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2335U -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2335U
CN217522335U CN202221550150.6U CN202221550150U CN217522335U CN 217522335 U CN217522335 U CN 217522335U CN 202221550150 U CN202221550150 U CN 202221550150U CN 217522335 U CN217522335 U CN 217522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ameled wire
wire
copper
aluminum
outgo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501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曰超
潘会娟
孙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agen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agen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agen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agen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501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2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2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2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铝漆包线以及铜引出线;通过在铝漆包线的端部压接有插簧端子,铜引出线的端部压接有插片端子,通过插簧与插片之间插接实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之间的电连接,有效避免了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直接接触引起氧化;同时将所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连接接头处通过耐高温胶带固定在线圈本体上,在骑行台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移动或者弯折的情况,有效的防止铝漆包线损伤或直接断裂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在线圈本体上不会产生新的结构,不会导致尺寸增加;因此操作简单,相较于传统直接焊接得到的连接接头,结构可靠性与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加阻式骑行台上使用电磁铁芯作为电磁加阻装置,通常电磁铁芯上需要绕设有线圈,线圈与供电装置连接后为电磁加阻装置通电。传统的线圈材质通常选用性能较为稳定的铜,但是铜价格高,增加了使用成本。金属铝由于其比重较小,价格较低被广泛应用,但是铝的化学性能比较活泼,如果铝漆包线与供电装置的引出线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去漆皮时铝线会发生急速氧化,焊接难度较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铝线的抗疲劳性相对较差,尤其线圈线多为单股线,与引出线连接后接头处发生移动或者弯折会造成铝线损伤或直接断裂,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铝漆包线以及铜引出线,所述铝漆包线的自由端固定压接有插簧,所述铜引出线的自由端固定压接有插片,所述插簧与插片相适配且插接固定,实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电连接;所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连接处通过耐高温胶带固定设置在由铝漆包线绕设形成的线圈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连接处通过耐温胶棒固定在线圈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铝漆包线自由端去漆后铝线外表面镀有焊锡层,所述焊锡层设置在铝线与插簧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连接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热缩套管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插簧与插片的插接点对应设置在线圈本体的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相较于传统的直接焊接方式得到的连接接头,结构可靠性与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长。具体的,通过在铝漆包线的端部压接有插簧端子,铜引出线的端部压接有插片端子,通过插簧与插片之间插接实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之间的电连接,有效避免了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直接接触引起氧化,接头占用空间尺寸相对较小;同时将所述铝漆包线与铜引出线的连接接头处通过耐高温胶带固定在线圈本体上,在骑行台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移动或者弯折的情况,有效的防止铝漆包线损伤或直接断裂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在线圈本体上不会产生新的结构,不会导致线圈本体的尺寸增加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铝漆包线1以及铜引出线2,所述铝漆包线1的自由端固定压接有插簧3,所述铜引出线2的自由端固定压接有插片4,所述插簧3与插片4相适配且插接固定,实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电连接;所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处通过耐高温胶带5固定设置在由铝漆包线1绕设形成的线圈本体6上。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操作简单,相较于传统的直接焊接方式得到的连接接头,结构可靠性与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长。具体的,通过在铝漆包线1的端部压接有插簧3端子,铜引出线2的端部压接有插片4端子,通过插簧3与插片4之间插接实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之间的电连接,有效避免了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直接接触引起氧化,接头占用空间尺寸相对较小;同时将所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接头处通过耐高温胶带5固定在线圈本体6上,在骑行台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移动或者弯折的情况,有效的防止铝漆包线1损伤或直接断裂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在线圈本体6上不会产生新的结构,不会导致线圈本体6的尺寸增加的现象。
更优选的,所述插簧3与插片4的插接点对应设置在线圈本体6的中心位置;即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接头处固定在线圈本体6上且固定接触点对应设置在线圈本体6的中心位置,提高连接接头处的稳定性,方便加工与操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具体的耐高温胶带5可从现有技术中获得,根据实际使用温度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耐高温胶带。选择铝漆包线1作为绕设电磁线圈的材质,相较于传统的铜漆包线,降低了线材的成本。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铝漆包线通常是指以铝线为基材,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本申请中用于绕设成电磁线圈的线圈本体。另外可以理解的是,铜引出线通常是指与供电板连接的引出线,由于电磁线圈的漆包线一般情况无法直接于供电板连接,尤其是铝漆包线,需要先与引出线连接后,通过引出线与供电板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处通过耐温胶棒固定在线圈本体上。更优选的,为了保证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接头处固定的牢固性,并且根据线圈本体6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发热情况,可以选择温度适合的耐温胶棒进行辅助固定,增加稳定性,减少接头处的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铝漆包线1自由端去漆后铝线外表面镀有焊锡层,所述焊锡层设置在铝线与插簧3之间。在铝漆包线1与插簧3端子压接之前,对需要连接的铝漆包线1端部进行去漆皮处理,然后立即将裸露的铝线既充分浸沾焊锡,通过钎焊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多余剥除漆皮的铝线发生氧化,还能对剥线产生的缝隙进行填充,有利于插簧3端子的压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热缩套管7,所述热缩套管7套设在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热缩套管7采用绝缘材质制成。在插簧3端子与插片4端子的连接接头位置套设有热缩套管7,具体的,在铜引出线2上提前套设热缩套管7,在铝漆包线1上设置的插簧3与铜引出线2的插片4插接之后,通过加热使得热缩套管7收缩固定并且将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接头处包裹在其内部,用于连接接头处的固定与绝缘处理。
具体使用时,将线圈本体6上两端需要与铜引出线连接的铝漆包线,端部选取适当长度做去漆处理,其中去漆处理可以选用去漆剂或者刮漆器;剥漆后立刻浸润专用铝助焊剂,然后放入锡锅中浸沾焊锡,通过钎焊的方式使得裸露的铝线充分浸沾焊锡;使用压接钳将铝漆包线1与插簧3端子压接;其中若铝线线径较小,可以通过对折抽头处的铝线做加粗处理。
铜引出线2剥除塑胶皮后,同样用压线钳将铜引出线2与插片4端子压接;铜引出线2上提前套入热缩套管7,铝漆包线1上的插簧3与铜引出线2的插片4插接固定后后,加热热缩套管7用于连接接头处的固定与绝缘。
最后将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接头处用耐高温胶带5固定在线圈本体6上,具体的,用固定线圈线的耐高温胶带和线圈线一起缠绕固定在线圈本体6上确保连接接头处的铝线不会被弯折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因此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漆包线(1)以及铜引出线(2),所述铝漆包线(1)的自由端固定压接有插簧(3),所述铜引出线(2)的自由端固定压接有插片(4),所述插簧(3)与插片(4)相适配且插接固定,实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电连接;所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处通过耐高温胶带(5)固定设置在由铝漆包线(1)绕设形成的线圈本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处通过耐温胶棒固定在线圈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漆包线(1)自由端去漆后铝线外表面镀有焊锡层,所述焊锡层设置在铝线与插簧(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缩套管(7),所述热缩套管(7)套设在铝漆包线(1)与铜引出线(2)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套管(7)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簧(3)与插片(4)的插接点对应设置在线圈本体(6)的中心位置。
CN202221550150.6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Active CN217522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0150.6U CN217522335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0150.6U CN217522335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2335U true CN217522335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50150.6U Active CN217522335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2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8754U (zh) 电抗器单元
US275916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CN104205503A (zh) 连接端子
JPWO2008053599A1 (ja) 端子と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装置
JP2014044832A (ja) リッツ線の端子接続方法及び端子金具付きリッツ線
JP5190306B2 (ja) 端子と電線の接合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電極
JP2010073519A (ja) 電磁接触器の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3020761A (ja) アルミリッツ線の端子接続方法及び端子接続部
CN101462189A (zh) 电动机铝漆包线绕组的铝漆包线与铜导线间的焊接方法
CN103516146A (zh) 一种电机引接线接入定子线圈的工艺
CN217522335U (zh) 一种电磁线圈漆包线与引出线的连接固定结构
WO2010109569A1 (ja)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ランプ用光源の点灯装置
CA2518161A1 (en) Mica board electrical resistance wire heater, subassembli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JPH06275325A (ja) 導電線の接続構造
CN201689998U (zh) 一种接线端子
US11600433B2 (en) Stranded wire contact for an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randed wire contact
CN104037517A (zh) 一种铝线电机接头及其处理方法
JP2011124178A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424627U (zh) 导电线材及电路板
CN109103725A (zh) 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工艺及连接结构
JP2006331765A (ja) 巻線の端末接続方法
JP6266545B2 (ja) 誘導加熱用の加熱コイ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20669392U (zh)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连接工装
JPH0982377A (ja) 電線接続方法
CN219106660U (zh) 一种新型隐式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26 Shuyu Road, Xiazhuang Street,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66107

Patentee after: Qingdao maij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66000 Room 302, building a 3, 328 Chengkang Road, Xiazhuang street,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maij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