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3691A -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3691A
CN113583691A CN202110912508.9A CN202110912508A CN113583691A CN 113583691 A CN113583691 A CN 113583691A CN 202110912508 A CN202110912508 A CN 202110912508A CN 113583691 A CN113583691 A CN 113583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 quenching
heat exchanger
inert gas
exchanger main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25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永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ESHIPU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ESHIPU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ESHIPU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ESHIPU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125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3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3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3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39/00Cooling or quenching coke
    • C10B39/02Dry cooling outside the ov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包括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干熄焦余热锅炉、二次除尘器、一次冷却装置、风机和二次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由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干熄焦余热锅炉、二次除尘器、一次冷却装置、风机和二次冷却装置组合构成的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并通过将一次冷却装置设置成由换热器主体、外壳体和换热管道组合构成,并在换热器主体和外壳体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形成气腔,从而通过换热器主体和外壳体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方便工作人员定期对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侧壁进行清理,从而避免烟尘堆积而影响到其装置的导热效果,从而影响到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熄焦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通常CDQ是焦炭干法熄焦的简称,在干熄焦过程中,1000℃的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130℃的低温惰性循环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低于200℃)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但是传统的干熄焦系统中用以惰性气体冷却降温的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导致其惰性气体冷却效率较慢,从而影响到其系统整体生产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包括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干熄焦余热锅炉、二次除尘器、一次冷却装置、风机和二次冷却装置,所述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干熄焦余热锅炉、二次除尘器、一次冷却装置、风机、二次冷却装置之间均通过管道进行连接,所述一次冷却装置由换热器主体、外壳体和换热管道组合构成,其换热器主体为一根圆管结构,且其管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换热管道为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组合形成的槽口内腔之中。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上下端均一体成型有一级耳板,所述一级耳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壳体的上下侧一体成型有二级耳板,所述二级耳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其安装孔与螺纹孔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外壳体为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在换热器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且前后端的限位环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由进气管和排液管组合构成,且排液管为位于进气管的内腔之中进行设置,所述排气端口由排气管和进液管组合构成。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上的和外壳体的连接位置处均垫设有密封垫圈。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上的换热管道的管体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以四个为一组,且其在换热管道上共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且换热管道为通过支撑杆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之间形成定位支撑。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道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槽口侧壁之间形成气腔,且其气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排气管相连接,且换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排液管、进液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道的管体内腔中一体成型有翅片,所述翅片以三个为一层,且其等间距设置有多层,且其翅片为呈倾斜式设置。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上进液管所排出的冷却水为熄焦余热锅炉的供水源。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上的第一安装槽为呈迂回式设置的槽口结构,且其槽口在换热器主体上共对称设置有一组,且换热管道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形状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一次冷却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其换热器主体的内腔之中流通有冷气,且冷气的流动方向与换热管道中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同,且气腔中惰性气体的流通方向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由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干熄焦余热锅炉、二次除尘器、一次冷却装置、风机和二次冷却装置组合构成的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并通过将一次冷却装置设置成由换热器主体、外壳体和换热管道组合构成,并在换热器主体和外壳体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形成气腔,从而通过换热器主体和外壳体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方便工作人员定期对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侧壁进行清理,从而避免烟尘堆积而影响到其装置的导热效果,从而影响到换热效率;
2.并通过在换热管道的管体内腔中设置翅片,从而通过翅片让换热管道中的冷却水在流动时可以形成一定的涡流效果,从而提高其水体流动性,从而增强其水体与惰性气体之间的换热效果;
3.并通过在换热器主体的内腔之中流通冷气,从而通过冷气辅助冷却水共同作用,以对气腔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装置整体对惰性气体的循环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次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热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换热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换热管道截面示意图。
图中: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二次冷却装置7、换热器主体8、外壳体9、换热管道10、一级耳板11、限位环12、第一安装槽13、进气端口14、排气端口15、进气管16、排液管17、第二安装槽18、二级耳板19、支撑杆20、翅片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包括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和二次冷却装置7,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二次冷却装置7之间均通过管道进行连接,一次冷却装置5由换热器主体8、外壳体9和换热管道10组合构成,其换热器主体8为一根圆管结构,且其管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外壳体9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8,换热管道10为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8组合形成的槽口内腔之中,通过设置由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和二次冷却装置7组合构成的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并通过将一次冷却装置5设置成由换热器主体8、外壳体9和换热管道10组合构成,并在换热器主体8和外壳体9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8,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8之间形成气腔,从而通过换热器主体8和外壳体9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方便工作人员定期对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8的侧壁进行清理,从而避免烟尘堆积而影响到其装置的导热效果,从而影响到换热效率。
换热器主体8的上下端均一体成型有一级耳板11,一级耳板11上开设有螺纹孔,外壳体9的上下侧一体成型有二级耳板19,二级耳板19上开设有安装孔,其安装孔与螺纹孔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外壳体9为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在换热器主体8上。
换热器主体8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12,且前后端的限位环12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口14和排气端口15,进气端口14由进气管16和排液管17组合构成,且排液管17为位于进气管16的内腔之中进行设置,排气端口15由排气管和进液管组合构成。
换热器主体8上的和外壳体9的连接位置处均垫设有密封垫圈。
换热器主体8上的换热管道10的管体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撑杆20,支撑杆20以四个为一组,且其在换热管道10上共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且换热管道10为通过支撑杆20与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8之间形成定位支撑。
换热管道10与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8的槽口侧壁之间形成气腔,且其气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16、排气管相连接,且换热管道10的两端分别与排液管17、进液管相连接。
换热管道10的管体内腔中一体成型有翅片21,翅片21以三个为一层,且其等间距设置有多层,且其翅片21为呈倾斜式设置,通过在换热管道10的管体内腔中设置翅片21,从而通过翅片21让换热管道10中的冷却水在流动时可以形成一定的涡流效果,从而提高其水体流动性,从而增强其水体与惰性气体之间的换热效果。
换热器主体8上进液管所排出的冷却水为熄焦余热锅炉3的供水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换热器主体8上的第一安装槽13为呈迂回式设置的槽口结构,且其槽口在换热器主体8上共对称设置有一组,且换热管道10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13的槽口形状相吻合。
一次冷却装置5在实际使用时,其换热器主体8的内腔之中流通有冷气,且冷气的流动方向与换热管道10中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同,且气腔中惰性气体的流通方向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相反。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由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和二次冷却装置7组合构成的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并通过将一次冷却装置5设置成由换热器主体8、外壳体9和换热管道10组合构成,并在换热器主体8和外壳体9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8,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8之间形成气腔,从而通过换热器主体8和外壳体9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方便工作人员定期对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8的侧壁进行清理,从而避免烟尘堆积而影响到其装置的导热效果,从而影响到换热效率,并通过在换热管道10的管体内腔中设置翅片21,从而通过翅片21让换热管道10中的冷却水在流动时可以形成一定的涡流效果,从而提高其水体流动性,从而增强其水体与惰性气体之间的换热效果,并通过在换热器主体8的内腔之中流通冷气,从而通过冷气辅助冷却水共同作用,以对气腔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装置整体对惰性气体的循环降温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包括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和二次冷却装置(7),所述干熄炉(1)、一次除尘器(2)、干熄焦余热锅炉(3)、二次除尘器(4)、一次冷却装置(5)、风机(6)、二次冷却装置(7)之间均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装置(5)由换热器主体(8)、外壳体(9)和换热管道(10)组合构成,其换热器主体(8)为一根圆管结构,且其管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所述外壳体(9)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8),所述换热管道(10)为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3)和第二安装槽(18)组合形成的槽口内腔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8)的上下端均一体成型有一级耳板(11),所述一级耳板(11)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壳体(9)的上下侧一体成型有二级耳板(19),所述二级耳板(19)上开设有安装孔,其安装孔与螺纹孔之间为相对应设置,且外壳体(9)为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安装在换热器主体(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8)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12),且前后端的限位环(12)上分别设置有进气端口(14)和排气端口(15),所述进气端口(14)由进气管(16)和排液管(17)组合构成,且排液管(17)为位于进气管(16)的内腔之中进行设置,所述排气端口(15)由排气管和进液管组合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8)上的和外壳体(9)的连接位置处均垫设有密封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8)上的换热管道(10)的管体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以四个为一组,且其在换热管道(10)上共等间距设置有多组,且换热管道(10)为通过支撑杆(20)与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8)之间形成定位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10)与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8)的槽口侧壁之间形成气腔,且其气腔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16)、排气管相连接,且换热管道(10)的两端分别与排液管(17)、进液管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10)的管体内腔中一体成型有翅片(21),所述翅片(21)以三个为一层,且其等间距设置有多层,且其翅片(21)为呈倾斜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8)上进液管所排出的冷却水为熄焦余热锅炉(3)的供水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8)上的第一安装槽(13)为呈迂回式设置的槽口结构,且其槽口在换热器主体(8)上共对称设置有一组,且换热管道(10)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13)的槽口形状相吻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装置(5)在实际使用时,其换热器主体(8)的内腔之中流通有冷气,且冷气的流动方向与换热管道(10)中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同,且气腔中惰性气体的流通方向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相反。
CN202110912508.9A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3583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2508.9A CN11358369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2508.9A CN11358369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3691A true CN113583691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6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2508.9A Pending CN113583691A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36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5790A (zh) * 2023-09-18 2023-10-24 太原市凯特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干熄焦装置、干熄焦系统和干熄焦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7462U (zh) * 2011-10-17 2012-07-04 李洪江 一种干熄焦气体循环装置
WO2013024615A1 (ja) * 2011-08-12 2013-02-21 スチールプラ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
CN204165285U (zh) * 2014-09-29 2015-02-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以及地暖热泵制热系统
CN212205738U (zh) * 2020-05-28 2020-12-22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式高压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4615A1 (ja) * 2011-08-12 2013-02-21 スチールプラ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
CN202297462U (zh) * 2011-10-17 2012-07-04 李洪江 一种干熄焦气体循环装置
CN204165285U (zh) * 2014-09-29 2015-02-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以及地暖热泵制热系统
CN212205738U (zh) * 2020-05-28 2020-12-22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式高压换热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涂伟萍编: "《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5790A (zh) * 2023-09-18 2023-10-24 太原市凯特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干熄焦装置、干熄焦系统和干熄焦工艺
CN116925790B (zh) * 2023-09-18 2023-11-24 太原市凯特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干熄焦装置、干熄焦系统和干熄焦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22872U (zh) 轴承钢棒管材的双层等温球化退火热处理设备
WO2014044204A1 (zh) 一种强制翅片直管双环状冷凝供热换热器
CN111059759A (zh) 一种全预混冷凝锅炉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104315893A (zh) 一种换热器
CN113583691A (zh) 一种干熄焦系统惰性气体循环装置
WO2022012398A1 (zh) 一种耦合预混水冷燃烧的单锅片串接铸铝硅热水炉
CN201503229U (zh) 螺旋片式换热器
CN106017164B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05945408U (zh) 一种发电机用热管冷却器
CN108267032A (zh) 一种带有蜂窝结构的换热装置及系统
CN208187203U (zh) 一种带有蜂窝结构的换热装置
CN202885587U (zh) 风冷式气体冷却器
CN207701210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07849339U (zh) 一种蒸汽锅炉的三回程单本体换热结构
CN207567264U (zh) 一种蓄热式换热炉及蓄热式换热器
WO2010145510A1 (zh) 冷风热水一体机
CN207661975U (zh) 一种高效热水锅炉
CN211626141U (zh) 一种冷凝器及冷凝器系统
CN205619797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4705027U (zh) 一种热风炉
CN211451384U (zh) 全预混冷凝锅炉
CN218469299U (zh) 海水型低氮冷凝一体常压热水锅炉
CN220853201U (zh)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CN104006699A (zh) 冷凝式换热板片及其应用的冷凝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