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0264U -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0264U
CN208010264U CN201820293457.XU CN201820293457U CN208010264U CN 208010264 U CN208010264 U CN 208010264U CN 201820293457 U CN201820293457 U CN 201820293457U CN 208010264 U CN208010264 U CN 208010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foothold
foot plate
active foot
k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34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炼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meida Cleaning Supp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meida Cleaning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meida Cleaning Suppl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meida Cleaning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934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0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0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0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式脚踏梯,包括前梯体、后梯体和活动踏板;前梯体的每根前立柱的中上部单独与后梯体的一根后立柱的中上部铰接;活动踏板铰接在前立柱的远离与后立柱的铰接处的中上部的内侧面上;活动踏板的与前立柱铰接的侧面上的远离与前立柱的铰接处还设有凸柱,后立柱的内侧面上设有自后立柱的顶部至少延伸至和前立柱与活动踏板的铰接处的高度相等的条形的凹槽,凹槽的槽宽与凸柱适配。当展开脚踏梯时,该脚踏梯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增加使用的稳定性;在展开和折叠脚踏梯的过程中,活动踏板的凸柱可以在凹槽限定的空间内往复移动,使得该脚踏梯的展开和折叠的过程更加顺畅,操作简便;折叠状态的脚踏梯所占空间较小,便于存放和搬运。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脚踏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在洗车时能够将汽车的顶部以及汽车的一些通过手无法够得着的部位清洗干净,一般需要借助洗车凳或脚踏梯。
专利号为205125652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洗车凳,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后支撑架对齐后通过插入穿心螺杆与螺帽螺纹连接,穿心螺杆的外壁上套设铜套,前支撑架上铰接有平台面板,平台面板的左右两侧壁靠近后端处设有平台卡柱,后制成加的左右两个立柱的内侧壁均设有与平台卡柱相对应的支撑架卡台,平台面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沿穿心螺杆分开后,平台面板的平台卡柱能够卡设在后支撑架的支撑架卡台上。由于在穿心螺杆的外壁上套设铜套,延长了折叠式洗车凳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折叠式洗车凳的安全系数。
但是,平台面板的打开方式和固定方式比较繁琐,操作不方便,使用步骤繁琐,且平台面板容易走位,影响脚踏梯的牢固程度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脚踏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脚踏梯,包括前梯体、后梯体和活动踏板;前梯体包括两根前立柱,后梯体包括两根后立柱,每根前立柱单独与一根后立柱铰接且铰接处均位于两者的中上部;活动踏板铰接在前立柱的远离与后立柱的铰接处的中上部的内侧面上,且活动踏板同时位于两根前立柱之间和位于两根后立柱之间;活动踏板的与前立柱铰接的侧面上均设有凸柱,凸柱远离所述活动踏板与前立柱的铰接处,所有的后立柱的内侧面上设有自后立柱的顶部向底部方向延伸的条形的凹槽,凹槽至少延伸至和前立柱与活动踏板的铰接处的高度相等的位置,凹槽的槽宽与凸柱适配,凸柱卡合在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中,伴随脚踏梯的展开,前梯体与后梯体绕两者的铰接处转动使两者的自由端(或称底部,即与地面接触的端部)的距离逐渐增大,活动踏板也绕着与前立柱的铰接处转动,同时凸柱沿凹槽的延伸方向在凹槽内移动,当活动踏板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时,前梯体、后梯体和活动踏板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此时,前梯体和后梯体不会随处移动,克服了传统折叠式洗车凳容易走位的缺陷,增加了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而且,在展开和折叠脚踏梯的过程中,活动踏板的凸柱可以在凹槽限定的空间内往复移动,使得该脚踏梯的展开和折叠的过程更加顺畅,无需额外的拆装,操作简便;当该脚踏梯折叠时,前梯体和后梯体合拢,活动踏板也转动至板面与前梯体和后梯体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位于前梯体的两根前立柱之间,此时该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折叠状态的脚踏梯所占空间较小,便于存放和搬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铰接处位于两者的顶部,活动踏板铰接在前立柱的远离前立柱的顶部的中上部。由此,该脚踏梯展开时,前梯体、后梯体和活动踏板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此时,前梯体和后梯体不会随处移动,脚踏梯可以稳定地使用;而且,当站立在活动踏板上时,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可以作为扶手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在后立柱的内侧面上延伸的形状为近“匚”字型,且“匚”字型的开口朝向与凹槽所在的后立柱铰接的前立柱。由此,当活动踏板的凸柱位于“匚”字型的凹槽的上方的水平槽内时,该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当活动踏板的凸柱位于“匚”字型的凹槽的下方的水平槽内时,该脚踏梯处于展开状态。由于,凹槽在后立柱的侧面上延伸呈“匚”字型,当活动踏板的凸柱位于“匚”字型的凹槽的水平槽中时,脚踏梯的前梯体和后梯体在不受使两者相互转动的力的作用下,前梯体和后梯体不会相互转动,以保证该脚踏梯可以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或处于展开状态,提高该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有的前立柱的内侧面向活动踏板方向延伸形成前立脚支撑台,且前立脚支撑台位于前立柱与活动踏板的铰接处的下方;所有的后立柱的内侧面向活动踏板方向延伸形成后立脚支撑台,后立脚支撑台与前立脚支撑台的高度平齐;活动踏板的与前立柱铰接的侧面均向远离活动踏板的上表面的方向延伸形成前立脚和后立脚,前立脚设在活动踏板的远离凸柱的位置,后立脚设在活动踏板的接近凸柱的位置,活动踏板与前立柱的铰接处至前立脚支撑台的距离等于至前立脚的底部的距离,前立脚与后立脚等高。由此,当该脚踏梯展开时,前立脚的底部抵靠在前立脚支撑台上,后立脚的底部抵靠在后立脚支撑台上,以增加前立柱和后立柱对活动踏板的支撑,使得展开状态的脚踏梯的活动踏板更加稳固,增强脚踏梯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立脚支撑台的内侧向后立柱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筋条,第一筋条、后立脚支撑台和后立柱围成通槽,通槽的槽宽与后立脚适配;前立脚支撑台的内侧向前立柱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筋条,前立脚支撑台的远离后立柱的一侧向前立柱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三筋条,前立脚支撑台、第二筋条、第三筋条和前立柱围成半通槽,半通槽的槽宽与前立脚适配。由此,当该脚踏梯展开时,当活动踏板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时,第三筋条可以限制前立脚继续向远离后立柱的方向移动,使脚踏梯的活动踏板在展开状态下稳定地保持与地面平行,进一步保证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立脚的远离前立脚的一侧沿垂直后立脚的方向延伸形成挡片。由此,当该脚踏梯展开时,当活动踏板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时,挡片可以限制后立脚继续向前立柱的方向移动,使脚踏梯的活动踏板在展开状态下稳定地保持与地面平行,更进一步保证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踏板的接近凸柱的板面上还设有手持孔位,所述手持孔位为条形的中空结构。由此,便于该脚踏梯的取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梯体和后梯体均包括至少一块固定踏板,两根前立柱通过固定踏板连接,两根后立柱通过固定踏板连接,且固定踏板位于活动踏板的下方;前立柱与后立柱的底部平齐。由于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底部平齐,即使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时,脚踏梯仍然能够处于直立状态,即在脚踏梯展开或折叠状态,都可以踩在固定踏板上进行作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踏板和固定踏板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滑纹理。由此,防滑纹理可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在脚踏梯上滑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梯体、后梯体、固定踏板和活动踏板均为内部通过网格状加强筋连接起来的非实心结构。由此,将前梯体、后梯体、固定踏板和活动踏板设置成非实心结构可以减轻该脚踏梯的重量,增加该脚踏梯的便携度;在前梯体、后梯体、固定踏板和活动踏板的内部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可以增加前梯体、后梯体、固定踏板和活动踏板的强度,提高该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延长该脚踏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式脚踏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前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后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活动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折叠式脚踏梯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式脚踏梯。该脚踏梯包括包括:前梯体1、后梯体梯体2和活动踏板3。前梯体1包括两根前立柱11,后梯体2包括两根后立柱21,每根前立柱11单独与一根后立柱21铰接,且两者的铰接处均位于两者的中上部(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中上部与图1所示的脚踏梯的中上部一致,也即当脚踏梯展开时,脚踏梯的远离地面的一端,即铰接的位置位于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中部以上的任何位置),当脚踏梯展开时,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底部(即脚踏梯展开时,脚踏梯的接触地面的一端)的距离增大,与折叠时的脚踏梯相比,展开时的脚踏梯的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与地面接触的点依次连线后围成的面积增大,脚踏梯的放置更稳定。与一般的梯子一致,前梯体1的两根前立柱11并排设置,后梯体2的两根后立柱也并排设置,两根前立柱11的相对的侧面为前立柱11的内侧面,两根后立柱21的相对的侧面为后立柱21的内侧面。活动踏板3的其中一侧铰接在其中一根前立柱11的内侧面上,与活动踏板3的铰接有前立柱11的侧面相背离的一侧铰接在另一根前立柱11的内侧面上,活动踏板3与前立柱11的铰接处位于前立柱11的中上部且远离后立柱21与前立柱11的铰接处,且活动踏板3位于两根前立柱11之间也位于两根后立柱21之间,活动踏板3的与前立柱11铰接的侧面上均设有凸柱33,所有的后立柱21的朝向活动踏板3的侧面设有与凸柱33适配的凹槽4,凹槽4为自后立柱21的顶部开始向后立柱21的底部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凹槽4至少延伸至和前立柱11与活动踏板3的铰接处高度相等的位置,凸柱33卡合在凹槽4中。
如图1所示,展开脚踏梯时,前梯体1与后梯体2绕两者的铰接处转动使两者的底部的距离逐渐增大,也即使前梯体1和后梯体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活动踏板3一边绕着与前立柱11的铰接处转动,同时,活动踏板3上的凸柱33沿后立柱21上的凹槽4的延伸方向移动,当活动踏板3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时,前梯体1、后梯体2和活动踏板3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此时,前梯体1和后梯体2不会随处移动,克服了传统折叠式洗车凳容易走位的缺陷,增加了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而且,在展开和折叠脚踏梯的过程中,活动踏板3的凸柱33可以在后立柱21的凹槽4限定的方向内往复移动,即在展开和折叠脚踏梯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来控制活动踏板3的移动位置,伴随着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相互转动,活动踏板3的凸柱33在后立柱11的凹槽4中移动,使得该脚踏梯的展开和折叠的过程更加方便、顺畅,无需额外的拆装,操作简单;如图5所示,当该脚踏梯折叠时,前梯体1和后梯体2合拢,活动踏板3也转动至其板面与前梯体1和后梯体2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位于前梯体1的两根前立柱11之间,此时该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折叠状态的脚踏梯所占空间较小,便于存放和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的铰接方式为,在两根后立柱21的顶部的内侧设有凸起的连接头5;如图2所示,在两根前立柱11的顶部的内侧设有与连接头5相适配的圆形槽9,将连接头5卡入圆形槽9内,即可把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铰接起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顶部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使用连接轴穿过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通孔将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铰接(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凸柱33为圆柱状凸起,以使凸柱33在后立柱21的凹槽4中的移动更顺畅。在其他实施例中,凸柱33也可以为圆锥状凸起或立方体状凸起(图中未示出)。无论采用圆柱状、圆锥状还是立方体状的凸起,凸起的横截面尺寸最大处与后立柱21的凹槽4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踏板3与前立柱11通过以下方式铰接,如图4所示,活动踏板3的朝向前立柱11的侧面上均设有卡柱32;如图2所示,前立柱11的中上部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卡柱32适配的卡孔6,卡柱32卡合在卡孔6内,活动踏板3通过自身的卡柱32与前立柱11的卡孔6铰接,活动踏板3可绕卡柱3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的铰接处位于两者的顶部,活动踏板3铰接在前立柱11的远离前立柱11的顶部的中上部。当该脚踏梯展开时,前梯体1、后梯体2和活动踏板3形成“A”字型,此时,前梯体1和后梯体2不会随处移动,使该脚踏梯可以稳定地站立;而且,当站立在活动踏板上时,前立柱1和后立柱2的顶部可以作为扶手使用,增加该脚踏梯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的铰接处可以位于两者的中部,此时,活动踏板3铰接在前立柱11的顶部,后立柱21的内侧面上的凹槽4自后立柱21的顶部延伸至中部。当该脚踏梯展开时,活动踏板3水平地置于该脚踏梯的顶部;该脚踏梯折叠的状态与前述的折叠状态一致,再此不再赘述(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的,为了使前梯体1和后梯体2在不受使两者相互转动的力的作用下不会相互转动,以保证该脚踏梯可以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或处于展开状态,提高该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3所示,凹槽4在后立柱21的内侧面上延伸的形状为近“匚”字型,且“匚”字型的开口朝向与凹槽4所在的后立柱21铰接的前立柱11。当活动踏板3的凸柱33位于“匚”字型的凹槽4的上方的水平槽内时,该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当活动踏板3的凸柱33位于“匚”字型的凹槽4的下方的水平槽内时,该脚踏梯处于展开状态,前梯体1和后梯体2在不受使两者相互转动的力的作用下不会相互转动。
为了使得展开状态的脚踏梯的活动踏板3更加稳固,增强脚踏梯的可靠性如图2至图4所示,所有的前立柱11的内侧面向活动踏板3的方向延伸形成前立脚支撑台7,且前立脚支撑台7位于前立柱11与活动踏板3的铰接处的下方;所有的后立柱21的内侧面向活动踏板3的方向延伸形成后立脚支撑台10,后立脚支撑台10与前立脚支撑台7的高度平齐;活动踏板3的与前立柱11铰接的侧面均向远离活动踏板3的上表面31的方向延伸形成前立脚341和后立脚342,前立脚341设在活动踏板3的远离凸柱33的位置,后立脚342设在活动踏板3的接近凸柱33的位置,活动踏板3与前立柱11的铰接处至前立脚支撑台7的距离等于前立脚341的底部的距离(活动踏板3的上表面31为脚踏梯展开状态下,活动踏板3与地面平行时,活动踏板3的背离地面的一面,前立脚341的底部即为前立脚341的远离活动踏板3的上表面31的端部),前立脚341与后立脚342等高。当脚踏梯被展开时,活动踏板3的凸柱33沿凹槽4内的空间自上往下移动,当运动到条形凹槽4的末端时,凸柱33被卡住,不能继续往下移动,此时的活动踏板3与水平面平行,至此,脚踏梯被完全展开,脚踏梯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此时,前立脚341的底部抵靠在前立脚支撑台7上,后立脚342的底部抵靠在后立脚支撑台10上,以增加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对活动踏板3的支撑。
为了更进一步增强该脚踏梯的展开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2至图4所示,后立脚支撑台10的内侧向后立柱21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筋条101,第一筋条101、后立脚支撑台10和后立柱21围成通槽102,通槽102的槽宽与后立脚342适配;前立脚支撑台7的内侧向前立柱11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筋条71,前立柱支撑台7的远离后立柱21的一侧向前立柱11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三筋条72,前立脚支撑台7、第二筋条71、第三筋条72和前立柱11围成半通槽73,半通槽73仅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朝向前立柱11的顶部方向,另一个开口朝向与所在前立柱11铰接的后立柱21,半通槽73的槽宽与前立脚341适配。还可在后立脚342的远离前立脚341的一侧沿垂直后立脚342的方向延伸形成挡片343。当该脚踏梯展开时,当活动踏板3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时,第三筋条72可以限制前立脚341继续向远离后立柱21的方向移动,挡片343也可以限制后立脚342继续向前立柱11的方向移动,使脚踏梯的活动踏板3在展开状态下稳定地保持与地面平行,进一步保证脚踏梯使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踏板3的接近凸柱33的板面上设有中空的条状手持孔位12,这个手持孔位也可以是别的形状例如方形、半圆形等等,只要能够实现手持功能的其它形状也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铰接后的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的底部在该脚踏梯折叠时或展开时都能够接触地面,使该脚踏梯在折叠时或展开时都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如图1所示,前梯体1和后梯体2均包括至少一块固定踏板8,固定踏板8的两端分别于两根前立柱11连接或分别于两根后立柱21连接,固定踏板8的上表面平行于地面;当前立柱11或后立柱21上连接有多块固定踏板8时,多块固定踏板8相互平行,固定踏板8位于活动踏板3的下方;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的底部平齐,即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在距离地面等高的位置相互铰接。当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时,前梯体1和后梯体2上的固定踏板8相互靠拢,活动踏板3处于垂直于脚踏梯,由于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的底部平齐,该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时仍可以通过前立柱11和后立柱21接触地面使该脚踏梯直立在地面上;同时由于设有固定踏板8,可以站立在固定踏板8上进行作业,当作业空间有限时,可在折叠状态使用的脚踏梯的优势就更加明显;而且,由于固定踏板8位于活动踏板3的下方,使得该脚踏梯的重心较低,当该脚踏梯折叠时,也可以平稳地直立地放置在地面上。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该脚踏梯的重心,可以将固定踏板8以下的前梯体1和后梯体2的尺寸比固定踏板8以上做得更大,使脚踏梯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更稳定地直立放置在地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梯体1、后梯体2、活动踏板3和固定踏板8均采用注塑成型,可以使用高强度的塑料,例如ABS材料制成,不仅可以降低该脚踏梯的重量,而且具有耐腐蚀的优点。除了用注塑成型之外,也可以由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铝合金具有较强的强度,而且重量较轻、耐腐蚀性强。活动踏板3和固定踏板8的上表面都设有凸起的防滑纹理,起到防滑的作用。前梯体1、后梯体2、活动踏板3和固定踏板8均为内部通过网格状加强筋连接起来的非实心结构,不仅可以降低脚踏梯的重量,便于脚踏梯的携带,而且网格状的加强筋可以起到加强活动踏板3的承受力,提升脚踏梯的牢固性的作用,延长该脚踏梯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梯体(1)、后梯体(2)和活动踏板(3);
所述前梯体(1)包括两根前立柱(11),所述后梯体(2)包括两根后立柱(21),每根前立柱(11)单独与一根后立柱(21)铰接且铰接处均位于两者的中上部;
所述活动踏板(3)铰接在所述前立柱(11)的远离与所述后立柱(21)的铰接处的中上部的内侧面上,且所述活动踏板(3)同时位于两根前立柱(11)之间和位于两根后立柱(21)之间;
所述活动踏板(3)的与前立柱(11)铰接的侧面上均设有凸柱(33),所述凸柱(33)远离所述活动踏板(3)与所述前立柱(11)的铰接处,所有的后立柱(21)的内侧面上设有自所述后立柱(21)的顶部向底部方向延伸的条形的凹槽(4),所述凹槽(4)至少延伸至和所述前立柱(11)与所述活动踏板(3)的铰接处的高度相等的位置,所述凹槽(4)的槽宽与所述凸柱(33)适配,所述凸柱(33)卡合在所述凹槽(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11)与所述后立柱(21)的铰接处位于两者的顶部,所述活动踏板(3)铰接在所述前立柱(11)的远离所述前立柱(11)的顶部的中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在所述后立柱(21)的内侧面上延伸的形状为近“匚”字型,且“匚”字型的开口朝向与凹槽(4)所在的后立柱(21)铰接的前立柱(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所有的前立柱(11)的内侧面向所述活动踏板(3)方向延伸形成前立脚支撑台(7),且所述前立脚支撑台(7)位于所述前立柱(11)与所述活动踏板(3)的铰接处的下方;所有的后立柱(21)的内侧面向所述活动踏板(3)方向延伸形成后立脚支撑台(10),所述后立脚支撑台(10)与所述前立脚支撑台(7)的高度平齐;
所述的活动踏板(3)的与所述前立柱(11)铰接的侧面均向远离所述活动踏板(3)的上表面(31)的方向延伸形成前立脚(341)和后立脚(342),所述前立脚(341)设在所述活动踏板(3)的远离所述凸柱(33)的位置,所述后立脚(342)设在所述活动踏板(3)接近所述凸柱(33)的位置,所述活动踏板(3)与所述前立柱(11)的铰接处至所述前立脚支撑台(7)的距离等于至所述前立脚(341)的底部的距离,所述前立脚(341)与所述后立脚(342)等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脚支撑台(10)的内侧向所述后立柱(21)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筋条(101),所述第一筋条(101)、后立脚支撑台(10)和后立柱(21)围成通槽(102),所述通槽(102)的槽宽与所述后立脚(342)适配;
所述前立脚支撑台(7)的内侧向所述前立柱(11)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筋条(71),所述前立脚支撑台(7)的远离所述后立柱(21)的一侧向所述前立柱(11)的顶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三筋条(72),所述前立脚支撑台(7)、第二筋条(71)、第三筋条(72)和前立柱(11)围成半通槽(73),所述半通槽(73)的槽宽与所述前立脚(341)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脚(342)的远离所述前立脚(341)的一侧沿垂直所述后立脚(342)的方向延伸形成挡片(343)。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踏板(3)的接近所述凸柱(33)的板面上还设有手持孔位(12),所述手持孔位(12)为条形的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梯体(1)和所述后梯体(2)均包括至少一块固定踏板(8),两根前立柱(11)通过所述固定踏板(8)连接,两根后立柱(21)通过所述固定踏板(8)连接,且所述固定踏板(8)位于所述活动踏板(3)的下方;所述前立柱(11)与后立柱(21)的底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踏板(3)和固定踏板(8)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滑纹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脚踏梯,其特征在与,所述前梯体(1)、后梯体(2)、固定踏板(8)和活动踏板(3)均为内部通过网格状的加强筋连接起来的非实心结构。
CN201820293457.XU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Active CN208010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3457.XU CN208010264U (zh)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3457.XU CN208010264U (zh)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0264U true CN208010264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6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3457.XU Active CN208010264U (zh) 2018-03-02 2018-03-02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0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0912B2 (en) Golf bag cart
US20110193313A1 (en) Foldable bicycle
US8701830B2 (en) Folding step ladder
JP2014524376A (ja) 迅速に折り畳み自在な自転車
CN208010264U (zh) 一种折叠式脚踏梯
CN201902159U (zh) 一种靠背可伸缩的梯子
CN106476874B (zh) 一种四连杆锁紧机构及其应用该机构的折叠手推车
CN204279531U (zh) 便携式折叠桌手拉车
CN212765911U (zh) 一种扩展售货车
CN205872123U (zh) 拖车
JP5464454B2 (ja) 折り畳み車両フレーム
CN205396363U (zh) 超小型便携式折叠滑板车
CN2846975Y (zh) 一种折叠式伞座
CN208198703U (zh) 折叠车架
CN210447969U (zh) 一种可折叠式跑步机
CN209464552U (zh) 一种便携式足球收纳装置
CN208198546U (zh) 儿童推车
CN208344449U (zh) 一种多功能滑板车
CN207905397U (zh) 一种伸缩式合唱台
CN207607426U (zh) 一种翻转登车梯
CN109538105A (zh) 一种多功能家用梯子
CN218287797U (zh) 折叠拖车
CN106218678B (zh) 一种超市理货推车
CN205469555U (zh) 一种电动车或者自行车折叠车架
CN219769756U (zh) 一种带有可扩展平台的轮胎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