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6771U - 高温掺合阀 - Google Patents

高温掺合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6771U
CN214946771U CN202121363566.2U CN202121363566U CN214946771U CN 214946771 U CN214946771 U CN 214946771U CN 202121363566 U CN202121363566 U CN 202121363566U CN 214946771 U CN214946771 U CN 214946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od
valve
heat insulating
heat
heat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35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会林
廖星
王逊
王科
李伟
孙竹萌
张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D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ich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635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6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6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6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掺合阀,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它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所述阀杆包括下阀杆和上阀杆,下阀杆与上阀杆通过隔热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阀杆下端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隔热部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阀杆、上阀杆螺纹连接;隔热部件与下阀杆、上阀杆的螺纹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隔热部件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本实用新型将阀杆分成三部分,最上部与最下部由中间的隔热部连接在一起,隔热部可减小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的热传递效率,防止大量热量从阀杆热传递到外部,避免造成外部件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高温掺合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温掺合阀。
背景技术
高温掺合阀通常为气动三通调节阀,有两个进口,一个出口。两个进口中一个是热流进口,另一个进口为冷流入口。出口为混合流。混合流的控制主要由热流口进入的流量来控制,热流量的控制主要由阀芯的上下位置来控制,阀芯向下移动使热流量减少,使混合流温度降低;反之,温度升高。
阀芯的上下移动由气动、传动机构中的活塞的运动来实现,活塞的运动由阀门定位器来控制,阀门定位器的型号由检测混合流的温度的传感器热电偶来提供;由此可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阀芯长时间接触热流,导致阀芯温度很高,使用过程中,阀芯温度会顺着阀杆传递到外部执行机构,导致阀门外部温度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高温掺合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高温掺合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所述阀杆包括下阀杆和上阀杆,下阀杆与上阀杆通过隔热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阀杆下端与所述阀芯连接。
其中,所述隔热部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阀杆、上阀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部件与下阀杆、上阀杆的螺纹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部件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隔热材料为纳米微孔隔热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下阀杆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部件由隔热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阀杆分成三部分,最上部与最下部由中间的隔热部连接在一起,隔热部可减小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的热传递效率,防止大量热量从阀杆热传递到外部,避免造成外部件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阀杆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高温掺合阀,包括阀体1、阀芯3和阀杆,阀体1有冷流通道、热流通道和混合流通道。
阀杆包括下阀杆21和上阀杆23,下阀杆21与上阀杆23通过隔热部件22连接在一起,下阀杆21下端与阀芯3连接,阀芯3用于控制热流通道的入口大小。阀芯3采用高温合金制造。
隔热部件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阀杆21、上阀杆23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4。密封圈24为耐高温密封圈。
隔热部件22设置在阀杆下部,以热流通道完全关闭时,隔热部件22位于阀体1内部为宜。隔热部件22的长度根据使用工况合理设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隔热部件22包括杆体和内部隔热材料,杆体为中空结构,中空部分填充有隔热材料25。隔热材料25选用纳米微孔隔热材料等。
杆体两端有连接螺纹,用于与下阀杆21和上阀杆23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杆体的材质与下阀杆21、上阀杆23的材质不同。杆体可选用高强度隔热材料制作。
根据需要,可在阀芯3外部设散热翅片5。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杆体可采用与下阀杆21、上阀杆23相同的材质制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下阀杆21为中空结构,中空部分为真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隔热部件22并非内部填充隔热材料,而是整体由隔热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将阀杆分成三部分,最上部与最下部由中间的隔热部连接在一起,隔热部可减小最下部与最上部之间的热传递,防止大量热量从阀杆热传递到执行机构4,避免执行机构4的温度过高。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高温掺合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下阀杆和上阀杆,下阀杆与上阀杆通过隔热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阀杆下端与所述阀芯连接;
所述隔热部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阀杆、上阀杆螺纹连接;
所述隔热部件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或隔热部件整体由隔热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掺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件与下阀杆、上阀杆的螺纹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掺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件内部填充的隔热材料为纳米微孔隔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掺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杆为中空结构。
CN202121363566.2U 2021-06-18 2021-06-18 高温掺合阀 Active CN214946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3566.2U CN214946771U (zh) 2021-06-18 2021-06-18 高温掺合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3566.2U CN214946771U (zh) 2021-06-18 2021-06-18 高温掺合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6771U true CN21494677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8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3566.2U Active CN214946771U (zh) 2021-06-18 2021-06-18 高温掺合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6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78156A (en) Bellows valve
CN102592883B (zh) 一种基于低熔点金属相变体积变化效应的温度开关
CN108343749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14946771U (zh) 高温掺合阀
CN202017783U (zh) 电加热球阀
CN113339571A (zh) 高温掺合阀
EP2543882B1 (en) Temperature responsive material driven actuator
CN103644316B (zh) 一种自冷耐高温阀
CN111577903A (zh) 一种超低温波纹管密封微小流量角阀
CN209196147U (zh) 一种平衡型三通调节阀
CN202971985U (zh) 静态快速测压的球阀
CN211118297U (zh) 降低冷量损失的低温阀门
CN210686485U (zh) 一种比例控制阀箱
KR200182190Y1 (ko) 난방용 온도조절밸브
CN85200166U (zh) 一种截止式气封高温阀
CN216618589U (zh) 一种超低温闸阀阀座
CN2436732Y (zh) 双联可调球阀
CN208871036U (zh) 循环温控洗浴阀及节能节水型热水器热水循环系统
CN207906458U (zh) 一种方便输送控制阀门
CN220452876U (zh) 可控制水流量的电磁阀
CN212584378U (zh) 一种高效的电磁控制三通执行阀
CN218031454U (zh) 一种热风炉调节阀驱动结构
CN207554836U (zh) 一种零泄漏高温平衡调节阀芯
CN219510146U (zh) 一种耐高温开关阀的结构
CN208221663U (zh) 一种柱塞式高温掺合阀的阀芯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