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4532U - 一种强脱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脱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4532U
CN207954532U CN201721893953.0U CN201721893953U CN207954532U CN 207954532 U CN207954532 U CN 207954532U CN 201721893953 U CN201721893953 U CN 201721893953U CN 207954532 U CN207954532 U CN 207954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re
forming cavity
under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39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7218939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4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4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4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脱模具,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前模、后模及行位机构,后模上设置有抵接于前模的型芯以及环绕于型芯的支撑部,行位机构设置于后模与前模之间,行位机构上还设置有卡持部,型芯与前模之间构成产品型腔,产品型腔上设置有插入口,卡持部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型芯,前模靠近支撑部时,卡持部接近型芯,前模远离支撑部时,卡持部远离型芯。这样,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行位机构上设置卡持部,产品型腔上设置有插入口,卡持部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型芯,经注塑成型后在产品上生成扣位,使得产品与下腔体之间的接触面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与下腔体之间的吸附力,使得模具在强脱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强脱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脱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一般由前模、后模、推圈和行位机构组成,行位机构是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推圈是用来强脱一些深度不深,厚度不大的PP、PE塑胶产品。
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塑胶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塑胶产品盖,塑胶产品盖的厚度增大了很多,传统的模具在强脱这些塑胶产品盖时,经常会出现塑胶产品盖被脱伤的现象,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传统的模具在强脱一些厚度大的塑胶产品盖时,经常会出现塑胶产品盖被脱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脱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及行位机构,所述后模上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前模的型芯以及环绕于所述型芯的支撑部,所述行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后模与所述前模之间,所述行位机构上还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型芯与所述前模之间构成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上设置有插入口,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插入口后抵接于所述型芯,所述前模靠近所述支撑部时,所述卡持部接近所述型芯,所述前模远离所述支撑部时,所述卡持部远离所述型芯。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底面上设置有凹模,所述产品型腔包括上腔体及与所述上腔体连接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设置于所述凹模内,所述下腔体设置于所述型芯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体包括底部下成型腔及环绕于所述底部下成型腔的侧部下成型腔,所述底部下成型腔设置于所述型芯顶面上,所述侧部下成型腔设置于所述型芯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位机构包括左滑动块及右滑动块,所述左滑动块及右滑动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型芯两侧并与所述支撑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部包括左锁紧件及右锁紧件,所述左锁紧件位于所述左滑动块上,所述左锁紧件穿过所述插入口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一端,所述右锁紧件位于所述右滑动块上,所述右锁紧件穿过所述插入口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口包括左插孔及右插孔,所述左锁紧件穿过所述左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一端,所述右锁紧件穿过所述右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左锁紧件上设置有左锁钩及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位于所述左锁钩下方,所述左锁钩穿过所述左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一端,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口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的槽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上设置有左下腔体槽,所述左锁钩抵接于所述左下腔体槽。
进一步地,所述右锁紧件上设置有右锁钩及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右锁钩下方,所述右锁钩穿过所述右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口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的槽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上还设置有右下腔体槽,所述右锁钩抵接于所述右下腔体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行位机构上设置卡持部,产品型腔上设置有插入口,卡持部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型芯,经注塑成型后在产品上生成扣位,使得产品与下腔体之间的接触面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与下腔体之间的吸附力,使得该模具在强脱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强脱模具一个面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强脱模具另一个面的剖视图。
图中:
10、前模;11、凹模;12、斜导柱;13、热流道;20、后模;21、型芯;22、支撑部;30、行位机构;31、卡持部;311、左锁紧件;312、右锁紧件;3121、右锁钩;3122、第二环形槽;32、左滑动块;33、右滑动块;34、斜孔;40、产品型腔;41、上腔体;42、下腔体;421、右下腔体槽;50、推圈;60、推板;70、气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上,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脱模具,该强脱模具主要用于强脱一些厚度大的塑胶产品盖,强脱模具包括前模10、后模20及行位机构30,后模20上设置有型芯21及支撑部22,型芯21前端抵接于前模10,支撑部22环绕于型芯21四周,行位机构30设置于后模20与前模10之间,行位机构30上还设置有卡持部31,型芯21与前模10之间构成产品型腔40,产品型腔40上设置有插入口(图中未示出),卡持部31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型芯21,在产品型腔40上形成倒扣位,当前模10靠近支撑部22时,卡持部31接近型芯21,待产品注塑成型后,产品在倒扣位的位置上经注塑生成倒扣,使得产品与下腔体42之间的接触面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与型芯21之间的吸附力,使得模具在强脱该塑胶产品盖时,不会出现塑胶产品盖被脱伤的现象,前模10远离支撑部22时,卡持部31远离型芯21,卡持部31从产品扣位的位置分离,以便于模具强脱产品。
本实施例中,前模10底面上设置有凹模11,凹模11与后模20的型芯21相抵接,产品型腔40包括上腔体41及下腔体42,下腔体42与上腔体41连接,上腔体41设置于凹模11内,下腔体42设置于型芯21上,以便于产品成型,在前模10上还设置有热流道13,上腔体41与热流道13连通,以便于溶胶经过前模10上的热流道13流入产品型腔40。
下腔体42包括底部下成型腔(图中未示出)及侧部下成型腔(图中未示出),侧部下成型腔环绕于底部下成型腔,底部下成型腔设置于型芯21顶面上,侧部下成型腔设置于型芯21侧面上,以便于模具强脱产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行位机构30包括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分别设置于型芯21两侧,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均与支撑部22滑动连接,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均与前模10连接,前模10与支撑部22分开时,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也将远离型芯21,为模具强脱产品创造条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持部31包括左锁紧件311及右锁紧件312,左锁紧件311位于左滑动块32上,左锁紧件311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侧部下成型腔一端,右锁紧件312位于右滑动块33上,右锁紧件312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从而在侧部下成型腔上形成倒扣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插入口包括左插孔(图中未示出)及右插孔(图中未示出),左锁紧件311穿过左插孔后抵接于侧部下成型腔一端,右锁紧件312穿过右插孔后抵接于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本实施例中的左锁紧件311及右锁紧件312的数量均为多个,从而能在产品型腔40上形成多个倒扣位,在产品上生成多个倒扣,从而使产品与下腔体42之间的吸附力降低,便于模具在强脱该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左锁紧件311上设置有左锁钩(图中未示出)及第一环形槽(图中未示出),第一环形槽位于左锁钩下方,左锁钩穿过左插孔后抵接于侧部下成型腔一端,第一环形槽的槽口与侧部下成型腔的槽口相对设置,使得最终产品一端上形成通孔结构的倒扣。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侧部下成型腔上设置有左下腔体槽(图中未示出),左锁钩抵接于左下腔体槽,从而使得左锁紧件311在型芯21上固定更牢固,防止左锁紧件311在型芯21侧面上下滑动造成注塑的产品变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右锁紧件312上设置有右锁钩3121及第二环形槽3122,第二环形槽3122位于右锁钩3121下方,右锁钩3121穿过右插孔后抵接于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第二环形槽3122的槽口与侧部下成型腔的槽口相对设置,使得最终产品的另一端上形成通孔结构的倒扣。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侧部下成型腔上还设置有右下腔体槽421,右锁钩3121抵接于右下腔体槽421,从而使得右锁紧件312在型芯21上固定更牢固,防止右锁紧件312在型芯21侧面上下滑动造成注塑的产品变形。
左锁钩与左下腔体槽之间并没有完全贴合,这样会在注塑的产品底部一侧形成第一倒钩,右锁钩3121与右下腔体槽421之间也没有完全贴合,在溶胶注塑的产品底部另一侧形成第二倒钩,第一倒钩设置在左锁钩与左下腔体槽之间,第二倒钩设置在右锁钩3121和右下腔体槽421之间,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使得产品在模具开模后不会移动。
本实施例中,前模10底面上还设置有两个斜导柱12,两个斜导柱12位于凹模11两侧,两个斜导柱12呈“八”字形,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上均设置有斜孔34,两个斜孔34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斜导柱12的位置相对应,斜导柱12滑动连接于斜孔34,使得前模10的斜导柱12在开模时带动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向外移动,左滑动块32及右滑动块33的移动距离与斜导柱12的移动距离相关。
强脱模具还包括推圈50,推圈50用以顶出产品,推圈50设置于型芯21与行位机构30之间,推圈50的顶端抵接于卡持部31,当前模10向前运动,左锁紧件311及右锁紧件312将分别向两端运动,远离型芯21侧面,当前模10运动至150mm时,推圈50将向上运动强推产品,使产品从下腔体42处分离,推圈50再回到起始点,左锁紧件311及右锁紧件312也复位到原点位置处。
强脱模具还包括推板60,推板60连接于推圈50,推板60同时与注塑机上的顶棍连接,由注塑机通过顶棍给推板60提供动力,从而驱动推圈50运动。
强脱模具还包括与外部气体连通的气顶70,气顶70安装于型芯21上,气顶70的顶出位置位于底部下成型腔内,当产品在下腔体42成型后,气顶70将随着推圈50一起向上运动,共同顶出产品,使产品与下腔体42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在行位机构30上设置卡持部31,产品型腔40上设置有插入口,卡持部31穿过插入口后抵接于型芯21,经注塑成型后在产品上生成扣位,使得产品与下腔体42之间的接触面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与下腔体42之间的吸附力,使得模具在强脱产品时,不会出现产品被脱伤的现象。
下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下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强脱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及行位机构,所述后模上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前模的型芯以及环绕于所述型芯的支撑部,所述行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后模与所述前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机构上还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型芯与所述前模之间构成产品型腔,所述产品型腔上设置有插入口,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插入口后抵接于所述型芯,所述前模靠近所述支撑部时,所述卡持部接近所述型芯,所述前模远离所述支撑部时,所述卡持部远离所述型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底面上设置有凹模,所述产品型腔包括上腔体及与所述上腔体连接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设置于所述凹模内,所述下腔体设置于所述型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包括底部下成型腔及环绕于所述底部下成型腔的侧部下成型腔,所述底部下成型腔设置于所述型芯顶面上,所述侧部下成型腔设置于所述型芯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机构包括左滑动块及右滑动块,所述左滑动块及右滑动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型芯两侧并与所述支撑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左锁紧件及右锁紧件,所述左锁紧件位于所述左滑动块上,所述左锁紧件穿过所述插入口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一端,所述右锁紧件位于所述右滑动块上,所述右锁紧件穿过所述插入口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口包括左插孔及右插孔,所述左锁紧件穿过所述左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一端,所述右锁紧件穿过所述右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锁紧件上设置有左锁钩及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位于所述左锁钩下方,所述左锁钩穿过所述左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一端,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口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的槽口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上设置有左下腔体槽,所述左锁钩抵接于所述左下腔体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锁紧件上设置有右锁钩及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右锁钩下方,所述右锁钩穿过所述右插孔后抵接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另一端,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口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的槽口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下成型腔上还设置有右下腔体槽,所述右锁钩抵接于所述右下腔体槽。
CN201721893953.0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强脱模具 Active CN207954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3953.0U CN20795453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强脱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3953.0U CN20795453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强脱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4532U true CN207954532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3953.0U Active CN20795453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强脱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4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1161B (zh) 一种具有吸排气、快速冷却功能结构的注塑模具型芯
CN105034285A (zh) 一种边顶出边抽芯的镶嵌类立式注塑模具结构
CN201776886U (zh) 一种具有吸排气、快速冷却功能结构的注塑模具型芯
CN104325604A (zh) 微成型哑铃型制品的注塑模
CN205522320U (zh) 高效的双向内抽芯结构
CN104309067A (zh) 一种模具
CN103600445B (zh) 一种具有内缩式行位结构的模具
CN207954532U (zh) 一种强脱模具
CN207841953U (zh) 注塑模具潜伏进胶结构
CN204997952U (zh) 一种锁芯的注塑模具
CN208811058U (zh) 一种免切削机座镀钛精密模具
CN203973846U (zh) 一种改进型鞋底成型模具
CN203293481U (zh) 加工塑料椅子的互换式多用注塑模具
CN103640189B (zh) 一种靠燕尾槽和弹簧机构脱出塑料制品的模具
CN203726772U (zh) 电视机面框模具内卡扣复合顶出机构
CN204263456U (zh) 微成型哑铃型制品的注塑模
CN201235596Y (zh) 发光二极管的成型模具
CN20606686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抽芯机构
CN102873830B (zh) 一种倒灌塑胶模具
CN205601087U (zh) 一种立式车辆零部件注浆模具
CN204725769U (zh) 一种带通孔的不规则产品的成型模具
CN208068733U (zh) 一种模具
CN214239349U (zh) 高效拉断水口模具
CN204054536U (zh) 分段顶出注塑模具
CN205272573U (zh) 一种制品表面无顶出杆痕迹的热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