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0277U -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0277U
CN208030277U CN201820441614.7U CN201820441614U CN208030277U CN 208030277 U CN208030277 U CN 208030277U CN 201820441614 U CN201820441614 U CN 201820441614U CN 208030277 U CN208030277 U CN 208030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g
aerosol producer
substance
heater
caland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16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琢
唐志宏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16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0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0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0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烟具领域,提供了一种烟雾发生器及包含该烟雾发生器的电子烟,所述烟雾发生器包括:壳体,呈中空筒状,用于收容烟雾发生物质;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分离的操作位置。当所述烟雾发生物质无法产生烟雾或用户想结束抽烟过程时,用户先将加热器从第一位置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分离,然后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中移除,实现了烟雾发生物质和烟雾发生器之间的良好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烟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雾发生器及包含该烟雾发生器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由于烟雾发生器便携性好,不会产生明火,且环保的特点,烟雾发生器受到很多吸烟人士的青睐。
电子烟一般包括烟雾发生器和电源,烟雾发生器通电后发热,从而加热液态的烟油或固态的烟雾发生物质,产生供用户抽吸的烟雾,电源给烟雾发生器提供电能。现有的加热烟雾发生物质的电子烟,通常是将烟雾发生物质插入烟雾发生器内,烟雾发生器内的加热器通电后发热,加热烟雾发生物质,产生供客户抽吸的烟雾。当烟雾发生物质不能产生烟雾时,需要让烟雾发生物质与加热器分离,从而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中移除。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烟雾发生物质在加热后,会有部分烟雾发生物质附着在加热器上,直接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中移除时,部分烟雾发生物质会残留在加热器上,使得烟雾发生物质与烟雾发生器的分离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烟雾发生物质与加热器分离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烟雾发生物质与加热器能够实现良好分离的烟雾发生器及包含该烟雾发生器的电子烟。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雾发生器,包括:
壳体,呈中空筒状,用于收容烟雾发生物质;
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分离的操作位置。
可选的,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导烟筒,所述导烟筒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导烟筒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导烟筒的另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烟筒用于收容所述烟雾发生物质,所述加热器包括呈针状的加热体和固定所述加热体的固定座,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加热体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内部。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侧壁延伸有止动部,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止动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使得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可选的,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当所述加热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接触,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可选的,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第一正极端子、第一负极端子、第二正极端子、第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收容且固定于所述限位槽上,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固定于所述止动部上,当所述加热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相接触,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相接触,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呈筒状,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中心,所述加热体有多个,包括第一圆周阵列组,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中的多个加热体沿所述中心轴等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加热体还包括第二圆周阵列组,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中的多个加热体沿所述中心轴等距分布,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位于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的外侧。
可选的,在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的投影上,连接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的加热体的中心与所述上表面的中心,构成第一线段;连接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的加热体的中心与所述上表面的中心,构成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不重合。
可选的,所述导烟筒的内壁凸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烟雾发生物质。
可选的,所述加热器包括呈筒状的加热体和固定所述加热体的固定座,所述加热体的侧壁设置有导引槽,所述壳体延伸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收容于所述导引槽。
可选的,所述隔挡部呈杆状,从所述加热体一侧的侧壁延伸到另一侧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隔挡部为两个,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相对两侧,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两个隔挡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收容于壳体内的烟雾发生物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
烟雾发生器,所述烟雾发生器通电后发热,用于加热烟雾发生物质,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
电源,用于给所述烟雾发生器提供电能;
其中,所述烟雾发生器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烟雾发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器的加热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分离的操作位置,当所述烟雾发生物质无法产生烟雾或用户想结束抽烟过程时,用户先将加热器从第一位置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分离,然后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中移除,实现了烟雾发生物质和烟雾发生器之间的良好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烟雾发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的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的导烟筒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收容有烟雾发生物质且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平面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收容有烟雾发生物质且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雾发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的加热器的平面图;
图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的导烟筒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烟雾发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的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的加热器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烟雾发生器收容烟雾发生物质且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烟雾发生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电子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卡扣”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卡扣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烟雾发生物质为固态,加热后会产生烟雾。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烟雾发生器100,所述烟雾发生器100包括:壳体11、导烟筒12、加热器13、第一电极部18和第二电极部19。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1呈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11的内壁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11,所述两个限位槽111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内壁上。
如图3所示,所述导烟筒12呈上端开口的中空筒状,所述导烟筒12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导烟筒12包括第一本体120和第一筒体121,所述第一筒体121自所述第一本体120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导烟筒12收容烟雾发生物质600,所述第一本体120用于支撑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所述第一本体120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123。所述第一筒体121的内壁延伸有夹持部122,所述夹持部122环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21的内壁上,所述夹持部122用于夹持收容于所述第一筒体121内的烟雾发生物质600。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加热器13包括固定座131和加热体132。
所述加热体132大致呈针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132也可以为片状,所述加热体132由高导热率的金属材料制得,如铜或者高导热率的陶瓷制得。
所述固定座131包括第二本体1310和第二柱体1311。所述第二柱体1311自所述第二本体1310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第二本体1310收容于所述壳体11,所述第二柱体13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本体1310的直径。自所述第二柱体1311的侧壁分别向两侧延伸有止动部1312,所述止动部1312收容于所述限位槽111,所述止动部1312可以在所述限位槽111内上下滑动。所述加热体132固定于所述第二柱体1311的上表面的中心。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极部18包括第一正极端子14和第一负极端子15,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固定于所述左侧的限位槽11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固定于所述右侧的限位槽1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极部19包括第二正极端子16和第二负极端子17,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6固定于所述左侧的止动部131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7固定于所述右侧的止动部131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6、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7均由高导电材料制得,譬如,铜、金。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6、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7与烟雾发生器100的电路连接,当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与第二正极端子16接触,且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7接触时,即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9相接触,所述加热体132导通发热,从而加热收容于导烟筒12内的烟雾发生物质600。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内壁,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6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17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1311的侧壁,即所述第一电极部18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内壁,所述第二电极部19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1311的侧壁。
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器13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此时,所述加热器13位于最下方,为所述加热器13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的操作位置,即所述加热体132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的操作位置。此时,所述加热体132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6断开,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7断开,即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断开,所述加热体132断电不加热。
如图5所示,所述加热器13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此时,所述加热器13位于最上方,所述加热体132穿过所述通孔123,插入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内部,此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6接触,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17接触,即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9相接触,所述加热体132通电发热,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操作位置,即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加热器13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操作位置。
用户通过所述烟雾发生器100抽烟时,先从上往下将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插入所述导烟筒12,此时所述加热器13处于第二位置;接着将所述加热器13从下往上滑动到第一位置,所述加热体132穿过所述通孔123而插入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内部,此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与第二正极端子16接触,且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17接触,所述加热体132导通发热,加热收容于导烟筒12内的烟雾发生物质600,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
当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无法产生烟雾或用户想结束抽烟过程时,用户先将加热器13从第一位置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加热体132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所述第一正极端子14与第二正极端子16断开接触,所述第一负极端子15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17断开接触,即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9断开,所述加热体132断电不发热。用户然后将完成抽吸后的烟雾发生物质600从下往上从所述导烟筒12中移除,从而完成了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和所述烟雾发生器100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器100的加热器1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11,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13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13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的操作位置,通过先将所述加热器13与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然后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100中移除,实现了烟雾发生物质和烟雾发生器100之间的良好分离。
当所述加热体132从第一位置穿过所述通孔123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120可以阻挡附着在所述加热体132上的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残留物,保证使用过后的烟雾发生物质600的完整性。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烟雾发生器200,所述烟雾发生器200包括:壳体11、导烟筒22、加热器23、第一电极部18和第二电极部19。
其中,所述壳体11、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第二电极部19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已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加热器23包括多个加热体232和固定座131,其中,所述固定座131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体232呈针状,所述加热体232的中心轴与所述固定座131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多个加热体232包括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和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多个加热体232沿所述固定座131的圆周面等距分布,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多个加热体232沿所述固定座131的圆周面等距分布,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位于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围绕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
在所述固定座131的上表面的投影上,连接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的加热体232的中心与所述固定座231的上表面的中心,构成第一线段2323,连接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的加热体232的中心与所述上表面的中心,构成第二线段2324,所述第一线段2323与所述第二线段2324不重合,即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加热体232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加热体232在所述固定座231上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加热体232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加热体232的数量分别为六个,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加热体232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加热体23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数量,譬如,二个、三个、四个、五个、七个、八个等,当然,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加热体232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加热体232的数量也可以不一样,只需要所述第一线段2323与所述第二线段2324不重合,即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加热体232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加热体232在所述固定座231上交错设置即可。
如图8所示,所述导烟筒22包括第一本体220和第一筒体221,所述第一筒体221自所述第一本体220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导烟筒22收容烟雾发生物质600,所述第一本体220用于支撑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所述第一本体22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23,所述多个通孔223用于与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相适配,使得所述多个加热体232可以穿过所述多个通孔223而插入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加热体232有多个,在所述固定座231上呈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和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且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2321中的加热体232和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2322中的加热体232在所述固定座231上交错设置,使得所述多个加热体232均匀的分布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内部,使得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均匀受热,提高了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良好的加热效果,提高了烟雾发生物质600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烟雾发生器300,所述烟雾发生器300包括:壳体31、加热器33、第一电极部18和第二电极部19。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第二电极部19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壳体31呈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31的内壁设置有两个限位槽311,所述两个限位槽311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内壁上。所述壳体31的内壁沿径向延伸有隔挡部312,所述隔挡部312呈杆状,连接所述壳体31的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隔挡部312位于所述限位槽311的上方,所述壳体31收容烟雾发生物质600,所述隔挡部312可以支撑收容于所述壳体31内的烟雾发生物质600,防止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向下坠落。所述隔挡部312的中心线位于所述两个限位槽311的对称中心面上。
如图11所述,加热器33包括加热体332和固定座131,其中,所述固定座131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加热体332大体呈中空筒状,自所述加热体332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导引槽3320,所述导引槽3320收容所述隔挡部312,所述隔挡部312对所述加热体332有较好的定位作用,防止所述加热体3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晃动。
用户通过所述烟雾发生器300抽烟时,先从上往下将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插入所述导烟筒,此时所述加热器33处于第二位置;接着将所述加热器33从下往上滑动到第一位置,所述加热体332包围住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此时,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9相接触,所述加热体332导通发热,对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四周进行加热,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
当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无法产生烟雾或用户想结束抽烟过程时,用户先将加热器33从第一位置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加热体332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所述第一电极部18和所述第二电极部19断开接触,所述加热体332断电不发热。用户然后将完成抽吸后的烟雾发生物质600从下往上从所述壳体31中移除,从而完成了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和所述烟雾发生器300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器300的加热器3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31,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33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33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的操作位置,通过先将所述加热器33与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然后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300中移除,实现了烟雾发生物质600和烟雾发生器300之间的良好分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器300,不包含导烟筒,减少了所述烟雾发生器300的零件,降低了所述烟雾发生器300的成本,提高了所述烟雾发生器300的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四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烟雾发生器400的壳体41,本实施例中的烟雾发生器400中的加热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均与实施例三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壳体41呈上下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壳体41的内壁设置有两个限位槽411,所述两个限位槽411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内壁上。所述壳体41包括两个隔挡部412和支撑部413,所述两个隔挡部412设置于所述壳体41的内壁的相对两侧,且分别沿径向延伸,所述支撑部413连接所述两个隔挡部412,所述支撑部413的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接近于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所述壳体41收容烟雾发生物质600,所述支撑部413可以支撑收容于所述壳体41内的烟雾发生物质600,防止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向下坠落。所述隔挡部412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两个限位槽411的对称中心面上,所述隔挡部412收容于所述导引槽内,所述隔挡部412对所述加热体有较好的定位作用,防止所述加热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晃动。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413的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接近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当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无法产生烟雾或用户想结束抽烟过程时,用户先将加热器从第一位置向下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部413对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支撑部413对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作用力均匀的分布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底面,防止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因受到所述支撑部413的作用力过大而破损或炸裂,保证了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器400的加热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41,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的操作位置,通过先将所述加热器与烟雾发生物质600分离,然后将烟雾发生物质从烟雾发生器400中移除,实现了烟雾发生物质和烟雾发生器400之间的良好分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烟雾发生器400,不包含导烟筒,减少了所述烟雾发生器400的零件,降低了所述烟雾发生器400的成本,提高了所述烟雾发生器400的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五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500,所述电子烟500包括烟雾发生器和电源(图未示),所述电源收容于所述第二本体内,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烟雾发生器提供电能。
其中,所述烟雾发生器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任一种烟雾发生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烟雾发生器,应用于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呈中空筒状,用于收容烟雾发生物质;
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动的收容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通过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相接触而加热所述烟雾发生物质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分离的操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导烟筒,所述导烟筒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导烟筒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导烟筒的另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烟筒用于收容所述烟雾发生物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体和固定所述加热体的固定座,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加热体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所述烟雾发生物质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侧壁延伸有止动部,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止动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使得所述加热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当所述加热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接触,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收容且固定于所述限位槽上,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固定于所述止动部上,当所述加热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相接触,所述第二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相接触,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呈筒状,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垂直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中心,所述加热体有多个,包括第一圆周阵列组,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中的多个加热体沿所述固定座的圆周面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还包括第二圆周阵列组,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中的多个加热体沿所述固定座的圆周面等距分布,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位于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的投影上,连接所述第一圆周阵列组的加热体的中心与所述上表面的中心,构成第一线段;连接所述第二圆周阵列组的加热体的中心与所述上表面的中心,构成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不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筒的内壁凸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烟雾发生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呈筒状的加热体和固定所述加热体的固定座,所述加热体的侧壁设置有导引槽,所述壳体延伸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收容于所述导引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呈杆状,从所述加热体一侧的侧壁延伸到另一侧的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部为两个,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相对两侧,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两个隔挡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收容于壳体内的烟雾发生物质。
13.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雾发生器,所述烟雾发生器通电后发热,用于加热烟雾发生物质,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烟雾;
电源,用于给所述烟雾发生器提供电能;
其中,所述烟雾发生器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烟雾发生器。
CN201820441614.7U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Active CN208030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1614.7U CN208030277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1614.7U CN208030277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0277U true CN208030277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1614.7U Active CN208030277U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02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2033A (zh) * 2018-12-10 2019-03-26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烟具
CN110025051A (zh) * 2019-05-20 2019-07-19 上海沽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新型加热结构
WO2022042173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2033A (zh) * 2018-12-10 2019-03-26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烟具
CN109512033B (zh) * 2018-12-10 2021-08-1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烟具
CN110025051A (zh) * 2019-05-20 2019-07-19 上海沽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新型加热结构
WO2022042173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30277U (zh) 一种烟雾发生器及电子烟
US20220312837A1 (en)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KR102648029B1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를 위한 가열체 모듈
EP2807935A1 (en) Electronic simulation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EP3424354A2 (en) Low-temperature vaporizer and low-temperature smoking set
WO2016101183A1 (zh) 电子烟
CN207341183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低温烘焙烟具
CN110313639A (zh) 分区加热式发热体及其应用的低温烟具
CN104886779A (zh) 新型卷烟的替换芯及烟具
CN208228316U (zh) 一种可更换式电子烟烘烤发热组件及电子烟
CN201468000U (zh) 电子香烟
CN106723382A (zh) 一种混合型低温加热烟草制品
CN21358743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电阻加热器
CN211431067U (zh) 一种电子烟用新型导电发热雾化一体化发热体
CN208030265U (zh) 一种烤烟器以及烤烟型电子烟
CN208143515U (zh) 一种可更换发热元件的卷烟电加热装置
CN208639626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加热体及包含此加热体的电子烟
CN216821765U (zh) 加热组件、热交换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7536108A (zh) 多线螺纹连接器和具有多线螺纹连接器的电子烟
CN207754553U (zh) 一种加热体及加热装置
CN208080531U (zh) 一种烟草加热装置
CN108634378B (zh) 一种基于磁材料的低温烘烤烟具
CN112790429A (zh) 卧式陶瓷导热体、加热件、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器
CN215684851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机构
CN220000813U (zh) 一种加热装置、加热组件及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