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5330U -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 Google Patents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5330U
CN207965330U CN201820338482.5U CN201820338482U CN207965330U CN 207965330 U CN207965330 U CN 207965330U CN 201820338482 U CN201820338482 U CN 201820338482U CN 207965330 U CN207965330 U CN 207965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te
sensor
driving
coi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84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英俊
陈育家
庄协仁
何得宝
温世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Gate Opt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werGate Opt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Gate Optical Inc filed Critical PowerGate Optical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5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53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14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 G01D5/1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Hall device and magnetic fiel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73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 H01F7/0289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moving coi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66Electromagnets with movable win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包括有:一上盖、一底座、一镜头、一弹性模块、至少一线圈、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一外部电路、以及至少一感测器磁石。该线圈环绕于该镜头的外围;该两驱动磁石分别设置于该底座的周缘上,并与该线圈相对应。该外部电路结合于该底座下方,其包括有一影像感测元件以及至少一感测器。该感测器磁石设置于该镜头外围的一侧边,且其磁力线与该摄像光轴平行,使该感测器磁石的一充磁面向下正对准该外部电路上的该感测器,用以闭回路控制镜头于摄像光轴上的位移。

Description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尤指一种运用一感测器磁石并通过外部电路上的一感测器达到侦测该镜头于摄像光轴上的位移量,如此达到快速对焦的目的。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数字相机的体积日益缩小,而目前众多小型电子装置,如行动电话,几乎都建置有数字摄像的功能,这些都归功于镜头模块的微小化。然而,现今所采用的微型镜头普遍被使用最多的是音圈马达(VCM),其利用线圈、磁铁以及弹片的组合,以承载一镜头于摄像光轴方向进行前后移动,以达到自动对焦或变焦的功能,且对于摄像品质及功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例如:千万画素、防手震等功能,更以区隔高阶相机与低阶的不同。
在一个由镜头模块以及影像补偿模块所构成的光学系统中,例如相机或摄影机等的光学系统,常会因为外力因素或是手持相机或摄影机时的抖动,而造成光路径的震动偏移并使得影像补偿模块上的成像不稳定,进而导致所拍摄到的影像模糊不清。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就是对此类因震动所造成的影像模糊现象提供一补偿机制,来使所撷取到的影像清晰化,而此种补偿机制可以是数字补偿机制或是光学补偿机制。
所谓的数字补偿机制,就是对影像补偿模块所撷取到的数字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获得较为清晰的数字影像,这样的方式也常被称为数字防震机制。至于光学补偿机制,则通常是在光学透镜组或是影像补偿模块上设置震动补偿装置而这样的方式也常被称为光学防震机制。然而,目前已知的光学防震机制内所利用的电磁线圈、或是音圈马达(VCM)中所包含的线圈,都必须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弹性元件或是软性(或硬性)电路板相互电性连接。
因此,目前市面上双镜头模块已逐渐成为市场趋势,而光学变焦也成为手机拍照的重要功能,而闭回路OIS有助高倍数的光学变焦。传统的摄像模块抗磁干扰能力非常弱,实施于双镜头模块必须保持一定距离才能达到避磁效果。故设计上如何降低对外界磁场敏感度,降低马达组磁场干扰为此发明首要课题。
闭回路系统对焦速度快、对焦精度高,多轴向的补偿控制为目前的趋势,由于侦测镜头对焦运动必须外加感测磁石于活动件上提供霍尔感测器测定磁场中的高斯值进一步获得镜头的位置,因此活动件上感测磁石的避磁干扰为本实用新型的首要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凭借固定于一镜头上的一感测器磁石通过于外部电路上的至少一感测器确认该镜头于摄像光轴上的位移的正确位置,并经由较佳的磁场配置有效的降低感测器磁石与驱动磁石间的磁干扰的目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X轴、一Y轴以及一Z轴方向,且一摄像光轴平行于该Z轴,其特征是包括有:
一上盖,包括一穿孔;
一底座,与该上盖结合,在该底座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镜头,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弹性模块,将该镜头夹合并限制于该容置空间的内且能够沿该摄像光轴方向适量位移;
至少一线圈,环绕于该镜头的外围;
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设置于该底座的周缘上,并与该线圈相对应;
一外部电路,结合于该底座下方,其包括有一影像感测元件以及至少一感测器;以及,
至少一感测器磁石,设置于该镜头外围的一侧边,且该感测器磁石的一充磁面向下对准该外部电路上的该感测器,使该感测器能够感测到该至少一感测器磁石的磁力,用于侦测该镜头与该外部电路之间的相对位移。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
该镜头还包括有:一透镜组、以及一镜头承载座;其中,该透镜组设置于该镜头承载座中央处,并与该镜头承载座呈同步位移;
该感测器磁石的充磁方向与该摄像光轴平行,且该感测器磁石是一单极感应磁石或是一双极感应磁石;其中,当该感测器磁石是双极感应磁石时,该感测器磁石是直接一体成形的双极感测器磁石、或是为两个单极磁石所组合而成,且该感测器磁石是对称充磁或是不对称充磁;
该驱动磁石是一单极驱动磁石或是一双极驱动磁石;其中,当该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时,相对应的极性相同或是相反为N/S或S/N,且该双极驱动磁石是对称充磁或不对称充磁;
该线圈是一环型单极线圈或环型双极线圈或是平板双极线圈或一PCB板;
该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为二组驱动磁石,且各组均分别具有两驱动磁石;该二组驱动磁石相对应且平均设置于该底座周缘的一固定槽内,也或者是该二组驱动磁石分别固定于该底座的各自的角落上并相互对应着;
其中,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还包括一结合于该感测器磁石与该镜头之间的轭铁。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两驱动磁石分别固定于该底座的相互对应的两个角落上,且分别与该线圈相对应。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两组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且其极性相同或相反;
其中,当该两组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且其极性相同时,各该驱动磁石靠近该镜头一侧的磁极N/S或S/N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两组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且其极性相反时,各该驱动磁石靠近该镜头一侧的磁极为N/S及S/N间隔轮流排列。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驱动磁石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以及一相对应两驱动副磁石,而该感测器磁石设置于该镜头上并与该其中之一驱动副磁石相对应。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其中一个该驱动副磁石剖开一分为二,成为一驱动副磁石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副磁石,且该感测器磁石位于该驱动副磁石以及另一驱动副磁石之间任一位置;其中,该两驱动副磁石的充磁面都朝向该感测器磁石,该充磁面的磁性是N极或是S极;其中,该感测器磁石充磁方向与摄像光轴平行,该感测器磁石为单极感测器磁石或是双极感测器磁石;其中,当该感测器磁石是双极感应磁石时,该感测器磁石是直接一体成形的双极感测器磁石、或是为两个单极磁石所组合而成,且该感测器磁石是对称充磁或是不对称充磁。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
两驱动副磁石为一双极驱动磁石,且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的两驱动副磁石的极性N/S方向可以是一致或是相反;
当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的两驱动副磁石的极性N/S方向一致时,朝向该镜头方向的充磁面极性也相同;
当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的两驱动副磁石的极性N/S方向相反时,朝向该镜头方向的充磁面极性N/S方向也相反;
该感测器磁石充磁方向与摄像光轴平行,该感测器磁石为单极感测器磁石或是双极感测器磁石;
该线圈是一环型单极线圈或环型双极线圈或是一平板双极线圈或是一PCB板。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
该驱动磁石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以及至少一驱动副磁石,且该两驱动主磁石以及该驱动副磁石系连续设置于该底座的连续相邻的三固定槽内;其中,该驱动副磁石的体积比该两驱动主磁石较小,并且设置于两驱动主磁石相邻的中间的该底座上的该固定槽内;
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还包括:复数条悬吊线以及一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该悬吊线具有弹力悬吊以及导电的特性,分别将组装好的该底座、该镜头、该弹性模块、该线圈、以及该驱动磁石一并弹性悬吊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上方。
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还包括:一电路板、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至少一Y轴线圈、一连结板、一基板、一X轴感测器、以及一Y轴感测器;其中,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以及至少一Y轴线圈分别相邻垂直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该X轴感测器位于其中的一组该两X轴线圈之间,而该Y轴感测器对应于至少一Y轴线圈,该X轴感测器与该Y轴感测器分别设置于该外部电路上,并与其电性连结;
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还包括:一Z轴感测器,该Z轴感测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与该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且与镜头上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相对应,用以侦测该镜头于Z轴方向的移动量。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两驱动主磁石各分别是双极驱动主磁石或是单极驱动主磁石;并且,将该两驱动主磁石各分别剖开平均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位于该镜头的同一侧的一驱动主磁石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主磁石;。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还包括:两对应的第二X轴感测器、以及两对应的第二Y轴感测器;该两对应的第二X轴感测器设置于对边该两X轴线圈之间感测该驱动主磁石的磁场并通过适当的转换运算可得到绕着Y轴的倾斜角;该两对应的该第二Y轴感测器设置于该Y轴线圈之间感测该驱动副磁石的磁场并通过适当的转换运算可得到该镜头绕着X轴的一倾斜角。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具有一缺口面,在该缺口面上并无任何该驱动磁石被设置;其中,该感测器磁石是位于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该缺口面处。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还包括两感测器分别设置于该感测器磁石N/S下方两侧位置,且分别测得N/S磁场通过转换运算取得到较大的频宽,更利于位移辨识。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感测器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且该感测器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该两感测器磁石;其中,该两感测器磁石分别对应设置于该镜头对边,凭借也同样位于该镜头对边的该两感测器来分别测得该两感测器磁石的N/S磁场以获得该镜头的一倾斜值。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感测器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且该感测器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两个感测器磁石;其中,该两个感测器磁石分别位于该镜头的两相邻边,凭借也同样位于该镜头两相邻边的该两个感测器来分别测得该两感测器磁石的N/S磁场,提供位置校正。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当把两个同样都具有该缺口面的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相邻靠结合成为一双镜头模块时,各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该缺口面是邻靠于另一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该缺口面。
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中,该驱动副磁石下方的该Y轴线圈为单一线圈,其感测X方向的该X轴感测器设置于该驱动主磁石的一侧;同样负责Y轴平移的该X轴线圈也为单一线圈,侦测Y轴的该Y轴感测器则设置于该驱动副磁石角落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凭借固定于一镜头上的一感测器磁石通过于外部电路上的至少一感测器确认该镜头于摄像光轴上的位移的正确位置,并经由较佳的磁场配置有效的降低感测器磁石与驱动磁石间的磁干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圈式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基本架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模拟可动部加入单极感测器磁石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B为模拟可动部加入双极感测器磁石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模拟可动部分别加入单、双极感测器磁石的外磁到内磁与可动部倾角关系测试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线圈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A~图7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感测器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感测器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三较佳实施例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三较佳实施例外磁到内磁与可动部倾角关系测试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四较佳实施例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外磁到内磁与可动部倾角关系测试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三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示意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示意图。
图15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距离与倾角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变化例二的距离与倾角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变化例二的距离与倾角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侧视示意图。
图24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的A-A剖面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侧视示意图。
图26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侧视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侧视示意图。
图28A~图28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两驱动副磁石变化例一~变化例三立侧视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侧视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侧视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线圈配置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7A-图37E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线圈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1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剖面示意图。
图41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剖面示意图。
图42A~图42D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与感测器(霍尔元件)配置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磁场量与干扰量的关系图。
图44A~图44D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组装方向示意图。
图45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立体示意图。
图45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的变化例一立体示意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7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7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7C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变化例示意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一示意图。
图49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的变化例二示意图。
图49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三示意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示意图。
图50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俯视示意图。
图50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其中的X轴感测器位置所侦测到磁场强度及位置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剖面侧视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驱动副磁石变化例示意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感测器磁石变化例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感测器磁石与感测器的配置示意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双镜头模块架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7-动圈式自动对焦摄像模块;71-上盖;711-穿孔;72-底座;721-容置空间;722-凹槽;73-镜头;74-上弹片;75-下弹片;76-线圈;77-驱动磁石;78-连接板;79-固定框架;10-可动部;11-感测器磁石;11a-单极感测器磁石;11b-双极感测器磁石;13-驱动磁石;2-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21-上盖;211-穿孔;22-底座;221-容置空间;222-固定端;223-固定槽;23-镜头;231-透镜组;232-镜头承载座;2321-固定凸块;24-弹性模块;241-上弹片;2411-弹性固定端;242-下弹片;2421-弹性固定端;25-线圈;26-驱动磁石;26a-单极驱动磁石;26b-双极驱动磁石;261-驱动主磁石;261a-驱动主磁石;261b-另一驱动主磁石;262-驱动副磁石;262a-驱动副磁石;262b-另一驱动副磁石;27-外部电路;271-影像感测元件;272-感测器;28-感测器磁石;28X-角落型驱动磁石;20-悬吊线;29-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1-电路板;292-X轴线圈;293-Y轴线圈;294-连结板;2941-电路回路;2942-金属针脚;295-基板;296-X轴感测器;2961-第二X轴感测器;297-Y轴感测器;2971-第二Y轴感测器;298-Z轴感测器;50-镜头模块;91-摄像光轴;95、95a-轭铁;96-连接板;100、100a-双镜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以下将配合图式详细说明的。
请参阅图1所示,为动圈式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基本架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一般动圈式自动对焦摄像模块7的结构基本上会包括有:一上盖71、一底座72、一镜头73、一上弹片74、一下弹片75、至少一线圈76、两组对应驱动磁石77、一连接板78、以及一固定框架79。该上盖71包括一穿孔711,与该底座72结合并在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721该镜头73设置于该容置空间721内;该上弹片74以及该下弹片75分别通过该上盖71以及该固定框架79将该镜头73弹性夹合于该底座72上,且进一步将该镜头73弹性限制于该容置空间721的内并可沿轴向位移;该线圈76环绕于该镜头73的外围;该两组对应驱动磁石77分别设置于该底座72的周缘上的一凹槽722内,并与该线圈76相对应;利用该连接板78分别将上弹片74以及该下弹片75与该线圈76进行电性连接。
以上便大致是动圈式自动对焦摄像模块7基本架构,由于是此技术为业界都了解的结构,因此在这就不再加以赘述;另外,请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图2A为模拟可动部加入单极感测器磁石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B为模拟可动部加入双极感测器磁石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模拟可动部分别加入单、双极感测器磁石的外磁到内磁与可动部倾角关系测试图。
由于实施Z轴闭回路需在一可动部10配置一感测器磁石11,可由下列测试数据了解感测器磁石与固定部驱动磁石的磁干扰:图2A系于该可动部10上加入单极感测器磁石11a,图2B系于该可动部10上加入双极感测器磁石11b,该感测器磁石11充磁方向为平行光轴方向(Z轴),环绕于该可动部10外围的该驱动磁石13为单极充磁方向为径向,将该感测器磁石11靠近驱动磁石13以倾角值判断闭回路实施所受的磁场干扰。
如图3所示,曲线A增设单极感测内磁图形可看出当该驱动磁石13与该感测器磁石11之间垂直距离L靠近时倾角值相当大,对于驱动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十分不利,该感测器磁石11与驱动磁石13之间无法拉开距离的情况下,两磁石间便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严重影响产品特性,即便闭回路为目前摄像镜头的趋势,也无法突破现实面临的困境设计出进步性的摄像模块。由于避磁干扰为首要课题,图3的曲线B将单极感测器磁石改为双极感测器磁石进行测试凭借能量的转换平衡磁力,倾角值立即下降至5分磁场干扰改善80%。
该感测器磁石11若为双极配置径向充磁的作法,其充磁方向与驱动磁石13相同无论为平板驱动磁石或为四角落驱动磁石设计相对自身产生磁干扰量较大,更因镜头模块的空间受限的关系感测器磁石11距离驱动磁石13的距离更贴近则磁干扰更加严重。若要设计避回路双镜头模块,面对面的感测器磁石11磁场更是交互干扰不利执行。本案将双极感测器磁石11充磁方向设为摄像光轴方向,避开了径向充磁的驱动磁石13磁场,更利于双镜头闭回路OIS模块中于相邻面放置,达到摄像模块发展的新里程。
为实现上述避磁干扰闭回路目的,将可动部10上感测器磁石11配置为一个以上双极感测器磁石11b,请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2系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X轴、一Y轴以及一Z轴方向,且一摄像光轴91平行于该Z轴,包括有:一上盖21、一底座22、一镜头23、一弹性模块24、至少一线圈25、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26、一外部电路27、以及至少一感测器磁石28。
该上盖21具有一穿孔211。该底座22系提供该上盖21结合于该底座22上,并于中央处形成一容置空间221。也就是说,该底座22为一框体,并于该底座22正、反面的四个角落上分别设有一固定端222用以分别卡合固定该弹性模块24。
弹性模块24包括:一上弹片241以及一下弹片242,将该镜头23夹合于该底座22上,且进一步将该镜头23弹性限制于该容置空间221的内并可沿该摄像光轴91方向位移;该上弹片241以及该下弹片242,可以是金属材质且呈一镂空薄片状(簧片状)结构的弹性片体,通过机械冲压成形或蚀刻的方式制成。该上弹片241以及该下弹片242于周缘各别平均延伸有四个弹性固定端2411、2421,且分别提供该底座22正、反两面的四个角落上的该固定端222进行卡合固定,进而将该镜头23中央弹性固定于该容置空间221之中。
该镜头23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21内,并保持于该摄像光轴91上,且悬吊于该上盖21与该底座22所形成的该容置空间221内而可在底座22内沿该摄像光轴91方向前后移动,并通过该上盖21上的该穿孔211沿着该摄像光轴91对外进行摄像的撷取。
该镜头23还包括有:一透镜组231、以及一镜头承载座232。该摄像光轴91就是该透镜组231的聚焦光轴。其中,在该透镜组231设置于该镜头承载座232中央处,并与该镜头承载座232呈同步位移。该镜头承载座232上、下两端面还包括复数个固定凸块2321用以分别固定该上弹片241以及该下弹片242,且使该镜头承载座232悬吊于该底座22的该容置空间221内并位于该摄像光轴91上。
该线圈25环绕于该镜头23的外围;其中,所谓环绕也就是指环形平均绕设分布的意思,该线圈25可以是一环型单极线圈或环型双极线圈或平板双极线圈或是一PCB板其中之一。该两驱动磁石26分别设置于该底座22的周缘上的一固定槽223内,并与该线圈25相对应。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两驱动磁石26为单极驱动磁石26a。也就是说,该驱动磁石26可以是一单极驱动磁石26a或是一双极驱动磁石26b其中之一。
该外部电路27结合于该底座22下方,其包括有一影像感测元件271以及至少一感测器272。该感测器磁石28设置于该镜头23外围的一侧边,且其磁力线与该摄像光轴91平行,使该感测器磁石28的一充磁面向下正对准该外部电路27上的该感测器272。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感测器磁石28可以是双极感测器磁石,其可以是对称充磁或是不对称充磁。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感测器272可以是一霍尔元件”HallSensor”。
以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元件系相同或类似于前述实施例,故相同的元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且相同的元件将直接给予相同的名称及编号,并对于类似的元件则给予相同名称但在原编号后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且不予赘述,合先叙明。
请参阅图5A、图5B所示,图5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线圈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4的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如图5A所示,该两驱动磁石26为双极驱动磁石26b;且该线圈25为平板双极线圈或PCB板。如图5B所示,该线圈25可是环型双极线圈。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5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两驱动磁石26为双极驱动磁石26b时,其相对应的极性相反为N/S极或S/N极。
请参阅图7A~图7C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感测器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示意图。如图7A所示,可以利用一个双极感测器磁石28对应一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达到侦测该镜头23于Z轴方向的位移的目的;又或是如图7B所示,通过一个双极感测器磁石28对应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也就是说该两个感测器272分别对应于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下方的两侧,达到侦测镜头23于Z轴方向的位移的目的;又或是如图7C所示,该感测器磁石28充磁方向为周向,也就是其磁力线方向垂直于该摄像光轴91,并与一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相对应,达到侦测该镜头23于Z轴方向的位移的目的。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感测器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示意图。其中,如图8所示,该感测器磁石28也可为单极,充磁方向平行于该摄像光轴91(或周向),其搭配单极驱动磁石26a也可达到避磁干扰效果。
请参阅图9、图10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三较佳实施例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三较佳实施例外磁到内磁与可动部倾角关系测试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4的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二组驱动磁石26为一角落型驱动磁石26X分别固定于该底座22的各别的角落上并相互对应着。
角落型驱动磁石26X由于空间关系,该驱动磁石26X与该感测器磁石28更靠近使得闭回路实施更加严苛。如图9所示,配置进行实验测试。四角落驱动磁石26X设为角落型单极,同极性朝该镜头23(可动部),该镜头23(可动部)上该感测器磁石28充磁方向为平行摄像光轴方向91(Z轴)其极性分别采用单极及双极驱动磁石比较磁干扰。
由图10中可了解实施Z轴闭回路配置单极感测器磁石28的磁干扰量极大,其倾角曲线最大值并非一个饱和点,因马达空间限制镜头23已歪斜呈现干涉,故倾角其必需要靠双极感测器磁石28配置来转换能量达到避磁干扰效果。
请参阅图11、图12所示,图1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四较佳实施例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外磁到内磁与可动部倾角关系测试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9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还包括一轭铁95结合于该感测器磁石28与该镜头23(可动部)之间。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凭借在双极感测器磁石28周围配置磁轭95(Yoke),使感测器磁石28与角落型驱动磁石26X的漏磁通量减少,也能降低感测器磁石28与角落型驱动磁石26X的磁干扰。如图12所示,配置轭铁95(Yoke)可动部倾角降低10%影响。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中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4的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二组驱动磁石26为一角落型驱动磁石26X,且可以是单极或是双极其中之一。该角落型驱动磁石26X为单极时,同极性N极或S极朝内。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指设置于同一边上有两相反极性,可由两个单极N/S相反磁石组成或一颗双极性磁石。该感测器272(霍尔元件)为二颗并分别对应于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的充磁面的两侧边,且该感测器272(霍尔元件)也可结合于该外部电路27的驱动IC中。
请参阅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9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驱动磁石26为一组(两个),且同样为角落型驱动磁石26X,分别固定于该底座22其中之一相对应的角落上并相互对应着,而该感测器磁石28可以是至少一个双极感测器磁石28,且设置于该角落型驱动磁石26X所固定的该底座22的角落的另一相对应无设置该角落型驱动磁石26X的角落空间上,也就是恰好位于两角落型驱动磁石26X距离中心之间的该镜头23上。
请参阅图15A、图15B所示,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示意图。图15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14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驱动磁石26为二组(四个)相对应且平均设置于该底座22周缘上;如图15A所示,该两组驱动磁石26为单极驱动磁石26a时靠近该镜头23一侧的磁极为S极或N极其中之一,双极感测器磁石28配置于两驱动磁石之间的活动侧上充磁方向平行光轴方向。驱动磁石也可为双极驱动磁石26b,同方向采极性。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为一种边框型驱动磁石闭回路实施例,由角落型驱动磁石配置延伸设计至边框驱动磁石。
图15B的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与上述图15A的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如图15B所示,该两组驱动磁石26为双极驱动磁石26b时其极性相反为N/S极或S/N极,而各别的该双极驱动磁石26b靠近该镜头23一侧的磁极为S/N极与N/S极间隔轮流排列。双极感测器磁石28配置于两驱动磁石之间的活动侧上充磁方向平行光轴方向。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双极驱动磁石26b可以是对称充磁或不对称充磁其中之一。
请参阅图16、图17所示,图1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距离与倾角变化关系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与前述图15A的第六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驱动磁石26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261、以及一相对应两驱动副磁石262,而该感测器磁石28设置于该镜头23上并与该其中之一驱动副磁石262相对应。该感测器磁石28(内磁)至该驱动副磁石262(外磁)垂直间隔有一预设距离L。
由图17可知,此边框型磁石也就是驱动副磁石262与该镜头23侧边的该感测器磁石28距离与倾角变化。由于空间距离受限,边框驱动磁石26无法于内侧该镜头23边上直接配置该感测器磁石28来实现闭回路。通过前述距离与磁场转换的概念,将该驱动磁石26剖开,使驱动磁石26与感测器磁石28保持一个空间距离L。
请参阅图18、图19、图20所示,图18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变化例二的距离与倾角变化关系示意图。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与前述图16的第七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与该感测器磁石28为单极感测器,且相对应的该驱动副磁石262也为一单极驱动磁石,且将其剖开一分为二,成为一驱动副磁石262a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副磁石262b,且该感测器磁石28恰位于该驱动副磁石262a以及另一驱动副磁石262b之间,其中,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的充磁面都朝向该感测器磁石28,其充磁面的磁性可以是N极或是S极其中之一。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与前述图18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其中之一的磁极性N/S极为相反,也就是说,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靠近该镜头23那一侧的磁极性互为不同。
如图20所示,确认该驱动磁石26与该感测器磁石28必须保持一个空间距离,通过磁场N/S转换可降低磁干扰。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外磁)至该感测器磁石28(内磁)的垂直距离越小则倾角变化量越大;反之,该感测器磁石28(内磁)垂直距离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外磁)越大则倾角变化量越小。
请参阅图21、图22、图23所示,图2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变化例二的距离与倾角变化关系示意图。
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与前述图18的第八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驱动副磁石262为一双极驱动磁石,且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262的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外磁)其极性N/S方向一致,朝向该镜头23方向的充磁面极性也相同为N极或S极其中之一。
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二与前述图21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感测器磁石配置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外磁)其极性N/S方向相反,且朝向该镜头23方向的充磁面极性N/S方向也相反。
如图23所示,其测试结果更呼应了图3配置双极的设计,倾角所受的影响大幅下降。换句话说,该感测器磁石28与该驱动磁石26保持一距离,该感测器磁石28或该驱动磁石26其中之一、或两者磁性为双极;或该感测器磁石28相邻的该驱动磁石26为极性相对的配置,都可达到避磁干扰的效果。
请参阅图24、图24A、图25所示,图2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侧视示意图。图24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的A-A剖面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侧视示意图。
如图24、图24A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前述图16的第七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在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的对边的该底座22上也同样设置相对应的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且两组相对应的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朝向该镜头23方向的充磁面磁性可以是N极或是S极其中之一。该感测器磁石28(内磁)为单极感测器磁石。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与前述图24的第十较佳实施例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感测器磁石28(内磁)为双极感测器磁石。
请参阅图26A、图26B、图27所示,图26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6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侧视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侧视示意图。
如图26A、图26B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前述图24的第十较佳实施例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驱动磁石26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261、以及一相对应两驱动副磁石262,且相对应两驱动副磁石262系都为剖半分别成为相对应的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且分别为双极驱动磁石,而该感测器磁石28为单极驱动磁石,该驱动磁石26为双极驱动磁石时极性相同。且该线圈25环绕于该镜头23的外围;其中,该线圈25可以是一环型双极线圈或是平板双极线圈或一PCB板其中之一;于本实用新型第十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线圈25为两组相对应的PCB板设置于该镜头23上并两两相互对应。
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与前述图26A、图26B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感测器磁石28为双极驱动磁石。因此,合理推论,内、外磁保持一定距离,其中之一以上为双极磁石,可达到避磁干扰效果闭回路,换句话说,内磁也就是该感测器磁石28为单极磁石,则外磁的该驱动磁石26必须要是双极配对;内磁的感测器磁石28若是双极磁石,外磁的该驱动磁石26则可单极同极性N或S极向外或是向内侧,或者外磁的该驱动磁石26为双极磁石或双极相异。
综合上述,实施Z轴闭回路感测器磁石28设置于该驱动磁石26之间的活动侧,也就是该镜头承载座232的一侧边,该驱动磁石26及该感测器磁石28两者其一为磁性双极或两者磁性为双极或该感测器磁石28相邻的驱动磁石26为极性相反的配置,都可达到避磁干扰效果,十分利于Z轴闭回路的实施。
请参阅图28A~图28C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两驱动副磁石变化例一~变化例三立侧视示意图。如图28A所示,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其为立体方形,且两者体积大小相同,该感测器磁石28位于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之中央处;其中,该感测器磁石28为双极感测器磁石。如图28B所示,分别于该感测器磁石28上方处且位于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相对应面加以截角处理,分别于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上形成一个斜面相互对应。如图28C所示,分别于该感测器磁石28上方处且位于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相对应面加以挖空处理,分别于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上形成一个L形缺口相互对应。
基于上述事由,与该镜头23侧该感测器磁石28相邻的固定侧驱动磁石26(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形状设计为靠近该感测器磁石28端的高度降低,也就是接近该感测器磁石28高度删除多余的体积,凭借改变驱动磁石26邻边的形状,使磁场限缩在设计范围降低磁场干扰。保留该感测器磁石28区块的驱动磁石26,其可使启动推力保持线性,又由于该驱动磁石26下方体积大更利于OIS平移推动。
请参阅图2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4的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其中,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十二较佳实施例实质上为一两轴闭回路OIS实施例,其还包括有:复数条悬吊线20、以及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该驱动磁石26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261、以及至少一驱动副磁石262,且该两驱动主磁石261以及该驱动副磁石262系连续设置于该底座22的该三个连续相邻的该固定槽223内;其中,该驱动副磁石262的体积(高度)比该两驱动主磁石261较小(较低),恰设置于两驱动主磁石261相邻的中间的该底座22上的该固定槽223内。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分别为双极驱动磁石。复数条悬吊线20分别具有弹力悬吊以及导电的特性,且该些悬吊线20分别将组装好的该底座22、镜头23、弹性模块24、线圈25、以及驱动磁石26一并弹性悬吊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的正上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复数条悬吊线20可以为四条。
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系通过该复数条悬吊线20将该镜头23连同该底座22弹性悬吊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的正上方,用以修正该镜头23于X轴与Y轴方向水平位移的误差修正。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还包括:一电路板291、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292、两Y轴线圈293、一连结板294、一基板295、一X轴感测器296、以及一Y轴感测器297;其中,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292以及两Y轴线圈293分别相邻垂直设置于该电路板291上,且该X轴感测器296位于其中之一该两X轴线圈292之间,而该Y轴感测器297则对应于该两Y轴线圈293之间,该X轴感测器296与该Y轴感测器297分别设置于该外部电路27上,并与其电性连结。该X轴感测器296以及该Y轴感测器297都分别正对应于该驱动主磁石261以及该驱动副磁石262下方正中央,而该电路板291与具有一电路回路2941的该连结板294电性连接,并通过该连结板294侧边的复数个金属针脚2942凭借该基板295与该外部电路27做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三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29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在该驱动副磁石262上方处设置一轭铁95,可有效降低该驱动副磁石262与该线圈25、以及该驱动主磁石261间的磁场干扰,减少漏磁稳定推力。且相对应的该驱动主磁石261可以是一单极驱动磁石或是一双极驱动磁石其中之一。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分别剖开平均一分为二,则分别成为相对应的一驱动主磁石261a和另一相同体积大小的驱动主磁石261b。
请参阅图31、图32、图33所示,图3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侧视示意图。图33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侧视示意图。
保留一缺口的三连续面的驱动磁石结构,缺口空间大磁石距离远磁干扰低更加适合配置双极感测器磁石28达到三轴闭回路OIS实施。如图31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30的第十三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为一三轴闭回路OIS实施例,其可包括至少一个双极感测器磁石28,其充磁方向可以平行于该摄像光轴91或是垂直于该摄像光轴91(周向),并位于该驱动主磁石261a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主磁石261b之间,且设置于该镜头23上。此外,该两驱动主磁石261a、261b分别为双极驱动磁石,而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还包括:一Z轴感测器298,该Z轴感测器298设置于该外部电路27上,并与其电性连接,与双极感测器磁石28相对应,用以侦测该镜头23于Z轴方向的移动量。
如图3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与前述图31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驱动主磁石261a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主磁石261b分别为双极驱动磁石,充磁方向为径向平行于该摄像光轴91,分别也可以是两颗单极相反的磁石所组合而成。也就是说,该两驱动主磁石261a、261b的各别其中之一磁极,就是图32中等同于该驱动副磁石262高度的磁极系负责一侧向推力(X轴或Y轴),另一磁极则负责该镜头23的向上推力。
如图3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与前述图32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驱动主磁石261a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主磁石261b分别为单极驱动磁石,充磁方向为径向平行于该摄像光轴91。也就是说,该两驱动主磁石261a、261b系提供镜头23向上推力以及一侧向推力(X轴或Y轴)。
请参阅图34、图35所示,图34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5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线圈配置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其为保留一缺口的三连续面的驱动磁石结构,双极感测器磁石28配置于缺口面。其与驱动磁石距离远磁干扰小,利于双镜头模块的配置。与前述图32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线圈25为两双极平板线圈或PCB板,且分别与该驱动主磁石261以及所对应的另二剖半的该驱动主磁石261a、261b相互对应。
保留一缺口的三连续面的驱动磁石结构,缺口空间大磁石距离远,若要设计双镜头模块及可于缺口配置相同结构的镜头模块使缺口面相对或配置任一防手震马达。请参阅图36、图37A-图37E分别所示,图3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7A-图37E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线圈实施态样示意图。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由两相对应的该驱动主磁石261a、261b与驱动副磁石262所组合而成的三边连续设有驱动磁石26的结构,也就是于该底座22的三个连续边设置有该驱动磁石26,可适用于一双镜头模块100达到磁力互不干扰的目的,而所结合的另一镜头模块50可以是任一防手震马达。
如图37A-图37E分别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驱动磁石与线圈实施态样,该驱动主磁石261或是该驱动副磁石262接可以相互剖半并混合搭配,再配合该线圈25是环形双极线圈或是PCB板轮流穿插搭配成复数组如图37A-图37E分别所示许多不一样的组合态样,也可运用于单镜头模块或该双镜头模块100。
请参阅图3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31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包括两相对应的该驱动副磁极262,该驱动副磁极262为单极磁石,两驱动副磁极262的极性相同;此外,两组对应的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分别剖开平均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体积大小相同的一两驱动主磁石261a、261b,两对应的该两驱动主磁石261a、261b分别为单极磁石。
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还包括: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292、以及两组相对应的两Y轴线圈293,且该X轴感测器296位于其中之一该两X轴线圈292之间,而该Y轴感测器297位于其中之一该两Y轴线圈293之间,该X轴感测器296与该Y轴感测器297分别设置于该外部电路27上,并分别与其电性连结。
请参阅图3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八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38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Z轴感测器298(霍尔元件)设置于该镜头23的侧面,也就是设置于该底座22的一侧面且与该感测器磁石28相对应,并通过一连接板96将该Z轴感测器298的侦测信号电性连接传输至该外部电路27。另外不同处在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的该Y轴线圈293为一组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于该电路板291上。
请参阅图4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十九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38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该驱动磁石26为一角落型两组驱动磁石26X分别固定于该底座22的各别的角落上并相互对应着。另外不同处在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为两X轴线圈292与该两Y轴线圈293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291的对角上。
请参阅图41A、图41B所示,图41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剖面示意图。图41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剖面示意图。
如图41A所示,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其中之一系剖半一分为二成为两相同体积的驱动主磁石261a、261b,并设置于该底座22上;此外,同样的该两驱动副磁石262其中之一系剖半一分为二成为两相同体积大小的驱动副磁石262a、262b,并设置于该底座22上,且该两驱动主磁石261a、261b与该两驱动副磁石262a、262b垂直相邻,并与该镜头23外所环绕设置的该线圈25相对应,其中,该线圈25为平板双极线圈。
如图41B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二与前述图42B的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变化例一不同点在于,该线圈25为环型线圈。
请参阅图42A~图42D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与感测器(霍尔元件)配置示意图。双极感测器磁石28充磁方向为光轴方向如图42A所示,为基本的架构一个感测器磁石28以及一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如图42B所示,为一个感测器磁石28以及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其中,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分别设置于该感测器磁石28下方两侧并保持一预设距离,可分别测得N/S磁场以获得倾斜值。如图42C所示,为两个感测器磁石28以及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其中,分别对应设置于该镜头23对边,用以测得N/S磁场以获得倾斜值。如图42D所示,为复数个感测器磁石28以及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其中,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分别设置于邻边并分别对应于两个位于镜头23邻边的该感测器磁石28以测得N/S磁场,提供位置校正。
请参阅图4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磁场量与干扰量的关系图。其利用两个感测器272(霍尔元件)侦测N/S磁场的正负值,N/S磁场可由单颗双极感测器磁石28或是由一轴上两颗双极感测器磁石28所获得:如测得磁场量为a(+)及b(-),其受到外部磁干扰量设为常数C,两磁场即为A=a+C;B=b+C含磁干扰量,若利用其N/S磁场的正负数值,消去其磁干扰量C可得A-B=a-b,A=a;B=b。
请参阅图44A~图44D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组装方向示意图。如图44A以及四十四C所示,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的充磁面系平行该摄像光轴91方向,进一步平行于X轴设置组装。如图44B以及四十四D所示,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的充磁面系平行该摄像光轴91方向,进一步平行于Y轴设置组装。
请参阅图45A、图45B所示,图45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立体示意图。图45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的变化例一立体示意图。如图45A所示,可直接一体成形的双极感测器磁石28。如图45B所示,该感测器磁石28可以为两个单极磁石所组合而成,其磁极N/S设置为相反方向。
保留一缺口的三连续面的驱动磁石结构,双极感测器磁石28配置于缺口面。其与驱动磁石距离远磁干扰小,更利于双镜头模块的配置。请参阅图46、图47A、图47B、以及图47C所示,图46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7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7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7C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变化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29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其中,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实质上为一双镜头三轴闭回路OIS较佳实施例,其包括至少一个双极的该感测器磁石28,其充磁方向可以平行于该摄像光轴91或是垂直于该摄像光轴91(周向),并且设置于该镜头23上的预设位置处。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还包括:一Z轴感测器298;该Z轴感测器298设置于底座侧边并位于该外部电路27上,且与该外部电路27电性连接,更与双极的该感测器磁石28相对应,用以侦测该镜头23于Z轴方向的移动量。此外,另一不同处在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的该X轴线圈292为一组(两个)相互对应并设置于该电路板291上。
如图47A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由两相对应的该驱动主磁石261与该驱动副磁石262所组合而成的三边连续设有驱动磁石26的结构,也就是于该底座22的三个连续边设置有该驱动磁石26,以该底座22其中未设有该驱动磁石26的一侧边则提供给另一镜头模块50进行结合,可适用于一双镜头模块100达到磁力互不干扰的目的,而所结合的另一镜头模块50可以是相同模块结构,缺口方向相对或任一防手震镜头模块。
如图47B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的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分别为双极驱动磁石,也就是说,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分别具有两个不同高度体积的磁极N/S,其中,分别位于下方(较低)等同于该驱动副磁石262高度的磁极(S极)系负责一侧向推力(X轴或Y轴),分别位于上方(较高)的另一磁极(N极)则负责该镜头23的向上推力。
如图47C所示,该两驱动主磁石261为双极磁石,也就是说分别具有两个不同高度体积的磁极,且相对应的该两驱动主磁石261其磁极N/S方向为相反,其中,分别位于下方(较高)的磁极(N或S极)系负责一侧向推力(X轴或Y轴)同时也负责该镜头23的向上推力,分别位于上方(较低)的另一磁极(N或S极)则负责该镜头23的向上推力;此外,该线圈25可以是两平板双极线圈或PCB板相互对应。
请参阅图48、图49、图49A、以及图49B所示,图48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9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一示意图。图49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的变化例二示意图。图49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三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46的第二十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其中,如图48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实质上为一双镜头五轴闭回路OIS较佳实施例,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还包括: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292、一组以上Y轴线圈293、两对应的第二X轴感测器2961、以及两对应的第二Y轴感测器2971。
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292以及一组以上的Y轴线圈293分别相邻垂直设置于该电路板291上,且该X轴感测器296位于其中之一该两X轴线圈292之间,而两对应的该第二X轴感测器2961则设置于对边两X轴线圈292之间感测驱动主磁石261的磁场通过适当的转换运算得到绕着Y轴的倾斜角;该Y轴感测器297则位于其中之一两Y轴线圈293之间,而两对应的该第二Y轴感测器2971则设置于Y轴线圈293之间感测驱动副磁石262的磁场通过适当的转换运算得到绕着X轴的倾斜角。该X轴感测器296与该Y轴感测器297以及两对应的该第二X轴感测器2961与两对应的该第二Y轴感测器2971分别设置于该外部电路27上。此外,另一不同处在于,该线圈25为平板双极线圈或PCB板,且该驱动副磁石262的体积与该驱动主磁石261的体积大小相同,且同样为双极磁石;另外,该悬吊线20为六条,并同时可提供电性传导,控制驱动该镜头23进行Z轴方向位移运动以及X轴与Y轴方向倾斜角的误差修正。
如图49所示,为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与图48的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驱动副磁石262的磁极为双极磁石,且其磁极N/S为左、右配置,与同样为双极磁石的该驱动主磁石261的磁极配置方向不同,该驱动主磁石261的磁极N/S配置方向为上、下配置;此外,该线圈25为一环型单极线圈。另一不同点在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29还包括:两相对应的X轴线圈292、以及两Y轴线圈293分别相邻垂直设置于该电路板291上。
换句话说,为提高侧向推力增加该驱动副磁石262高度(体积),其高度无需与该驱动主磁石261等高,为避免增加体积而产生三边驱动磁石26不平衡的向上推力,将该驱动副磁石262设为双极充磁方向为径向,使环型驱动线圈25作用时,因该驱动副磁石262为双极配置抵消了该驱动副磁石262侧单边向上推力保持Z轴作动平衡,避免三个驱动磁石26架构产生三向推力不平衡现象。该驱动副磁石262底部为两平移线圈(Y轴线圈293),施以一正一负电流与驱动副磁石262作用,产生平移推力。此驱动副磁石262双极配置会产生绕着横轴(X或Y轴)的些微的旋转力。
如图49A所示,由于该驱动副磁石262不作向上推动用,则于相邻该驱动副磁石262的该环型线圈25可做个角度a折弯,拉开该线圈25与该驱动副磁石262的作用距离。该线圈25夹角所对应的该驱动副磁石262中点为最近点,则将该驱动副磁石262剖开为两个单极驱动副磁石262a、262b的组合,保留一间隙M远离最近作用点降低其旋转力。如图49B所示,承上述为避免旋转力的影响将环型驱动线圈25设为双极性,该双极环型线圈25与双极驱动副磁石262所产生的旋转力会因此互相抵消。
请参阅图50、图50A、图50B、以及图51所示,图50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示意图。图50A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俯视示意图。图50B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其中的X轴感测器位置所侦测到磁场强度及位置图。图51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线圈与驱动磁石以及电路板的变化例四剖面侧视示意图。
如图50所示,为提高单一驱动副磁石262推动力增加磁石体积(高度)。该驱动主磁石261为双极充磁方向为径向,该线圈25为一双极环型线圈。该驱动副磁石262为单极其充磁方向为径向面对双极环型线圈25,其与双极环型线圈作用会使该线圈25同时感受向上及向下力,两力互相抵消将使沿着该摄像光轴91移动的推力单纯由对称的该驱动主磁石261提供,不会因三个驱动磁石26架构产生三向推力不平衡现象。
如图50A所示,为确保平移推力底部的平移线圈(X轴线圈292或Y轴线圈293)需要有完整利用,由于闭回路的实施须于该驱动磁石26下方设置霍尔感测器(X轴感测器296或Y轴感测器297),为避免感测器受额外磁场干扰平移线圈必须拆分为两个区域运用避开霍尔感测器,拆分的平移线圈(X轴线圈292或Y轴线圈293)少了作用面积平移推力必定造成衰减。因此保持单一平移线圈配置将霍尔感测器设置于与线圈25垂直的磁石角落侧。又如图50A所示,在该驱动副磁石262下方的Y轴线圈293为单一线圈,其感测X方向的该X轴感测器296设置于该驱动主磁石261的一侧。同样负责Y轴平移的该X轴线圈292也可为单一线圈,侦测Y轴的该Y轴感测器297则可设置于该驱动副磁石262角落侧。
如图50B所示,其中,该驱动磁石26长度L的底部感测到的磁通密度为图形上曲线,驱动磁石26两侧会有一段线性区域G,利用此线性区域通过适当的转换计算办法获得该镜头23平行移动位置达到精密定位功能。
如图51所示,为提高单一驱动副磁石262推动力增加磁石体积(高度),其该驱动主磁石261充磁方向为径向。驱动副磁石262的充磁方向为平行该摄像光轴91方向,充磁面的磁场集中、强度最强最直接的提供能量于平移线圈(X轴线圈292或Y轴线圈293)有效的提高平移推力。该驱动副磁石262充磁方向平行摄像光轴91使向上推力由单纯由两驱动主磁石261负责而保持平衡向上运动,不因三个驱动磁石26架构产生三向推力不平衡现象。
请参阅图5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驱动副磁石变化例示意图。其中,该驱动副磁石262磁场为径向于一个以上表面设置轭铁95a(Yoke),该轭铁95a(Yoke)高度为小于该驱动副磁石262高度一半,配置于靠近该线圈25端,使只有单边磁石驱动侧向推力的轴向确保磁场,减少漏磁及稳定推力。
请参阅图5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感测器磁石变化例示意图。其中,如图5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中双极感测器磁石28的磁场方向平行该摄像光轴方向91,且如图53中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的A、B两磁极的尺寸不限定对称,也可为不对称充磁。
请参阅图5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感测器磁石与感测器的配置示意图。其中,如图54所示,两感测器(X轴感测器296或Y轴感测器297)分别设置于该感测器磁石28N/S下方两侧位置,且各别测得N/S磁场通过转换运算取得到较大的频宽,更利于位移辨识。
请参阅图5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双镜头模块架构示意图。其中,如图5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的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为于该底座22上保留一缺口的三连续面设置有该驱动磁石26结构,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则配置于缺口面,而以两组相同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第二十二较佳实施例以其缺口处方向相对结合成一双镜头模块100a,使各别的该双极感测器磁石28与分别其该驱动磁石26距离较远,不仅磁场干扰较小,且各别模块间磁场互不干扰,更利于该双镜头模块100a的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系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X轴、一Y轴、以及一Z轴方向,且一摄像光轴91平行于该Z轴,包括有:一上盖21、一底座22、一镜头23、一弹性模块24、至少一线圈25、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26、一外部电路27、以及至少一感测器磁石28。该上盖21包括一穿孔211;该底座22与该上盖21结合并在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221;该镜头23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21内;该弹性模块24包括:一上弹片241以及一下弹片242,将该镜头23夹合于该底座22上,且进一步将该镜头23弹性限制于该容置空间221的内并可沿该摄像光轴91方向位移;该线圈25环绕于该镜头23的外围;该两驱动磁石26分别设置于该底座22的周缘上,并与该线圈25相对应;该外部电路27结合于该底座22下方,其包括有一影像感测元件271以及至少一感测器272;该感测器磁石28设置于该镜头23外围的一侧边,且其磁力线与该摄像光轴91平行,使该感测器磁石28的一充磁面向下正对准该外部电路27上的该感测器272。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X轴、一Y轴以及一Z轴方向,且一摄像光轴平行于该Z轴,其特征是包括有:
一上盖,包括一穿孔;
一底座,与该上盖结合,在该底座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镜头,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弹性模块,将该镜头夹合并限制于该容置空间的内且能够沿该摄像光轴方向适量位移;
至少一线圈,环绕于该镜头的外围;
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设置于该底座的周缘上,并与该线圈相对应;
一外部电路,结合于该底座下方,其包括有一影像感测元件以及至少一感测器;以及,
至少一感测器磁石,设置于该镜头外围的一侧边,且该感测器磁石的一充磁面向下对准该外部电路上的该感测器,使该感测器能够感测到该至少一感测器磁石的磁力,用于侦测该镜头与该外部电路之间的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镜头还包括有:一透镜组、以及一镜头承载座;其中,该透镜组设置于该镜头承载座中央处,并与该镜头承载座呈同步位移;
该感测器磁石的充磁方向与该摄像光轴平行,且该感测器磁石是一单极感应磁石或是一双极感应磁石;其中,当该感测器磁石是双极感应磁石时,该感测器磁石是直接一体成形的双极感测器磁石、或是为两个单极磁石所组合而成,且该感测器磁石是对称充磁或是不对称充磁;
该驱动磁石是一单极驱动磁石或是一双极驱动磁石;其中,当该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时,相对应的极性相同或是相反为N/S或S/N,且该双极驱动磁石是对称充磁或不对称充磁;
该线圈是一环型单极线圈或环型双极线圈或是平板双极线圈或一PCB板;
该至少一组对应的两驱动磁石为二组驱动磁石,且各组均分别具有两驱动磁石;该二组驱动磁石相对应且平均设置于该底座周缘的一固定槽内,也或者是该二组驱动磁石分别固定于该底座的各自的角落上并相互对应着;
其中,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还包括一结合于该感测器磁石与该镜头之间的轭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两驱动磁石分别固定于该底座的相互对应的两个角落上,且分别与该线圈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两组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且其极性相同或相反;
其中,当该两组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且其极性相同时,各该驱动磁石靠近该镜头一侧的磁极N/S或S/N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两组驱动磁石为双极驱动磁石且其极性相反时,各该驱动磁石靠近该镜头一侧的磁极为N/S及S/N间隔轮流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磁石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以及一相对应两驱动副磁石,而该感测器磁石设置于该镜头上并与该其中之一驱动副磁石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驱动副磁石剖开一分为二,成为一驱动副磁石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副磁石,且该感测器磁石位于该驱动副磁石以及另一驱动副磁石之间任一位置;其中,该两驱动副磁石的充磁面都朝向该感测器磁石,该充磁面的磁性是N极或是S极;其中,该感测器磁石充磁方向与摄像光轴平行,该感测器磁石为单极感测器磁石或是双极感测器磁石;其中,当该感测器磁石是双极感应磁石时,该感测器磁石是直接一体成形的双极感测器磁石、或是为两个单极磁石所组合而成,且该感测器磁石是对称充磁或是不对称充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两驱动副磁石为一双极驱动磁石,且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的两驱动副磁石的极性N/S方向可以是一致或是相反;
当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的两驱动副磁石的极性N/S方向一致时,朝向该镜头方向的充磁面极性也相同;
当双极的该驱动副磁石的两驱动副磁石的极性N/S方向相反时,朝向该镜头方向的充磁面极性N/S方向也相反;
该感测器磁石充磁方向与摄像光轴平行,该感测器磁石为单极感测器磁石或是双极感测器磁石;
该线圈是一环型单极线圈或环型双极线圈或是一平板双极线圈或是一PCB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磁石包括:一相对应两驱动主磁石、以及至少一驱动副磁石,且该两驱动主磁石以及该驱动副磁石系连续设置于该底座的连续相邻的三固定槽内;其中,该驱动副磁石的体积比该两驱动主磁石较小,并且设置于两驱动主磁石相邻的中间的该底座上的该固定槽内;
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还包括:复数条悬吊线以及一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该悬吊线具有弹力悬吊以及导电的特性,分别将组装好的该底座、该镜头、该弹性模块、该线圈、以及该驱动磁石一并弹性悬吊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上方;
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还包括:一电路板、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至少一Y轴线圈、一连结板、一基板、一X轴感测器、以及一Y轴感测器;其中,两组相对应的两X轴线圈以及至少一Y轴线圈分别相邻垂直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该X轴感测器位于其中的一组该两X轴线圈之间,而该Y轴感测器对应于至少一Y轴线圈,该X轴感测器与该Y轴感测器分别设置于该外部电路上,并与其电性连结;
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还包括:一Z轴感测器,该Z轴感测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与该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且与镜头上的双极感测器磁石相对应,用以侦测该镜头于Z轴方向的移动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两驱动主磁石各分别是双极驱动主磁石或是单极驱动主磁石;并且,将该两驱动主磁石各分别剖开平均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位于该镜头的同一侧的一驱动主磁石和另一相同体积的驱动主磁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磁驱动模块还包括:两对应的第二X轴感测器、以及两对应的第二Y轴感测器;该两对应的第二X轴感测器设置于对边该两X轴线圈之间感测该驱动主磁石的磁场并通过适当的转换运算可得到绕着Y轴的倾斜角;该两对应的该第二Y轴感测器设置于该Y轴线圈之间感测该驱动副磁石的磁场并通过适当的转换运算可得到该镜头绕着X轴的一倾斜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具有一缺口面,在该缺口面上并无任何该驱动磁石被设置;其中,该感测器磁石是位于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该缺口面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感测器分别设置于该感测器磁石N/S下方两侧位置,且分别测得N/S磁场通过转换运算取得到较大的频宽,更利于位移辨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器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且该感测器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该两感测器磁石;其中,该两感测器磁石分别对应设置于该镜头对边,凭借也同样位于该镜头对边的该两感测器来分别测得该两感测器磁石的N/S磁场以获得该镜头的一倾斜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器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且该感测器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两个感测器磁石;其中,该两个感测器磁石分别位于该镜头的两相邻边,凭借也同样位于该镜头两相邻边的该两个感测器来分别测得该两感测器磁石的N/S磁场,提供位置校正。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把两个同样都具有该缺口面的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相邻靠结合成为一双镜头模块时,各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该缺口面是邻靠于另一该自动对焦摄像模块的该缺口面。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对焦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副磁石下方的该Y轴线圈为单一线圈,其感测X方向的该X轴感测器设置于该驱动主磁石的一侧;同样负责Y轴平移的该X轴线圈也为单一线圈,侦测Y轴的该Y轴感测器则设置于该驱动副磁石角落侧。
CN201820338482.5U 2017-05-11 2018-03-12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653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6702 2017-05-11
TW106206702U TWM558922U (zh) 2017-05-11 2017-05-11 動圈式避磁閉迴路自動對焦攝像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5330U true CN207965330U (zh) 2018-10-12

Family

ID=6264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848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65330U (zh) 2017-05-11 2018-03-12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725266B2 (zh)
CN (1) CN207965330U (zh)
TW (1) TWM55892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708A (zh) * 2019-12-04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35170A (zh) * 2019-11-25 2021-05-25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相机的三轴电磁驱动装置
WO2022006889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TWI826856B (zh) * 2021-08-27 2023-12-21 大陸商慶鼎精密電子(淮安)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以及鏡頭模組的製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947B (zh) * 2017-08-15 2022-06-01 晶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鏡頭攝像模組
TWI633357B (zh) * 2017-09-15 2018-08-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對焦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與電子裝置
US10837844B2 (en) * 2017-09-18 2020-11-17 Apple Inc. Haptic engine having a single sensing magnet and multiple hall-effect sensors
US11140321B2 (en) 2018-09-28 2021-10-05 Apple Inc.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a probe sensor for lens position
US11039117B2 (en) 2019-08-27 2021-06-15 Htc Corporation Dual lens imaging module and cap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47038B (zh) * 2019-09-02 2021-11-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成像模組及其擷取方法
CN111510598B (zh) * 2020-04-17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212447B1 (en) 2020-06-29 2021-12-28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evices for tilt in camera systems
US11172131B1 (en) 2020-06-29 2021-11-09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evices for tilt in camera systems
US11277566B2 (en) 2020-06-29 2022-03-1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evices for independent movement control of lenses and image sensors in camera systems
US11277565B2 (en) 2020-06-29 2022-03-1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evices for independent movement control of lenses and image sensors in camera systems
CN113114921B (zh) * 2021-05-26 2022-0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42381A (zh) * 2021-06-30 2021-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355026A (zh) * 2022-06-29 2024-01-05 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7206B1 (ko) * 2015-08-05 2017-03-17 에이에이씨 어쿠스틱 테크놀로지스(심천)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학 손떨림 보정 가능한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WO2017140118A1 (zh) * 2016-02-18 2017-08-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线路板组件和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170A (zh) * 2019-11-25 2021-05-25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相机的三轴电磁驱动装置
CN112835170B (zh) * 2019-11-25 2023-11-14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相机的三轴电磁驱动装置
CN111147708A (zh) * 2019-12-04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10091A1 (zh) * 2019-12-04 2021-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006889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TWI826856B (zh) * 2021-08-27 2023-12-21 大陸商慶鼎精密電子(淮安)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以及鏡頭模組的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25266B2 (en) 2020-07-28
TWM558922U (zh) 2018-04-21
US20180329170A1 (en) 2018-11-15
US20200333556A1 (en)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5330U (zh) 动圈式避磁闭回路自动对焦摄像模块
KR102475333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765947B (zh) 多鏡頭攝像模組
CN104935792B (zh) 透镜移动单元及其摄像模组
CN103869445B (zh) 光学调节装置
CN104144293B (zh) 光学影像防震装置
EP3413119A1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20180099512A (ko) 듀얼 카메라 배치에 유리한 ois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ois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한 듀얼 카메라 시스템
KR10264421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CN205193402U (zh) 防手震镜头模块结构
CN108476283B (zh) 摄像单元、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6863437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05527779B (zh) 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TWI537625B (zh) 鏡頭模組
CN106443950A (zh) 超薄移轴中置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103187847A (zh) 音圈马达及镜头模组
CN106257907B (zh) 簧片式旋转模块
CN209656975U (zh) 驱动模块及其驱动机构
US11181710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243370B2 (en) Optical system
CN108401101B (zh) 光学系统
TW201940954A (zh) 多鏡頭攝像模組
CN103185943B (zh) 镜头模组
CN216927228U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341293U (zh) 一种双摄像头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