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996U - 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996U
CN207955996U CN201721924863.3U CN201721924863U CN207955996U CN 207955996 U CN207955996 U CN 207955996U CN 201721924863 U CN201721924863 U CN 201721924863U CN 207955996 U CN207955996 U CN 207955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close
piece
close piece
notch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48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伟远
赵智聪
柴华
卢活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48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救生设备包括筏架、绳索以及释放装置,释放装置包括动力件、与动力件连接的第二锁扣件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动力件通讯连接并控制动力件的启闭;固定支架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缺口,第一锁扣件的一端与绳索连接,第一锁扣件的另一端穿过缺口伸入容纳腔;所述第二锁扣件在动力件驱动下缩回至锁定位置时将第一锁扣件卡制并固定于缺口内,且第二锁扣件还在动力件驱动下伸出至释放位置时将第一锁扣件推离缺口外。本实用新型中在紧急情况下,普通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器自动控制释放装置实现对救生筏的自动释放,操作简单,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即可完成操作,以为水上灾害发生时乘客的自救争取宝贵时间。

Description

救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释放救生筏的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救生筏是船舶配备用于紧急情况下脱离危险区域或从遇难船舶紧急撤离的救生设施和装备,也作为抗洪防灾专用装备。救生筏平时包装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救生筏安装在船舷专用筏架上。在灾害发生时,可解开静水压力释放器上的人工释放钩将救生筏抛入水中,救生筏即可自动充胀成形,供遇险人员乘坐;如果船舶下沉太快,来不及手动释放救生筏,当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静水压力释放器会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救生筏的释放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手动释放钩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或指导,普通乘客无法独立完成;静水压力释放器有一个下沉的阶段,会浪费宝贵的自救与救援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释放救生筏功能的救生设备。
一种救生设备,其包括:
筏架,包括用于放置救生筏的底座及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其内形成有容纳腔的固定支架;
绳索,包括固定于所述筏架上的固定端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且设有第一锁扣件的自由端;以及
释放装置,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动力件、与所述动力件连接的第二锁扣件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件通讯连接并控制所述动力件的启闭;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锁扣件的一端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缺口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锁扣件在所述动力件驱动下缩回至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锁扣件卡制并固定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第二锁扣件还在所述动力件驱动下伸出至释放位置时将所述第一锁扣件推离所述缺口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缺口的口径,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缺口的口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件包括与所述动力件连接的上推部、沿所述第二锁扣件伸缩方向与所述上推部相对的下压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推部和所述下压部之间的传动部;所述上推部在所述第二锁扣件伸出时向上顶推至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缺口外,所述下压部在所述第二锁扣件缩回时向下抵压至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缺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推部和所述下压部沿垂直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所述传动部沿平行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其中所述上推部纵长方向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腔在相同方向的孔径,所述下压部纵长方向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纳腔在相同方向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部包括封盖端及设置于所述封盖端上的锁定端,所述封盖端沿垂直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且所述封盖端纵长方向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纳腔在相同方向的孔径,所述锁定端凸出设置于所述封盖端面向所述上推部的表面;当所述第二锁扣件缩回时,所述封盖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锁定端收容于所述缺口内且向下抵压于所述限位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为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中空圆柱型钢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为两根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中空圆柱型钢管,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钢管上的两个,所述绳索包括与两个所述释放装置配合的两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筏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两根导斜杆,两根所述导斜杆均由所述固定支架向靠近所述底座方向向下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助力推动件,所述助力推动件设置于所述筏架上,并在所述第二锁扣件由所述固定位置伸出至所述释放位置时同步为所述救生筏提供推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件为伸缩气缸。
本实用新型中在紧急情况下,普通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器自动控制释放装置实现对救生筏的自动释放,操作简单,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即可完成操作,以为水上灾害发生时乘客的自救争取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救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中未放置救生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筏架中固定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筏架中固定支架的正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筏架中固定支架与第一锁扣件的配合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第二锁扣件伸出至释放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7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第二锁扣件伸出至释放位置时的正视图;
图8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第二锁扣件缩回至锁定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9为图1所示救生设备的第二锁扣件缩回至锁定位置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救生设备100包括用于放置救生筏200的筏架10、绳索20以及设置于筏架10上的释放装置30。筏架10在通常情况下固定安装于船体上,其中筏架10的固定安装方式可为拆卸式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在此不作限定。绳索20的一端固定于筏架10上,另一端绕过救生筏200与释放装置30配合,以在正常情况时绳索20被释放装置30锁定而将救生筏200固定于筏架10上,而在救援情况时可通过释放装置30释放绳索20将救生筏200被释放,以进行救援工作。
请参看图2,筏架10包括用于放置救生筏200的底座11及竖直设置于底座11上的固定支架13。其中,筏架10的纵截面为L型,底座11大体呈平面架,固定支架13垂直设置于底座11的一侧,并与底座11共同界定形成用于容纳救生筏200的容置空间15。
请一并参看图3和图4,固定支架13内形成有容纳腔130(如图2所示),释放装置30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纳腔130内。同时,固定支架13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30连通的缺口132,缺口132设置于固定支架13远离底座11的末端,且为开口背向底座11的U字型。释放装置30通过与缺口132的配合将绳索20固定或推离固定支架13,从而实现救生筏200的锁定与释放。
具体地,固定支架13为竖直设置于底座11上的中空圆柱型钢管,容纳腔130即为钢筒的中空腔,释放装置30至少部分嵌套于钢管的中空腔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3为两根竖直设置于底座11上的中空圆柱型钢管,释放装置30包括分别设置于两根钢管上的两个,绳索20包括与两个释放装置30配合的两根。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3及释放装置30的数量以及固定支架13的形状均可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请重新参看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筏架10还包括导斜杆17,导斜杆17连接于底座11和固定支架13之间,且由固定支架13向靠近底座11方向向下倾斜,以形成连接于底座11和固定支架13之间导斜面,使得救生筏200被释放时,可在导斜杆17的引导向由筏架10加速滚落。
请继续参看图2,绳索20包括固定于筏架10上的固定端及与固定端相对且设有第一锁扣件21的自由端。释放装置30包括动力件33、与第一锁扣件21配合的第二锁扣件35以及控制器(图未示)。其中,第一锁扣件21的一端与绳索20连接,第一锁扣件21的另一端穿过缺口132伸入容纳腔130内。第二锁扣件35在动力件33驱动下缩回至锁定位置时将第一锁扣件21卡制并固定于缺口132内,以将救生筏200捆绑固定于筏架10上。且第二锁扣件35还在动力件33驱动下伸出至释放位置时将第一锁扣件21推离缺口132外,以解除对第一锁扣件21的锁定,绳索20松开对救生筏200捆绑,使得救生筏200由筏架10滚落并执行救援工作。控制器与动力件33通讯连接,并控制动力件33的启闭,实现对救生筏200的自动释放,操作简单,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即可完成操作,以为水上灾害发生时乘客的自救争取宝贵时间。
请参看图5,具体地,第一锁扣件21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限位部210和连接部212,连接部212的一端与绳索20连接,连接部212的另一端与限位部210连接。其中,限位部210的外径大于缺口132的口径,而连接部212的外径小于缺口132的口径,使得第一锁扣件21在当连接部212卡嵌于缺口132内时,限位部210收容于容纳腔130内且横设于缺口132外,防止第一锁扣件21经缺口132脱离。
请参看图6和图7,第二锁扣件35包括与动力件33连接的上推部350、沿第二锁扣件350伸缩方向与上推部350相对的下压部352以及连接于上推部350和下压部352之间的传动部354。上推部350在第二锁扣件35伸出时向上顶推至限位部210脱离缺口132外,以将第一锁扣件21推离缺口132外,释放救生筏200。下压部352在第二锁扣件35缩回时向下抵压至限位部210固定于缺口132内,以将第一锁扣件21锁紧于缺口132内,固定救生筏200。
具体地,上推部350和下压部352沿垂直第二锁扣件35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传动部354沿平行第二锁扣件35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此时整个第二锁扣件35大体呈工字型。其中,上推部350纵长方向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容纳腔130在相同方向的孔径,使得上推部350可在动力件33的驱动下沿容纳腔130上下伸缩。下压部352纵长方向的外径大于容纳腔130在相同方向的孔径,使得下压部352位于容纳腔130外且抵接于固定支架13远离底座11的末端,以封闭固定支架13的对应端。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下压部352包括封盖端3521及设置于封盖端3521上的锁定端3523。封盖端3521沿垂直第二锁扣件35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并与上推部350平行设置,且封盖端3521纵长方向的外径大于容纳腔130在相同方向的孔径,以封闭固定支架13远离底座11的末端。锁定端3523凸出设置于封盖端3521面向上推部350的表面;当第二锁扣件35缩回时,封盖端3521抵接于固定支架13上,锁定端3523收容于缺口132内且向下抵压于限位部210上,以向下锁紧位于缺口132内的第一锁扣件21。其中,锁定端3523的形状与缺口132的形状相匹配,以当锁定端3523容纳于缺口132内时封闭缺口132,从而与封盖端3521共同对固定支架13对应端进行封闭,保护收容于容纳腔130内的释放装置30。
在其它实施例中,下压部352可直接被设置为沿垂直第二锁扣件35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且纵长方向外径小于容纳腔130在相同方向的孔径(即仅包括本具体实施例中封盖端3521,且此时封盖端3521的外径小于容纳腔130在相同方向的孔径),使得下压部352亦可随动力件33缩回入容纳腔130内并阻挡于在第一锁扣件21中限位部210的上方,即通过下压部352与缺口132底壁的共同作用对第一锁扣件2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由缺口132脱离。也就是说,只需要下压部352可实现对第一锁扣件21在脱离缺口132方向进行限位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释放装置30自身可设置独立且固定于固定支架13上的外壳,外壳设置如本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3的形式与第一锁扣件21配合亦可,即第一锁扣件21直接与释放装置30而非固定支架13配合,在此均不作限定。
动力件33为伸缩气缸,第二锁扣件35设置于伸缩气缸的活塞端,并可随活塞端相对缸体伸缩。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动力件33可为其它动力源,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救生设备100包括助力推动件(图未示),助力推动件设置于筏架10上,并在第二锁扣件35由固定位置伸出至释放位置时同步为救生筏200提供推动力。具体地,助力推动件可为设置于筏架10上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助力气缸,控制器控制动力件33启动时,助力气缸被同步启动以辅助推动救生筏200。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助力推动件亦可为其它动力结构,只需要实现助力推动件辅助推出救生筏200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8和图9,在安装时,将绳索20上第一锁扣件21的连接部212卡嵌于缺口132内,且保证限位部210收容于容纳腔130并阻挡于缺口132外。此时,控制器控制动力件33中活塞端伸出,带动第二锁扣件35缩回,使得上推部350沿容纳腔130向下移动,下压部352上锁定端3523向缺口132内移动并最终抵压于连接部212上,以将第一锁扣件21锁紧限制于缺口132内。同时,封盖端3521将固定支架13的末端封闭。
请重新参看图6和图7,在救援情况时,控制器启动动力件33,动力件33伸出,第二锁扣件35中上推部350沿容纳腔130向上移动,并推动限位部210向远离缺口132方向向上移动;此时,封盖端3521将缺口132打开,第一锁扣件21中连接部212随着向上移动过程可移出缺口132外,并脱离第二锁扣件35的锁定。脱离限制的救生筏200具有向下滚出的趋势,与第二锁扣件35脱离的第一锁扣件21由缺口132中抽出,救生筏200由筏架10上滚落。如此,在紧急情况下,普通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器自动控制释放装置30实现对救生筏200的自动释放,操作简单,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即可完成操作,以为水上灾害发生时乘客的自救争取宝贵时间。
本实用新型中在紧急情况下,普通人员可通过操作控制器自动控制释放装置30实现对救生筏200的自动释放,操作简单,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即可完成操作,以为水上灾害发生时乘客的自救争取宝贵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筏架,包括用于放置救生筏的底座及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其内形成有容纳腔的固定支架;
绳索,包括固定于所述筏架上的固定端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且设有第一锁扣件的自由端;以及
释放装置,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动力件、与所述动力件连接的第二锁扣件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件通讯连接并控制所述动力件的启闭;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锁扣件的一端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缺口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锁扣件在所述动力件驱动下缩回至锁定位置时将所述第一锁扣件卡制并固定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第二锁扣件还在所述动力件驱动下伸出至释放位置时将所述第一锁扣件推离所述缺口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呈T字型连接的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缺口的口径,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缺口的口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件包括与所述动力件连接的上推部、沿所述第二锁扣件伸缩方向与所述上推部相对的下压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推部和所述下压部之间的传动部;所述上推部在所述第二锁扣件伸出时向上顶推至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缺口外,所述下压部在所述第二锁扣件缩回时向下抵压至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缺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部和所述下压部沿垂直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所述传动部沿平行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其中所述上推部纵长方向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腔在相同方向的孔径,所述下压部纵长方向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纳腔在相同方向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部包括封盖端及设置于所述封盖端上的锁定端,所述封盖端沿垂直所述第二锁扣件的伸缩方向纵长设置且所述封盖端纵长方向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纳腔在相同方向的孔径,所述锁定端凸出设置于所述封盖端面向所述上推部的表面;当所述第二锁扣件缩回时,所述封盖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锁定端收容于所述缺口内且向下抵压于所述限位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中空圆柱型钢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两根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中空圆柱型钢管,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钢管上的两个,所述绳索包括与两个所述释放装置配合的两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两根导斜杆,两根所述导斜杆均由所述固定支架向靠近所述底座方向向下倾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助力推动件,所述助力推动件设置于所述筏架上,并在所述第二锁扣件由所述锁定位置伸出至所述释放位置时同步为所述救生筏提供推动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为伸缩气缸。
CN201721924863.3U 2017-12-29 2017-12-29 救生设备 Active CN207955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863.3U CN207955996U (zh) 2017-12-29 2017-12-29 救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863.3U CN207955996U (zh) 2017-12-29 2017-12-29 救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996U true CN207955996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4863.3U Active CN207955996U (zh) 2017-12-29 2017-12-29 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4193A (zh) * 2023-05-22 2023-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气胀式救生筏系统气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4193A (zh) * 2023-05-22 2023-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气胀式救生筏系统气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6534193B (zh) * 2023-05-22 2024-0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气胀式救生筏系统气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0915B (zh) 一种带有救生装置的便携式自调节转向水下助力推进器
KR0137226B1 (ko) 수상 구명기구
JP5602322B2 (ja) 避難用シェルター
CN207809740U (zh) 一种水下载人潜水器的逃生装置
WO2002100487A3 (en) Crew oxygen mask stowage assembly including selective depressurization valve
CN207955996U (zh) 救生设备
CN204941553U (zh) 压气条件下盾构饱和法开舱作业饱和舱
KR101703794B1 (ko) 해난 구조 시스템
CN206049987U (zh) 救生筏遥控释放器
CN110203350A (zh) 柔性深水逃生自救系统
CN205076012U (zh) 一种水难逃生潜囊
WO2018196436A1 (zh) 带潜水舱的邮轮
CN108860520A (zh) 应用于潜水作业的装置
CN213154070U (zh) 一种带有溺水急救装置的紧身泳衣
CN210164480U (zh) 一种盾构机盾体结构
CN210634730U (zh) 一种自动充气式救生装置
CN209492683U (zh) 应用于潜水作业的装置
SE9600718L (sv) Räddningsflotte
KR20170071462A (ko) 선박의 생존 시스템
CN205440816U (zh) 一种车船防淹水救生装置
CN220096608U (zh) 一种一体便携式水上救援设备
CN105083496B (zh) 一种水难逃生潜囊
CN113460238A (zh) 一种模块化的自动分离式逃生装置
CN209023082U (zh) 带快拆型gps定位浮力体救援座椅箱的玻璃钢救援艇
CN214451742U (zh) 一种拖拽式救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