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7215U -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7215U
CN207977215U CN201820231196.9U CN201820231196U CN207977215U CN 207977215 U CN207977215 U CN 207977215U CN 201820231196 U CN201820231196 U CN 201820231196U CN 207977215 U CN207977215 U CN 207977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ortion
fuse
ignition coil
placing groove
fixini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11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igant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igant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igant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igant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11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7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7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7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丝的固定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点火线圈上的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供保险丝放置的容纳槽,固定块上开设有放置槽,所属放置槽和容纳槽互相连通,放置槽内插接有固定片,固定片上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与保险丝过盈配合,固定片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接触片,接触片上套设有热缩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设置固定片和固定槽,使得固定片在对保险丝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对保险丝的外部绝缘套进行剥离,使得固定片与保险丝之间导通,使得工人不使用锡焊也可对保险丝和漆包线进行电连接,减小了漆包线受损的几率,不易影响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丝的固定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点火线圈是产生高压电的感应线圈。
在点火线圈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保险丝固定连接在点火线圈上,并通过手工焊锡将保险丝与点火线圈上的漆包线进行焊接。但在进行手工焊锡时,由于工人的操作水平不同,容易造成焊点的虚焊或者高温脱焊,同时由于在焊接时需要用到助焊剂,从而容易造成焊剂的飞溅,对漆包线的表面造成损伤,使得点火线圈的绝缘能力下降,影响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具有不影响点火线圈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点火线圈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保险丝放置的容纳槽,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放置槽,所属放置槽和容纳槽互相连通,所述放置槽内插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保险丝过盈配合,所述固定片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上套设有热缩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可对保险丝的位置进行限定,接着工人将固定片插入到放置槽内,使得固定槽与保险丝过盈配合,此时固定片将保险丝外的绝缘套管撕开,使得固定片与保险丝之间导通,同时又对保险丝进行较为稳定的固定,接着工人将点火线圈上缠绕的漆包线放置在接触片上,通过热缩管使得漆包线与接触片固定,实现漆包线、接触片和保险丝之间的电连接,整个固定过程不需要使用锡焊,使得漆包线不易受损,提高了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片包括分别抵紧在所述放置槽两端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之间的水平部,所述固定槽包括开设在所述水平部上的第一槽体、开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靠近所述水平部一端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育所述第二槽体互相连通,所述接触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抵紧在放置槽内,使得固定片整体难以移动,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同时对保险丝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使得固定片较为牢固的位于放置槽内,使得保险丝较为稳固的位于容纳槽内,减小了点火线圈故障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朝向所述放置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平部与保险丝接触时,引导斜面对保险丝进行引导,使得保险丝能够较为顺畅的进入到第一槽体内进行过盈配合,方便了工人对保险丝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部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放置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将固定片插入到放置槽内时,导向斜面对固定片进行引导,使得固定片能够较为快速的插接到放置槽内,方便工人对固定片的插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竖直部上固定连接有抵紧片,所述抵紧片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部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片对第一竖直部施加力的作用,同时抵紧片反过来也对第二竖直部施加力的作用,使得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抵紧在放置槽的内壁上,从而使得固定片较为稳固的位于放置槽内,减小了固定片脱离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片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竖直部上的弹性部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部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一端的抵紧部,所述抵紧部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的设置使得抵紧部与第二竖直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使得第二竖直部受到的压强增大,增强抵紧效果,同时弧形槽又节约了制造抵紧片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抵紧槽,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朝向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抵紧斜面,所述抵紧斜面与所述抵紧槽抵紧,所述抵紧斜面朝向所述放置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斜面与抵紧槽抵紧时,固定片难以继续往下移动,使得固定片不易对保险丝进行过度的压紧,使得保险丝不易受损,同时由于抵紧斜面抵紧在抵紧槽上,抵紧块对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施加反作用力,增强了固定片对保险丝的卡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片远离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一端开设有套设斜面,所述套设斜面位于所述接触片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将热缩管套设至接触片上时,套设斜面能够对热缩管进行引导,使得热缩管能够较为顺畅的套设在接触片和漆包线上,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片和固定槽,使得固定片在对保险丝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对保险丝的外部绝缘套进行剥离,使得固定片与保险丝之间导通,在方便工人操作的同时使得保险丝较为稳固的位于容纳槽内,使得工人不使用锡焊也可对保险丝和漆包线进行电连接,减小了漆包线受损的几率,不易影响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抵紧片和抵紧斜面,抵紧片使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抵紧在放置槽的内壁上,抵紧斜面在对固定片的位置进行限定的同时使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卡紧保险丝,使得固定片和保险丝的位置均得到较为牢固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体现第一竖直部与第二竖直部的连接结构;
图3为体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弹性部与抵紧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块;11、容纳槽;12、放置槽;121、抵紧槽;13、连通槽;2、固定片;21、第一竖直部;22、第二竖直部;23、水平部;231、导向斜面;3、固定槽;31、第一槽体;311、引导斜面;32、第二槽体;4、抵紧块;41、抵紧斜面;5、接触片;51、套设斜面;52、热缩管;6、抵紧片;61、弹性部;62、抵紧部;63、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点火线圈上的固定块1,固定块1的中部开设有容纳槽11,固定块1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与容纳槽11之间通过连通槽13连通。
如图2和图3所示,放置槽12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抵紧槽121,抵紧槽121位于内壁的两端,放置槽12内插接有固定片2,固定片2包括第一竖直部21、第二竖直部22和水平部23,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抵紧在放置槽12的两端,水平部23固定连接在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之间,水平部23与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之间平滑过渡。固定片2上开设有固定槽3,固定槽3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槽体31和第二槽体32,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一槽体31开设在水平部23上且贯穿水平部23的上。下表面,第一槽体3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部23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槽体32开设在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靠近水平部23的一端,第二槽体3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竖直部2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槽体31的内壁上开设有引导斜面311,引导斜面311朝向放置槽12的底部,水平部23的两侧外壁开设有导向斜面231,导向斜面231朝向放置槽12的底部。
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抵紧块4朝向放置槽12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抵紧斜面41,抵紧斜面41朝向放置槽12的底部,抵紧斜面41与抵紧槽121抵触。第一竖直部21远离水平部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接触片5,接触片5水平设置,接触片5远离第一竖直部21的一端开设有套设斜面51,套设斜面51位于接触片5的侧壁上,接触片5上套设有热缩管52。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竖直部22上固定连接有抵紧片6,抵紧片6包括弹性部61和抵紧部62,呈弯曲状的弹性部61固定连接在第二竖直部22远离水平部23的一端,弹性部61远离第二竖直部22的一端朝放置槽12的底部弯曲,抵紧部62固定连接在弹性部61远离第二竖直部22的一端,抵紧部62远离弹性部61的一端与第一竖直部21抵紧且开设有弧形槽63。
综上所述,工人先将保险丝放置到容纳槽11内,使保险丝的一端位于放置槽12内,接着工人将固定片2插入到放置槽12内,在固定片2的移动过程中,引导斜面311接触到保险丝使得固定片2能够较为顺畅的与保险丝过盈配合,同时固定槽3对保险丝上的绝缘套进行剥离,使得固定片2与保险丝实现电连接,接着抵紧斜面41与抵紧槽121抵触,限制固定片2继续移动,使得固定片2不对保险丝进行过度挤压,同时抵紧斜面41受到抵紧槽121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对保险丝进行夹紧,抵紧片6抵紧在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之间,使得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抵紧在放置槽12的内壁上。然后工人将漆包线放置槽12接触片5上,并通过套设斜面51的引导将热缩管52套设在接触片5上,从而实现漆包线与接触片5的电连接,从而使保险丝和漆包线在不通过锡焊的情况下较为牢固的组合在一起,不易影响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点火线圈上的固定块(1),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块(1)上开设有供保险丝放置的容纳槽(11),所述固定块(1)上开设有放置槽(12),所属放置槽(12)和容纳槽(11)互相连通,所述放置槽(12)内插接有固定片(2),所述固定片(2)上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固定槽(3)与保险丝过盈配合,所述固定片(2)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接触片(5),所述接触片(5)上套设有热缩管(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片(2)包括分别抵紧在所述放置槽(12)两端的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之间的水平部(23),所述固定槽(3)包括开设在所述水平部(23)上的第一槽体(31)、开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靠近所述水平部(23)一端的第二槽体(32),所述第一槽体(31)育所述第二槽体(32)互相连通,所述接触片(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21)远离所述水平部(2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槽体(3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引导斜面(311),所述引导斜面(311)朝向所述放置槽(1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水平部(23)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斜面(231),所述导向斜面(231)朝向所述放置槽(1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竖直部(22)上固定连接有抵紧片(6),所述抵紧片(6)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部(21)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抵紧片(6)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竖直部(22)上的弹性部(6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部(61)远离所述第二竖直部(22)一端的抵紧部(62),所述抵紧部(62)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21)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6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放置槽(12)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抵紧槽(121),所述第一竖直部(21)和第二竖直部(2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所述抵紧块(4)朝向所述放置槽(12)的一侧开设有抵紧斜面(41),所述抵紧斜面(41)与所述抵紧槽(121)抵紧,所述抵紧斜面(41)朝向所述放置槽(12)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接触片(5)远离所述第一竖直部(21)的一端开设有套设斜面(51),所述套设斜面(51)位于所述接触片(5)的侧壁上。
CN201820231196.9U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Active CN207977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1196.9U CN207977215U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1196.9U CN207977215U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7215U true CN207977215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7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1196.9U Active CN207977215U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7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503A (zh) 连接端子
TWI408708B (zh) 具有線圈終端夾持器之表面黏著磁芯
JP2004095999A (ja) コイル装置
CN207977215U (zh) 一种点火线圈保险丝的固定结构
WO2023010780A1 (zh) 纽扣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9301567A (zh) 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及方法、线圈组件和电机
US20190143446A1 (en) Exothermic welding apparatus and exothermic welding method
TW200425204A (e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ype low-pressure discharge lamp
CN208521768U (zh) 一种电子芯片封装外壳
JP2004172263A (ja) 基板表面実装型トロイダ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92010B2 (ja) 端子金具
JP6891043B2 (ja) リアクトル
CN203966721U (zh) 一种贴片电感
KR200465556Y1 (ko) 알루미늄 권선 인덕터
CN219322637U (zh) 一种电路板平焊结构
CN109300666A (zh) 一种电子芯片封装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KR200424454Y1 (ko) 안정기용 리드선 접속단자
JP2005026637A (ja) コイルの端部処理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ボビン
JP2016024923A (ja) 半田接合構造
US5128642A (en) Device for demagnetizing a picture tube
CN216903393U (zh) 一种提高焊接效果的接线端子及线圈组件
CN205943694U (zh) 一种电感
CN206420923U (zh) 减少温升型锰铜采样器
KR200461533Y1 (ko) 전선연결장치
CN208556253U (zh) 电子元件的焊片、设有焊片的底座及引线焊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