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4962U -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4962U
CN207974962U CN201820052850.XU CN201820052850U CN207974962U CN 207974962 U CN207974962 U CN 207974962U CN 201820052850 U CN201820052850 U CN 201820052850U CN 207974962 U CN207974962 U CN 207974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oling
pipe
aftercooler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28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胜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DA SCREW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DA SCREW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DA SCREW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DA SCREW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528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4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4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4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包括主机、油气分离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以及水路结构;水路结构分别与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连接,用于向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提供水冷却;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分别通过管路结构和主机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进出水分流水路冷却结构,使得压缩机的冷却效果好,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压缩空气的供气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螺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由润滑油的喷油温度及喷油量决定,然而螺杆压缩机的喷油温度由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决定,水冷式螺杆压缩机冷却系统的由冷却水流量及冷却水的温度决定;现有的螺杆压缩机的冷却水由后冷却器进入,冷却压缩空气,导致冷却水温度升高,再进入油冷却器,冷却润滑油,冷却效果不是很好,容易造成温度过高。
基于上述螺杆空压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包括主机、油气分离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以及水路结构;水路结构分别与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连接,用于向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提供水冷却;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分别通过管路结构和主机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地,水路结构包括有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通过油冷进水管与油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出水总管通过油冷出水管与油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水路结构包括有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通过后冷进水管与后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出水总管通过后冷出水管与后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进水总管的进水口设有进水管调节阀;出水总管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调节阀。
进一步地,管路结构包括有油冷进油管、油冷出油管以及主机喷油管;主机通过排气管与油气分离器连接;油气分离器通过油冷进油管与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主机通过油冷出油管与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管路结构还包括有温控阀;温控阀设置于油冷出油管或油冷进油管上。
进一步地,管路结构包括后冷进气管和供气管;油气分离器通过后冷进气管与后冷却器的进气口连接;主机通过排气管与油气分离器连接;供气管设置于后冷却器的出气口处。
进一步地,供气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压力阀;压力阀设置于油气分离器的顶部;后冷进气管通过压力阀与油气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后冷调节阀;后冷调节阀设置于后冷出水管上,用于调节进入后冷却器的水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进出水分流水路冷却结构,使得压缩机的冷却效果好,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压缩空气的供气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总管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进水总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总管;2、出水总管;3、油冷进水管;4、油冷出水管;5、后冷进水管;6、后冷出水管;7、后冷调节阀;8、供气管;9、温度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1、油冷进油管;12、油冷出油管;13、后冷进气管;14、进水管调节阀;15、出水管调节阀;16、油冷却器;17、后冷却器;18、主机;19、油气分离器;20、温控阀;21、压力阀;22、排气管;23、主机喷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 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包括主机18、油气分离器19、油冷却器16、后冷却器17以及水路结构;水路结构分别与油冷却器16和后冷却器17连接,用于向油冷却器16和后冷却器17提供水冷却;油冷却器16和后冷却器17分别通过管路结构和主机18与油气分离器19连接;具体地,冷却水由水路结构中的进水管调节阀14进入进水总管1后进入压缩机内部,再由进水总管1上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进入油冷进水管3、后冷进水管5后,分别进入油冷却器16、后冷却器17,再分别由油冷出水管4、后冷出水管6出水,进入出水总管2,经出水管调节阀15流出,从而实现螺杆空压机的有效冷却;由于采用水分流冷却,因此冷却效果较好。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水路结构包括有进水总管1和出水总管2;进水总管1通过油冷进水管3与油冷却器16的进水口连接,出水总管1通过油冷出水管4与油冷却器16的出水口连接;进一步地,进水总管1的进水口设有进水管调节阀14;出水总管2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调节阀15;具体地,螺杆空压机进出水结构其油冷进水管3、后冷进水管5分别与进水总管1连接,进水总管1上安装有进水管调节阀14,油冷出水管4、后冷出水管6分别与出水总管2连接,后冷调节阀7安装在后冷出水管6与出水总管2之间,出水总管2上安装有出水管调节阀15,油冷进水管3、油冷出水管4分别与油冷却器16进水口及出水口连接,油冷进油管11、油冷出油管12 分别与油冷却器(16)进油口及出油口连接,后冷进水管5、后冷出水管6分别与后冷却器17进水口及出水口连接,后冷进气管13、供气管8分别与后冷却器17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连接,其特点是油冷却器16、后冷却器17分别进出水,可以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冷却水由进水管调节阀14进入进水总管1后进入压缩机内部,再由进水总管1上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进入油冷进水管3、后冷进水管5后,分别进入油冷却器16、后冷却器17,再分别由油冷出水管4、后冷出水管6出水,进入出水总管2,经出水管调节阀15流出。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水路结构包括有进水总管1和出水总管2;进水总管1通过后冷进水管5与后冷却器17的进水口连接;出水总管2通过后冷出水管6与后冷却器17的出水口连接;进一步地,进水总管1的进水口设有进水管调节阀14;出水总管2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调节阀15;具体地,螺杆空压机进出水结构其油冷进水管3、后冷进水管5分别与进水总管1连接,进水总管1上安装有进水管调节阀14,油冷出水管4、后冷出水管6分别与出水总管2连接,后冷调节阀7安装在后冷出水管6与出水总管2之间,出水总管2上安装有出水管调节阀15,油冷进水管3、油冷出水管4分别与油冷却器16进水口及出水口连接,油冷进油管11、油冷出油管12分别与油冷却器16进油口及出油口连接,后冷进水管5、后冷出水管6分别与后冷却器17进水口及出水口连接,后冷进气管13、供气管8分别与后冷却器17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连接,其特点是油冷却器16、后冷却器17分别进出水,可以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冷却水由进水管调节阀14进入进水总管1后进入压缩机内部,再由进水总管1上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进入油冷进水管3、后冷进水管5后,分别进入油冷却器16、后冷却器17,再分别由油冷出水管4、后冷出水管6出水,进入出水总管2,经出水管调节阀15流出。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管路结构包括有油冷进油管、油冷出油管以及主机喷油管;主机通过排气管与油气分离器连接;油气分离器通过油冷进油管与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主机通过油冷出油管与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进一步地,管路结构还包括有温控阀;温控阀设置于油冷出油管或油冷进油管上;具体地,高温润滑油由主机18经排气管22进入油气分离器19,从油气分离器19出油口通过油冷进油管11进入油冷却器16,被冷却水冷却后从油冷却器16出油口经油冷出油管12流出,经过温控阀20后经主机喷油管23喷入主机18,如此循环。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管路结构包括后冷进气管和供气管;油气分离器通过后冷进气管与后冷却器的进气口连接;主机通过排气管与油气分离器连接;供气管设置于后冷却器的出气口处;进一步地,供气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还包括有压力阀21;后冷进气管一端连接与后冷却器的进气口,其另一端连接油气分离器的顶部;压力阀设置于油气分离器的顶部;后冷进气管通过压力阀与油气分离器连接;具体地:空气由主机18进气口进入内部压缩,高温高压的压缩空气经排气管22进入油气分离器19,再由油气分离器19顶部最小压力阀21流出,进入后冷进气管13,再进入后冷却器17,被冷却水冷却后,由后冷却器17出气口经供气管8出。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中,还包括有后冷调节阀;后冷调节阀设置于后冷出水管6上,用于调节进入后冷却器的水流;具体为: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后冷却器17上的供气管8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 后冷调节阀7安装在后冷出水管6与出水总管2之间,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9所显示的温度,调节后冷调节阀7的开启大小,从而调节进入后冷却器冷却水的流量,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压缩空气的供气温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进出水分流水路冷却结构,使得压缩机的冷却效果好,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压缩空气的供气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油气分离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以及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分别与所述油冷却器和后冷却器连接,用于向所述油冷却器和所述后冷却器提供水冷却;所述油冷却器和所述后冷却器分别通过管路结构和所述主机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包括有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通过油冷进水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总管通过油冷出水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包括有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通过后冷进水管与所述后冷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总管通过后冷出水管与所述后冷却器的出水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的进水口设有进水管调节阀;所述出水总管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包括有油冷进油管、油冷出油管以及主机喷油管;所述主机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通过所述油冷进油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主机通过所述油冷出油管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还包括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设置于所述油冷出油管或所述油冷进油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包括后冷进气管和供气管;所述油气分离器通过所述后冷进气管与所述后冷却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主机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供气管设置于所述后冷却器的出气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顶部;所述后冷进气管通过所述压力阀与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后冷调节阀;所述后冷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后冷出水管上,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后冷却器的水流。
CN201820052850.XU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Active CN207974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2850.XU CN207974962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2850.XU CN207974962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4962U true CN207974962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2850.XU Active CN207974962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49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4910A (zh) * 2021-03-15 2021-05-18 杭州久益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双级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4910A (zh) * 2021-03-15 2021-05-18 杭州久益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双级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01000409A (en) Large two-stroke diesel engine with an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CN207974962U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冷却结构
CN204312183U (zh) 矿用防爆柴油机性能试验用冷却液温控循环系统
CN106677933A (zh) 一种水端可控的egr冷却系统
CN108468575A (zh) 基于喷射热泵的抽凝机组改背压机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US20130298553A1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pparatus for heavy construction equipment
US10605154B2 (en) Method of cleaning a charge air cooler an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9146702U (zh) 一种多点调节式稀油润滑系统
JP2015218654A (ja) 内燃機関
CN201415135Y (zh) 一种温度控制实验设备
CN106150769A (zh) 发动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JPH0310343Y2 (zh)
CN205091128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装置
CN204729161U (zh) 用于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和具有其的发动机及车辆
CN209385224U (zh) 一种带温控装置的冷却液适配单元
CN204360229U (zh) 燃气热电厂闭式冷却水系统
CN208123066U (zh) 空压机的回油系统
CN207195050U (zh) 内燃机用臭氧节油系统
CN110185527A (zh) 内燃机车冷却水系统
WO2019200711A1 (zh) 一种气力输送管内高效除尘系统及方法
CN205315116U (zh) 内燃机进气控制系统
CN105066584B (zh) 一种单级混合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运行调节系统及方法
KR100939045B1 (ko) 유로 가변형 볼텍스 튜브 엔진 시스템
CN204923535U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203627006U (zh) 车辆egr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