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384U -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384U
CN207955384U CN201820294108.XU CN201820294108U CN207955384U CN 207955384 U CN207955384 U CN 207955384U CN 201820294108 U CN201820294108 U CN 201820294108U CN 207955384 U CN207955384 U CN 207955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guide rail
installation bin
cover board
movabl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41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铁勇
马立璞
李文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941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安装仓,所述充电桩安装仓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腔室,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等距均匀分置且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孔;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开孔之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孔;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长度方向铺设在所述腔室底面上;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位于所述导轨之上并可沿所述导轨运动至不同的所述开孔处,所述充电桩的上部设有用于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接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减少占地面积,减低了充电桩被撞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充电桩的安装数量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使用到的充电桩数量却很有限,由此造成的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又存在充电桩被其他汽车占用的现象,迫切存在改进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包括:
充电桩安装仓,所述充电桩安装仓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腔室,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等距均匀分置且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孔;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开孔之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孔;
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长度方向铺设在所述腔室底面上;
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位于所述导轨之上,并可沿所述导轨运动至不同的所述开孔处,所述充电桩的上部设有用于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形成与地面平齐的平面,所述腔室形成位于所述地面下方的长方形地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通过铰链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式充电桩组件还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地沟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邻近所述铰链的一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的外周设有密封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式充电桩组件还包括: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桩在所述导轨上活动;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充电桩的下部,所述充电桩通过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可由所述电机驱动沿所述导轨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轮为两个且沿所述地沟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的两侧,所述电机与至少一个所述导向轮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式充电桩组件还包括:
距离开关,所述距离开关设在所述充电桩的上部以感知所述充电桩的上部与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并在所述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断开,控制所述电机停止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式充电桩组件还包括:
光感开关,所述所述光感开关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充电桩上沿所述地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光感开关设置于电源和电机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感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距离开关为常闭式超声波距离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通过将充电桩埋设在地下,并且充电桩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既减少了占地面积,又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
充电桩安装仓10;腔室11;开孔12;
盖板20;铰链21;
导轨30;
充电桩40;弹簧50;导向轮60;电机70;距离开关80;光感开关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包括充电桩安装仓10、盖板20、导轨30和充电桩40。
具体而言,充电桩安装仓10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腔室11,充电桩安装仓10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且与腔室11连通的开孔12,多个开孔12可以等距均匀分置,盖板20设置在开孔12之上用于以打开或关闭开孔12,导轨30沿充电桩安装仓10的长度方向铺设在腔室11底面上,充电桩40位于导轨30之上,并可沿导轨30运动至不同的开孔12处,充电桩40的上部设有用于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接口。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主要由充电桩安装仓10、设在充电桩安装仓10上的盖板20、设在充电桩安装仓10内的导轨30和可活动地设在导轨30上的充电桩40组成,充电桩安装仓10内可以限定有位于地下的腔室11,腔室11可以沿停车场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每个停车位对应的位置可以分别设有一个开孔12,新能源车辆停在车位内之后即可将充电插头从开孔12插入腔室11内的充电桩40进行充电。
每个开孔12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盖板20,盖板20在不需要充电时关闭开孔12,在需要充电时打开。腔室11内设有导轨30,导轨30可以沿停车场的宽度方向延伸,充电桩40的上部设有充电接口,接口处可以设有密封盖,保证充电接口的清洁度,充电桩40设在导轨30上便可根据需要活动至对应的开孔12处为新能源车辆充电。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通过将充电桩40可活动地设在充电桩安装仓10内,并且多个停车位可以共用一个充电桩40,不仅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减少了充电桩40被撞损坏的几率,而且避免了充电桩40的闲置,提高了充电桩40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充电桩安装仓10的上表面形成与地面平齐的平面,腔室11形成位于地面下方的长方形地沟。
如图1和图2所示,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的充电桩安装仓10可以设在地面以下,即在地面以下开设腔室11,在地面上开设与腔室11连通的开孔12,腔室11形成为沿多个停车位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地沟,新能源车辆停在车位内之后,只需将充电设备插入地下的充电桩40即可。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充电桩40的占地面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盖板20通过铰链21可枢转地设在充电桩安装仓10的上表面上。优选地,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还包括弹簧50,弹簧50的一端固定于地沟的侧壁上,弹簧50的另一端与盖板20邻近铰链21的一面相连。进一步地,盖板20的外周设有密封条。
具体地,盖板20通过铰链21连接在地面上,同时,弹簧50的一端固定在地沟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铰链21并且距离铰链21具有一定距离的盖板20的下表面上,由此可以保证盖板20能够在打开开孔12和盖严开孔12之间转换。盖板20可以形成为与开孔12和充电桩40的形状相对应的圆盘形,在盖板20的周围设置密封条,可以防止雨水或者杂土流入地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还包括导向轮60和电机70。
具体而言,电机70用于驱动充电桩40在导轨30上活动,导向轮60设置在充电桩40的下部,充电桩40通过导向轮60设置于导轨30上,并且可由电机70驱动沿导轨30移动。
也就是说,导向轮60设在充电桩40的下部且可活动地设在导轨30上,电机70与导向轮60相连以驱动充电桩40在导轨30上活动。优选地,导向轮60为两个且且沿地沟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充电桩40的两侧,电机70与至少一个导向轮60相连。
由此,通过电机70与导向轮60配合,可以通过控制电机70来实现充电桩40在导轨30上的位置,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充电桩4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还包括距离开关80,距离开关80设在充电桩40的上部以感知充电桩40的上部与充电桩安装仓1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并在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断开,控制电机70停止运行。
也就是说,在充电桩40的上部设有距离开关80,距离开关80可以感知充电桩40的顶部到地沟顶部的距离,一旦感应到其距离大于某一设定值时,可以判断充电桩40已经活动至开孔12所在位置,从而控制电机70停止运转,保证充电桩40停在打开的开孔12处,便于新能源车辆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还包括光感开关90,光感开关90为两个且分别设在充电桩40上沿地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光感开关90设置于电源和电机70之间,用于控制电机70的启停。可选地,光感开关90为常开开关,距离开关80为常闭式超声波距离开关80。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充电桩40在地沟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分别设有一个光感开关90,光感开关90可以在开孔12上的盖板20打开之后感应到从对应的开孔12内射入的光线,从而控制电机70运行,使得充电桩40向对应的开孔12所在位置进行移动,当充电桩40移动至对应的开孔12所在位置时,距离开关80检测到充电桩40的顶部到地沟顶部的距离超出设定值,从而控制电机70停止运行,用户便可将充电接头插入充电桩40进行充电。另外,当充电桩40正在充电时,如果其他充电盖板40打开,此时由于距离开关80测得的距离大于预设值,使得电路断开,可以保证充电桩40不会移动,保证充电的正常进行。
下面结合图3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的使用过程。
当新能源车辆需要充电时,开到地沟上有盖板20的位置,使得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接近盖板20,打开盖板20。此时,充电桩40上对应的光感开关90检测到光的强度大于预设值,并使开关闭合,驱动电机70运转带动充电桩40朝向盖板20开口处运动。当充电桩40移动到对应的开孔12附近时,距离开关80感知的障碍物距离大于设定值,激光测距开关处于断路状态,电机70停止运转,充电桩40停在开口的开孔12所在位置,新能源车辆可以进行充电;在充电桩40正在充电时,如果其他充电盖板20打开,此时由于激光距离开关80测得的距离大于预设值处于断路状态,可以保证充电桩40不动,保证充电正常进行。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100,通过将充电桩40埋设在地下,并且充电桩40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既减少了占地面积,又提高了充电桩40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桩安装仓,所述充电桩安装仓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腔室,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等距均匀分置且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孔;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开孔之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孔;
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长度方向铺设在所述腔室底面上;
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位于所述导轨之上,并可沿所述导轨运动至不同的所述开孔处,所述充电桩的上部设有用于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形成与地面平齐的平面,所述腔室形成位于所述地面下方的长方形地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铰链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地沟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邻近所述铰链的一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周设有密封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桩在所述导轨上活动;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充电桩的下部,所述充电桩通过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可由所述电机驱动沿所述导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为两个且沿所述地沟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的两侧,所述电机与至少一个所述导向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距离开关,所述距离开关设在所述充电桩的上部以感知所述充电桩的上部与所述充电桩安装仓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并在所述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断开,控制所述电机停止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感开关,所述光感开关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充电桩上沿所述地沟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光感开关设置于电源和电机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式充电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距离开关为常闭式超声波距离开关。
CN201820294108.XU 2018-03-02 2018-03-02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Active CN207955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4108.XU CN207955384U (zh) 2018-03-02 2018-03-02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4108.XU CN207955384U (zh) 2018-03-02 2018-03-02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384U true CN207955384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4108.XU Active CN207955384U (zh) 2018-03-02 2018-03-02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3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7554A (zh) * 2018-03-02 2018-06-1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7554A (zh) * 2018-03-02 2018-06-1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4733A1 (en) Charging station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charging device therefor
CN108177554A (zh)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CN105896669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651548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
CN205768725U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效无线充电系统
CN207955384U (zh)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CN110962642A (zh) 一种隐藏式的停车位充电桩用充电枪头移动装置
CN109217431A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用地埋式充电桩
CN205573659U (zh) 一种可伸缩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7048411U (zh) 可调节送电线圈位置的无线充电式载车板及立体车库
CN205476714U (zh) 一种平面移动智能汽车充电车库
CN208760457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4376453U (zh) 防潮型电动汽车用的充电柱
CN20925791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6351641U (zh) 一种电动车的智能充电装置
CN210416278U (zh) 一种充电桩的保护装置
CN208896897U (zh) 一种嵌入式无障碍充电桩
CN207015176U (zh) 一种地埋式智能汽车充电桩
CN20579161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8045251A (zh) 一种基于立体车库为新能源车充电的连接装置
KR20140034092A (ko) 전기자동차용 전기공급모듈
CN208006756U (zh) 一种平移式立体车库充电装置
CN110761584B (zh) 一种室外电动汽车充电站
CN11354793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地下充电桩
CN11242884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智能充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