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3514U -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 Google Patents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3514U
CN207983514U CN201721770039.7U CN201721770039U CN207983514U CN 207983514 U CN207983514 U CN 207983514U CN 201721770039 U CN201721770039 U CN 201721770039U CN 207983514 U CN207983514 U CN 207983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ement platform
bearing
axle component
punching
couple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00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征
张玉环
吴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yua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ILIA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ILIA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ILIA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00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3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3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35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设有第一支撑架体;第一支撑架体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盘打孔机、第二转盘打孔机且两个转盘打孔机结构一致;第二支撑架内部从上到下设有第一放置平台、第二放置平台和第三放置平台;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二放置平台的承重板上;联动轴组件底端设在第三放置平台内,联动轴组件顶部贯穿承重板、传动机构内部、底板并延伸至第一放置平台内部;打孔下压装置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打孔下压装置的输出端穿过传动装置与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打孔上压装置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连接板上,打孔上压装置的输出端与联动轴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钻头装置与联动轴组件的底部螺纹连接。

Description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背景技术
管件的打孔加工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管件套在一根一端悬空的芯棒上,然后在进行打孔加工;由于固定管件的芯棒的一端悬空,其承载能力较差,在冲孔加工过程中冲孔精度难以保证。
目前的打孔机都是单一作业的,即只有一台打孔机对一个工件的某一个孔进行打孔,这样在需要对工件的表面进行多位置多孔形打孔时,需要多台设备共同完成,工作效率不高,而且每次更换产品都需要更换模具和夹具,使得工艺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设有第一支撑架体;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盘打孔机、第二转盘打孔机且两个转盘打孔机结构一致;第一转盘打孔机包括第二支撑架、传动机构、联动轴组件、打孔钻头装置、打孔下压装置和打孔上压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从上到下设有第一放置平台、第二放置平台和第三放置平台;启动注油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
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二放置平台的承重板上;
所述联动轴组件底端设在第三放置平台内,联动轴组件顶部贯穿所述承重板、传动机构内部、底板并延伸至第一放置平台内部;
所述打孔下压装置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所述打孔下压装置的输出端穿过传动装置与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打孔上压装置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连接板上,所述打孔上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钻头装置与联动轴组件的底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组件与顶板组件之间为垂直镜像,所述顶板组件包括第一顶板连接板和顶板;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顶板连接板;所述顶板组件设置在第一放置平台的顶部,所述底板组件设置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设有总成动力源、承重柱和传动装置,所述承重柱中部相对应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固定设在所述承重板的底部,所述总成动力源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延伸板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装置设有第一带槽轴承、第二带槽轴承和第三带槽轴承;所述第一带槽轴承、第二带槽轴承套在联动轴组件上,所述第三带槽轴承安装在承重柱的左侧;通过连接带从所述总成动力源的输出端经过第一带槽轴承、第三带槽轴承和第二带槽轴承回到总成动力源的输出端形成一个传动轨迹。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孔下压装置设有下压气缸、下压传动件、上缓冲限位器、上缓冲限位器、下压外罩;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与下压传动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传动件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限位器安装在第一带槽轴承的下部,所述下缓冲限位器安装在第二带槽轴承的上部;所述下压外罩的前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和上、下缓冲限位器的缓存范围与下压气缸的运动范围一致。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孔上压装置设有上压气缸、上压传动件、上压连动装置;所述上压气缸固定设在所述底连接板下部,所述上压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上压传动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传动件另一端穿过述底连接板与所述上压连动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连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轴组件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轴、中轴套和外轴套;所述中轴套套设在内轴的外壁,所述外轴套固定设在中轴套的外壁;所述内轴的外壁设有滑道,在中轴套的内壁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滑条。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轴的底端内部设有连接螺孔,所述内轴的底端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带槽轴承,所述连接带槽轴承与上压连动装置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钻头装置设有钻头、弹簧、防护套;所述钻头的顶部设有螺纹柱与内轴底部的连接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钻头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在防护套的内部,所述防护套的外部固定设有安全罩,安全罩的上部外螺纹与连接套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套内壁设有圆孔,在所述圆孔内设有触点感应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能够精准实现对产品进行打孔,还可以根据打孔的不同需求来更换钻头,本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安全事故,并且对产品打孔达到标准化,提高了后续产品的质量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盘打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孔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孔上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例所示
2、启动注油器;3、联动轴组件;4、总成动力源;5、传动机构;6、打孔下压装置;7、打孔上压装置;8、打孔钻头装置;9、安全罩;
11、第一顶板连接板;12、第二顶板连接板;13、顶板;
21、产品放置孔;22、定位柱;23、第一转盘;24、第二转盘;25、第三转盘;26、触点件;
52、第一带槽轴承;53、第二带槽轴承;54、第三带槽轴承;55、承重柱;
61、下压气缸;62、下压传动件;63、底板;64、下压外罩;
71、上压气缸;72、上压传动件;73、上压连动装置;74、底板组件;
81、钻头;82、弹簧;
100、第一支撑架体;101、转盘组件;102、第一转盘打孔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设有第一支撑架体100;所述第一支撑架体100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盘打孔机102、第二转盘打孔机且两个转盘打孔机结构一致;第一转盘打孔机102包括第二支撑架、传动机构5、联动轴组件3、打孔钻头装置8、打孔下压装置6和打孔上压装置7;
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从上到下设有第一放置平台、第二放置平台和第三放置平台;
所述启动注油器2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63上,进一步启动注油器2的输出端通过油管对内轴与中轴套之间进行加油润滑;
所述传动机构5安装在第二放置平台的承重板上;
所述联动轴组件底端设在第三放置平台内,联动轴组件顶部贯穿所述承重板、传动机构内部、底板并延伸至第一放置平台内部;
所述打孔下压装置6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所述打孔下压装置6的输出端穿过传动机构5与联动轴组件3固定连接;进;
所述打孔上压装置7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板组件71,所述打孔上压装置7的输出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钻头装置8与联动轴组件3的底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顶板组件、底板、承重板、底板组件71和固定柱;顶板组件与底板63构成第一放置平台,底板63与承重板构成第二放置平台,承重板与底板组件71构成第三放置平台;固定柱一端固定在顶板组件的底部,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承重板延伸至底板组件71的上表面与之固定。
进一步,底板组件71与顶板组件之间为垂直镜像,顶板组件包括第一顶板连接板11和顶板13;所述顶板组件设置在第一放置平台的顶部,所述底板组件设置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部;顶板13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顶板连接板11,顶板连接板为V形;进一步,第一顶板连接板11的一端部设有凹槽,第二支撑架体的顶部的第二顶板连接板12卡套在第一顶板连接板11的凹槽内。
通过顶板组件、底板组件71使第一打孔机102、第二转盘打孔机组合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5设有总成动力源4、承重柱55和传动装置,承重柱55的底部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体100的储物槽内,承重柱55的上部与第一放置平台、第二放置平台和第三放置平台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柱55中部相对应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端部延伸至所述承重板55的底部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总成动力源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延伸板上,总成动力源4为电机。
进一步,所述传动装置设有第一带槽轴承52、第二带槽轴承53和第三带槽轴承54;所述第一带槽轴承52、第二带槽轴承53套在联动轴组件3上,所述第三带槽轴承54安装在承重柱55的左侧;连接带从所述总成动力源4的输出端经过第一带槽轴承52、第三带槽轴承54和第二带槽轴承53回到总成动力源4的输出端形成一个传动轨迹。
优选的技术方案,打孔下压装置6、打孔上压装置7为了保证联动轴组件3的内轴上下移动的同时,联动轴组件3不左右晃动,所以打孔下压装置6和打孔上压装置7错位安装。
进一步,所述打孔下压装置6设有下压气缸61、下压传动件63、上缓冲限位器、下缓冲限位器、下压外罩64;所述下压气缸61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63上,所述下压气缸61的输出端穿过底板63与下压传动件6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传动件62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限位器安装在第一带槽轴承52的下部,所述下缓冲限位器安装在第二带槽轴承53的上部;所述下压外罩63的前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和上、下缓冲限位器的缓存范围与下压气缸61的运动范围一致。
进一步,所述打孔上压装置7设有上压气缸71、上压传动件72、上压连动装置73;所述上压气缸71固定设在所述底连组件74下部,所述上压气缸71的输出端与所述上压传动件7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传动件72另一端穿过所述底连组件74与所述上压连动装置7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连动装置73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3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轴组件3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轴、中轴套和外轴套;所述中轴套套设在内轴的外壁,所述外轴套固定设在中轴套的外壁;所述内轴的外壁设有滑道,在中轴套的内壁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滑条。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轴的底端内部设有连接螺孔,所述内轴的底端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带槽轴承,所述连接带槽轴承与上压连动装置73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孔钻头装置8设有钻头81、弹簧82、防护套;所述钻头81的顶部设有螺纹柱与内轴底部的连接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钻头81的底部设有弹簧82,所述弹簧82设在防护套的内部,所述防护套的外部固定设有安全罩9,安全罩9的上部外螺纹与与防护套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罩9内壁设有圆孔,在所述圆孔内设有触点感应器,所述触点感应器与该设备的主控箱通信连接。
第一支撑架体的表面设有两个转盘组件101,两个转盘结构一致;转盘组件101包括第一转盘23、第二转盘24和第三转盘25且与第一转盘打孔机102、第二转盘打孔机相匹配。
在承重柱55的底部设有第一触点感应器,第一触点感应器与转盘中的触点件26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转盘电机设在第三转盘25中部的上表面,转盘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盘23、第二转盘24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
将要打孔的产品放入到第一转盘23的放置孔内,产品放入到产品放置孔内,穿过第一转盘23、第二转盘24的落入到第三转盘25的上表面;转盘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盘23、第二转盘24转动,当转到承重柱55上的第一触点感应器位置时,第一触点感应器接触到触点件26时,转盘电机停止;本设备中控制箱发送指令,下压气缸工作通过下压传动件使内轴在中轴套内向下滑动,同时,上压气缸工作通过上压传动件、上压连动装置带动联动轴的内轴向下运动,钻头穿过弹簧向下运动,防护套的圆孔插入到第一转盘上的定位柱上,触点感应器向控制箱发送指定,总成电机工作,通过第一带槽轴承、第三带槽轴承带动外轴套旋转,钻头旋转打孔工作,下压气缸和上压气缸继续使钻头打孔;当下压气缸和上压气缸的输出最大距离时,代表打孔完毕。
下压气缸、上压气缸回缩,使钻头回到初始点;这时,转盘电机工作,继续对其它工装内的产品进行打孔。
当首个打孔产品转动到下料口时,产品经过下料口落入到第一支撑架体的储物槽内;依次重复操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能够精准实现对产品进行打孔,还可以根据打孔的不同需求来更换钻头,本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安全事故,并且对产品打孔达到标准化,提高了后续产品的质量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一支撑架体;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盘打孔机、第二转盘打孔机且两个转盘打孔机结构一致;
第一转盘打孔机包括第二支撑架、传动机构、联动轴组件、打孔钻头装置、打孔下压装置和打孔上压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部从上到下设有第一放置平台、第二放置平台和第三放置平台;启动注油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
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二放置平台的承重板上;
所述联动轴组件底端设在第三放置平台内,联动轴组件顶部贯穿所述承重板、传动机构内部、底板并延伸至第一放置平台内部;
所述打孔下压装置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所述打孔下压装置的输出端穿过传动机构与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打孔上压装置的动力端固定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连接板上,所述打孔上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钻头装置与联动轴组件的底部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底板组件与顶板组件之间为垂直镜像,所述顶板组件包括第一顶板连接板和顶板;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顶板连接板;所述顶板组件设置在第一放置平台的顶部,所述底板组件设置在第三放置平台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设有总成动力源、承重柱和传动装置,所述承重柱中部相对应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端部延伸至所述承重板底部且两者固定,所述总成动力源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延伸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设有第一带槽轴承、第二带槽轴承和第三带槽轴承;所述第一带槽轴承、第二带槽轴承套在联动轴组件上,所述第三带槽轴承安装在承重柱的左侧;连接带从所述总成动力源的输出端经过第一带槽轴承、第三带槽轴承和第二带槽轴承回到总成动力源的输出端形成一个传动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下压装置设有下压气缸、下压传动件、上缓冲限位器、下缓冲限位器、下压外罩;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在第一放置平台的底板上,所述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与下压传动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传动件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限位器安装在第一带槽轴承的下部,所述下缓冲限位器安装在第二带槽轴承的上部;所述下压外罩的前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和上、下缓冲限位器的缓存范围与下压气缸的运动范围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上压装置设有上压气缸、上压传动件、上压连动装置;所述上压气缸固定设在所述底连接板下部,所述上压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上压传动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传动件另一端穿过述底连接板与所述上压连动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连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轴组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组件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轴、中轴套和外轴套;所述中轴套套设在内轴的外壁,所述外轴套固定设在中轴套的外壁;所述内轴的外壁设有滑道,在中轴套的内壁设有与滑道相匹配的滑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的底端内部设有连接螺孔,所述内轴的底端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带槽轴承,所述连接带槽轴承与上压连动装置的端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装置设有钻头、弹簧、防护套;所述钻头的顶部设有螺纹柱与内轴底部的连接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钻头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在防护套的内部,所述防护套的外部固定设有安全罩,安全罩的上部外螺纹与与连接套的内壁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内壁设有圆孔,在所述圆孔内设有触点感应器。
CN201721770039.7U 2017-12-18 2017-12-18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3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0039.7U CN207983514U (zh) 2017-12-18 2017-12-18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0039.7U CN207983514U (zh) 2017-12-18 2017-12-18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3514U true CN207983514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1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003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3514U (zh) 2017-12-18 2017-12-18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3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4611U (zh) 铝合金轮毂自动钻孔装置
CN206925354U (zh) 一种电子机械用电路板打孔装置
CN207983514U (zh)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CN212537378U (zh) 一种矿山机械支撑平台
CN111014752B (zh) 一种旋转式可升降钻床机头结构
CN106735427A (zh) 可实现360°扭转打孔操作的摇背钻打孔工装装置
CN112247211A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钢管打孔设备
CN203959703U (zh) 一种用于垂直放置轴类零件的吊具
CN207547382U (zh) 一种汽车模具制造用钻孔设备
CN206839516U (zh) 一种复合变速箱夹取翻转机构
CN206567808U (zh) 一种电机端盖加工设备
CN107891475A (zh) 双工位自动转盘打孔机
CN208854128U (zh) 一种全自动拧螺钉装置
CN208118752U (zh) 一种文件装订机的打孔机构
CN204818179U (zh) 一种摇背钻打孔工装装置
CN207997123U (zh) 一种法兰轴的加工设备
CN209736670U (zh) 一种汽车电池支架打孔装置
CN208033716U (zh) 一种模具钻孔装置
CN218015157U (zh) 一种用于钳工加工冲身冲颈的设备
CN111002379B (zh) 一种带有定位装置的台式钻床
CN204711253U (zh) 双工位转盘式自动钻孔机的气控式自动钻机
CN204747571U (zh) 一种手机框架内侧打孔用立式钻孔机
CN209007036U (zh) 一种超高清晰安防零部件自动化三向钻孔攻牙机
CN219893525U (zh) 一种可定位收集的线路板钻靶机
CN214641436U (zh) 一种新型后桥壳环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8

Address after: 518000 Honghualing Industrial Zone,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uyua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Yandun Village, Yandun Town, Nanling County,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ZHILIAN INVESTMENT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