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8281U -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8281U
CN207968281U CN201820377232.2U CN201820377232U CN207968281U CN 207968281 U CN207968281 U CN 207968281U CN 201820377232 U CN201820377232 U CN 201820377232U CN 207968281 U CN207968281 U CN 207968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magnet
yoke
generation device
til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72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淳求
丁瑛彬
崔南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ETIC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8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8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02K33/04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rrupted AC energ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board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simila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7Vibrating means for incoming c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是具有圆柱形形状的非磁性体,该非磁性体的外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磁轭的最外部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磁体的内直径。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并且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用在手机中并且由于由线圈产生的电场与由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引起重块波动而产生振动。
背景技术
通常,偏心旋转型振动产生器已被广泛用作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用作便携式终端中的接收器。然而,此技术不能确保寿命长,反应慢,并且具有实施各种振动模式方面的限制。因此,在触摸型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目前形势下,本技术不满足顾客需求。
作为以上的对策,已经研发了用于通过使重块线性振荡产生振动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研发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利用由线圈产生的电场与围绕线圈的永磁体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重块线性振荡从而可产生期望的振动。
注册号为1180486的韩国专利(下文中称作“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线性振动马达(a linear vibration motor)”的通过使重块线性振荡产生振动的技术。该专利文献中提出的技术的优点在于,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小尺寸同时通过增大磁效应而维持稳定的操作特性。
将参照图1更详细地描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线性振动器。
参照图1,线性振动器主要包括振动器115、定子110以及用于保护振动器115以及定子110的壳体135。振动器115包括用于形成磁场的磁体111以及围绕磁体111的重块112。定子110包括设置在托架102的中央的磁轭107以及绕磁轭107布置的线圈106。
电接触线圈并且将从外部提供的电信号传输至线圈的PCB 105布置在托架102的中央上表面上。弹性构件120介于托架102与重块112之间以弹性地支撑振动器115并且限制其振幅以便确保平稳振动。
此线性振动器由于由定子110与振动器115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振动器115的上下振荡而产生振动。然而,在振动产生过程中,振动器115伴随有横向震颤(即,倾斜,参见虚线)以及正常的上下振荡。此倾斜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由弹性构件120的特性导致。
在振动器115位于向上行程的情况下,当振动器115偏离与磁轭107重叠的区域时,发生更严重的倾斜。在振动器115与磁轭107重叠的区域中,虽然发生倾斜,但是磁体111的内周与磁轭107的外表面接触以抑制严重的倾斜。然而,超出这个区域,振动器115的倾斜毫无限制。
超出振动器115与磁轭107重叠的区域(位于磁轭上方的空间)发生的大幅倾斜导致壳体135与振动器115之间物理接触从而产生噪声。更具体地说,重块112的与弹性构件120相对的上表面的外边缘直接接触壳体135的内平坦表面,因而产生噪声以及撞击。
倾斜不仅可因与壳体135接触引起噪声以及撞击而且还可导致弹性构件120变形,弹性构件120变形导致振动频率畸变。换言之,倾斜可通过使振动力仅聚集在弹性构件的一侧上而导致弹性构件变形或者损坏,这可不利地影响质量以及可靠性并因此导致产品的耐用性恶化并缩短使用寿命。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专利注册号1180486(2012年9月6日发布)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在即使超出振动器与磁轭重叠的区域也能抑制振动器倾斜,从而可靠地减少部件之间的物理接触以及从而产生的噪声。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
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处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
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
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是具有圆柱形形状的非磁性体,该非磁性体的外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磁轭的最外部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磁体的内直径。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也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
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处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
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
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是具有三棱柱形或者多棱柱形形状的非磁性体,从而所述抗倾斜单元的距离其中央最远的最外部表面在与所述磁轭的最外部表面相同的位置处对准或者与至少所述磁轭的最外部表面相比向外突出,从而与所述磁体的内周间隔开预定间隙。
应用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可进一步包括:托架,该托架构造成支撑所述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所述磁轭;壳体,该壳体联接至所述托架以形成供安置所述振动器的内部空间;以及印刷电路板(PCB),该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托架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力。
此外,所述振动器可进一步包括板,该板安装成在所述磁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覆盖所述磁体的一个表面。
此外,可在所述磁体的与所述板相反的暴露表面以及所述定子的面向所述暴露表面的一个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阻尼构件。
优选地,形成在所述磁体的所述暴露表面上的所述阻尼构件可以是磁性流体。
此外,应用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抗倾斜单元可以是非磁性材料或者不导电的树脂基非金属,可以具有轴向中空结构,并且借助过盈配合组装到在所述磁轭的上表面的中央处形成至预定高度的突起而固定至所述磁轭。
优选地,当所述抗倾斜单元是不导电的树脂基非金属时,所述抗倾斜单元的下端可部分地嵌入到所述磁轭的上中央而固定至所述磁轭。
此外,当所述装置操作时,所述抗倾斜单元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可与所述磁体的位于最上部点处的最上部表面的高度相同或者至少高于所述最上部表面。就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而言,也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进一步包括抗倾斜弹簧,该抗倾斜弹簧联接至支撑所述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所述磁轭的所述托架,使得所述抗倾斜弹簧的一端固定至具有供安置所述振动器的内部空间的壳体的一个表面,并且所述抗倾斜弹簧的另一端布置成与所述振动器的所述上表面接触或者与所述振动器的所述上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
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处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
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
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的外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线圈的外直径。
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中,施加了用于防止振动器在磁轭上方空间中倾斜的抗倾斜单元,并因此抑制振动器超出振动器与磁轭重叠的区域倾斜,从而能可靠减少部件之间的物理接触以及从而发生的噪声。
换言之,因为在整个振幅区中避免了振动器严重倾斜,所以可明显减少由大幅倾斜引起的物理撞击以及从而发生的噪声。因此,能够提供这样一种高度可靠的高质量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能够通过显著减小撞击以及噪声的产生而长时间展现稳定的振动性能以及高度耐用性。
此外,在本公开中,当装置操作时,施加至磁体的顶部表面并作用成阻尼器的磁性流体借助与磁轭的吸引力部分地移动至磁体的内周,并且当振动器处于上升以及下降行程中时作用成摩擦材料,并因此,当振动器根据停止指令停止时,在反应速度当中下落时间可被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传统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于组装起来的状态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图3中描绘的抗倾斜单元的变型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状态的图
图7示出了表示线性振动产生装置操作时根据输入频率变化的振动大小的测试数据。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振动器
12:磁体
13:重块
18:板
20:定子
22:线圈
24:磁轭
28:抗倾斜单元
30:壳体
34:托架
40:弹性构件
50:PCB
70、72:阻尼构件(72:磁性流体)
80:抗倾斜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文中使用的措辞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如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理应包括复数形式。
要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或者“包括”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详细说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者增添一个或者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者其组合。
术语“第一”、“第二”等能够用于说明多个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使一个元件有别于另一元件。
而且,本文中使用的诸如“……部件”、“……单元”、“……模块”之类的术语指的是处理至少一种功能或者操作的单元并且能实施成硬件、软件或者硬件与软件的组合。
在下面参照附图的描述中,相同元件将被给予相同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其重复描述。如果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认为相关现有技术的详细描述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则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于组装起来的状态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2以及图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主要包括振动器10以及定子20。用于弹性支撑振动器10的升降移动的弹性构件40介于振动器10与定子20之间,并且用于供应电力以产生振动的PCB 50布置在定子20的板形托架34上。
振动器10包括用于形成磁场的环形磁体12以及联接成围绕磁体12并产生重量的重块13。此外,定子20包括托架34、放置在托架34的顶部表面上并布置在磁体12的中心的圆柱形线圈22、安装至线圈22的内周的磁轭24,并且还包括壳体30。
线圈22电连接至位于托架34上的PCB 50并且接收电信号使得振动器10可相对于定子20振动。借助由线圈22因接收到的电力产生的电场与磁体12的磁场之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振动器10相对于定子20上下移动从而产生振动。
振动器10的振幅可由于弹性构件40的弹性模量以及磁体12与磁轭24之间的吸引力而被限于合适的范围。而且,磁体12可以是环形或者甜甜圈形磁体,该磁体的内直径不与定子20的磁轭24产生干涉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相反的极性。
磁轭24可具有圆柱形形状,该形状具有T形或者+形截面,其中形成覆盖线圈22的上表面的板形遮蔽部。特别地,磁轭24由磁性材料制成以使由磁体12产生的磁通朝缠绕在磁轭24的外周上的线圈22聚集并且还通过在磁轭24与磁体12之间产生吸引力而将振动器10的振幅限制在预定范围。
振动器10包括覆盖磁体12的一个表面的板18。优选地,板18被安置成覆盖磁体的整个下表面以及重块13的下表面的邻接磁体12的部分。板18可具有板形形状,中央形成有孔,该板用作用于使磁通朝线圈22聚集的磁屏。
虽然描绘成板18仅施加至磁体12的下表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换言之,板18还可增设至振动器10的上表面以覆盖磁体12的上表面以及重块13的邻接磁体上表面的部分(未示出)。因此,应理解,此变型也可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在此情况下,安置在振动器10的上表面上的板(未示出)类似于安置在振动器10的下表面上的板18也可具有板形形状,该板形形状中央有孔,并且该板用作用于使磁通朝线圈22聚集的磁屏。这里,增设至振动器的上表面的板不是必要部件而是可选部件。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40介于板18与托架34之间。弹性构件40弹性支撑振动器10相对于定子20的上下振动并且用以限制振动器10的振幅。为此目的,弹性构件40的一端可通过焊接等固定至托架34,并且弹性构件40的另一端可通过焊接等固定至板18的下表面。
还可在重块13的下表面处绕磁体12形成下凹部130,该下凹部的高度对应板18的高度。在此情况下,因为板18的下表面与围绕磁体12的重块13的最下部表面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同高度,所以能够在有限空间内使振动器10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行程距离最大化。
弹性构件40通过弹性支撑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包括磁体12以及重块13的振动器10提供用于恢复振动器10相对于定子20的位置的弹力,并且同时将振动器10的振幅限制至预定距离以防止包括磁体12以及重块13的振动器10与壳体30碰撞。
定子20的壳体30联接至托架34以形成可安装振动器10以及弹性构件40的内部空间。此时,不特别限定壳体30的材料,但是如果仅使用一块板或者两块板都被省略,则优选壳体30由磁性材料制成以便起磁通遮蔽单元的作用。
用于操作装置的电信号从外部经由PCB 50供应至线圈22。如图2中所示,PCB 50可具有环孔形状,并且线圈22以及安装至线圈22的内周的磁轭24可直接连接至托架34或者穿过位于PCB 50的中央的孔联接至托架34的中央处的联接孔(无附图标记)。
可分别在磁体12的与板18相反的暴露表面(即,磁体12的上表面以及定子20的面向所述上表面的一个表面(即,壳体30的一个表面)上分别设置阻尼构件70、72。阻尼构件70、72用以当装置在操作(即,处于上升行程中)时防止振动器10与壳体30之间直接物理接触并从而产生噪声。
施加至壳体30的阻尼构件70可以是由能够吸收/减弱撞击的材料(例如,橡胶、硅橡胶或多孔橡胶)制成的弹性衬垫。而且,设置在磁体12的上表面上的阻尼构件72可以是磁性流体,在该磁性流体中,磁性粉末分散在呈胶体形状的液体中。
还可在重块13的上表面上绕磁体12形成上凹表面132,该上凹表面的高度对应磁性流体的高度。在此情况下,因为磁性流体的底部表面与重块13的围绕磁体12的最上部表面的高度具有近似相同的高度,所以可以在有限空间内使振动器10的行程距离由在磁体12上方突出的磁性流体导致的损失最小化。
换言之,当在重块13处形成上凹表面132时,因为振动器由于施加磁性流体而对应上凹表面132的高度的振幅损失可通过上凹表面132补偿,所以无需为了获得用于足够振动性能的振幅而增加壳体30的高度。可通过诸如切割之类的适当机加工形成上凹表面132与下凹部130。
抗倾斜单元28以预定距离同轴联接至定子20的磁轭24的顶端。抗倾斜单元28抑制振动器10在超出抗倾斜单元28与磁轭24重叠的区域的横向振荡(即,倾斜)。即,在上升行程或者下降行程中,抗倾斜单元28防止振动器10在磁轭24上方的空间中沿横向方向严重倾斜。
抗倾斜单元28可以是圆柱形的非磁性体,该非磁性体的外直径或者宽度D2等于或大于磁轭24的至少最外部的直径D1并且小于磁体的内直径D3。优选地,抗倾斜单元28可以由诸如黄铜之类的非磁性材料或者诸如塑料之类的不导电的树脂基非金属制成。如果抗倾斜单元28形成具有轴向中空结构(具有部分环形形状)的柱形形状,则将有益于减少装置的重量并提高经济效益。
抗倾斜单元28的主要功能是抑制振动器10在磁轭24上方空间中的倾斜。然而,另一方面,抗倾斜单元28也用以当从外部施加物理撞击时防止磁轭24从托架34被完全释放。即,抗倾斜单元28也用作用于防止磁轭24因外部物理撞击而偏离的止挡器。
可通过将抗倾斜单元28的上表面形成在足以轻微碰触位于壳体30的面向上表面的内侧的阻尼构件70、72的高度处而发挥作为止挡器的功能。不限于此,只要抗倾斜单元28与阻尼构件70之间的H1小于托架34与磁轭24之间的结合高度H2即可发挥止挡器的功能。
鉴于抑制倾斜的主要功能,最优选地,当装置操作时,抗倾斜单元28的上表面的高度等于磁体12的最上部表面在最高点处的高度或者至少高于最上部表面(包括抗倾斜单元28的顶端表面轻微碰触位于壳体30面向顶端表面的内侧的阻尼构件70、72的情况)。
抗倾斜单元28可具有如图中所示的轴向中空结构并且还可通过与以预定高度形成在磁轭24的顶端表面的中央上的突起240组装而固定至磁轭24。然而,如果抗倾斜单元28由不导电的树脂基非金属制成,则磁轭24与抗倾斜单元28可构造成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一体。
换言之,如在图4的变型例中,如果抗倾斜单元28是树脂基注塑成型材料,则可进行嵌件成型,使得抗倾斜单元28的下端部分地嵌入到磁轭24的上中央中,以确保抗倾斜单元28与磁轭24之间的牢固联接。除此方法外,可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联接方法(例如,螺钉固定),只要抗倾斜单元28与磁轭24同轴联接即可。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5,抗倾斜单元28的距离其中央最远的最外部表面至少布置在与磁轭24的最外部表面相同的位置或者至少相比磁轭24的最外部表面向外突出成与磁体的内周间隔开预定间隙。这里,抗倾斜单元28可具有轴向中空的多棱柱结构,该多棱柱结构的截面具有三角形或者多边形形状。
在图5中描绘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抗倾斜单元28的总体积可能小于具有圆形截面的前述实施方式的总体积,然而展现相同的倾斜抑制效果(抗倾斜单元28的主要功能)。因此,能够通过减少材料成本而降低生产成本并进一步减少装置的重量。因此,以上结构对于装置的更轻设计有益。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以及效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状态的图。
参照图6,具有预定频率并通过PCB 50的电源端子(无附图标记)输入的电信号通过形成在PCB 50上的布线图案电路传输至线圈22,从而形成电场。线圈的形成电场引起与围绕线圈22的磁体12产生的磁场(由于磁轭24而朝线圈聚集)相互作用从而交替产生吸引与排斥。
包括磁体12以及重块13的振动器10因交替产生的吸引力与排斥力而在壳体30中相对于定子20上下振荡(如图中所示)从而产生振动,并且弹性构件40用作介质以将由振动器10产生的振动传输至外部。这里,弹性构件40还用以限制振动器10的振幅并且使振动器10恢复至其原始位置。
同时,当装置操作时,施加至振动器10的磁体12的顶部表面的磁性流体72由于与磁轭24的吸引而部分朝磁体12的内周流动。此时,移动至磁体12的内周的磁性流体72起阻尼器的作用以当振动器10倾斜时防止磁体12与抗倾斜单元28之间直接物理碰撞。
虽然在整个行程距离中借助磁轭24以及安装在该磁轭上的抗倾斜单元28抑制了严重倾斜,但是因抗倾斜单元28与磁体12之间的间隙g产生非常轻微的倾斜,倾斜撞击可被吸收/减弱,因为磁性流体72的移动至磁体12的内周的部分在抗倾斜单元28与磁体12之间防止抗倾斜单元28与磁体12之间接触。
同时,当装置操作时磁性流体的因与磁轭24的吸引移动至磁体12的内周的部分当振动器10在抗倾斜单元28与磁体之间上升或下降时也起摩擦材料的作用。因此,当振动器10根据装置停止指令停止时,可在反应速度当中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下落时间。
同时,虽然图中没具体示出,但是可以存在这样的变型,在该变型中,磁轭的最外部直径小于线圈的最外部直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抗倾斜单元28的外部直径或者宽度能够等于或者大于线圈的最外部直径。在此情况下,也可获得如以上描述的相同的操作以及效果。因此,应理解,此变型也可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图7示出了表示线性振动产生装置操作时根据输入频率变化的振动幅度的测试数据。这里,图7(a)示出了传统的没施加抗倾斜单元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测试数据,并且图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施加有抗倾斜单元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测试数据。
参见图7,会发现,当输入频率增大时,振动的幅度线性增大然后从特定频率区稳定减小。此时,振动幅度在特定频率区的最大点是谐振点(图表中的拐点),并且振动幅度从谐振点逐渐减小。
然而,参见图7的(a),会发现,振动幅度在谐振点之后在另一特定频率区(200Hz至202Hz)处暂时增大。这意味着振动器中在相应频率区中发生诸如倾斜之类的不稳定的振动。然而,参见施加有抗倾斜单元的图7的(b),会发现同一区(200Hz至202Hz)中没发生不稳定的振动。
换言之,会根据测试数据清楚地理解,与没施加抗倾斜单元的传统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相比,在如本公开施加抗倾斜单元的情况下装置的振动性能稳定。这也可以解释成抗倾斜单元在装置操作时无疑产生了抑制振动器倾斜的效果。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基本构造以及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的基本构造以及结构相同。然而,在此实施方式中,还在振动器10与壳体30之间添加了一个抗倾斜弹簧80(位于弹性构件的相反侧),从而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倾斜。
详细地,本实施方式的抗倾斜弹簧80与托架34联接并且粘附固定至形成通过焊接或者特定粘合剂安装振动器10的内部空间的壳体30的一侧。而且,抗倾斜弹簧80的位于相反侧的另一端可轻微碰触振动器10的面向壳体30的一个表面的上表面或者与之间隔开预定距离。
在本公开的如以上构造的此实施方式中,振动器的上部也被抗倾斜弹簧80弹性支撑。因此,当振动器10高速振动时,抗倾斜弹簧80抑制位于振动器10下方的弹性构件40在特定频带处的特性引起的振动器10的旋转或者倾斜,从而更可靠地减小由振动器的旋转或者倾斜产生的噪声。
同时,虽然图中没具体示出,但是可存在这样的变型,在该变型中,抗倾斜弹簧80在振动器10下方布置成轻微碰触振动器10的下表面或者与之间隔开,并且弹性构件40布置在振动器10与位于振动器10上方的壳体30之间,从而弹性构件40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别固定至壳体与振动器10的上表面。因此,应理解,此变型也可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中,施加了用于防止振动器在磁轭上方的空间中严重倾斜的抗倾斜单元,并因此抑制振动器超出振动器与磁轭重叠的区域倾斜,从而能可靠减少部件之间的物理接触以及从而发生的噪声。
换言之,因为避免了振动器在整个振幅区中严重倾斜,所以可明显减少由大幅倾斜以及从而发生的噪声引起的物理撞击。因此,能够提供这样一种高度可靠的高质量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能够通过显著减小撞击以及噪声的产生而长时间展现稳定的振动性能以及高度耐用性。
此外,在本公开中,当装置操作时,施加至磁体的顶部表面并作用成阻尼器的磁性流体借助与磁轭的吸引力移动至磁体的内周,并且当振动器处于上升以及下降行程中时作用成摩擦材料,并因此,当振动器根据停止指令停止时,在反应速度当中下落时间可被减少。
已经仅针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本文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包括落入本公开的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型例、同等物以及另选例。

Claims (12)

1.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
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处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
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
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是具有圆柱形形状的非磁性体,该非磁性体的外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磁轭的最外部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磁体的内直径。
2.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
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处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
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
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是具有三棱柱形或者多棱柱形形状的非磁性体,从而所述抗倾斜单元的距离其中央最远的最外部表面在与所述磁轭的最外部表面相同的位置处对准或者与至少所述磁轭的最外部表面相比向外突出,从而与所述磁体的内周间隔开预定间隙(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进一步包括:
托架,该托架构造成支撑所述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所述磁轭;
壳体,该壳体联接至所述托架以形成供安置所述振动器的内部空间;以及
印刷电路板即PCB,该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托架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向所述线圈施加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器包括板,该板安装成在所述磁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覆盖所述磁体的一个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的与所述板相反的暴露表面以及所述定子的面向所述暴露表面的一个表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阻尼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磁体的所述暴露表面上的所述阻尼构件是磁性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倾斜单元是非磁性材料或者不导电的树脂基非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倾斜单元具有轴向中空结构,并且借助过盈配合组装到在所述磁轭的上表面的中央处形成至预定高度的突起而固定至所述磁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抗倾斜单元是不导电的树脂基非金属时,所述抗倾斜单元的下端部分地嵌入到所述磁轭的上中央部而固定至所述磁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线性振动产生装置操作时,所述抗倾斜单元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磁体的位于最上部点处的最上部表面的高度相同或者至少高于所述最上部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进一步包括:
抗倾斜弹簧,该抗倾斜弹簧联接至支撑所述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所述磁轭的托架,使得所述抗倾斜弹簧的一端固定至具有供安置所述振动器的内部空间的壳体的一个表面,并且所述抗倾斜弹簧的另一端布置成与所述振动器的上表面接触或者与所述振动器的所述上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
12.一种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性振动产生装置包括:
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环形磁体以及围绕所述磁体的重块;
定子,该定子包括布置在所述磁体的中央处的线圈以及被所述线圈围绕的磁轭;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定子之间布置成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器;以及
抗倾斜单元,该抗倾斜单元以预定高度同轴联接至所述磁轭的顶部,
其中,所述抗倾斜单元的外直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线圈的外直径。
CN201820377232.2U 2017-09-29 2018-03-20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Active CN2079682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28074 2017-09-29
KR1020170128074A KR102026401B1 (ko) 2017-09-29 2017-09-29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8281U true CN207968281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7232.2U Active CN207968281U (zh) 2017-09-29 2018-03-20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7340B2 (zh)
KR (1) KR102026401B1 (zh)
CN (1) CN207968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1353A (zh) * 2019-02-07 2020-08-14 Mplus株式会社 声音振动致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38799B1 (ko) * 2017-03-03 2019-01-16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선형진동 발생장치
US10819202B2 (en) * 2018-07-11 2020-10-27 Mplus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motor
KR20210016792A (ko) * 2019-08-05 2021-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햅틱용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144680B1 (ko) * 2020-04-22 2020-08-28 자화전자(주) 진동발생용 액추에이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5809A1 (en) * 2002-04-04 2003-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Vibration linear actuating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device,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device
KR100549880B1 (ko) * 2003-07-05 2006-02-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진동장치 구조
KR101321000B1 (ko) * 2009-09-30 2013-10-23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JP5659426B2 (ja) * 2010-02-16 2015-01-28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KR101163612B1 (ko) * 2010-12-01 2012-07-09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US8872394B2 (en) * 2011-06-16 2014-10-28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KR101180486B1 (ko) 2012-04-24 2012-09-06 주식회사 영진하이텍 리니어 진동모터
KR20140051503A (ko) * 2012-10-22 2014-05-02 자화전자(주) 선형진동 발생장치
KR101547572B1 (ko) * 2013-11-07 2015-08-27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20170053349A (ko) * 2015-11-06 2017-05-16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 장치
KR102034761B1 (ko) * 2016-07-15 2019-10-22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101746007B1 (ko) * 2017-02-02 2017-06-12 주식회사 블루콤 자계 폐회로 형성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리니어 타입 상하진동모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1353A (zh) * 2019-02-07 2020-08-14 Mplus株式会社 声音振动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37340B2 (en) 2020-04-28
KR20190038068A (ko) 2019-04-08
US20190103796A1 (en) 2019-04-04
KR102026401B1 (ko)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8281U (zh) 线性振动产生装置
US10038360B2 (en) Vibration motor
US20120187780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US9048718B2 (en) Linear vibrator having pole plate positioned in weight thereof
US8872394B2 (en)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US8536745B2 (en) Linear vibrator
US20120169150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KR20100119970A (ko) 선형 진동 장치
JP2016538821A (ja) 線形振動発生装置
US9515540B2 (en) Linear vibrator
JP2006007161A (ja) 振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944818A (zh) 线性振动器
CN101964581A (zh) 水平线性振动器
KR101237606B1 (ko) 진동발생장치
KR20120097309A (ko) 선형 진동기
KR20100120894A (ko) 선형 진동발생기와 그 조립방법
TWI419446B (zh) 磁性振動器
US8742634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KR20150080145A (ko) 진동발생장치
CN102916553A (zh) 线性振动器
CN207021883U (zh) 振动电机
KR20130115114A (ko) 바이브레이터
KR20140128525A (ko) 리니어 액추에이터
US8552598B2 (en) Linear vibrating motor
US20110181131A1 (en) Flat vibrating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