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0288U -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0288U
CN207980288U CN201721836606.4U CN201721836606U CN207980288U CN 207980288 U CN207980288 U CN 207980288U CN 201721836606 U CN201721836606 U CN 201721836606U CN 207980288 U CN207980288 U CN 207980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ying board
turning part
bottom plat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366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366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0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0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028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该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躺板以及可拆卸的踩踏装置,踩踏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一端铰接于顶板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板的支杆以及多根两端分别铰接于顶板以及底板且内部设置有弹簧的可伸缩连接件,由于顶杆可在不同角度转动使得患者可多方位的训练自己的踝关节,多个弹性连接件使得患者在使用时双脚要施以大于连接件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锻炼腰部以及下肢各关节和肌肉的控制力和稳定性,同时所述训练器中躺板以及踩踏装置可分开使用,躺板由于底部设置有可扭转的中心部以及可折叠的翻转部而可单独作为平衡板使用从而锻炼使用者在各方向上的平衡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是康复医疗中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而设置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内容,运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开展康复训练时,治疗师针对患者需要训练的部位借助于康复训练器进行训练;康复训练器依据训练部位分为:上肢训练辅助器具、下肢训练器以及综合训练辅助器具,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用于肩、肘、上臂、前臂和手部的康复训练,比如:肩关节旋转训练器、肘关节牵引椅、前臂旋转训练器、腕关节旋转训练器、橡皮筋手指练习器等;下肢训练器用于训练下肢关节以及肌肉的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比如: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踝关节屈伸训练器、踏步器、平衡板等;综合训练辅助器具用于同时上肢下肢、肩背肌肉、关节等多部位的训练,比如:组合运动训练器、偏瘫康复器、胸背部矫正运动器、系列沙袋、功能牵引网架等。
其中下肢训练器中的平衡板是一块可晃动的且在患者在站立、蹲位或坐位条件下进行多部位康复的木板,可对偏瘫、脑瘫等各种运动失调患者训练平衡功能;可强化腰部、腹部肌力;可提高骨盆躯干的控制力以及提高患侧下肢的支撑能力;可对踝关节、膝关节损伤患者起到康复功能,提高踝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平衡板虽然可多方位的训练患者各部位的机能以及协调能力,但是有些患者在做立位的训练时非常困难,如果处于卧位时则能在较理想的状态下完成相似动作;患者的骨盆是可以不用扭转的,从而对于骨盆前倾,外斜,以及左右的扭转等姿势性的改变甚微。同时患者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加强腰背肌,多裂肌,臀大肌,股二头肌锻炼的作用很小,对于骨盆的控制,扭转以及髋关节的稳定,控制的作用甚微。
桥式运动目前多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患者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由于完成此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名“桥式运动”,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称为双桥运动,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称为单桥运动;桥式运动优点如下:能促进髋、膝和踝关节的分离运动,增加患者对髋、膝、踝关节的控制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和加强;还可以强化患侧髋关节伸展以及矫正骨盆后倾、外斜以及扭转;增加腰背肌、臀大肌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有利于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器具作为规尺来辅助桥式运动,使得患者自己清楚在多大幅度内运动,在不损伤自己的同时又能起到较好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因此需要一个在平衡板优良功能的基础上将桥式运动结合在内同时适用于更广范围患者使用的康复训练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用以解决现有平衡板功能单一且使用者范围有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训练器包括踩踏装置以及躺板,所述踩踏装置可叠置于躺板上表面也可以与躺板分离单独使用;
所述踩踏装置包括顶板、底板、支杆以及多根可伸缩的连接件,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杆以及多根连接件,所述支杆的一端铰接于顶板的中心位置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多个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每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顶板以及底板。
所述躺板底部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实现躺板360度方向上的摇摆。
其优点在于:患者可单独将踩踏装置放在任何地方使用,不一定非要配合躺板使用,且躺板底部设置的旋转装置可使躺板实现作为平衡板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四个,所述每个连接件包括两端封口的钢管、滑块、弹簧以及伸缩杆,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钢管内部且可沿钢管内壁移动,所述滑块朝向钢管第一端口的面与设置于钢管内部的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弹簧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靠近第一端口处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部穿过所述钢管的第一端口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朝向钢管第一端口的面上且随滑块一起沿钢管内壁移动,所述伸缩杆套设于弹簧内部;
所述四根伸缩杆的第二端部周向铰接于所述顶板下表面的四个角上,所述四根钢管的第二端部周向铰接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个角上。
其优点在于:支杆与顶板的铰接连接方式可使顶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得患者踩踏于顶板时多方位的训练患者的踝关节,同时多个弹性连接件使得患者双脚要施以大于连接件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锻炼腰部以及下肢各关节和肌肉的控制力和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平衡尺,所述平衡尺内部设置有平衡气泡。
其优点在于:当患者双脚踩踏于顶板上时,康复师可根据平衡气泡的偏转方向用来确定患者双脚用力的程度,进而推断出患者患侧恢复情况。
优选地,所述躺板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躺板的四个侧面相近的四个扶手以及条形卡槽;所述四个扶手分别为第一扶手、两个第二扶手以及第三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与第三扶手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扶手相对设置且靠近于所述第一扶手;所述靠近于第三扶手处设置有条形卡槽。
优选地,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底板下表面与所述躺板上表面贴合时与条形卡槽配合,所述第二凹槽在底板下表面与所述躺板上表面垂直时与所述条形卡槽配合。
其优点在于:当患者踩踏顶板时由于顶板对患者施加的反作用力从而推离患者远离顶板,此时两个第二扶手可起到稳定患者身躯的作用;同时第三扶手、躺板上的条形凹槽、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的配合可用于稳定踩踏装置。
优选地,所述躺板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中心部以及两个翻转部,所述中心部扭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底部,所述两个翻转部分别通过合页间隔铰接于中心部的相对两侧且可向第三凹槽开口方向翻折。
优选地,所述中心部与两个翻转部中与所述第三凹槽底面平行且相对的面均定义为底面,中心部以及两个翻转部中与底面相背离的面定义为顶面,所述中心部以及两个翻转部的顶面在其相背离的底面与第三凹槽底面相对且平行时与所述躺板的底面相平;所述中心部顶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两个翻转部的厚度之和。
其优点在于:当中心体为长方体构型且两个翻转部为半圆体构型时,两个翻转部向凹槽开口处翻转且立于中心部顶面形成拱桥状时躺板可作为平衡板使用时,并且配合中心部在第三凹槽底部360°全方位的旋转,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实现各个方向摇摆;同时可以在使用者使用躺板时起到进一步支撑和稳定躺板的作用;也可以加强中心部对两个翻转部的支撑和稳定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设置有两两分布于所述中心部相对两侧的四个第四凹槽,所述每个翻转部的底面均设置有两个凸块,所述每个翻转部上的两个凸块与位于中心部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四凹槽配合。
其优点在于:通过第四凹槽与其相对凸块的配合作用可以使两个翻转部稳定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一个翻转部上设置有两个拉杆,所述另一个翻转部上设置有两个卡栓,当两个翻转部同时向第三凹槽开口方向翻折90°且相对立于所述中心部顶面时,所述每个卡栓与其所对的拉杆配合将两个翻转部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该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躺板以及可拆卸的踩踏装置,踩踏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一端铰接于顶板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板的支杆以及多根两端分别铰于接顶板以及底板且内设置有弹簧可伸缩的连接件,从而实现顶板多方向转动使得患者可多方位的训练患者的踝关节,同时多个弹性连接件使得患者在使用时需要双脚要施以大于连接件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锻炼腰部以及下肢各关节和肌肉的控制力和稳定性,同时所述训练器中躺板以及踩踏装置可分开使用,躺板底部由于设置有可扭转的中心部以及可折叠的翻转部可单独作为平衡板使用从而锻炼使用者各方向的平衡能力。
同时该训练器设置的平衡尺可起到辅助康复的作用,康复师可根据平衡尺内部气泡的偏转方向用来确定患者双脚用力的程度,进而推断出患者患侧恢复情况;设置的多个扶手可满足患者做不同康复运动时的辅助需求;设置的条形卡槽以及可与其配合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可起到稳固踩踏装置的作用;躺板底面上设置的第四凹槽和翻转部底面上设置的凸部的配合作用可以实现旋转装置中各部件与第三凹槽底面的紧密贴合;同时两个翻转部上分别设置的拉杆和卡栓可在两个翻转部立于中心部顶面时起到连接两个翻转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连接件结构以及连接件与顶板及底板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踩踏装置附属凹槽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旋转装置以及旋转装置与躺板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旋转装置中合页的结构及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训练器包括踩踏装置1以及躺板2,踩踏装置1可叠置于躺板2上表面也可以与躺板2分离单独使用;
踩踏装置1包括构型为长方体的顶板11以及底板12、支杆13以及四个连接件14,顶板11与底板12平行设置且依靠支杆13以及四个连接件14构成一个四棱台结构,如图2所示,顶板底面的中心位置以及顶板底面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一个第一球形凹槽113以及四个第二球形凹槽 114,底板顶面的四个角处设置有四个第三球形凹槽123,支杆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球状凸部131,第一球形凸部131与第一球形凹槽113相配合,支杆13的另一端与底板12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由于第一球形凸部 131与第一球形凹槽113的铰接作用,使得顶板11可以沿球形凹槽113 内部表面多方位转动;
连接件14为四个,每个连接件14包括两端封口的钢管141、滑块142、弹簧143以及伸缩杆144,滑块142设置于钢管141内部且可沿钢管141内壁移动,滑块142朝向钢管141第一端口的面与设置于钢管141 内部的弹簧143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弹簧143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于钢管141靠近第一端口处的内壁上,伸缩杆144的第一端部穿过钢管141 的第一端口固定连接于滑块142朝向钢管141第一端口的面上且随滑块 142一起沿钢管141内壁移动,伸缩杆144套设于弹簧143内部;钢管 141的第二端口处设置有第二球形凸部1411,伸缩杆144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三球形凸部1441;
四个第二球形凸部1411分别与四个第三球形凹槽123相配合,四个第三球形凸部1441与四个第二球形凹槽114相配合,使得四根伸缩杆 144的第二端部周向铰接于顶板11底面的四个角上,四根钢管141的第二端部周向铰接于底板12上表面的四个角上,伸缩杆144随着滑块142 沿钢管141内部向底板12滑动时,弹簧143此时被拉伸,产生一个使弹簧143复位的反作用力使伸缩杆142回到原位;
如图1所示,顶板11上绘制有中心线112,将顶板11平均分成两部分,患者将双脚分别放在中心线112的两侧,顶板11上设置有平衡尺 111,所述平衡尺111内部设置有平衡气泡1111,当顶板11与底板12平行时,平衡气泡1111恰好与中心线112相对,当患者双脚踩踏于顶板11 上时,康复师可根据平衡尺111内部平衡气泡1111的偏转方向用来确定患者双脚用力的程度,进而推断出患者患侧恢复情况;
如图3所示,底板12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21,底板12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22。
如图1所示,躺板2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躺板2的四个侧面相近的四个扶手21以及条形卡槽22,四个扶手21分别为第一扶手211、两个第二扶手212以及第三扶手213,第一扶手211与第三扶手213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扶手212相对设置且靠近于第一扶手211,第三扶手213处设置有条形卡槽22,四个扶手21均可在患者使用该康复器做不同康复运动时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当患者踩踏顶板时由于顶板对患者施加的反作用力从而推离患者远离顶板,两个第二扶手212可起到稳定患者身躯的作用;同时第三扶手213、躺板上的条形卡槽22、第一凹槽121以及第二凹槽122的配合可用于稳定踩踏装置1,原理如下:当顶板11与底板12构成的四棱台结构正放于躺板2顶面时,此时顶板11的下表面与躺板2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一凹槽121与条形卡槽22配合,当患者做双桥运动时双腿屈膝踩踏于顶板11上,此时第一凹槽121与条形卡槽22 配合起到稳固踩踏装置1的作用,当顶板11与底板12构成的四棱台结构倒置于躺板2上表面时,此时顶板11的下表面与躺板2的上表面垂直连接,第二凹槽122与条形卡槽22配合,底板12的下表面与第三扶手 213贴合,当患者锻炼两腿独自用力的能力时患者双腿伸直踩踏于顶板 11上,此时第二凹槽122与条形卡槽22配合,以及第三扶手213对底板 12的抵制作用从而起到稳固踩踏装置的作用。
如图4所示,躺板2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23,第三凹槽23内部设置有旋转轴231以及四个第四凹槽232;旋转装置3包括构型为长方体的中心部31、间隔设置于中心体31相对两侧且构型为半圆体的两个翻转部 32以及四个合页33,中心部31与两个翻转部32中与第三凹槽23底面平行且相对的面均定义为底面,中心部31以及两个翻转部32中与底面相背离的面定义为顶面,中心部31底面设置有圆形凹槽311,圆形凹槽 311与第三凹槽23底面所设置的旋转轴231的配合作用使得中心部31插接于旋转轴231上且可绕旋转轴231进行360°方向上的扭转,中心部31 底面与第三凹槽23底面之间的连接以及两个翻转部32与中心部31的连接均通过四个合页33得以实现;
如图5所示,每个合页33包括第一分页331、第二分页332、第三分页333、第一销轴334以及第二销轴335,第一分页331与第三分页333 分别位于第二分页332的相对两侧且分别通过第一销轴334以及第二销轴335与第二分页332铰接,其中四个第一分页331设置于第三凹槽23 底面以及中心部31底面之间并与中心部31底面紧密贴合;其中四个第三分页333两两分别贴合于每个翻转部32的底面,通过第一销轴334以及第二销轴335的作用可实现两个翻转部朝第三凹槽23开口方向翻折 90°且立于中心部31顶面,由于中心部31的顶面宽度等于两个翻转部32 的厚度之和且第二分页332的宽度与中心部31的厚度相同,使得每个合页33的第一分页331、第二分页332、第三分页333分别紧密贴合于中心体31的下表面、中心体31的相对两侧面以及翻转部半圆形底面上,同时一个翻转部32的弧面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拉杆322,另一个翻转部 32的弧面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栓323,拉杆322与卡栓323在两个翻转部32贴合时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两个翻转部32面面贴合并形成拱桥状并立于中心部31顶面时,躺板2可作为平衡板使用时,同时中心部 31可在第三凹槽23底部被扭转,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实现各个方向上的摇摆。
当中心部31底面以及两个翻转部32底面均与第三凹槽23相对时,中心部31的顶面以及两个翻转部32的顶面均与躺板2的底面相平;第三凹槽23底面设置有两两分布于中心体31相对两侧的四个第四凹槽 232,每个翻转部32的半圆形底面设置有与位于中心体31同一侧的两个第四凹槽232配合的两个凸块321,通过凹槽232与其相对凸块321的配合作用可以使两个翻转部32与所述第三凹槽23紧密贴合,上述两点保证了患者在使用躺板2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2
训练器包括踩踏装置1以及躺板2,将躺板2底部的旋转装置3收起躺板2平放于地面,患者在康复师辅助下同时依靠四个扶手21平躺在躺板2上,当踩踏装置1中底板12底面与躺板2上表面贴合时,同时第一凹槽121与条形卡槽22相配合稳固踩踏装置1,此时患者可做双桥运动,患者双手放于体侧,双腿屈曲支撑于躺板2上表面,并将臀部抬离躺板2上表面,双脚用力向下踩踏于踩踏装置1中顶板11的中心线112 两侧,由于患者大多由于臀部肌肉萎缩,双腿长短不同,骨盆后倾外斜等原因而造成双脚用力程度不同,康复师可根据顶板上平衡尺111中平衡气泡1111的指示来调整对患侧的训练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患侧髋、膝、踝关节和腰背肌以及下肢肌肉的控制力和稳定性,同时对骨盆矫正有很大的益处;
当踩踏装置1中底板12底面与躺板2上表面垂直相接且第二凹槽122 与条形卡槽22相配合,同时底板12的底面靠于第三扶手213上稳固踩踏装置1,此时患者可做单桥运动,患者双手握住两个第二扶手,单腿屈曲支撑于躺板2表面,并将臀部抬离表面,两脚交替向前蹬于顶板11 上,可起到与双桥运动相同的功效,同时患者也可以锻炼双腿独自运动能力,患者平躺于躺板2上表面且双腿伸直,双手握住第二扶手212,双脚向前蹬于顶板11表面,同时躯干两侧上下交替运动,锻炼双腿各关节和肌肉的控制力,也可以双脚同时放置于顶板上活动,专门对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
无论上述哪种运动当患者对顶板11施以力时,顶板11随着铰接处旋转,顶板11带动伸缩杆144向钢管141内部移动,伸缩杆144带动滑块142沿钢管141内部向底板12移动,此时弹簧143的第二端部不动,第一端部随着滑块142向底板12移动从而弹簧143被拉伸,弹簧143产生反作用力对滑块142施以向顶板11方向上的拉力作用从而带动伸缩杆 144向顶板11方向运动,因此患者在踩踏时需要使出更大力才可以抵抗弹簧143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才可以对锻炼各关节以及肌肉的控制力起到康复的作用。
训练器中躺板2和踩踏装置1可分开使用,患者不需要必须躺在躺板2上才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踩踏装置1可以单独取下放在床头或地毯上等可固定的位置上即可使用;
躺板2底部旋转装置3中两个翻转部32同时立于中心部31且两个翻转部32面面贴合时构成拱形体,同时中心部31可扭转,可使躺板2 根据患者需求向不同方向摆动,患者可用各种姿势比如躺、坐、蹲、撑、站、趴于躺板上,进行各个角度的晃动从而用来训练平衡力。
综上所述,该康复训练器将多个康复功能结合于一身,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使用的方式,同时该康复训练器不仅仅可用于康复训练,还可用于健身和保健,适用人群广泛,从健康人群到不同患病程度的患者均可使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器包括踩踏装置(1)以及躺板(2),所述踩踏装置(1)可叠置于躺板(2)上表面也可以与躺板(2)分离单独使用;
所述踩踏装置(1)包括顶板(11)、底板(12)、支杆(13)以及多根可伸缩的连接件(14),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设置有支杆(13)以及多根连接件(14),所述支杆(13)的一端铰接于顶板(11)的中心位置且另一端垂直连接于底板(12)的中心位置,所述多个连接件(14)均设置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每个连接件(1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顶板(11)以及底板(12);
所述躺板(2)底部设置有旋转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3)用于实现躺板(2)360°方向上的摇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14)为四个,所述每个连接件(14)包括两端封口的钢管(141)、滑块(142)、弹簧(143)以及伸缩杆(144),所述滑块(142)设置于所述钢管(141)内部且可沿钢管(141)内壁移动,所述滑块(142)朝向钢管(141)第一端口的面与设置于钢管(141)内部的所述弹簧(143)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弹簧(143)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141)靠近第一端口处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杆(144)的第一端部穿过所述钢管(141)的第一端口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142)朝向钢管(141)第一端口的面上且随滑块(142)一起沿钢管(141)内壁移动,所述伸缩杆(144)套设于弹簧(143)内部;
所述四根伸缩杆(144)的第二端部周向铰接于所述顶板(11)下表面的四个角上,所述四根钢管(141)的第二端部周向铰接于所述底板(12)上表面的四个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平衡尺(111),所述平衡尺(111)内部设置有平衡气泡(1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躺板(2)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躺板的四个侧面相近的四个扶手(21)以及条形卡槽(22);所述四个扶手(21)分别为第一扶手(211)、两个第二扶手(212)以及第三扶手(213),所述第一扶手(211)与第三扶手(213)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扶手(212)相对设置且靠近于所述第一扶手(211);所述靠近于第三扶手(213)处设置有条形卡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21),所述底板(1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2),所述第一凹槽(121)在底板(12)下表面与所述躺板(2)上表面贴合时与条形卡槽(22)配合,所述第二凹槽(122)在底板(12)下表面与所述躺板(2)上表面垂直时与所述条形卡槽(22)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2)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23),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中心部(31)以及两个翻转部(32),所述中心部(31)扭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3)底部,所述两个翻转部(32)分别通过合页(33)间隔铰接于中心部(31)的相对两侧且可向第三凹槽(23)开口方向翻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部(31)与两个翻转部(32)中与所述第三凹槽(23)底面平行且相对的面均定义为底面,中心部(31)以及两个翻转部(32)中与底面相背离的面定义为顶面,所述中心部(31)以及两个翻转部(32)的顶面在其相背离的底面与第三凹槽(23)相对且平行时与所述躺板(2)的底面相平;
所述中心部(31)顶面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两个翻转部(32)的厚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23)的底面设置有两两分布于所述中心部(31)相对两侧的四个第四凹槽(232),所述每个翻转部(32)的底面均设置有两个凸块(321),所述每个翻转部(32)上的两个凸块(321)与位于中心部(31)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四凹槽(232)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翻转部(32)上设置有两个拉杆(322),所述另一个翻转部(32)上设置有两个卡栓(323),当两个翻转部(32)同时向第三凹槽(23)开口方向翻折90°且相对立于所述中心部(31)顶面时,所述每个卡栓(323)与其所对的拉杆(322)配合将两个翻转部(32)连接在一起。
CN201721836606.4U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0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6606.4U CN207980288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6606.4U CN207980288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0288U true CN207980288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1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3660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80288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02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4484A (zh) * 2021-08-28 2021-11-26 吕鹏 一种康复科术后复健用具有矫正功能的平衡感训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4484A (zh) * 2021-08-28 2021-11-26 吕鹏 一种康复科术后复健用具有矫正功能的平衡感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8780B2 (en) Fitness equipment
AU2008328550B2 (en) A prone crawling exerciser
US9205295B2 (en) Exercise device
US9950211B2 (en) Weight stack pushup exercise device
US20150126340A1 (en) Surface Stabilized Safety Enhanced Free-Weights
US5957816A (en) Exercise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muscle coordination and joint stability during multiaxial movement patterns involving rotational force
US9463352B2 (en) Health aid kit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pain
US201900224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ly contracting body core
US20040147376A1 (en) Multi-axis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
CN107715369A (zh) 一种组合式健身器材
CN207980288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RU2014103580A (ru)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больных детским церебральным параличом в виде спастической диплегии
US8425381B2 (en) Exerciser and rehabilitative device
KR200485362Y1 (ko) 코어 근육 강화 및 스트레칭을 위한 운동 장치
US11612782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20220249895A1 (en) Spring exercise system and method of exercising
JP3219433U (ja) 身体体操機
CN108294919B (zh) 一种pnf运动轨迹训练机构
CN212880831U (zh) 一种新型股四头肌训练装置
RU2742977C1 (ru) Тренажер "Тележка вертикальная" и способ тренировки с его помощью
Ellsworth Core training anatomy
JP6725789B1 (ja) 身体調整補助具
Gavrailov ANALYTICAL MANUAL TRAINING TECHNIQUES FOR M. SERRATUS ANTERIOR
Beckers et al. The Scapula and Pelvis
竹下 et al. Effects of Knee Flexion Angles on the Joint Force and Muscle Force during Bridging Exercise: A Musculoskeletal Model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