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7642U -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7642U
CN207987642U CN201820249600.5U CN201820249600U CN207987642U CN 207987642 U CN207987642 U CN 207987642U CN 201820249600 U CN201820249600 U CN 201820249600U CN 207987642 U CN207987642 U CN 207987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layer
road surface
recycles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96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
沈玉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96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7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7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76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它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路面、隔渗层和公路基层,三者连接为一体;路面为可渗路面;可渗路面中间高两边低,路面、隔渗层和公路基层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集水沟,集水沟内的土壤表面以及公路基层的断面铺设有隔渗层,隔渗层与上述公路基层与可渗路面之间的隔渗层连为一体,隔渗层上方设置有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顶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周向凸出形成凸缘,凸缘上设置有用于快速吸收过滤雨水的排水结构;纵向排水管上均匀连通有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伸出集水沟以外;具有收集雨水速度快、收集雨水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和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透水路面由于其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仅可以提高排水性能、防止地面不均匀沉降,还可以提高雨水抗滑性能、增加行驶安全性,以及降低噪音,使得行车舒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空气及地表中有许多有害物质融入到雨水中,如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量不同,造成资源环境的分配不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城市居住舒适性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应考虑雨水的污染控制、渗透、滞留和净化回用。
申请号为CN200620056718.3、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03月2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包括公路基层和路面,其中路面为可渗路面,其与公路基层之间为隔渗层;公路基层位于地层土壤以上,其上为隔渗层,由防水材料制成,隔渗层以上为可渗路面;在上述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深沟,在该深沟内的地层土壤表面以及公路基层的断面铺设有隔渗层,该隔渗层与上述公路基层与可渗路面之间的隔渗层连为一体;在深沟底部沿公路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排水管,在该纵向排水管管体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沿该纵向排水管延伸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连接一个与之交叉相通的横向排水管,该横向排水管伸出深沟以外;在纵向排水管周围用反滤织物填充,反滤织物上方为透水填料,透水填料表层为凹形,该凹形即为集水沟,集水沟顶部的高度低于可渗路面表层。排水管的出水端连接雨水的过滤净化、储存再利用装置。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纵向排水管分布的小孔过于细小,不能及时将深沟内的雨水吸收排出,导致深沟内的雨水集满时溢出深沟,只能收集少部分雨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解决了纵向排水管分布的小孔过于细小,不能及时将深沟内的雨水吸收排出的问题,具有收集雨水速度快、收集雨水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路面、隔渗层和公路基层,三者连接为一体;路面为可渗路面;可渗路面中间高两边低,路面、隔渗层和公路基层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集水沟,集水沟内的土壤表面以及公路基层的断面铺设有隔渗层,隔渗层与上述公路基层与可渗路面之间的隔渗层连为一体,隔渗层上方设置有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上均匀连通有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伸出集水沟以外;纵向排水管顶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周向凸出形成凸缘,凸缘上设置有用于快速吸收过滤雨水的排水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沿着路面流入到集水沟内通过集水沟将雨水收集,部分雨水通过可渗路面渗透到隔渗层上流入到集水沟内,有效的防止雨水侵蚀公路基层,延长公路基层的使用寿命。
集水沟内的雨水通过排水结构将雨水快速过滤吸收,再通过排水孔流入到纵向排水管内,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回收到净化装置内再利用。
上述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具有收集雨水速度快、收集雨水多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为:纵向排水管的直径与集水沟的宽度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尽可能收集在纵向排水管上方,防止雨水积在集水沟内,侵蚀集水沟。
进一步优选为:排水孔的直径与纵向排水管的直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收集来的雨水尽可能多的收集在纵向排水管内。
进一步优选为:排水结构自下到上依次包括过滤挡板、吸水填充芯层和过滤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流经过滤装置将泥土过滤,雨水通过,通过吸水填充芯层快速将雨水透过过滤结构吸收,通过雨水挤压过滤结构,过滤结构挤压吸水填充芯层,将吸水填充芯层内吸收的雨水挤入到纵向排水管内。
过滤挡板用于支撑吸水填充芯层。
进一步优选为:过滤挡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的矩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吸水填充层内吸收的雨水通过矩形孔流入到纵向排水管。
进一步优选为:过滤挡板由不锈钢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过滤挡板长时间被雨水浸泡侵蚀,延长过滤挡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吸水填充芯层为过滤海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快速的将过滤结构上的雨水吸收,增加排水速度。
进一步优选为:过滤结构呈凹形,过滤结构低于可渗路面,所述过滤结构包括透水层和无纺土工布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过滤结构形成雨水收集槽,将雨水尽可能的收集在排水孔上方进行过滤。
无纺土工布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者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很好的过滤、渗透性,可以将雨水进行初级过滤。
透水层有效阻挡大的泥土颗粒,防止堵塞排水孔。
进一步优选为:横向排水管自上而下呈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纵向排水管内的雨水沿着倾斜的横向排水管排入到净化雨水装置内,提高纵向排水管的排水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纵向排水管顶部开设排水孔和排水结构,可以快速的将收集在集水沟内的雨水排入到纵向排水管内;
2.通过纵向排水管的直径与集水沟的宽度设置相同,使得雨水尽可能收集在纵向排水管上方,防止雨水集在集水沟内,侵蚀集水沟;
3.通过排水孔的直径与纵向排水管的直径设置相同,使得收集来的雨水尽可能多的收集在纵向排水管内;
4.通过排水结构自下到上依次设置用过滤挡板、吸水填充芯层和过滤结构,使得雨水挤压过滤结构,过滤结构挤压吸水填充芯层,将吸水填充芯层内吸收的雨水挤入到纵向排水管内,提高过滤排水速度;
5.通过过滤挡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的矩形孔,使得吸水填充层内吸收的雨水通过矩形孔流入到纵向排水管;
6.通过过滤挡板由不锈钢制成,防止过滤挡板长时间被雨水浸泡侵蚀,延长过滤挡板的使用寿命;
7.通过吸水填充芯层为过滤海绵,能够快速的将过滤结构上的雨水吸收,提高排水速度;
8.通过过滤结构设置成凹形,使得过滤结构形成雨水收集槽,将雨水尽可能的收集在排水孔上方进行过滤;
9.通过横向排水管自上而下呈倾斜设置,使得纵向排水管内的雨水沿着倾斜的横向排水管排入到净化雨水装置内,提高纵向排水管的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图1中公路的剖视图,示意出了路面、隔渗层和公路基层的具体结构;
图3是实施例图1中排水结构的爆炸图,示意出了排水结构的具体结构;
图4是实施例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示意出了凸缘的具体位置。
图中,1、路面;2、隔渗层;3、公路基层;4、集水沟;5、纵向排水管;51、排水孔;52、凸缘;53、排水结构;54、过滤挡板;55、吸水填充芯层;56、过滤结构;57、矩形孔;58、透水层;59、无纺土工布层;6、横向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它自上而下依次铺设路面1、隔渗层2和公路基层3,三者构成本公路结构的主体。
路面1、隔渗层2和公路基层3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集水沟4,集水沟4内的土壤表面以及公路基层3的断面铺设有隔渗层2,隔渗层2与上述公路基层3与可渗路面1之间的隔渗层2连为一体。
参照图3,隔渗层2上方设置有纵向排水管5,纵向排水管5选用聚氯乙烯PVC管,纵向排水管5的直径与集水沟4的宽度相同,纵向排水管5顶部开设有排水孔51,排水孔51的直径与纵向排水管5的直径相同,排水孔51周向凸出形成凸缘52(参照图4),凸缘52上设置有用于快速吸收过滤雨水的排水结构53,使得收集来的雨水尽可能多的收集在纵向排水管5内。
排水结构53自下到上依次包括不锈钢的过滤挡板54、吸水填充芯层55和过滤结构56。
过滤挡板54通过螺栓固定在凸缘52上,过滤挡板54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的矩形孔57,用于支撑吸水填充芯层55。
吸水填充芯层55选用过滤海绵,能够快速的将过滤结构56上的雨水吸收,提高过滤结构56的排水速度。
过滤结构56呈凹形,过滤结构56低于可渗路面1,使得过滤结构56形成雨水收集槽,将雨水尽可能的收集在排水孔51上方进行过滤,过滤结构56包括透水层58和无纺土工布层59,无纺土工布层59铺设在过滤海绵上方10-20cm,无纺土工布层59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者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很好的过滤、渗透性,可以将雨水进行初级过滤。
为了不使大的颗粒堵塞排水孔51,在无纺土工布层59上方铺透水层58,透水层58用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卵石结构层铺设而成,卵石结构层之间形成的孔隙有效的将雨水透过同时阻挡较大的泥土颗粒,防止大颗粒泥土堵塞排水孔51。
沿上述纵向排水管5延伸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连接一个与之交叉相通的横向排水管6,该横向排水管6穿出集水沟4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横向排水管6的出水端连接有用于雨水净化和储存再利用装置。
工作原理:下雨过程中,雨水沿着路面1流入到集水沟4内通过集水沟4将雨水收集,部分雨水通过可渗路面1渗透到隔渗层2上流入到集水沟4内,集水沟4内的雨水流经卵石结构层过滤掉较大的泥土颗粒,流经无纺土工布层59。将雨水进行初级过滤,无纺土工布层59具有透水阻隔细泥土颗粒,渗透速度缓慢,通过底部的过滤海绵,能够快速的将无纺土工布层59上方的雨水吸收,提高排水速度。
过滤海绵上方的雨水挤压过滤海绵,将雨水挤入到纵向纵向排水管5内,通过倾斜的横向排水管6排入到用于雨水净化和储存再利用装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它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路面(1)、隔渗层(2)和公路基层(3)并且三者连接为一体;所述路面(1)为可渗路面(1),所述可渗路面(1)中间高两边低;所述路面(1)、隔渗层(2)和公路基层(3)三层结构两侧、沿公路的延伸方向挖有集水沟(4),所述集水沟(4)内的土壤表面以及公路基层(3)的断面铺设有隔渗层(2),所述隔渗层(2)与上述公路基层(3)与可渗路面(1)之间的隔渗层(2)连为一体,所述隔渗层(2)上方设置有纵向排水管(5),所述纵向排水管(5)上均匀连通有横向排水管(6),所述横向排水管(6)伸出集水沟(4)以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管(5)顶部设置有排水孔(51),所述排水孔(51)周向凸出形成凸缘(52),所述凸缘(52)上设置有用于快速吸收过滤雨水的排水结构(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管(5)的直径与集水沟(4)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51)的直径与纵向排水管(5)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53)自下到上依次包括过滤挡板(54)、吸水填充芯层(55)和过滤结构(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挡板(54)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的矩形孔(5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挡板(54)由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填充芯层(55)为过滤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56)呈凹形,所述过滤结构(56)低于可渗路面(1),所述过滤结构(56)包括透水层(58)和无纺土工布层(5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6)自上而下呈倾斜设置。
CN201820249600.5U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7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600.5U CN207987642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600.5U CN207987642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7642U true CN207987642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4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960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7642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76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119A (zh) * 2019-06-25 2019-09-06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水与路基水相隔离的道路双排水系统
CN111576588A (zh) * 2020-04-15 2020-08-25 范经明 一种园林排水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119A (zh) * 2019-06-25 2019-09-06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水与路基水相隔离的道路双排水系统
CN111576588A (zh) * 2020-04-15 2020-08-25 范经明 一种园林排水系统
CN111576588B (zh) * 2020-04-15 2021-04-02 广州市中景园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19282U (zh)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CN2883464Y (zh)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的公路结构
CN109629369B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粉碎料的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装方法
CN207987642U (zh) 一种实现雨水收集再利用公路结构
CN2108269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沟渠系统
CN202831061U (zh) 一种停车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06815479U (zh) 景观旋流排渗井
CN210561533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集水排水路基
CN21154715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209759936U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粉碎料的透水路面结构
CN108915063B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具有截污净化功能的植浅草沟
CN20802334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纳米沥青混凝土城市道路路面结构
CN207891684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CN20794430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透水沥青路面边部排水结构
CN216006482U (zh) 一种彩色透水混凝土的防堵塞结构
CN207498768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回收调配装置
CN206616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206721599U (zh)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215482073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道路
CN210315113U (zh) 一种透水铺装路面
JPH04146Y2 (zh)
CN205742501U (zh)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CN206477418U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污染物的螺旋式下凹式绿地
CN210529410U (zh) 一种排水路面
CN215289526U (zh) 一种市政道路路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