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8504U -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8504U
CN208038504U CN201820203269.3U CN201820203269U CN208038504U CN 208038504 U CN208038504 U CN 208038504U CN 201820203269 U CN201820203269 U CN 201820203269U CN 208038504 U CN208038504 U CN 208038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jacket
tracheae
cooling water
side plate
coo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32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 Wang Metal Heat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 Wang Metal Heat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 Wang Metal Heat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 Wang Metal Heat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32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8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8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85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包括冷却组件和气体流通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冷却水排出管和冷却水输入管,所述冷却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和所述冷却水输入管,所述冷却水排出管位于所述冷却套的左侧;将所述进气法兰与真空炉炉腔固定连接,将所述出气法兰和真空系统连接,高温气体在所述气管中被所述冷却套中的冷却水冷却,相比较现有的换热装置,新型的换热装置,在同样长的所述气管占用空间更小,导致设备的体积缩小,减少占用的场地也减少了生产成本,新型的换热装置能确保气体完全冷却,导致进入工业炉真空系统的气体冷却更加均匀,使得真空系统更加稳定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工业真空炉缺乏有效的换热装置,通常为了冷却降温,会增加真空炉进气管道的长度,以增加气体在管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目前传统冷却方法的冷却效果较差,只适合于使用温度较低的炉设备,同时较长的进气管道占用空间较大,导致设备的体积增大,占用较大的场地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最后该方法不能确保气体完全冷却,导致进入工业炉真空系统的气体冷却不均,影响真空系统的稳定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传统冷却方法的冷却效果较差,只适合于使用温度较低的炉设备,同时较长的进气管道占用空间较大,导致设备的体积增大,占用较大的场地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最后该方法不能确保气体完全冷却,导致进入工业炉真空系统的气体冷却不均,影响真空系统的稳定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包括冷却组件和气体流通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冷却水排出管和冷却水输入管,所述冷却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和所述冷却水输入管,所述冷却水排出管位于所述冷却套的左侧,所述冷却水输入管位于所述冷却套的右侧,所述气体流通组件包括气管、进气侧板、进气法兰、出气法兰和出气侧板,所述出气法兰和所述进气法兰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套,所述出气法兰位于所述冷却套的上方,所述进气法兰位于所述冷却套的下方,所述气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出气侧板和所述进气侧板,所述气管位于所述冷却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气管设置为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出气侧板和所述进气侧板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气管的上端开口相适配,另外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气管的下端开口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排出管位于所述冷却水输入管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出气侧板位于所述冷却套的上端,所述进气侧板位于所述冷却套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通过设置螺旋状的所述气管来取得更佳的冷却效果的,将所述进气法兰与真空炉炉腔固定连接,将所述出气法兰和真空系统连接,将冷却水通过所述冷却水输入管输入到所述冷却套中并通过所述冷却水排出管排出,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所述气管从所述出气法兰排出,高温气体在所述气管中被所述冷却套中的冷却水冷却,相比较现有的换热装置,新型的换热装置,在同样长的所述气管占用空间更小,导致设备的体积缩小,减少占用的场地也减少了生产成本,新型的换热装置能确保气体完全冷却,导致进入工业炉真空系统的气体冷却更加均匀,使得真空系统更加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气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组件、11-冷却套、12-冷却水排出管、13-冷却水输入管、2-气体流通组件、21-气管、22-进气侧板、23-进气法兰、24-出气法兰、25-出气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包括冷却组件1和气体流通组件2,冷却组件1包括冷却套11、冷却水排出管12和冷却水输入管13,冷却套11分别固定连接于冷却水排出管12和冷却水输入管13,冷却水排出管12位于冷却套11的左侧,冷却水输入管13位于冷却套11的右侧,气体流通组件2包括气管21、进气侧板22、进气法兰23、出气法兰24和出气侧板25,出气法兰24和进气法兰23均固定连接于冷却套11,出气法兰24位于冷却套11的上方,进气法兰23位于冷却套11的下方,气管2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出气侧板25和进气侧板22,气管21位于冷却套1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冷却水排出管12和冷却水输入管13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输入管13输入到冷却套11中,当冷却套11满了过后,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排出管12排出,冷却水排出管12位于冷却水输入管13的上方能够确保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始终为充满状态,使得冷却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螺旋状的气管21来取得更佳的冷却效果的,将进气法兰23与真空炉炉腔固定连接,将出气法兰24和真空系统连接,此时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进气法兰23输入,高温空气通过进气侧板22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输入到气管21中,高温空气通过出气侧板25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从气管21排出,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输入管13输入到冷却套11中并通过冷却水排出管12排出,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气管21从出气法兰24排出,高温气体在气管21中被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冷却,相比较现有的换热装置,新型的换热装置,在同样长的气管21占用空间更小,导致设备的体积缩小,减少占用的场地也减少了生产成本,新型的换热装置能确保气体完全冷却,导致进入工业炉真空系统的气体冷却更加均匀,使得真空系统更加稳定安全。
进一步的,气管21设置为螺旋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螺旋状的气管21来取得更佳的冷却效果的,将进气法兰23与真空炉炉腔固定连接,将出气法兰24和真空系统连接,将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输入管13输入到冷却套11中并通过冷却水排出管12排出,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气管21从出气法兰24排出,高温气体在气管21中被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冷却。
进一步的,出气侧板25和进气侧板22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与气管21的上端开口相适配,另外一个通孔与气管21的下端开口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出气侧板25和进气侧板22来进行气体输送的,将进气法兰23与真空炉炉腔固定连接,将出气法兰24和真空系统连接,此时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进气法兰23输入,高温空气通过进气侧板22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输入到气管21中,高温空气通过出气侧板25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从气管21排出。
进一步的,冷却水排出管12位于冷却水输入管13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冷却水排出管12和冷却水输入管13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输入管13输入到冷却套11中,当冷却套11满了过后,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排出管12排出,冷却水排出管12位于冷却水输入管13的上方能够确保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始终为充满状态,使得冷却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出气侧板25位于冷却套11的上端,进气侧板22位于冷却套11的下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出气侧板25和进气侧板22对气管21进行支撑,气管21的上端开口和2出气侧板25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固定连接,气管21的下端开口和进气侧板2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固定连接,从而对气管21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进气法兰23与真空炉炉腔固定连接,将出气法兰24和真空系统连接,此时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进气法兰23输入,高温空气通过进气侧板22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输入到气管21中,高温空气通过出气侧板25中心位置处均开设的通孔从气管21排出,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输入管13输入到冷却套11中并通过冷却水排出管12排出,炉腔中的高温空气通过气管21从出气法兰24排出,高温气体在气管21中被冷却套11中的冷却水冷却,相比较现有的换热装置,新型的换热装置,在同样长的气管21占用空间更小,导致设备的体积缩小,减少占用的场地也减少了生产成本,新型的换热装置能确保气体完全冷却,导致进入工业炉真空系统的气体冷却更加均匀,使得真空系统更加稳定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组件(1)和气体流通组件(2),所述冷却组件(1)包括冷却套(11)、冷却水排出管(12)和冷却水输入管(13),所述冷却套(11)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12)和所述冷却水输入管(13),所述冷却水排出管(12)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左侧,所述冷却水输入管(13)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右侧,所述气体流通组件(2)包括气管(21)、进气侧板(22)、进气法兰(23)、出气法兰(24)和出气侧板(25),所述出气法兰(24)和所述进气法兰(23)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套(11),所述出气法兰(24)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上方,所述进气法兰(23)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下方,所述气管(2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出气侧板(25)和所述进气侧板(22),所述气管(21)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21)设置为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侧板(25)和所述进气侧板(22)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气管(21)的上端开口相适配,另外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气管(21)的下端开口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12)位于所述冷却水输入管(13)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侧板(25)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上端,所述进气侧板(22)位于所述冷却套(11)的下端。
CN201820203269.3U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8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3269.3U CN208038504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3269.3U CN208038504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8504U true CN208038504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51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326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8504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8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55399C2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и очистки дымового газа
CN209522872U (zh) 轴承钢棒管材的双层等温球化退火热处理设备
CN206030494U (zh) 一种可水冷和风冷的电缆护套冷却装置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208038504U (zh) 一种真空炉用换热装置
CN205917326U (zh) 海绵钛还原炉通风管结构
CN209260148U (zh) 一种真空气淬炉之气冷系统
CN215892413U (zh) 一种双腔式锅炉尾气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CN205718515U (zh) 一种喷涂烘干炉控制系统
CN108592661A (zh) 一种高效高温气体换热器
CN205223311U (zh) 一种针对铸铁管退火炉烟气的收集装置
CN208751333U (zh) 一种高效高温气体换热器
CN204454888U (zh) 一种可以回收冷却风热能的套筒窑
CN207619513U (zh) 一种井式氮化炉
CN204722196U (zh) 一种灭菌脱水两用设备
CN207515512U (zh) 一种用于窑炉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13583691A (zh)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CN207655871U (zh) 一种净化效果好的铝液浇灌装置
CN202938656U (zh) 热交换余热回收装置
CN207103806U (zh) 一种改进型的铸件空气冷却装置
CN207130308U (zh) 不锈钢管件热处理快速风冷装置
CN206118092U (zh) 一种用于微波冶炼炉的保温装置
CN203771976U (zh) 一种间歇式碳化炉
CN216954136U (zh) 一种气体换热器
CN103727781B (zh) 一种间歇式碳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