间发生碰触,从而保证了各零部件功能的正常发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组装配合前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组装配合后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的部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顶视图。
图8是图6的侧视图。
图9是图6中的导电端子在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时发生弹性变形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顶视图。
图11是图9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芯片模块 200
电路板 300 加强片 30
压板 40 摇杆 50
绝缘本体 10 端子槽 11
凸台 12、12b 导电端子 20、20a、20b
固定部 21 焊接部 22
接触部 23、23a 突刺 210
第一固定部 211 第二固定部 212
中间部 213 弹性部 24、24a、24b、24c
连接部 25、25a 狭槽 26、26a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第一间距 S1 第二间距 S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于用于安装至电路板300上并与芯片模块200组装配合以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设于绝缘本体10上以与所述芯片模块200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20,框设于绝缘本体10外围的加强片30、分别可转动组装于加强片30的相对两侧的压板40及将压板40固定至加强片30的摇杆50。
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定义有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垂直。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端子槽11以及若干向上凸伸出其上表面的凸台12,所述每一凸台12沿第一方向X对应设置在每一端子槽11的一侧。
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0呈阵列方式排列,其沿第一方向X排列成若干排,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成若干列,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10内的固定部21、焊接至电路板300的焊接部22以及用于与芯片模块200电性接触的弧形接触部23。所述固定部2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固定部211、212,所述第一、第二固定部211、212均呈平板状设置且相互之间形成一夹角,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夹角为90度。所述第一、第二固定部211、212相对的外侧均设置有与端子槽11干涉配合的突刺210,其相对内侧一体连接一中间部213。所述焊接部22一体连接至第二固定部212的下端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所述端子槽11内,所述焊接部22通过焊锡球焊接至电路板300上。
所述导电端子20还包括凸伸于绝缘本体10上方的的弹性部24以及连接所述弹性部24与接触部23的连接部25,所述弹性部24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11的上端沿第二方向弯折延伸。所述接触部23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25,所述弹性部24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部23。所述弹性部24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所述导电端子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及弹性部24上的狭槽26,所述狭槽26沿导电端子2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及弹性部24。该狭槽26位于该导电端子20的应力集中区,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该狭槽26的长度、宽度及位置,故所述端子20可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地加宽其第一固定部211及弹性部24,在同等情况下,可相应减小相邻端子20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整个电连接器的阻抗。
请参阅图4及6-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200组装配合前,所述导电端子20的弹性部11向上倾斜设置。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图6-8中挑选出前后两排导电端子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号,其中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沿第一方向X位于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20b中的相邻两弹性部24b之间,且该接触部23a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相邻的两弹性部24b相互重叠。请参阅图7所示,也就是说,本处所指接触部23a与弹性部24b的位置关系为该等导电端子20在第一、第二方向X、Y所在水平面或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进行投影后沿第一、第二方向X、Y所形成的排列方式。
由于阻抗与电容成反比,也就是说导电端子20之间所形成的电容越大其阻抗就会越小,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导电端子20接触部23及弹性部24的宽度,可以减小接触部23及弹性部24与相邻导电端子20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导电端子20之间的电容效应,达到降低导电端子20在接触部23、连接部25及弹性部24附近区域阻抗的效果,从而改善电连接器100的整体阻抗匹配,更好地满足了电连接器100的高频传输性能需求。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沿第一方向X位于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20b中的相邻两弹性部24b之间,且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相邻的两弹性部24b相互重叠,使得加宽的弹性部24b与加宽的接触部23a之间形成最佳的电容效应。
所述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与所述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20b中的相邻两弹性部24b之间沿第一方向X形成相同的两第一间距S1。该第一间距S1最好不超过0.18mm,理论上来讲,该第一间距S1越小越好,但是第一间距S1越小,越容易引起相邻导电端子间发生碰触进而引起短路、跳火等问题,申请人经过反复测试认证,该第一间距S1位于0.12mm至0.16mm之间,即第一间距S1大于等于0.12mm且小于等于0.16mm时所取得的效果最佳。
本实用新型的凸台12也呈阵列方式排列并与导电端子20一一对应,并且所述每一凸台12设置在对应导电端子20的弹性部24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所述凸台12将导电端子20的弹性部24沿第一方向X相互间隔开,可防止弹性部24变形而发生相互碰触的现象。请参阅图7所示,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对应设置在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20b之间的凸台12b上方,且所述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与相邻的前排中对应的凸台12b同时沿第一、第二方向X、Y至少部分重叠,也就是说,所述接触部23a与对应的凸台12b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在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200组装配合前,将导电端子20a的接触部23a对应设置在凸台12b上方,灵活运用了电连接器100的高度空间,不仅可最大化设置所述凸台12b,而且可增加导电端子20的排列密度,进而充分利用了电连接器100有限的空间,符合电连接器10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请参阅图5及9-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200组装配合后,所述芯片模块200向下抵压接触部23并带动弹性部24及连接部25向下并向前发生弹性位移,所述导电端子20的弹性部11发生弹性位移后呈水平设置,其与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相互平行。每一列导电端子20中位于后方的接触部23a在发生弹性位移后与前方相邻导电端子20的弹性部24c之间形成第二间距S2,使得加宽的弹性部24c与加宽的接触部23a之间也形成额外的电容效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间距S2等于第一间距S1,从而使得接触部23a与围设在其周围相邻的弹性部24b、24c均形成最佳的电容效应。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20a连接部25a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位于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20b中的相邻两弹性部24b之间,且该连接部25a在发生弹性位移后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相邻的两弹性部24b相互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23与连接部25加在一起的长度与弹性部24的长度大致相等。
请继续参阅图5及9-11所示,所述芯片模块200与电连接器100组装配合后,所述芯片模块200向下抵压接触部23并带动弹性部24及连接部25向下并向前发生弹性位移;所述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在发生弹性位移后与相邻的前排中对应的凸台12b沿第二方向Y相互错开,也就是说,所述接触部23a与对应的凸台12b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上的投影沿第二方向完全错开;所述后排导电端子20a中的连接部25a在发生弹性位移后沿第一方向X与相邻的前排中对应的凸台12b相互错开设置,但沿第二方向X与相邻的前排中对应的凸台12b相互重叠。所述导电端子20a在连接部25a的一侧设有让位槽26a,所述让位槽26a形成于所述接触部23a与弹性部24a之间,所述芯片模块200与电连接器100组装配合后,所述导电端子20a的连接部25a发生弹性位移以使前排的凸台12b穿过对应的让位槽26a并向上凸伸出所述连接部25a,所述凸台12b可用来向上抵持所述芯片模块200以防止芯片模块200向下抵压所述接触部23a时使导电端子20a的弹性部23a发生过度变形。因此,所述接触部23a与芯片模块200接触配合后,不会与凸台12b之间发生碰触,同时该凸台12b也起到了防止导电端子20a过度变形的作用。位于后排的每一导电端子20a连接部25a与相邻的前排对应一相邻导电端子20b的弹性部23b共同位于该相邻前排的两相邻凸台12b之间。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宽接触部23及弹性部24的宽度,可以减小接触部23及弹性部24与相邻导电端子20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导电端子20之间的电容效应,达到降低导电端子20在接触部23、连接部25及弹性部24附近区域阻抗的效果,从而改善电连接器100的整体阻抗匹配,更好地满足了电连接器100的高频传输性能需求。
(2)本实用新型将后排的导电端子20a接触部23a沿第一方向X位于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20b中的相邻两弹性部24b之间,且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相邻的两弹性部24b相互重叠,使得加宽的弹性部24b与加宽的接触部23a之间形成最佳的电容效应,进而最大程度改善了导电端子20的阻抗匹配性能。
(3)本实用新型每一列导电端子20中位于后方的接触部23a在发生弹性位移后与前方相邻导电端子20的弹性部24c之间形成第二间距S2,使得加宽的弹性部24c与加宽的接触部23a之间也形成额外的电容效应,同时由于所述第二间距S2等于第一间距S1,使得接触部23a与围设在其周围所有相邻的弹性部24b、24c均形成最佳的电容效应。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触部23设置在凸台12的正上方,并且所述接触部23与对应的凸台12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进而灵活运用了电连接器100的高度空间,不仅可最大化设置所述凸台12b,而且可增加导电端子20的排列密度,充分利用了电连接器100有限的空间,符合电连接器10的小型化发展趋势,同时当芯片模块200与电连接器100组装配合后,所述接触部23在芯片模块200的抵压下发生弹性位移,此时所述接触部23与对应的凸台12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上的投影则完全错开,不会与凸台12之间发生碰触,从而保证了各零部件功能的正常发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并与芯片模块组装配合以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该上、下表面的端子槽;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在对应端子槽内的固定部、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以及用于与芯片模块电性接触的弧形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上表面向上凸伸的若干凸台,所述接触部位于凸台的正上方,并且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发生弹性位移,此时所述接触部与对应的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则完全错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定义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述凸台与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并呈阵列方式排列,所述凸台及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成若干排,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成若干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凸伸于绝缘本体上方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以及连接弹性部与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每一凸台设置在对应导电端子的弹性部沿第一方向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接触部对应设置在位于相邻前排的凸台正上方并与该凸台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接触部在芯片模块的抵压下沿第二方向发生弹性位移进而沿第二方向与该对应的凸台完全错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在连接部的一侧设有让位槽,当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连接部在接触部的带动下发生弹性位移,所述凸台从对应的让位槽内穿过并向上凸伸出所述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性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部,所述让位槽形成于所述接触部与弹性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的导电端子接触部与相邻前排的导电端子中的相邻两弹性部之间沿第一方向形成相同的两第一间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组装配合后,所述芯片模块向下抵压接触部并带动弹性部及连接部发生弹性位移,每一列导电端子中位于后方的接触部在发生弹性位移后与前方相邻导电端子的弹性部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等于第一间距。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接触部沿第一方向位于相邻的前排导电端子中的相邻两弹性部之间,且该接触部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相邻的两弹性部相互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连接部与相邻的前排对应一相邻导电端子的弹性部沿第一方向共同位于该相邻前排的两相邻凸台之间。
CN201820376082.3U 2018-03-19 2018-03-19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045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6082.3U CN208045745U (zh) 2018-03-19 2018-03-1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6082.3U CN208045745U (zh) 2018-03-19 2018-03-1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5745U true CN208045745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6082.3U Active CN208045745U (zh) 2018-03-19 2018-03-1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57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792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Cpu插座连接器
US11411338B2 (en) 2019-08-13 2022-08-09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Mixer pitch arrangement for CPU socke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7921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Cpu插座连接器
US11411338B2 (en) 2019-08-13 2022-08-09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Mixer pitch arrangement for CPU socke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3088B (zh) 电连接器
CN110994230B (zh) 电连接器
US9825392B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terminal
CN206364299U (zh) 电连接器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108987967B (zh) 电连接器
CN110071386A (zh) 电连接器
US11183796B2 (en) First terminal assembly, firs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9787029B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CN10481068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8045745U (zh) 电连接器
JP2007200575A (ja)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多極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携帯型無線端末又は小型電子機器
CN110289508A (zh) 电连接器
CN110829069B (zh) 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9029559U (zh)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CN208045744U (zh) 电连接器
US86905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low profile application
CN101794941A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
WO2023016368A1 (zh) 电路板组件、电路板堆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3208707B (zh) 电连接器
WO2021098763A1 (zh) 电路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201674039U (zh) 一种fp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