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2414U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12414U CN208012414U CN201721887931.3U CN201721887931U CN208012414U CN 208012414 U CN208012414 U CN 208012414U CN 201721887931 U CN201721887931 U CN 201721887931U CN 208012414 U CN208012414 U CN 2080124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wind turbine
- air
- air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风机,换热器与风机间隔设置并位于风机的来风方向或出风方向上,风机具有风口,且风机朝向换热器的风口与换热器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间距布局不当引起的进风阻力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与风机配合布置间距往往未考虑其间距布置所带来的阻力影响,由于间距布置不当引起的进风阻力增加,对整机气动效率、风量与噪音等方面均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间距布局进行优化。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与风机之间存在间距布局不当引起的进风阻力增加导致整机气动效率降低与噪音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 风机之间的间距布局不当引起的进风阻力增加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风机,换热器与风机间隔设置并位于风机的来风方向或出风方向上,风机具有风口,且风机朝向换热器的风口与换热器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
进一步地,风机的风口在换热器上的投影位于换热器的边缘之内。
进一步地,换热器在平行于风口的参考平面内的投影面积S0大于风机的风口在参考平面内的投影面积SP。
进一步地,换热器的出风面积S1大于风机的风口的进风面积S2。
进一步地,出风面积S1与风机的风口的进风面积S2满足
进一步地,换热器是弧形板状结构或多个板状段顺次连接而成的折弯形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换热器是多个板状段顺次连接而成的折弯形板状结构,且朝向风口的板状段相对于风口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围成换热区域,风机的风口位于换热区域内。
进一步地,换热器是平板状结构,且换热器相对于风口平行设置或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组件。
进一步地,换热设备是空调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换热器与风机间隔设置并位于风机的来风方向或出风方向上,风机具有风口,且风机朝向换热器的风口与换热器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
当换热组件工作时,风机启动,在负压的作用下,风由风机吹向换热器或首先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处理,经过换热处理后的风由风机的风口流经风机后吹出。由于进风阻力随换热器与风机间距增加呈现先大幅衰减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因而当换热器与风机的风口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时,可以保证进风阻力较小且趋于稳定,进而有效地避免了因进风阻力增加导致整机气动效率降低与噪音升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出风面积S1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组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组件的正视投影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组件的进风阻力、叶轮直径、换热器与风机的风口之间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关系;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换热器;11、换热区域;20、风机;21、风口;30、参考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10与风机20之间的间距布局不当引起的进风阻力增加导致整机气动效率降低与噪音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其中换热设备具有下述的换热组件。
优选地,换热设备是空调器。
如图1至图8所示,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10和风机20,换热器10与风机20间隔设置并位于风机20的来风方向或出风方向上,风机20具有风口21,且风机20朝向换热器10的风口21与换热器10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20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
具体地,当换热组件工作时,风机20启动,在负压的作用下,风由风机20吹向换热器 10,或首先经过换热器10进行换热处理,经过换热处理后的风由风机20的风口21流经风机 20后吹出。由于进风阻力ΔP(Pa)随换热器10与风机20间距增加呈现先大幅衰减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因而当换热器10与风机20的风口21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20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时,可以保证进风阻力较小且趋于稳定,进而有效地避免了因进风阻力增加导致整机气动效率降低与噪音升高。
需要说明的是,当风机20的进风口朝向换热器10时,此时,风先经过换热器10再流入风机,此时风口21是进风口。而当风机20的出风口朝向换热器10时,此时,风先经过风机20再吹向换热器10,此时风口21是出风口。
下面将以风口21是进风口为例,进行阐述。
为了保证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和整机的启动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20的风口21在换热器10上的投影位于换热器10的边缘之内。这样,可以保证由风口21进入风机20内的风全部都经过换热器10的换热,从而保证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风机20是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下面将根据换热器10的具体结构不同,分为四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是由多个板状段顺次连接而成的折弯形板状结构,且换热器10的出风面积S1大于风机20的风口21的进风面积S2。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10的出风面积S1是指风流经换热器10吹出的整体面积,在图2 中,S1指的是换热器10的出风侧的整个表面积。
具体的,换热器10由三个板状段顺次连接而成以形成U形换热器。且位于中间的板状段正对风机20的风口21设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考虑将中间的板状段倾斜于风口21设置,例如实施例五。
可选地,出口部12的出风面积S1与风机20的风口21的进风面积S2满足需要说明的是,应合理控制S1/S2的比值。避免S1/S2的值过小或过大,当S1/S2的值过小时,换热器10的尺寸无法满足换热需求;当S1/S2的值过大时,会产生较大的进风阻力ΔP。
如图1所示,换热器10在平行于风口21的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0大于风机20的风口21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P。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器10的面积足够大,有利于保证由风口21进入风机20内的风全部都经过换热器10的换热,从而保证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在图1至图4中,由于换热器10的朝向风口21的部分平行于风口21设置,因而该部分、参考平面30以及风口21所在的平面都是相互平行的。这样,就使得上述的投影面积就是对应结构的结构面积。
如图1至图3所示,换热器10围成换热区域11,风机20的风口21位于换热区域11内。由于风口21位于换热区域11内,因而经换热器10换热后的风能够顺利进入风机20内,从而保证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随着换热器10与风机20的风口21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20的叶轮直径D比值的变化,换热组件的进风阻力ΔP也随之变化,且具体的变化关系是:进风阻力ΔP(Pa)随换热器10与风机20间距增加呈现先大幅衰减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由此可知,除了S1/S2的比值会影响进风阻力ΔP以外,换热器10与风机20的风口21 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风机20的叶轮直径D的比值同样对进风阻力ΔP具有较大的影响。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换热器10的结构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换热器10是弧形板状结构的。
同样的,换热器10可以围成换热区域11。风机20的风口21位于换热区域11内。当然,风口21也可以不在换热区域11内。
与图1的实施例相比,换热器10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0不变,风机20的风口21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P也与图1中保持一致。
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10,该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的换热面积更大,单位面积内的换热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换热器10的结构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换热器10是平板状结构,且换热器10相对于风口21平行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无法围成换热区域11,仅是单纯的设置在风机20的进风侧。
这样,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的进风面积与出风面积是相等的。为了保证和其他实施例中的一致性,在图7中,仍然沿用了S1,以表示换热器10的出风面积。
与图1的实施例相比,换热器10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0不变,风机20的风口21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P也与图1中保持一致。
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10,该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简单。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换热器10的结构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换热器10是平板状结构,且换热器10相对于风口21倾斜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无法围成换热区域11,仅是单纯的设置在风机20的进风侧。
这样,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10的进风面积与出风面积是相等的。为了保证和其他实施例中的一致性,在图8中,仍然沿用了S1,以表示换热器10的出风面积。
与图1的实施例相比,换热器10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0小于换热器10本身的进风面积。而风机20的风口21在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P也与图1中保持一致。。
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10,该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简单。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朝向风口21的板状段相对于风口21是倾斜设置的。其具体的设置形式可以参考图8中的描述。
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10,该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的换热面积更大,单位面积内的换热效果更好。
当然,除了图示中的换热器10以外,V形换热器、W形换热器、波浪形换热器等各类不同形状的换热器同样适用以上的布局形式。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10);
风机(20),所述换热器(10)与所述风机(20)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风机(20)的来风方向或出风方向上,所述风机(20)具有风口(21),且所述风机(20)朝向所述换热器(10)的风口(21)与所述换热器(10)之间的最短距离H与所述风机(20)的叶轮直径D应满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的风口(21)在所述换热器(1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换热器(10)的边缘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在平行于所述风口(21)的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0大于所述风机(20)的风口(21)在所述参考平面(30)内的投影面积S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的出风面积S1大于所述风机(20)的风口(21)的进风面积S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积S1与所述风机(20)的风口(21)的进风面积S2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是弧形板状结构或多个板状段顺次连接而成的折弯形板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是多个板状段顺次连接而成的折弯形板状结构,且朝向所述风口(21)的所述板状段相对于所述风口(21)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围成换热区域(11),所述风机(20)的风口(21)位于所述换热区域(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是平板状结构,且所述换热器(10)相对于所述风口(21)平行设置或倾斜设置。
10.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是空调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87931.3U CN208012414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87931.3U CN208012414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12414U true CN208012414U (zh) | 2018-10-26 |
Family
ID=63881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87931.3U Active CN208012414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124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8334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21887931.3U patent/CN2080124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8334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US11280348B2 (en) | 2017-12-27 | 2022-03-22 |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69418A (zh) | 空调器 | |
CN208012414U (zh)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
CN104755847B (zh) | 空调机 | |
CN108168334B (zh) | 换热组件和换热设备 | |
CN104197498B (zh) | 制冷设备的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
CN104807101B (zh) | 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208647B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209459076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2092503U (zh) | 一种烟气换热器 | |
CN207570012U (zh) | 空调器 | |
CN110410868A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555924U (zh) |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091086B (zh) | 空调器 | |
CN207422375U (zh) | 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7843029A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759041A (zh) | 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4374008A (zh)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 |
CN208952248U (zh) | 换热结构及设有该换热结构的空调 | |
CN204227648U (zh) | 空调器 | |
CN105091088B (zh) | 一种具有送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8671769U (zh) | 一种翅片及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 | |
CN208382628U (zh) | 新型换热器、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07365199U (zh) |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
CN207438948U (zh) |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6050744A (zh) | 导风壳及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