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012U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012U
CN207955012U CN201820217956.0U CN201820217956U CN207955012U CN 207955012 U CN207955012 U CN 207955012U CN 201820217956 U CN201820217956 U CN 201820217956U CN 207955012 U CN207955012 U CN 207955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ide wall
barrier
ink tank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179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刑部吉记
白野太
白野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179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墨罐,墨罐包括注墨部、墨容纳部和通道部;通道部的上端与注墨部连通,下端与墨容纳部连通,通道部包括墨水通道和空气通道,通道部的下端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阻挡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间隔,以形成空气通道的下端;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间隔,以形成墨水通道的下端;阻挡壁面对墨水通道和空气通道设置,阻挡壁与第二侧壁连接,阻挡壁与墨罐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注墨部在阻挡壁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阻挡壁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通道部的下端具有阻挡壁,当墨罐倾倒时,阻挡壁能够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和注墨部流出墨罐,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部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9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9一侧的墨罐20。墨罐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9的某一侧(例如,图1所示的靠右端的前侧位置),并且容纳有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9的墨水。
如图2至图4所示,墨罐20包括墨容纳部22、注墨部28、通道部25、大气连通部30、以及墨水流出部26。
墨容纳部22设置在墨罐20的下部位置处。
通道部25连通注墨部28与墨容纳部22。具体地,通道部25的上端与注墨部28连通,通道部25的下端与墨容纳部22连通。通道部25包括墨水通道25b和与墨水通道25b相邻的空气通道25a。通道部25的下端包括第一侧壁91、第二侧壁92和第三侧壁93。其中第二侧壁92与第一侧壁91间隔,以形成空气通道25a的下端。第三侧壁93与第二侧壁92间隔,以形成墨水通道25b的下端。
如图3A和图3C中可见,注墨部28设置在墨罐20的顶表面处,注墨部28包括注墨口28a,注墨口28a中间可具有阻挡件28b,以使得注墨口28a被分割为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与空气通道25a连通,另一部分与墨水通道25b连通。
如图3A和图3B中可见,大气连通部30设置在墨罐20的顶表面处,大气连通部30包括大气连通口30a和大气连通通道,大气连通口30a通过大气连通通道与墨容纳部22连通。
墨水流出部26设置在墨容纳部22的上方,并通过墨水流出通道与墨容纳部22连通。在喷墨打印机的记录部(打印头)需要墨水时,可经由连通记录部和墨水流出部26的管路(未示出)将墨水从墨容纳部22中供应出。
墨罐20可以由两种材料制成,例如,墨罐20的框架部分(例如形成通道的壁板,以及墨容纳部22的凹陷)可以由诸如塑料的刚性材料制成,而覆盖部分可以由诸如塑料膜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且覆盖部分可以以诸如粘接的方式附接至框架部分上,以形成封闭的空腔。本文中,“粘接”包括热熔粘接等方式
墨罐20具有第一侧表面98和第二侧表面99。第一侧表面98平行于第二侧表面99,并且第一侧表面98和第二侧表面99均垂直于所述墨罐20的宽度方向Dw。第二侧表面99形成通道部25的一部分。
如图2和图3中可见,第一侧表面98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薄膜55,其粘接至墨罐20,第一薄膜55形成墨容纳部22的一部分。同样地,第二侧表面99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薄膜65,其同样粘接至墨罐20,第二薄膜65形成通道部25的一部分。
现请转到图5A和图5B,当墨罐20倾倒(例如旋转90度)为第二侧表面99在第一侧表面98下方的状态中,在墨罐20的宽度方向Dw上,墨水的液位到第二侧表面99的高度H高于注墨部28的注墨口28a的最低点到第二侧表面99的高度h,因此,墨容纳部22中的墨水有可能经由通道部25和注墨部28流出墨罐20,污染环境。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罐,所述墨罐包括:
注墨部,所述注墨部与外界大气连通;
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用于容纳墨水;以及
通道部,所述通道部的上端与所述注墨部连通,所述通道部的下端与所述墨容纳部连通,所述通道部包括墨水通道和与所述墨水通道相邻的空气通道,所述通道部的下端包括:
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空气通道的下端;
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以形成所述墨水通道的下端;以及
阻挡壁,所述阻挡壁面对所述墨水通道和所述空气通道设置,所述阻挡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其中,
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墨罐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侧表面垂直于所述墨罐的宽度方向;
所述注墨部在所述阻挡壁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阻挡壁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通道部的下端具有阻挡壁,注墨部在所述阻挡壁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阻挡壁内,从而当墨罐倾倒时,阻挡壁能够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和注墨部流出墨罐,污染环境。
可选地,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注墨部在所述阻挡壁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阻挡壁内。
由此,当墨罐倾倒时,阻挡壁能够更好地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和注墨部流出墨罐,污染环境。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与两个所述侧表面相连。
由此,第二侧壁能够更好地隔开空气通道和墨水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两个侧表面相连;并且/或者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两个侧表面相连。
由此,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能够更好地限定空气通道和墨水通道。
可选地,所述阻挡壁包括:
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以及
第五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由此,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使得通道部的下端的结构紧凑。
可选地,所述阻挡壁与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连。
由此,可更加简便地设置阻挡壁。
可选地,所述注墨部到所述墨罐的所述两个相对的侧表面的距离相等。
由此,注墨部可设置在墨罐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所述注墨部到所述墨罐的所述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一个的距离大于到另一个的距离。
由此,注墨部可设置在墨罐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之外。
可选地,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另一个侧表面相连。
由此,可更加简便地设置阻挡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视图;
图3A是图2示出的墨罐的俯视图;
图3B是沿图3A中的M向视图;
图3C是沿图3A中的N向视图;
图4是图2示出的墨罐的仰视图;
图5A是沿图2示出的线A-A所截的立体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5B是沿图2示出的线A-A所截的平面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视图;
图8A是图7示出的墨罐的俯视图,其中未示出第一薄膜;
图8B是沿图8A中的P向视图;
图8C是沿图8A中的Q向视图;
图9A是沿图7示出的线B-B所截的立体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9B是沿图7示出的线B-B所截的平面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视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俯视图;
图12A是沿图10示出的线C-C所截的立体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12B是沿图10示出的线C-C所截的平面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视图;
图14是图13的局部俯视图;
图15A是沿图13示出的线D-D所截的立体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15B是沿图13示出的线D-D所截的平面剖视图,其中未示出阻挡件;
图1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的立体剖视图;以及
图16B是沿图16A的E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打印机
6: 供纸盒
7: 出纸盒
8: 操作面板
19: 打印机本体
20/120/220/320/420: 墨罐
22/122/222/322/422: 墨容纳部
25/125/225/325: 通道部
25b/125b/225b/325b/425b: 墨水通道
25a/125a/225a/325a/425a: 空气通道
26/126/226/326/426: 墨水流出部
28/128/228/328/428: 注墨部
28a/128a/228a/328a/428a: 注墨口
28b/128b: 阻挡件
30/130: 大气连通部
30a/130a: 大气连通口
91/191/291/391/491: 第一侧壁
92/192/292/392/492: 第二侧壁
93/193/293/393: 第三侧壁
98/198/298/398/498: 第一侧表面
55: 第一薄膜
99/199/299/399/499: 第二侧表面
65: 第二薄膜
188/288/388/488: 阻挡壁
394/494: 第四侧壁
395/495: 第五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具有与根据背景技术的喷墨打印机大致相同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关于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9和墨罐120。
打印机本体19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打印机本体19上设置有用于提供记录介质的供纸盒6和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出纸盒7。打印机本体19中还设置有例如包括多个喷嘴的记录部,记录部可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在打印机本体19的前表面上还设置有可枢转的操作面板8,该操作面板8上配置有显示各种信息和设定内容的显示面板以及用于执行各种操作或输入设定内容的操作按键。
墨罐12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9的右侧前部。当然,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墨罐120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9的其他位置处。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墨罐120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9,也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9。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喷墨打印机1包括四个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墨罐120。这四个墨罐120可以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例如可以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CMYK)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也可以用于容纳相同颜色(例如黑色)的墨水。
如图7、图8A、图8B、图8C和图9A所示,墨罐120包括墨容纳部122、注墨部128、通道部125、大气连通部130、以及墨水流出部126。如图8A和图8B中可见,墨罐120的大气连通部130与墨罐20的大气连通部30相同。
墨容纳部122设置在墨罐120的下部位置处。
通道部125连通注墨部128与墨容纳部122。具体地,通道部125的上端与注墨部128连通,通道部125的下端与墨容纳部122连通。通道部125包括墨水通道125b和与墨水通道125b相邻的空气通道125a。
如图8A和图8C中可见,注墨部128设置在墨罐120的顶表面处,注墨部128包括注墨口128a,注墨口128a中间可具有阻挡件128b,以使得注墨口128a被分割为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与空气通道125a连通,另一部分与墨水通道125b连通。
大气连通部130设置在墨罐120的顶表面处,大气连通部130包括大气连通口130a、以及连通大气连通口130a与墨容纳部122的大气连通通道(未示出),大气连通通道可以构造为迷宫结构。
在注墨时,墨瓶(未示出)可倒置在注墨部128的上方并向下移动,使得注墨部128至少部分地位于墨瓶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墨瓶中的墨水经由注墨部128的注墨口128a进入通道部125中,并流入墨容纳部122中。由于墨容纳部122中的体积中的一部分被流入的墨水占据,该部分的空气被挤压而经由空气通道125a向上移动至墨瓶中,而墨瓶中的墨水能够持续地经由墨水通道125b进入墨容纳部122中,以此实现“气液置换”式注墨。
墨水流出部126设置在墨容纳部122的上方,并通过墨水流出通道与墨容纳部122连通。在喷墨打印机100的记录部(打印头)需要墨水时,可经由连通记录部和墨水流出部126的管路(未示出)将墨水从墨容纳部122中供应出。
由于墨罐120中形成有多个通道,为了方便制造,墨罐120可以由两种材料制成,例如,墨罐120的框架部分(例如形成通道的壁板,以及墨容纳部122的凹陷)可以由诸如塑料的刚性材料制成,而覆盖部分可以由诸如塑料膜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且覆盖部分可以以诸如粘接的方式附接至框架部分上,以形成封闭的空腔。为了简洁,在本实施方式的附图中未示出薄膜。
墨罐120具有第一侧表面198和第二侧表面199。第一侧表面198平行于第二侧表面199,并且第一侧表面198和第二侧表面199均垂直于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第二侧表面199形成通道部125的一部分。
与墨罐20相似,第一侧表面198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薄膜,其粘接至墨罐120,第一薄膜形成墨容纳部122的一部分。同样地,第二侧表面199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薄膜,其同样粘接至墨罐120,第二薄膜形成通道部125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道部125的下端包括第一侧壁191、第二侧壁192和第三侧壁193。其中第二侧壁192与第一侧壁191间隔开,以形成空气通道125a的下端。第三侧壁193与第二侧壁192间隔开,以形成墨水通道125b的下端。如图8A中的斜线所表明的,第一侧壁191、第二侧壁192和第三侧壁193均从第二侧表面199延伸至第一侧表面198(第一薄膜)。
此外,墨罐120还设置有阻挡壁188,阻挡壁188与墨罐120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侧表面垂直于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注墨部128在阻挡壁188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阻挡壁188内。
从而当墨罐120倾倒时,在第一侧表面198位于第二侧表面199下方的情况下,墨水无法进入位于在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的顶部的通道部125中。在第二侧表面199位于第一侧表面198下方的情况(图9B)下,阻挡壁188能够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125和注墨部128流出墨罐120,污染环境。
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侧壁192与两个侧表面198和199相连。由此,第二侧壁192能够更好地隔开空气通道125a和墨水通道125b。并且,第一侧壁191以及第三侧壁193均与两个侧表面198和199相连。由此,第一侧壁191和第三侧壁193能够更好地限定空气通道125a和墨水通道125b。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阻挡壁188设置在第一侧壁191、第二侧壁192和第三侧壁193的底端处,并与第一侧壁191、第二侧壁192和第三侧壁193相连。由此,可更加简便地设置阻挡壁188。
如图8A所示,阻挡壁188从第二侧表面199延伸,但与第一侧表面198(第一薄膜)间隔开,从而在正常注墨时,空气可经由阻挡壁188与第一侧表面198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通道125a,墨水可经由阻挡壁188和第一侧表面198之间的空间从墨水通道125b流入墨容纳部122。
此外,如图9B中可见,在宽度方向Dw上,注墨部128在阻挡壁188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阻挡壁188内。由此,当墨罐120倾倒为第二侧表面199在第一侧表面198下方的状态中,在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上,墨水的液位到第二侧表面199的高度H1可能高于注墨部128的注墨口的最低点到第二侧表面199的高度H2,但由于在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上,阻挡壁188的顶端到第二侧表面199的高度H3大于H1,因此阻挡壁188可以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125和注墨部128流出墨罐120,污染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当墨罐120倾倒为第一侧表面198在第二侧表面199下方的状态中,在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上,通道部125的一部分位于墨罐120的顶部处,从而墨水无法经由通道部125和注墨部128流出墨罐120。
当然,注墨部128在阻挡壁188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可以部分地位于阻挡壁188内。例如,在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中,在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上,阻挡壁188的顶端到第二侧表面199的高度从H3变为H5,该高度H5大于注墨部128的注墨口128a的最低点到第二侧表面199的高度H2,但该高度H5小于注墨部128的注墨口128a的最高点到第二侧表面199的高度H4。以此方式,阻挡壁188可以阻挡低于其高度H5的墨水经由通道部125和注墨部128流出墨罐120。
可选地,如图9B中可见,注墨部128到墨罐120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一个的距离大于到另一个的距离。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注墨部128到第一侧表面198的距离大于到第二侧表面199的距离。由此,注墨部128可设置在墨罐120的宽度方向Dw的中间位置之外的位置处。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至图12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220。除了第一侧壁291、第三侧壁293和阻挡壁288之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罐22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2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此,为叙述简洁,仅对与区别特征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墨罐220包括墨容纳部222、注墨部228、通道部225、大气连通部、以及墨水流出部226。注墨部228具有注墨口228a和分割注墨口228a的阻挡件(未示出)。墨罐220的大气连通部与墨罐20的大气连通部30相同,为了简洁此处不再描述。
与墨罐20相似,墨罐220具有第一侧表面298和第二侧表面299。第一侧表面298平行于第二侧表面299,并且第一侧表面298和第二侧表面299均垂直于墨罐220的宽度方向Dw。第二侧表面299形成通道部225的一部分。
第一侧表面298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薄膜(未示出),其粘接至墨罐220,第一薄膜形成墨容纳部222的一部分。同样地,第二侧表面299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薄膜(未示出),其同样粘接至墨罐220,第二薄膜形成通道部225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道部225的下端包括第一侧壁291、第二侧壁292和第三侧壁293。其中第二侧壁292与第一侧壁291间隔开,以形成空气通道225a的下端。第三侧壁293与第二侧壁292间隔开,以形成墨水通道225b的下端。
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11中的斜线所表明的,第二侧壁292与两个侧表面相连。并且,可选地,阻挡壁288与两个侧表面相连。而第一侧壁291以及第三侧壁293均仅与第二侧表面299相连。
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A,第一侧壁291从第二侧表面299延伸,但与第一侧表面298间隔开,从而在正常注墨时,空气可经由第一侧壁291与第一侧表面298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通道225a。
第三侧壁293从第二侧表面299延伸,但与第一侧表面298间隔开,从而在正常注墨时,墨水可经由第三侧壁293与第一侧表面298之间的空间从墨水通道225b流入墨容纳部22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罐220,当墨罐220倾倒为第二侧表面299在第一侧表面298下方的状态中,阻挡壁288可以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225和注墨部228流出墨罐220,污染环境。此外,当墨罐220倾倒为第一侧表面298在第二侧表面299下方的状态中,在墨罐220的宽度方向Dw上,通道部225的一部分位于墨罐220的顶部处,从而墨水无法经由通道部225和注墨部228流出墨罐220。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至图15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320。除了下文将详细描述的第四侧壁394和第五侧壁395之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32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12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此,为叙述简洁,仅对与区别特征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墨罐320包括墨容纳部322、注墨部328、通道部325、大气连通部、以及墨水流出部326。注墨部328具有注墨口328a和分割注墨口328a的阻挡件(未示出)。墨罐320的大气连通部与墨罐20的大气连通部30相同,为了简洁此处不再描述。
与墨罐20相似,墨罐320具有第一侧表面398和第二侧表面399。第一侧表面398平行于第二侧表面399,并且第一侧表面398和第二侧表面399均垂直于墨罐320的宽度方向Dw。第二侧表面399形成通道部325的一部分。
第一侧表面398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薄膜(未示出),其粘接至墨罐320,第一薄膜形成墨容纳部322的一部分。同样地,第二侧表面399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薄膜(未示出),其同样粘接至墨罐320,第二薄膜形成通道部325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道部325的下端包括第一侧壁391、第二侧壁392和第三侧壁393。其中第二侧壁392与第一侧壁391间隔开,以形成空气通道325a的下端。第三侧壁393与第二侧壁392间隔开,以形成墨水通道325b的下端。
具体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阻挡壁388包括第四侧壁394和第五侧壁395。其中第四侧壁394与第一侧壁391和第二侧壁392相连;第五侧壁395与第三侧壁393和第二侧壁392相连。由此,第四侧壁394和第五侧壁395使得通道部325的下端的结构紧凑。
如图14中的斜线所表明的,第四侧壁394从第二侧表面399延伸,但与第一侧表面398间隔开,从而在正常注墨时,空气可经由第四侧壁394与第一侧表面398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通道325a。
第五侧壁395从第二侧表面399延伸,但与第一侧表面398间隔开,从而在正常注墨时,墨水可经由第五侧壁395和第一侧表面398之间的空间经由墨水通道325b流入墨容纳部322。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四侧壁394和第五侧壁395中的一个或两者可延伸至第一侧表面398,而相对应地第一侧壁391或第三侧壁393与第一侧表面398间隔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罐320,当墨罐320倾倒为第二侧表面399在第一侧表面398下方的状态中,阻挡壁388可以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325和注墨部328流出墨罐320,污染环境。此外,当墨罐320倾倒为第一侧表面398在第二侧表面399下方的状态中,在墨罐320的宽度方向Dw上,通道部325的一部分位于墨罐320的顶部处,从而墨水无法经由通道部325和注墨部328流出墨罐320。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A至图16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罐420。除了注墨部428之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墨罐420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罐320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在此,为叙述简洁,仅对与区别特征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墨罐420包括墨容纳部422、注墨部428、通道部、大气连通部、以及墨水流出部426。注墨部428具有注墨口428a和分割注墨口428a的阻挡件(未示出)。墨罐420的大气连通部与墨罐20的大气连通部30相同,为了简洁此处不再描述。
与墨罐20相似,墨罐420具有第一侧表面498和第二侧表面499。第一侧表面498平行于第二侧表面499,并且第一侧表面498和第二侧表面499均垂直于墨罐420的宽度方向Dw。第二侧表面499形成通道部的一部分。
第一侧表面498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薄膜(未示出),其粘接至墨罐420,第一薄膜形成墨容纳部422的一部分。同样地,第二侧表面499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薄膜(未示出),其同样粘接至墨罐420,第二薄膜形成通道部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道部的下端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相似的第一侧壁491、第二侧壁492、第三侧壁、第四侧壁494和第五侧壁495。其中第二侧壁492与第一侧壁491间隔开,以形成空气通道425a的下端。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492间隔开,以形成墨水通道425b的下端。第四侧壁494与第一侧壁491和第二侧壁492相连。第五侧壁495与第三侧壁和第二侧壁492相连。
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墨部428到墨罐420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的距离相等。换句话说,注墨部428到第一侧表面498的距离与注墨部428到第二侧表面499的距离大致相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罐420,当墨罐420倾倒为第二侧表面499在第一侧表面498下方的状态中,阻挡壁488可以阻止墨水经由通道部和注墨部428流出墨罐420,污染环境。此外,当墨罐420倾倒为第一侧表面498在第二侧表面499下方的状态中,在墨罐420的宽度方向Dw上,通道部的一部分位于墨罐420的顶部处,从而墨水无法经由通道部和注墨部428流出墨罐42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罐,所述墨罐包括:
注墨部,所述注墨部与外界大气连通;
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用于容纳墨水;以及
通道部,所述通道部的上端与所述注墨部连通,所述通道部的下端与所述墨容纳部连通,所述通道部包括墨水通道和与所述墨水通道相邻的空气通道,所述通道部的下端包括:
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以形成所述空气通道的下端;
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以形成所述墨水通道的下端;以及
阻挡壁,所述阻挡壁面对所述墨水通道和所述空气通道设置,所述阻挡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其中,
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墨罐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侧表面垂直于所述墨罐的宽度方向;
所述注墨部在所述阻挡壁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阻挡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注墨部在所述阻挡壁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阻挡壁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壁与两个所述侧表面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两个侧表面相连;并且/或者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两个侧表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壁包括:
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以及
第五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壁与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部到所述墨罐的所述两个相对的侧表面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部到所述墨罐的所述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中的一个的距离大于到另一个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壁与所述另一个侧表面相连。
CN201820217956.0U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07955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17956.0U CN207955012U (zh)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17956.0U CN207955012U (zh)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012U true CN207955012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17956.0U Active CN207955012U (zh) 2018-02-07 2018-02-07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5959B2 (e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unit
JP555293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10259229B2 (en) Ink container and printer
JP2012051309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780237B2 (ja) 液体収容体
JP6547943B2 (ja) 印刷装置
CN207955012U (zh) 喷墨打印机
US10668732B2 (en) Ink ta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7955014U (zh) 喷墨打印机
US11584130B2 (en) System including a reservoir configured to store liquid and a tank to which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nected
CN20513064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JP6237683B2 (ja) 印刷装置
EP2116380A1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jet printer
CN207955029U (zh) 墨罐及喷墨打印机
CN209492284U (zh) 喷墨打印机
JP2016190335A (ja) 印刷装置
CN211808467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US20220339942A1 (en) Ink tank and inkjet printer
CN107031193B (zh) 液体收容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11808466U (zh) 注墨筒、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2002192738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接続構造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209534488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09492287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09492286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CN211808462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