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4548U -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4548U
CN207984548U CN201820411390.5U CN201820411390U CN207984548U CN 207984548 U CN207984548 U CN 207984548U CN 201820411390 U CN201820411390 U CN 201820411390U CN 207984548 U CN207984548 U CN 20798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mounting
buffer part
plate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13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静
王方
钱时俊
张辉
慈龙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04113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45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包括中冷器、车架、减振垫,中冷器的左气室和右气室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减振垫与车架相连;安装支架包括设有固定孔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一侧的两端相对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固定板垂直相连;减振垫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的一侧硫化连接的减振胶垫;第一缓冲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包覆有缓冲胶垫,减振胶垫的凸出部的底部与缓冲胶垫相连;第二缓冲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能够较好地实现两者的连接,同时还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较好地缓冲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器与中冷器是目前重卡车型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冷器用于对增压后的气体进行冷却,散热器用于对发动机冷却水进行散热,两者一起被称作冷却模块。其中,中冷器置于散热器前部,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上。由于车辆的振动会通过车架传递到冷却模块上,因此如何实现冷却模块与车架的连接,同时使得冷却模块与车架之间具有较好地缓冲减振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以较好地实现冷却模块与车架的连接,同时使得冷却模块与车架之间具有较好地缓冲减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包括中冷器和车架,其还包括减振垫,所述中冷器的左气室和右气室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减振垫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的两端相对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相连,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减振垫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与所述固定板相贴合的第一安装板、减振胶垫,所述减振胶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硫化连接,所述减振胶垫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包覆有缓冲胶垫,所述凸出部的底部与所述缓冲胶垫相连;所述第二缓冲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车架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侧面与所述缓冲胶垫之间通过至少一条加强筋相连。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个数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二缓冲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安装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所述安装套筒的中心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用于与所述固定板相贴合的一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是通过中冷器与车架相连,即与中冷器的左气室一体成型的安装支架、与中冷器的右气室一体成型的安装支架,分别通过减振垫与车架相连,且减振垫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减振胶垫和缓冲胶垫相连,利用减振胶垫和缓冲胶垫进行双重减振,从而在较好地实现了冷却模块与车架的连接的同时还使得冷却模块与车架之间具有较好地缓冲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模块与减振垫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冷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垫与固定板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垫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1、散热器 21、中冷器 22、右气室 23、安装支架 231、固定板
232、连接板 24、固定支架 31、减振垫 32、第一安装板
33、减振胶垫 34、凸出部 35、第一连接孔 36、第二安装板
361、缓冲胶垫 37、第二连接孔 38、安装套筒 3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包括中冷器21和车架,其还包括减振垫31,中冷器21的左气室和右气室22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安装支架23,安装支架23通过减振垫31与车架相连;安装支架23包括固定板231、在固定板231的一侧的两端相对设置的连接板232,连接板232与固定板231垂直相连,固定板231上设置有固定孔;减振垫31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包括与固定板231相贴合的第一安装板32、减振胶垫33,减振胶垫33与第一安装板32上远离固定板231的一侧硫化连接,减振胶垫33上设置有凸出部34;第一缓冲部上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35;第二缓冲部包括与车架相连接的第二安装板36,第二安装板36上包覆有缓冲胶垫361,凸出部34的底部与缓冲胶垫361相连;第二缓冲部上设置有与车架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7。可以理解的是,该安装支架23包括固定板231、在固定板231的一侧的两端相对设置的连接板232,连接板232与固定板231垂直相连,可见该安装支架31包括三个板,其结构简单,质量较轻;第一连接孔35贯穿第一安装板32和减振胶垫33,第二连接孔37贯穿第二安装板36和缓冲胶垫361;中冷器21可以通过固定支架24固定在散热器11的前端;第一安装板32和第二安装板36可以均为铁板,第一安装板32与减振胶垫33,第二安装板36与缓冲胶垫361硫化连接,既保证了减振性能又能提升减振垫31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是通过中冷器21与车架相连,即与中冷器21的左气室一体成型的安装支架、与中冷器21的右气室22一体成型的安装支架23,分别通过减振垫31与车架相连,且减振垫31的第一安装板32与第二安装板36之间通过减振胶垫33和缓冲胶垫361相连,利用减振胶垫33和缓冲胶垫361进行双重减振,从而在较好地实现了冷却模块与车架的连接的同时还使得冷却模块与车架之间具有较好地缓冲减振效果。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模块通常是通过固定在散热器侧板上的散热器支架与车架相连,该固定方式需要散热器侧板材料必须为铁质,且厚度不能太薄,才能够承受住整个冷却模块的重量以及车辆振动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且散热器体积较大,造成两侧的散热器侧板长度较长,不利于轻量化设计,从而造成整车重量的增加,冷却模块总重量会达到70kg以上,燃油消耗显著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一改现有常用的通过散热器与车架固定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对散热器的上述要求,可以将散热器侧板由以前的铁质改为塑料材质或直接取消,有效降低冷却模块的重量,从而使得整车重量得到大大地降低;同时,其通过在中冷器的左气室、右气室22上分别铸造一体成型一个安装支架23,该安装支架23和左气室以及右气室22均为铝质材料,质量较轻,能够有效地降低整车重量;且其省去散热器支架与散热器侧板之间预装的工序,降低松脱风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装车零部件数量。
如图4和图5所示,凸出部34的侧面与缓冲胶垫361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条加强筋39相连,从而使得减振胶垫33与缓冲胶垫36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可靠,进一步提高了该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的可靠性。
为了能够使得减振胶垫33与缓冲胶垫36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同时成本较低,加强筋39的个数可以为四个。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35的个数可以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孔35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第一缓冲部上,从而通过该三个第一连接孔35与固定板231上的三个固定孔一一对应,然后穿入螺栓即可实现连接,进而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第一缓冲部与固定板23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孔37的个数可以为三个,三个第二连接孔37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第二缓冲部上,从而通过该三个第二连接孔37与车架上的三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然后穿入螺栓即可实现连接,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第二缓冲部与车架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可靠。如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孔35的个数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孔35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第一缓冲部上,第二连接孔37的个数为三个,三个第二连接孔37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第二缓冲部上时,三个第一连接孔35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尖方向与三个第二连接孔37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尖方向的朝向相反,从而使得减振垫31与车架、固定板23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可靠,进而使得该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进一步地,第二缓冲部上可以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安装套筒38,第二连接孔37为安装套筒38的中心孔。通过此方案,能够有效地增强第二安装板36在第二连接孔37处的强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第二安装板36出现损坏,大大地延长了该减振垫31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使第一安装板32与固定板231之间具有更好地减振效果,第一安装板32上用于与固定板231相贴合的一面可以设置有橡胶缓冲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包括中冷器和车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减振垫,所述中冷器的左气室和右气室上分别一体成型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减振垫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的两端相对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相连,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减振垫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与所述固定板相贴合的第一安装板、减振胶垫,所述减振胶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硫化连接,所述减振胶垫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包覆有缓冲胶垫,所述凸出部的底部与所述缓冲胶垫相连;所述第二缓冲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车架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侧面与所述缓冲胶垫之间通过至少一条加强筋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个数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二缓冲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安装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所述安装套筒的中心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用于与所述固定板相贴合的一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
CN201820411390.5U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1390.5U CN207984548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1390.5U CN207984548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4548U true CN207984548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139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4548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45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6741A (zh) * 2020-11-23 2021-02-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器模块安装支架及其总成
CN113899233A (zh) * 2021-09-14 2022-01-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冷却系统、中冷冷却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6741A (zh) * 2020-11-23 2021-02-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器模块安装支架及其总成
CN112406741B (zh) * 2020-11-23 2022-03-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器模块安装支架及其总成
CN113899233A (zh) * 2021-09-14 2022-01-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冷却系统、中冷冷却装置
CN113899233B (zh) * 2021-09-14 2023-06-02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冷却系统、中冷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84548U (zh) 一种冷却模块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CN107293663A (zh) 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车用托盘组件及汽车
CN107293662A (zh) 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车用托盘组件及汽车
CN20278898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护板结构
WO2024067220A1 (zh) 一种减振器、智能传感装置及载具
CN107061581A (zh) 一种散热器减振软垫
CN109112909A (zh) 一种轨道减振装置
CN206129397U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冷却模块及软垫组合结构
CN201982576U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浮置地板的可变刚度减振器
CN110091706A (zh) 一种散热器悬置结构
CN207333568U (zh) 一种具有加强筋的减震保护装置
CN20951581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于散热及固定的电池箱体结构
CN209921183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轿车锂电右舵增程器支架
CN208119281U (zh) 一种抗压抗弯的扰流板
CN207741002U (zh) 汽车前照灯led模组
CN208153131U (zh) 一种电子水泵支架固定安装结构
CN207725352U (zh) 车载电瓶固定架
CN207403675U (zh) 一种汽车底护板
CN201443991U (zh) 散热器总成
CN109980151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于散热及固定的电池箱体结构
CN218062444U (zh) 汽车散热器风扇总成用降噪结构
CN219856713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支架
CN107293660A (zh) 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车用托盘组件及汽车
CN205468520U (zh) 一种冷却模块支架
CN210133005U (zh) 一种车载液态有机储氢供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