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49207U -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49207U
CN207949207U CN201820223341.9U CN201820223341U CN207949207U CN 207949207 U CN207949207 U CN 207949207U CN 201820223341 U CN201820223341 U CN 201820223341U CN 207949207 U CN207949207 U CN 207949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docking section
groove
luggage case
joi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33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議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w &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w &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w &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w & Technolog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233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49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49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49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包括:第一中框,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接合槽的第一接合部及具有向下凸伸的对接条的第一对接部,第一接合部与第一对接部相接处凹设有沟槽,第一对接部内填充有惰性气体;第二中框,包括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接合槽的第二接合部及具有与对接条相适配的对接槽的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弹性构件,围绕第一接合部的底面周边设置且一端适配插入沟槽内;进一步的第一中框还包括第一附属体,第二中框还包括第二附属体。本实用新型可增加中框结构的刚性及强度,并提升行李箱整体所能承受挤压、撞击的强度且经久耐用,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改善外观成型不良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有硬侧壁的行李箱通常由两个壳体组成,一般被称为一盖壳和一底壳。通常,每个壳体由热塑性材料的薄片制成,把它模塑成一个容器的形状。该壳体常常被做成一带有圆角的长方形的盒子的形状,一个周围边缘形成了它的开口的一侧。两个壳体的周围边缘基本上彼此相对应,从而盖壳可以中凹的侧面朝下地被放到中凹的侧面朝上的底壳上,使得其各自的边缘对准和/或相接触。这样放置之后,可以用合页和可脱开的插销等把这两个壳体连接起来,如在技术上已知的那样,形成一个有一可以进入的内部空间的容器。
有的行李箱是在两壳体的边缘均设有边框,并凭借两边框彼此抵接来使行李箱呈封闭状。更明确地说,在现有设计中,其中一边框具有一平板状的延伸段朝另一边框延伸,但这样的平板状结构其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行李箱中框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而提出一种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用在行李箱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包括:
第一中框,包括第一接合部及相邻设置在第一接合部远离箱体内腔的一侧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接合槽,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向下凸伸的对接条,且所述第一接合部与第一对接部相接处凹设有沟槽,所述第一对接部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第二中框,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中框活动连接,其包括第二接合部及相邻设置在第二接合部远离箱体内腔的一侧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接合槽,所述第二对接部具有与所述对接条相适配的对接槽,所述第二对接部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弹性构件,围绕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底面周边从所述铰链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设置,且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适配插入所述沟槽内。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侧壁上设有壁槽,所述弹性构件的插入沟槽内的一端设有与壁槽相适配的钩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槽为由第一内臂板、第一外臂板及连接第一内臂板和第一外臂板的第一中臂板构成的U型纵截面凹槽;
所述第二接合槽为由第二内臂板、第二外臂板及连接第二内臂板和第二外臂板的第二中臂板构成的U型纵截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臂板相对相邻处的第一对接部顶部向上凸伸设置,所述第二外臂板相对相邻处的第二对接部底部向下凸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优选地,所述对接槽的开口处呈敞口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均由PP或PC等常规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部的顶部外侧还一体连接有第一附属体,所述第一附属体与第一对接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上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一附属体上设有第一插孔;
所述第二对接部的顶部外侧还一体连接有第二附属体,所述第二附属体与第二对接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二附属体上设有第二插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附属体呈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并在其内壁面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配合凸筋,第二附属体呈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并在其内壁面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凸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口内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柱,并在第一凹口内适配设置有与固定柱插接配合的第一补强板;
所述第二凹口内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柱,并在第二凹口内适配设置有与固定柱插接配合的第二补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的断面结构进行优化改良,第一中框上的第一接合槽用于固接上壳体,第二中框上的第二接合槽用于固接下壳体,第一中框上的对接条与第二中框上的对接槽相配合,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中框结构的刚性及强度,防止外部物品或行李箱直接撞击于行李箱本身所造成的结构损伤或破坏,并可提升行李箱整体所能承受挤压、撞击的强度且经久耐用,进而达到耐挤压及耐撞击的功效,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可改善外观成型不良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在第一中框上结合有弹性构件,可起到降低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相闭合时产生的冲击副作用以及免受外部污染物如灰尘或者甚至是溢液的污染,同时也可提高闭合操作的安全性。
另外,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内均填充有惰性气体,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高分子材料的用料成本,而且还可以延长因高分子材料本身存在的回缩问题而引起的整体结构“缩水”的现象,增强中框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框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上壳体;200、下壳体;300、内插条;401、滚轮;402、伸缩拉杆; 10、第一中框;11、第一接合部;12、第一对接部;13、第一附属体;14、沟槽;111、第一外臂板;110、第一接合槽;120、对接条;130、第一凹口;131、第一配合凸筋;132、第一插孔;20、第二中框;21、第二接合部;22、第二对接部;23、第二附属体;211、第二外臂板;210、第二接合槽;220、对接槽;230、第二凹口;231、第二配合凸筋;232、第二插孔;30、弹性构件;31、钩条;40、惰性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用在行李箱的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当中可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的四角处分别结合设置滚轮401以及在下壳体200的背离上壳体100一侧结合设置伸缩拉杆402。本实施例的中框结构包括第一中框10、第二中框20 及弹性构件30,所述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而使得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可相对靠近闭合行李箱内腔或相远离打开行李箱内腔,而在闭合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30与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紧贴配合,所述弹性构件30、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共同限定形成行李箱中框位置处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的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优选采用PP或PC等常规高分子材料一体注塑而成。所述第一中框10包括第一接合部11及相邻设置在第一接合部11远离箱体内腔的一侧的第一对接部12,所述第二中框20包括第二接合部 21及相邻设置在第二接合部21远离箱体内腔的一侧的第二对接部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部11包括第一内臂板、第一外臂板111及连接第一内臂板和第一外臂板111的第一中臂板,所述第一内臂板、第一外臂板 111及第一中臂板之间构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呈U型纵截面的第一接合槽110,该第一接合槽110用于固定连接行李箱的上壳体100。具体的优选采用胶水粘接方式,胶粘方式更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提高上壳体100固定于第一中框10上的工作效率,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接合槽110与上壳体100之间也可以采用车缝或打钉等其他方式相固接。为进一步增强上壳体100与第一接合槽110的粘接强度,所述第一外臂板111相对相邻处的第一对接部12顶部向上凸伸设置,从而使得上壳体100与第一外臂板11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所述第一对接部12包括第一对接主体及相对第一对接主体底部向下凸伸设置的对接条120,所述第一对接主体一体连接并相邻设置在第一外臂板111的远离行李箱内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对接主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40,比如氮气,通过填充有惰性气体40,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高分子材料的用料成本,而且还可以延长因高分子材料本身存在的回缩问题而引起的整体结构“缩水”的现象。
另外,所述第一接合部11与第一对接部12相接处凹设有沟槽14,该沟槽 14与第一中臂板底面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沟槽14的侧壁上设有壁槽。所述弹性构件30基本呈L型结构,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其中所述第一板条优选通过胶水围绕所述第一接合部11的底面(即第一中臂板底面)周边从所述铰链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板条适配插入所述沟槽14内,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构件30的插入沟槽14内的一端设有与壁槽相适配的钩条31,从而增强本实施例弹性构件30与第一中框10之间的结合稳定性。本实施例通过弹性构件30的设置可起到降低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相闭合时产生的冲击副作用以及免受外部污染物如灰尘或者甚至是溢液的污染,同时也可提高闭合操作的安全性。另外,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中臂板的朝向第二中框20的底面可设为波浪曲面,所述第一板条的相应面也设为与第一中臂板底面相配合的波浪曲面,这样可增强弹性构件30结合于第一中框10时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合部21包括第二内臂板、第二外臂板211及连接第二内臂板和第二外臂板211的第二中臂板,所述第二内臂板、第二外臂板 211及第二中臂板之间构成一个开口朝下的呈U型纵截面的第二接合槽210,该第二接合槽210用于固定连接行李箱的下壳体200。具体的优选采用胶水粘接方式,胶粘方式更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提高下壳体200固定于第二中框20上的工作效率,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二接合槽210与下壳体200之间也可以采用车缝或打钉等其他方式相固接。为进一步增强下壳体200与第二接合槽210的粘接强度,所述第二外臂板211相对相邻处的第二对接部22底部向下凸伸设置,从而使得下壳体200与第二外臂板21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所述第二对接部22一体连接并相邻设置在第二外臂板211的远离行李箱内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对接部22内填充有惰性气体40,比如氮气,通过填充有惰性气体40,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高分子材料的用料成本,而且还可以延长因高分子材料本身存在的回缩问题而引起的整体结构“缩水”的现象。
所述第二对接部22的与所述对接条120相对应位置处具有与所述对接条 120相适配的对接槽220,该对接槽220下方的第二对接部22底面呈U型曲面结构,所述对接槽220的开口处呈敞口结构,在闭合状态下所述对接条120插入对接槽220内,这样一可防止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相互闭合时发生错位以及闭合状态下的二者之间结构更加稳固牢靠,增强行李箱整体所能承受挤压、撞击的强度;二是能够增强本实施例中框结构位置处的防水密封性能,免受外部污染物的污染。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用在行李箱的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当中可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 的四角处分别结合设置滚轮401以及在下壳体200的背离上壳体100一侧结合设置伸缩拉杆402。本实施例的中框结构包括第一中框10、第二中框20及弹性构件30。
本实施例二的所述弹性构件30参照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构造。
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中框10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还在所述第一对接部12的顶部外侧一体连接有第一附属体13,所述第一附属体13呈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并在其内壁面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配合凸筋 131,所述第一附属体13上设有供内插条300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132,该第一插孔132位于第一附属体13的横板上,内插条300的顶部具有钩体,在行李箱装配制造时内插条300插入第一插孔132并利用内插条300上的钩体固定住行李箱上的软性材料,比如布片,并利用第一配合凸筋131挤压内插条300以使内插条300固定在第一附属体13上。
所述第一附属体13与第一对接部12之间形成开口朝上的第一凹口130,这样可以减少第一中框10的整体重量,所述第一凹口130内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柱,并在第一凹口130内适配设置有与固定柱插接配合的第一补强板,通过第一补强板使得第一凹口130位置处更加耐挤压及耐撞击。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补强板的数量及厚度可根据结构设计或补强保护功能的需求调整。
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中框20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还在所述第二对接部22的顶部外侧一体连接有第二附属体23,第二附属体23呈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并在其内壁面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凸筋231,所述第二附属体23上设有供内插条300插接配合的第二插孔232,该第二插孔 232位于第二附属体23的横板上,内插条300的顶部具有钩体,在行李箱装配制造时内插条300插入第二插孔232并利用内插条300上的钩体固定住行李箱上的软性材料,比如布片,并利用第二配合凸筋231挤压内插条300以使内插条300固定在第二附属体23上。
所述第二附属体23与第二对接部22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第二凹口230,这样可以减少第二中框20的整体重量,所述第二凹口230内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柱,并在第二凹口230内适配设置有与固定柱插接配合的第二补强板,通过第二补强板使得第二凹口230位置处更加耐挤压及耐撞击。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补强板的数量及厚度可根据结构设计或补强保护功能的需求调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用在行李箱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中框,包括第一接合部及相邻设置在第一接合部远离箱体内腔的一侧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接合槽,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向下凸伸的对接条,且所述第一接合部与第一对接部相接处凹设有沟槽,所述第一对接部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第二中框,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中框活动连接,其包括第二接合部及相邻设置在第二接合部远离箱体内腔的一侧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接合槽,所述第二对接部具有与所述对接条相适配的对接槽,所述第二对接部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弹性构件,围绕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底面周边从所述铰链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设置,且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适配插入所述沟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侧壁上设有壁槽,所述弹性构件的插入沟槽内的一端设有与壁槽相适配的钩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槽为由第一内臂板、第一外臂板及连接第一内臂板和第一外臂板的第一中臂板构成的U型纵截面凹槽;
所述第二接合槽为由第二内臂板、第二外臂板及连接第二内臂板和第二外臂板的第二中臂板构成的U型纵截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臂板相对相邻处的第一对接部顶部向上凸伸设置,所述第二外臂板相对相邻处的第二对接部底部向下凸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的开口处呈敞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均由PP或PC注塑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接部的顶部外侧还一体连接有第一附属体,所述第一附属体与第一对接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上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一附属体上设有第一插孔;
所述第二对接部的顶部外侧还一体连接有第二附属体,所述第二附属体与第二对接部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二附属体上设有第二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属体呈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并在其内壁面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配合凸筋,第二附属体呈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并在其内壁面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凸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口内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柱,并在第一凹口内适配设置有与固定柱插接配合的第一补强板;
所述第二凹口内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柱,并在第二凹口内适配设置有与固定柱插接配合的第二补强板。
CN201820223341.9U 2018-02-08 2018-02-08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Active CN207949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3341.9U CN207949207U (zh) 2018-02-08 2018-02-08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3341.9U CN207949207U (zh) 2018-02-08 2018-02-08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49207U true CN207949207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3341.9U Active CN207949207U (zh) 2018-02-08 2018-02-08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492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3400A (zh) * 2018-10-30 2019-02-05 上海海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组合式行李箱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17224A (zh) * 2021-05-10 2021-06-25 上海臣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古式铝框拉杆箱
WO2022198247A1 (de) 2021-03-24 2022-09-29 Kogelnik Holding Gmbh Behälter, insbesondere koffer, mit zumindest einem halbschalenförmigen bauteil oder schal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3400A (zh) * 2018-10-30 2019-02-05 上海海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组合式行李箱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03400B (zh) * 2018-10-30 2024-02-06 上海海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组合式行李箱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98247A1 (de) 2021-03-24 2022-09-29 Kogelnik Holding Gmbh Behälter, insbesondere koffer, mit zumindest einem halbschalenförmigen bauteil oder schale
CN113017224A (zh) * 2021-05-10 2021-06-25 上海臣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古式铝框拉杆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49207U (zh) 行李箱的中框改良结构
JP5786974B2 (ja) バッテリケース
CN210868464U (zh) 一种新型防护电源结构
CN220721718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折叠式蔬菜保鲜箱
CN208813759U (zh) 一种用于运输的瓦楞纸箱
CN210670173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CN218957945U (zh) 一种可拆卸储能电池盒防水上盖
KR20040109972A (ko) 밀폐용기의 결착장치와 그 밀폐용기의 사출 성형 제조방법
JP2021050561A (ja) ドアの防水構造
CN105141277B (zh) 一种晶振外壳与基座的装配结构
CN210203699U (zh) 一种餐盒
CN219057142U (zh) 一种防渗防潮开口桶
CN212606503U (zh) 一种折叠箱
CN212479786U (zh) 一种生态木塑板拼接安装结构
CN219313298U (zh) 一种箱体装配结构
CN220876148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行李箱
CN218949323U (zh) 一种汽车的新型前轮罩总成
CN212803717U (zh) 一种方便装配的扇叶结构
CN220466012U (zh) 一种高密封性防脱餐盒
CN215285987U (zh) 包装结构及包装箱
CN213620736U (zh) 一种容器开合结构
CN215623630U (zh) 防水防油木箱
CN214600644U (zh) 碎皮料清洗装置中的底座组件
CN210576095U (zh) 一种一体化电池壳
CN212767445U (zh) 一种新型保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enter improvement structure of suitcas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Yongchun sub branch

Pledgor: MEILYU TECHNOLOGY (FUJIA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