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43539U -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43539U
CN207943539U CN201721655327.8U CN201721655327U CN207943539U CN 207943539 U CN207943539 U CN 207943539U CN 201721655327 U CN201721655327 U CN 201721655327U CN 207943539 U CN207943539 U CN 20794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apparatus
apparatus main
main part
slab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553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治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Hex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Incense Boar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Incense Boar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Incense Boar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553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4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4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43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渡装置,包括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设置在用于输送板坯的上游板坯输送带与用于输送板坯的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以使得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过渡装置的板坯输送系统。

Description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制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和包括该过渡装置的板坯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造板的连续压机生产线中,利用MDI胶等胶粘剂生产刨花板时,由于MDI胶等胶粘剂的初粘性很差,导致板坯在通过上游板坯输送带与下游板坯输送带的衔接处时,容易出现塌边、散坯和掉料等不良现象,板坯不能正常进入压机,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所以,在上游板坯输送带与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的衔接处,怎样实现两者的有效连接,保证板坯能正常过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CN204263300U公开了一种秸秆人造板坯输送过渡装置,在板坯输送带上游皮带与下游皮带节点之间,设置与皮带平面平行的物料滑送过渡板,使上游皮带的板坯料通过过渡板,水平滑送至下游皮带而保持其形态的稳定。
CN105712049A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斜坡转角组合辊,所述组合辊由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前后设定间距且辊面设定高差的两辊组成,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的进料端或出料端,使输送带在组合辊的两辊之间形成斜坡面,便于上下游输送机之间过渡板的无缝滑动对接或高低重合小落差对接,实现被送物料稳定过渡。
然而,现有的过渡装置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长时间使用导致的蠕变以及板坯输送带(例如压机钢带)的温度影响,过渡装置出现下垂变形,使得板坯不能顺利平稳过渡,出现板坯变形、散坯、断裂和塌边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过渡装置以及包括该过渡装置的板坯输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渡装置,包括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设置在用于输送板坯的上游板坯输送带与用于输送板坯的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
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以使得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例如,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
例如,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为压机钢带,所述压机钢带在压机入口处具有预定的弧度,并且所述支撑部接触所述压机钢带的下表面与所述压机钢带在压机入口处的弧度相吻合。
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为过渡板或过渡带。
例如,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分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分部间隔地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
和/或,所述支撑部包括连续支撑部,所述连续支撑部连续地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分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
和/或,所述连续支撑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
例如,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分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两侧和中间位置处;
和/或,所述连续支撑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并且所述连续支撑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安全机构,用于防止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因意外而进入承载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的下游设备。
例如,所述安全机构包括拉力部件,所述拉力部件给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施加远离所述下游设备的拉力。
例如,所述拉力部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所述拉力部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承载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的上游设备、所述下游设备、固定至所述上游设备的固定架或固定至所述下游设备的固定架。
可选地,所述拉力部件包括拉绳或钢丝绳。
例如,所述安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
例如,所述安全机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传感器测量的所述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以及,当所述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和/或控制所述下游设备和/或所述上游设备停止运行。
例如,所述拉力部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所述拉力部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拉力部件座,所述拉力部件座通过移动机构连接至所述上游设备、所述下游设备、固定至所述上游设备的固定架或固定至所述下游设备的固定架,其中,所述拉力部件座借助所述移动机构移动,以调节所述拉力部件的拉力。
例如,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拉力调节丝杆和拉力调节螺母,所述拉力调节螺母连接至所述拉力部件座,所述拉力调节丝杆与所述拉力调节螺母配合,以使所述拉力部件座移动。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高度方向的位置,其中,所述高度方向垂直于板坯输送方向和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例如,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调节座、高度调节螺杆和高度调节螺母,所述高度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高度调节螺杆连接至所述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螺母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配合,以调节所述高度调节座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
或者,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调节座、高度调节丝杆和高度调节螺母,所述高度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高度调节丝杆连接至所述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螺母与所述高度调节丝杆配合,以调节所述高度调节座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相对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所在平面的角度。
例如,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旋转轴和驱动机构,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旋转轴,以驱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的位置。
例如,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座、水平调节螺杆和水平调节螺母,所述水平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水平调节螺杆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所述水平调节螺母与所述水平调节螺杆配合,以调节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位置;
或者,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座、水平调节丝杆和水平调节螺母,所述水平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水平调节丝杆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所述水平调节螺母与所述水平调节丝杆配合,以调节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位置。
例如,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还包括滑动轨道和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轨道连接至机架,所述滑动轴承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用于引导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滑动轨道移动。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安装部,用于将所述过渡装置安装至承载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或承载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上。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形成;或者,所述支撑部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或者,所述支撑部通过焊接和/或粘结手段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
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的材料包括钢、铜或纳米材料。
可选地,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为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和/或,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为压机钢带。
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包括皮带保护部,所述皮带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靠近所述皮带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板坯输送系统,包括上游板坯输送带、下游板坯输送带和设置在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的过渡装置,其中,所述过渡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的过渡装置。
可选地,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为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和/或,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为压机钢带。
在上述过渡装置和板坯输送系统中,通过在过渡装置中设置支撑部,使得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避免了过渡装置因长时间使用导致的蠕变以及板坯输送带(例如压机钢带)的温度影响而出现下垂变形(例如中部塌陷),从而能够保证板坯能够从上游板坯输送带顺利平稳地过渡至下游板坯输送带上,避免出现板坯变形、散坯、断裂和塌边等不良现象。
此外,通过在过渡装置中设置安全机构,将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支撑部连接至固定架,防止其因意外进入承载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的下游设备而对设备造成损害,并能通过感测结构及时了解危险信息并做出防范,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并且,通过设置高度、角度和水平调节机构,使得过渡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全方位地调节到合适的位姿,灵活高效。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渡装置安装于上游板坯输送带与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高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水平调节机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过渡装置主体部
2:支撑部
21:支撑分部
22:连续支撑部
3:安全机构
31:拉力部件
32:传感器
33:拉力部件座
34:移动机构
341:拉力调节丝杆
342:拉力调节螺母
4:高度调节机构
41:高度调节座
42:高度调节螺杆(高度调节丝杆)
43:高度调节螺母
44:通孔
4a:第一高度调节机构
41a:第一高度调节座
42a:第一高度调节螺杆(高度调节丝杆)
43a:第一高度调节螺母
4b:第二高度调节机构
41b:第二高度调节座
5:水平调节机构
51:水平调节座
52:水平调节螺杆(高度调节丝杆)
53:水平调节螺母
54:通孔
5a:第一水平调节机构
51a:第一水平调节座
52a:第一水平调节螺杆(高度调节丝杆)
53a:第一水平调节螺母
5b:第二水平调节机构
51b:第二水平调节座
6:角度调节机构
61:旋转轴
62:驱动机构
621:滑动轴承
622:滑动轨道
10:过渡装置
20:上游板坯输送带(例如皮带)
30:下游板坯输送带(例如钢带)
40:机架
5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文中,表述“刨花板”是指将木材或非木材植物纤维原料加工成刨花(或碎料),施加胶粘剂(和/或其他添加剂),组坯成型并经热压而成的一类人造板。
表述“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例如,可以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在本文中,皮带输送机是指以运输皮带作为牵引和承载部件的连续运输机械。在皮带输送机中,运输皮带绕经驱动滚筒和各种改向滚筒,由拉紧装置给以适当的张紧力,工作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滚筒与运输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和张紧力,使运输皮带运行。物料被连续地送到运输带上,并随着输送带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例如,皮带输送机可以包括人造板生产线的铺装段中的用于输送板坯的皮带输送机。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定义了三个方向,具体地,“板坯输送方向”指板坯在上游板坯输送带、过渡装置和下游板坯输送带上的运动方向,在图中用方向X表示;“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指在输送带平面内垂直于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方向,在图中用方向Y表示;“高度方向”指垂直于所述板坯输送方向和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在图中用方向Z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渡装置,包括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设置在用于输送板坯的上游板坯输送带与用于输送板坯的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以使得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在上述过渡装置中,通过设置支撑部,使得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避免了过渡装置因长时间使用导致的蠕变以及板坯输送带(例如压机钢带)的温度影响而出现下垂变形(例如中部塌陷),从而能够保证板坯能够从上游板坯输送带顺利平稳地过渡至下游板坯输送带上,避免出现板坯变形、散坯、断裂和塌边等不良现象。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过渡装置可以包括过渡装置主体部1。过渡装置主体部1可以为过渡板或过渡带,如图1所示,过渡装置主体部可以由钢制成,即过渡装置主体部1可以为钢板或钢带,例如,由304钢制成的钢板或钢带。
如图2所示,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可以沿板坯输送方向X设置在用于输送板坯的上游板坯输送带20与用于输送板坯的下游板坯输送带30之间。根据一个示例,上游板坯输送带20可以为皮带运输机的皮带,下游板坯输送带30可以为压机钢带,例如用于制造人造板的连续压机的钢带。如图2所示,上游板坯输送带20与下游板坯输送带30之间在板坯输送方向X上存在间隙,如图2中标示的Xgap。而且,下游板坯输送带30(例如压机钢带)在压机入口处一般会设置18°~23°的入口角度α(如图2所示),所以上游板坯输送带20与入口处的下游板坯输送带30在高度方向Z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如图2中标示的Zgap。通过将过渡装置主体部1沿板坯输送方向X设置在用于输送板坯的上游板坯输送带20与用于输送板坯的下游板坯输送带30之间,可以弥补上述Xgap和Zgap,实现板坯从上游板坯输送带平稳地过渡至下游板坯输送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支撑部2,用于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以使得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X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如图1所示,过渡装置主体部1具有垂直于所述板坯输送方向X的长度方向Y。支撑部2的上表面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以维持其在一个平整的状态;支撑部2的下表面接触下游板坯输送带30,并且形状上可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30在压机入口处的弧度相吻合,以增强支撑部的支撑能力。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支撑部2包括多个支撑分部21,沿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Y间隔地设置在过渡装置主体部1上,间隔距离可相等或不等。例如,支撑分部21可以至少设置于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两侧和中间位置处。再例如,支撑分部21的数量可以为5个,假设过渡装置主体部1沿长度方向Y的长度为L,那么5个支撑分部21可以分别位于离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一个端部的距离为的位置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分部21可以设置得更为密集,支撑分部21间间隔越小,支撑效果越好。设置相互独立的支撑分部21,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局部损坏,无需大面积修复,方便高效。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过渡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支撑部2可以包括连续支撑部22,在沿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Y上连续地设置在过渡装置主体部1上,并且沿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过渡装置主体部1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设置连续支撑部22,一方面可保证过渡装置主体部受力的均匀性和增强支撑效果,另一方面支撑部作为一个整体方便安装,简化工艺。
支撑部2由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可以是钢、铜或纳米材料。在一个示例中,支撑部2可与过渡装置主体部1一体形成;在一个示例中,支撑部2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上;在另一示例中,支撑部2通过焊接和/或粘结手段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上。
例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或支撑部2的材料可以包括从如下材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例如钢或铜的金属材料,例如钛合金或锰合金的金属合金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的硬塑材料。附加地或可选择地,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至少接触板坯的表面可以涂敷耐高温涂层或纳米材料涂层,例如纳米氧化铝涂层。附加地或可选择地,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至少接触板坯的表面可以经过表面处理,例如喷砂、抛丸、磨光、滚光、抛光、刷光、喷涂、电泳、微弧氧化、电镀等表面处理工艺,以提高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接触板坯的表面的表面光洁度,例如,将其提高至国家标准GB1031-1968规定的7级以上的表面光洁度。
通常,上、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的安装空间有限,通过设计上述过渡装置,可以在该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实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支撑,解决了本领域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支撑部2可能因意外而进入承载下游板坯输送带30的下游设备,而下游设备精度高易受损且价格昂贵,因此,如图1所示,过渡装置还设置有安全机构3。在一个示例中,安全机构3可以包括拉力部件31、传感器32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等,进一步地,安全机构3还可以包括拉力部件座33和移动机构34等。
如图所示,拉力部件31的一端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或支撑部2,另一端连接至承载上游板坯输送带的上游设备机架40、下游设备机架40、固定至上游设备的固定架50或固定至下游设备的固定架50,以给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或支撑部2施加远离下游设备的拉力。例如,所述拉力部件可以包括拉绳或钢丝绳。
拉力部件31对主体部和/或支撑部的作用可以量化为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拉力部件的变形量,通过传感器32进行测量。以及,根据主体部和/或支撑部的力学性能标准和力学分析计算,得出危险应力和/或应变阈值,并在控制器中将其设为预设值。这样,当控制器接收到的传感器32测量的拉力部件31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和/或控制所述下游设备和/或所述上游设备停止运行。通过实时测量,及时掌握受力情况,可防忠于未然。
如图1所示,拉力部件31的一端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或所述支撑部2,另一端具体连接方式为:连接至拉力部件座33,所述拉力部件座33通过移动机构34连接至上游设备机架40、下游设备机架40、固定至上游设备的固定架50或固定至下游设备的固定架50。拉力部件座33借助移动机构34移动,从而可调节拉力部件的拉力。
根据图1,移动机构34可以包括拉力调节丝杆341和拉力调节螺母342,其中,拉力调节螺母342连接至拉力部件座33,拉力调节丝杆341与拉力调节螺母342配合,以使所述拉力部件座33移动,进而改变拉力部件31对主体部1和/或支撑部2的拉紧程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分别对应于主体部和/或支撑部的两端和中间位置的拉力部件座33位置有所不同,其中,主体部和/或支撑部的两端主要通过拉力部件31连接到下游设备的上部或固定至下游设备上部的固定架,主体部和/或支撑部的中间位置主要通过拉力部件31连接到下游设备的下部或固定至下游设备下部的固定架,通过这样的分工配合,不仅可避免上游设备和/或下游设备某一处集中受力,也可规整拉力部件31的分布。
例如,如图1和5所示,所述过渡装置还可以包括高度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沿所述高度方向Z的位置。在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30为压机钢带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一方面,压机需要压制成型不同厚度的板坯,以形成不同厚度的板材;另一方面,在压机压制成型板坯时,需要保证板坯的中心轴线与压机的中心轴线重合,例如,需要保证板坯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压机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正因如此,在压制成型不同厚度的板坯时,需要调节板坯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以使板坯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压机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通过在所述过渡装置中设置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从而使从过渡装置输送至压机时板坯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压机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所述高度调节机构4可以包括高度调节座41、高度调节螺杆42和高度调节螺母43。如图5所示,高度调节座41可以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高度调节螺杆42可以连接至高度调节座41,高度调节螺母43与高度调节螺杆42配合,以调节所述高度调节座41沿高度方向Z的位置。可替换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调节座、高度调节丝杆和高度调节螺母。
类似地,所述过渡装置还可以包括水平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X的位置。如图6所示,水平调节机构5可以包括水平调节座51、水平调节螺杆52和水平调节螺母53,水平调节座51可以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水平调节螺杆52可以连接至水平调节座51,水平调节螺母53与水平调节螺杆52配合,以调节所述水平调节座51沿所述水平方向X的位置。可替换地,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座、水平调节丝杆和水平调节螺母。
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物料的落料特性,有时需要调整过渡装置主体部相对于下游板坯输送带所在平面的角度,因此,所述过渡装置还可以包括角度调节机构6。如图7所示,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包括旋转轴61和驱动机构62,旋转轴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驱动机构连接至旋转轴61,以驱动过渡装置主体部围绕旋转轴转动。
下面,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过渡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支撑分部21或一个连续支撑部22,其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Y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下游设备之间,即,支撑部2上表面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下表面,支撑部下表面连接至下游设备上表面,并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端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和/或支撑部2两端及中间的拉力部件31,所述拉力部件31另一端连接至拉力部件座33,以施加远离下游设备的拉力,防止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支撑部因意外落入下游设备对其造成损害。所述拉力部件座33通过移动机构34连接至上游设备、下游设备、固定至上游设备的固定架或固定至下游设备的固定架,并能借助移动机构远离或靠近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支撑部移动,从而改变拉紧程度。另外,拉力部件31还连接有传感器32用以实时感测拉力和/或变形量具体值并传输到控制器同预设值比较,若超过预设值,则发出报警信号和/或控制所述下游设备和/或所述上游设备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4、水平调节机构5和/或角度调节机构6,使得过渡装置主体部1可以沿高度方向Z、板坯输送方向X移动,并可转动以改变自身同下游板坯输送带30所在平面的角度,从而根据具体生产需求全方位改变位姿。可以理解,所述过渡装置可以包括高度调节机构4、水平调节机构5或角度调节机构6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或全部三个。
具体地,如图3所示,过渡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高度调节机构4a和4b,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Y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两侧,其中,高度调节座41a和41b分别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两端。以第一高度调节机构4a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高度调节座41a上设置有两个通孔44,两个第一高度调节螺杆42a分别通过通孔44连接至第一高度调节座41a,第一高度调节螺母43a分别与第一高度调节螺杆42a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高度调节座41a沿高度方向Z移动。第二高度调节机构4b设置有类似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图3,过渡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水平调节机构5a和5b,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Y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两侧,其中,水平调节座51a和51b分别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两端。以第一水平调节机构5a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水平调节座51a安装至承载上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或承载下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40上,机架40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通孔54,两组第一水平调节螺杆52a分别通过通孔54连接至第一水平调节座51a,第一水平调节螺母53a分别与第一水平调节螺杆52a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水平调节座51a沿板坯输送方向X移动。第二水平调节机构5b设置有类似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过渡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角度调节机构6,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长度方向Y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的两侧,其中,旋转轴61分别连接至过渡装置主体部1两端。参照图7,旋转轴61还连接有驱动机构62,以驱动过渡装置主体部1围绕所述旋转轴61转动,从而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相对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30所在平面的角度。
可选地,如图7所示,过渡装置可以包括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滑动轨道622和滑动轴承621,所述滑动轨道622连接至机架,所述滑动轴承621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用于引导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滑动轨道622移动。
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部(未示出),用于将所述过渡装置安装至承载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40或承载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40上。
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可以包括皮带保护部(未示出),所述皮带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靠近所述皮带的一侧,以防止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1意外碰触皮带而划伤皮带。例如,所述皮带保护部可以为由例如橡胶的可磨损材料制成的可磨损部。另外,通过设置皮带保护部,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与皮带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保障板坯的顺利平稳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板坯输送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上游板坯输送带、下游板坯输送带和设置在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的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为上文中根据图1、3-7描述的所述过渡装置。
例如,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可以为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和/或,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可以为压机钢带。所述压机钢带在压机入口处可以设置18°~23°的入口角度α,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Claims (29)

1.一种过渡装置,包括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设置在用于输送板坯的上游板坯输送带与用于输送板坯的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
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以使得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所述板坯输送方向的整个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为压机钢带,所述压机钢带在压机入口处具有预定的弧度,并且所述支撑部接触所述压机钢带的下表面与所述压机钢带在压机入口处的弧度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为过渡板或过渡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分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分部间隔地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
和/或,所述支撑部包括连续支撑部,所述连续支撑部连续地支撑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分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
和/或,所述连续支撑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分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两侧和中间位置处;
和/或,所述连续支撑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并且所述连续支撑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在沿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安全机构,用于防止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因意外而进入承载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的下游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机构包括拉力部件,所述拉力部件给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施加远离所述下游设备的拉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部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所述拉力部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承载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的上游设备、所述下游设备、固定至所述上游设备的固定架或固定至所述下游设备的固定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部件包括拉绳或钢丝绳。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机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传感器测量的所述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以及,当所述拉力部件受到的拉力和/或所述拉力部件的变形量超过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和/或控制所述下游设备和/或所述上游设备停止运行。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部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所述拉力部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拉力部件座,所述拉力部件座通过移动机构连接至所述上游设备、所述下游设备、固定至所述上游设备的固定架或固定至所述下游设备的固定架,其中,所述拉力部件座借助所述移动机构移动,以调节所述拉力部件的拉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拉力调节丝杆和拉力调节螺母,所述拉力调节螺母连接至所述拉力部件座,所述拉力调节丝杆与所述拉力调节螺母配合,以使所述拉力部件座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高度方向的位置,其中,所述高度方向垂直于板坯输送方向和过渡装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调节座、高度调节螺杆和高度调节螺母,所述高度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高度调节螺杆连接至所述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螺母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配合,以调节所述高度调节座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
或者,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高度调节座、高度调节丝杆和高度调节螺母,所述高度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高度调节丝杆连接至所述高度调节座,所述高度调节螺母与所述高度调节丝杆配合,以调节所述高度调节座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相对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所在平面的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旋转轴和驱动机构,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旋转轴,以驱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沿板坯输送方向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座、水平调节螺杆和水平调节螺母,所述水平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水平调节螺杆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所述水平调节螺母与所述水平调节螺杆配合,以调节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位置;
或者,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座、水平调节丝杆和水平调节螺母,所述水平调节座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所述水平调节丝杆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所述水平调节螺母与所述水平调节丝杆配合,以调节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还包括滑动轨道和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轨道连接至机架,所述滑动轴承连接至所述水平调节座,用于引导所述水平调节座沿所述滑动轨道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安装部,用于将所述过渡装置安装至承载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或承载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的机架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形成;或者,所述支撑部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或者,所述支撑部通过焊接和/或粘结手段连接至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和/或所述支撑部的材料包括从如下材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钢、铜、钛合金、锰合金或硬塑材料;
和/或,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至少接触板坯的表面涂敷有耐高温涂层或纳米材料涂层;
和/或,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的至少接触板坯的表面经过表面处理。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为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和/或,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为压机钢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包括皮带保护部,所述皮带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主体部靠近所述皮带的一侧。
28.一种板坯输送系统,包括上游板坯输送带、下游板坯输送带和设置在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与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之间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板坯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板坯输送带为皮带运输机的皮带,和/或,所述下游板坯输送带为压机钢带。
CN201721655327.8U 2017-12-01 2017-12-01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Active CN20794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5327.8U CN207943539U (zh) 2017-12-01 2017-12-01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5327.8U CN207943539U (zh) 2017-12-01 2017-12-01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43539U true CN207943539U (zh) 2018-10-09

Family

ID=6370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55327.8U Active CN207943539U (zh) 2017-12-01 2017-12-01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435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4689A (zh) * 2017-12-01 2018-03-16 万华生态板业(信阳)有限公司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CN113793312A (zh) * 2021-09-08 2021-12-14 上海思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坯位姿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4689A (zh) * 2017-12-01 2018-03-16 万华生态板业(信阳)有限公司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CN113793312A (zh) * 2021-09-08 2021-12-14 上海思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坯位姿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43539U (zh)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CN204368973U (zh) 一种胶带输送机胶带成槽调节装置
CN206203260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
CN205366813U (zh) 一种圆管带式输送机槽型托辊组侧托辊角度调节装置
CN205527163U (zh) 新型补偿链悬挂结构
CN107804689A (zh) 具有支撑部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CN107055035B (zh) 钟摆式调偏托辊及其使用方法
CN207943541U (zh) 具有张紧机构的过渡装置及板坯输送系统
CN202158891U (zh) 连续称重装置
CN207903377U (zh) 一种顶升皮带移载机的滚筒输送装置
CN106094714A (zh) 一种纱团号数自动调节系统及其方法
CN211309825U (zh) 大倾角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双轮压带装置
CN203319209U (zh) 弹簧式内曲线抬高角自动调节槽形调心托辊装置
CN106121347A (zh) 一种电力杆塔
CN210916295U (zh) 无张力缓冲设备
CN204473774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转弯段承载托辊
CN207956283U (zh) 一种整形机方辊整形装置
CN206969597U (zh) 一种输送带调偏定位装置
CN204859885U (zh) Cog装置
CN207630619U (zh) 纸袋机的导料机构
CN208004731U (zh) 一种法兰生产加工用输送装置
CN207029754U (zh) 一种用于平面板材的输送贴标装置
CN207434685U (zh) 带钢三辊纠偏装置
CN207308627U (zh) 一种用于钢带辊压装置
CN216757047U (zh) 一种涂布机联动调整辊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7

Address after: 464000 South of Weibei 1st Road and east of Jingbei 8th Road, Home Town, Yangshan New District, Xi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hua Hexia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34300 Hubei, Jingzhou, Gongan County, Qinghai Industrial Park, east of Xingye Road, south of Minsheng Road.

Patentee before: Wanhua Hexiang Board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