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1293U - 温度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温度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1293U
CN208041293U CN201820538743.8U CN201820538743U CN208041293U CN 208041293 U CN208041293 U CN 208041293U CN 201820538743 U CN201820538743 U CN 201820538743U CN 208041293 U CN208041293 U CN 208041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bimetal leaf
valve body
fixini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87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满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Bo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5387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1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1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1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阀,包括具有至少两个通口的阀体和设置于阀体的内部的温控元件,温控元件包括阀杆、阀片、双金属片以及固定片,阀片连接于阀杆的一端上;双金属片连接于阀杆的另一端上;固定片套设于阀杆上,且固定片的周边与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的被动层,主动层靠近固定片;以一个通口为温控通口,阀杆的中轴线与温控通口的中轴线重合,在双金属片向背离固定片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阀片能够覆盖温控通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具有反应灵敏,使用寿命长,且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易安装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温度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阀。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或热水、热气供应系统中,常常通过手动旋转阀门对通水量或通气量进行调节,以达到管路控温功能,但是,这种控温方式操作起来完全依靠人工,具有控温不及时、控温调节误差大等缺点,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阀,其具有反应灵敏,使用寿命长,且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易安装、实用安全等有益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温度控制阀,包括具有至少两个通口的阀体和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内部的温控元件。
所述温控元件包括阀杆、阀片、双金属片以及固定片。
所述阀片连接于所述阀杆的一端上;所述双金属片连接于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片套设于所述阀杆上,且所述固定片的周边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所述主动层的被动层,所述主动层靠近所述固定片,以一个所述通口为温控通口,所述阀杆的中轴线与所述温控通口的中轴线重合,在所述双金属片向背离所述固定片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所述阀片能够覆盖所述温控通口。
另外,技术方案2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以一端与所述阀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片连接的方式套设于所述阀杆的位于所述阀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的部位上。
另外,技术方案3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凹槽,所述双金属片的周部以内嵌于所述周向凹槽的内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
另外,技术方案4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阀体为具有两个通口的双通阀体。
另外,技术方案5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阀体为具有三个通口的L型三通阀体。
另外,技术方案6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阀体为具有三个通口的T型三通阀体。
另外,技术方案7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双金属片的周边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
另外,技术方案8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双金属片为碟形片。
另外,技术方案9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主动层为铜片,所述被动层为铁片。
另外,技术方案10的温度控制阀,在技术方案1的温度控制阀中,所述主动层为铁铬镍合金,所述被动层为铁镍合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指向背离所述固定片的方向弯曲是指自背离所述固定片的方向向朝向所述固定片的方向拱起而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化工领域或热水、热气供应系统中,常常通过手动旋转阀门对通水量或通气量进行调节,以达到管路控温功能,但是,这种控温方式操作起来完全依靠人工,具有控温不及时、控温调节误差大等缺点,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对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阀,包括具有至少两个通口的阀体和设置于阀体的内部的温控元件。
温控元件包括阀杆、阀片、双金属片以及固定片,阀片连接于阀杆的一端上;双金属片连接于阀杆的另一端上;固定片套设于阀杆上,且固定片的周边与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的被动层,主动层靠近固定片;以一个通口为温控通口,阀杆的中轴线与温控通口的中轴线重合,在双金属片向背离固定片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阀片能够覆盖温控通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利用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产生形变的原理对阀杆进行调节,进而带动阀片朝向温控通口运动,实现温控功能,其可通过对双金属片的厚度和面积等进行选择,从而调整温控范围,具有反应灵敏,使用寿命长,且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易安装等有益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设置该温度控制阀还包括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以一端与阀片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片连接的方式套设于阀杆的位于阀片与固定片之间的部位上。
在以上结构中,通过回位弹簧的弹性力对被升温的双金属片推动的阀杆提供回位动力,有助于在降温后辅助双金属片回归常温状态,避免双金属片被拉伸过度无法回位,从而提高该温度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五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阀体;11-温控通口;2-阀杆;3-阀片;4-双金属片;5-固定片;6-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整体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实施例。
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常温状态为第一工况,以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阀的高温状态为第二工况。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温度控制阀包括阀体1和设置于阀体1的内部的温控元件,该阀体1为具有两个通口的双通阀体。
其中,温控元件包括阀杆2、阀片3、双金属片4以及固定片5,阀片3连接于阀杆2的一端上;双金属片4连接于阀杆2的另一端上;固定片5套设于阀杆2上,且固定片5的周边与阀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双金属片4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的被动层,主动层靠近固定片5;以一个通口为温控通口11,阀杆2的中轴线与温控通口11的中轴线重合,在双金属片4向背离固定片5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阀片3能够覆盖温控通口11。
进一步地,该温度控制阀还包括回位弹簧6,回位弹簧6以一端与阀片3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片5连接的方式套设于阀杆2的位于阀片3与固定片5之间的部位上。
另外,双金属片4为碟形片。
另外,双金属片4的主动层为铜片,被动层为铁片,或者,双金属片4的主动层为铁铬镍合金,被动层为铁镍合金,或者为其他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主动层的被动层的双金属片。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双金属片4具有一组,连接于阀杆2的另一端上,且该双金属片4的周边不与阀体1内壁连接。
其第一工况下,双金属片4的主动层和被动层均不弯曲,第二工况下,温度升高,双金属片4的主动层的形变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4的整体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即向背离固定片5的方向弯曲产生形变,进而带动阀片3朝向温控通口11运动,使温控通口11变小,实现温控功能。
第二实施例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该温度控制阀包括阀体1和设置于阀体1的内部的温控元件,该阀体1为具有两个通口的双通阀体。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双金属片4具有一组,连接于阀杆2的另一端上,且该双金属片4的周边不与阀体1内壁连接”的结构替换为以下结构:
“双金属片4具有多组,如,双金属片4具有五组,五组双金属片4以相互间隔的方式连接于阀杆2的另一端上,且各组双金属片4的周边均不与阀体1内壁连接”。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三实施例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该温度控制阀包括具有阀体1和设置于阀体1的内部的温控元件,该阀体1为具有两个通口的双通阀体。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双金属片4具有一组,连接于阀杆2的另一端上,且该双金属片4的周边不与阀体1内壁连接”的结构替换为以下结构:
“双金属片4具有一组,连接于阀杆2的另一端上,在阀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凹槽,双金属片4的周部以内嵌于周向凹槽的内部的方式固定于阀体1的内壁上”。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四至第五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至第三三种具体实施例中的阀体1均为具有两个通口的双通阀体。
但是不限于此,以第一实施例为例,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的第五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阀体1也可为具有三个通口的L型三通阀体,或者,如图8所示,该阀体1也可为具有三个通口的T型三通阀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指向背离固定片的方向弯曲是指自背离固定片的方向向朝向固定片的方向拱起而弯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利用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4的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4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产生形变的原理对阀杆2进行调节,进而带动阀片3朝向温控通口11运动,实现温控功能,其可通过对双金属片4的厚度和面积等进行选择,从而调整温控范围,具有反应灵敏,使用寿命长,且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易安装等有益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该温度控制阀还包括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以一端与阀片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片连接的方式套设于阀杆的位于阀片与固定片之间的部位上,通过回位弹簧的弹性力对被升温的双金属片推动的阀杆提供回位动力,有助于在降温后辅助双金属片回归常温状态,避免双金属片被拉伸过度无法回位,从而提高该温度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金属片为碟形片,由此,加大双金属片的整体面积,从而保证其升温时产生的形变能够充分带动阀杆进行灵活移动,保证该温度控制阀的温控灵敏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金属片的周边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于阀体的内壁上,例如焊接或一体成形等,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的利用双金属片推动阀杆进行温控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该温度控制阀还包括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以一端与阀片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片连接的方式套设于阀杆的位于阀片与固定片之间的部位上。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回位弹簧,仅仅通过双金属片推动阀杆朝向或者远离温控通口,同样能够达到温控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回位弹簧,其结构中,通过回位弹簧的弹性力对被升温的双金属片推动的阀杆提供回位动力,有助于在降温后辅助双金属片回归常温状态,避免双金属片被拉伸过度无法回位,从而提高该温度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金属片为碟形片。
但是不限于此,该双金属片也可以是形成为长条形或方形等,同样可实现上述温控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双金属片为蝶形片,由此,可加大双金属片的整体面积,从而保证其升温时产生的形变能够充分带动阀杆进行灵活移动,保证该温度控制阀的温控灵敏性。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金属片,也可以不仅仅包括一层主动层和一层被动层,其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且自靠近固定片的一侧向远离固定片的一侧,各层结构的热膨胀系数依次减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阀的阀体为但不限于为便于对内部各组成部分进行安装的组装式阀体,例如,形成为由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相互螺接而成的结构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控制阀,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两个通口的阀体和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内部的温控元件,
所述温控元件包括阀杆、阀片、双金属片以及固定片,
所述阀片连接于所述阀杆的一端上;
所述双金属片连接于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上;
所述固定片套设于所述阀杆上,且所述固定片的周边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双金属片包括主动层和热膨胀系数低于所述主动层的被动层,所述主动层靠近所述固定片;
以一个所述通口为温控通口,所述阀杆的中轴线与所述温控通口的中轴线重合,在所述双金属片向背离所述固定片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所述阀片能够覆盖所述温控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以一端与所述阀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片连接的方式套设于所述阀杆的位于所述阀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的部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凹槽,所述双金属片的周部以内嵌于所述周向凹槽的内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具有两个通口的双通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具有三个通口的L型三通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具有三个通口的T型三通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的周边固定连接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为碟形片。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层为铜片,所述被动层为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温度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层为铁铬镍合金,所述被动层为铁镍合金。
CN201820538743.8U 2018-04-16 2018-04-16 温度控制阀 Active CN208041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8743.8U CN208041293U (zh) 2018-04-16 2018-04-16 温度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8743.8U CN208041293U (zh) 2018-04-16 2018-04-16 温度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1293U true CN208041293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8743.8U Active CN208041293U (zh) 2018-04-16 2018-04-16 温度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1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4676B (zh) 一种感应加热炉真空状态多次进料装置
CN208041293U (zh) 温度控制阀
CN105020112B (zh) 一种高热稳定的离子推力器屏栅筒
CN113432295B (zh) 一种螺旋形大流量超高温空气电加热器
CN208634362U (zh) 一种记忆合金密封系统
CN202768905U (zh) 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
CN209101790U (zh) 一种金属冶炼用具有环保功能的金属冶炼炉
CN206496002U (zh) 一种暖气阀
CN201628481U (zh) 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气体预热装置
CN201795064U (zh) 一种磁耦合式恒温阀
CN203880102U (zh) 两阀一体的直通式截止联组阀
CN204553900U (zh) 一种碳石墨阀座组件
CN205207875U (zh) 保温夹套型暖通控制阀
CN210241724U (zh) 一种变频电磁感应加热采暖设备
CN103265187B (zh) 热管式真空集热管玻璃—金属热压封接材料及方法
CN214946771U (zh) 高温掺合阀
CN215522002U (zh) 循环对流盘片多级降压调节阀
CN214331580U (zh) 一种流体压力两位三通控制阀
CN208221619U (zh) 高温蝶阀
CN220893098U (zh) 一种用于稀释制冷机的分离式热交换器
CN220980397U (zh) 一种三通气动球阀
CN220685261U (zh) 电解槽和制氢系统
CN219284045U (zh) 多路节流控制器
CN207880088U (zh) 一种耐高温蝶阀
CN211875210U (zh) 一种高强且密封性好的调节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5

Address after: 050091 Tian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010-11-201, 319 Xiangjiang Road, Shijiazhuang High-tech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Bo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2553 No. 18, Zhuangjiaying Village, Renqiu Offshore Town,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Mand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