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9382U - 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39382U CN207939382U CN201820209672.7U CN201820209672U CN207939382U CN 207939382 U CN207939382 U CN 207939382U CN 201820209672 U CN201820209672 U CN 201820209672U CN 207939382 U CN207939382 U CN 2079393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elical spring
- plate portion
- vibrating motor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22712 Kinetoplast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34—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5/00—Dynamo-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windings operating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 H02K55/02—Dynamo-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windings operating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of the synchronous type
- H02K55/04—Dynamo-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windings operating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of the synchronous type with rotating field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马达有传动轴、静止部、振动体、第一螺旋弹簧、第二螺旋弹簧、第一承接板部及第二承接板。传动轴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有线圈。振动体设于传动轴的径向外侧且线圈的径向内侧,能相对于静止部沿一个方向振动。第一螺旋弹簧设于静止部与振动体之间。第二螺旋弹簧设于静止部与振动体之间。第一承接板部设于振动体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与第一螺旋弹簧之间。第二承接板部设于振动体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与第二螺旋弹簧之间。振动体有设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的第一磁铁和设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的第二磁铁。第一承接板部有磁性体,通过第一螺旋弹簧的弹力总被推压至第一磁铁。第二承接板部有磁性体,通过第二螺旋弹簧的弹力总被推压至第二磁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现今,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具备振动马达。在日本注册公报第5342516号公报中公开如下的现有的振动促动器。
日本注册公报第5342516号公报的振动促动器具有圆筒状的箱体。在箱体内收纳线圈、磁铁、以及第一、第二平衡锤部。线圈呈环状地以箱体的振动轴线为中心卷绕来形成。磁铁呈圆筒状,被线圈包围。第一、第二平衡锤部在振动轴线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于磁铁的两侧。在第一、第二平衡锤部与磁铁的各个之间配置有极片。由磁铁、极片以及第一、第二平衡锤部构成可动件。传动轴贯通可动件。传动轴的两端固定于箱体的端壁。
第一平衡锤部以及第二平衡锤部具有弹簧接纳孔。被插入至弹簧接纳孔的第一螺旋弹簧配置于第一平衡锤部与箱体的端壁之间。同样,被插入至弹簧接纳孔的第二螺旋弹簧配置于第二平衡锤部与箱体的端壁之间。传动轴贯通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动件利用线圈与磁铁的配合而沿振动轴线方向线性地进行振动。
然而,在日本注册公报第5342516号公报中,由磁性体构成的极片通过磁力而固定于磁铁,但第一、第二平衡锤部仅因螺旋弹簧的弹力被推压至极片并固定。因此,第一、第二平衡锤部的固定变得不稳定,沿横向振动的位置的部位变得不稳定。并且,日本注册公报第5342516号公报是具备两个平衡锤部的结构,从而不能说振动马达的结构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容易的组装来实现进行稳定性较高的振动的部位的结构的简单结构的振动马达。
在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方案1是一种振动马达,具备:
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的传动轴;
具有沿上述中心轴的周向卷绕的线圈的静止部;
配置于上述传动轴的径向外侧而且配置于上述线圈的径向内侧,且相对于上述静止部能够沿一个方向振动的振动体;
配置于上述静止部与上述振动体之间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且沿周向卷绕的第一螺旋弹簧;
配置于上述静止部与上述振动体之间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且沿周向卷绕的第二螺旋弹簧;
配置于上述振动体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与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之间的第一承接板部;以及
配置于上述振动体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之间的第二承接板部,
上述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体包括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的第一磁铁、和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的第二磁铁,
包括磁性体在内的上述第一承接板部通过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上述第一磁铁,
包括磁性体在内的上述第二承接板部通过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上述第二磁铁。
方案2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具有向一个方向一方侧突出并收纳在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
上述第二承接板部具有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突出并收纳在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
方案3是根据方案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和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为同一形状。
方案4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和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为同一形状。
方案5是根据方案1~4任一项中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
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第一盖部;以及
收纳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第二盖部,
上述第一盖部和上述第二盖部为同一形状。
方案6是根据方案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线圈引出的引出线向一个方向一方侧被引出至静止部的外部。
方案7是根据方案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一盖部,
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上述第一盖部时的侧面部是180度的旋转对称形状,并在对置的边分别具有切口部,
上述引出线在上述切口部穿过。
方案8是根据方案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方案9是根据方案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方案10根据方案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
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第一盖部;
收纳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第二盖部;
固定于上述第一盖部且与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阻尼部件;以及
固定于上述第二盖部且与上述第二承接板部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的第二阻尼部件。
方案11是根据方案10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对上述线圈进行固定的线圈固定部,
上述振动体收纳在上述线圈固定部内,
在上述振动体的静止状态下,上述第一承接板部与上述线圈固定部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比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与上述第二阻尼部件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长,
在上述振动体的静止状态下,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与上述线圈固定部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比上述第一承接板部与上述第一阻尼部件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长。
方案12是根据方案1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方案13是根据方案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
对固定于上述振动体的上述传动轴的一个方向一方侧进行支撑的第一轴承部;以及
对上述传动轴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部,
上述第一轴承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
上述第二轴承部配置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
方案14是根据方案1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方案15是根据方案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卷绕为,在从一个方向上的相互相反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随着向周向的相同方向旋转而向一个方向上的相互相向的方向前进。
方案16是根据方案1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根据本申请示例的一个实施方式,可实现能够通过容易的组装来实现进行稳定性较高的振动的部位的结构的简单结构的振动马达。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振动马达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振动马达100的侧视剖视图。此外,图3示出振动马达100未运转且振动体6处于静止状态的图。
此外,以下,将传动轴9所具有的中心轴J的延伸方向称作“一个方向”,在各附图中记载为X方向。具体而言,将“一个方向一方侧”表示为X1,并将“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表示为X2。
并且,将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左右方向”,并在各附图中记载为Y方向。具体而言,将“左侧”表示为Y1,并将“右侧”表示为Y2。并且,将与一个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并在各附图中记载为Z方向。具体而言,将“上侧”表示为Z1,并将“下侧”表示为Z2。
并且,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单称作“径向”,并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单称作“周向”。但是,上述的各方向并非表示实际上设置于产品时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大致分为具备静止部S、振动体6、第一承接板部7、第二承接板部8、传动轴9、第一螺旋弹簧10、以及第二螺旋弹簧11。
静止部S具有箱体1、第一盖部2、第二盖部3、线圈固定部4、线圈5、第一轴承部12、第二轴承部13、第一阻尼部件14、以及第二阻尼部件15。
<1-1.罩部件的结构>
箱体1是沿一个方向延伸且外观呈矩形体状的罩部件,具有上表面部、下表面部、以及左右侧面部。箱体1的一个方向两侧开口。
第一盖部2(端罩)具有基部21和外壁部22。基部21和外壁部22作为同一部件来构成。外壁部22配置于基部2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当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时,外壁部22呈180度的旋转对称形状。
在外壁部22的上边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配置的两个突起部22A。当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22A从基部21向上侧突出。在外壁部22的下边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配置的两个突起部22B。当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22B从基部21向下侧突出。外壁部22具有配置于左右各边部的突起部22C。当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22C从基部21分别向左侧以及右侧突出。外壁部22具有配置于四角的突起部22D。当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22D从基部21分别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突出。
在外壁部22中的突起部22A与突起部22D之间设有切口部C1。即,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两个切口部C1。在外壁部22中的突起部22B与突起部22D之间设有切口部C2。即,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两个切口部C2。切口部C1、C2遍及外壁部22以及基部21地沿一个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将基部21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使箱体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的端部与突起部22A~22D接触,来将第一盖部2安装于箱体1。
第二盖部3(端罩)呈与第一盖部2相同的形状,具有基部31和外壁32。基部31和外壁部32作为同一部件来构成。外壁部32配置于基部31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当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观察时,外壁部32呈180度的旋转对称形状。
在外壁部32的上边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配置的两个突起部32A。当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32A从基部31向上侧突出。在外壁部32的下边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配置的两个突起部32B(未图示)。当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32B从基部31向下侧突出。外壁部32具有配置于左右各边部的突起部32C。当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32C从基部31分别向左侧以及右侧突出。外壁部32具有配置于四角的突起部32D。当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时,突起部32D从基部31分别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突出。
在外壁部32中的突起部32A与突起部32D之间设有切口部C3。即,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两个切口部C3。在外壁部32中的突起部32B与突起部32D之间设有切口部C4。即,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两个切口部C4。切口部C3、C4遍及外壁部32以及基部31地沿一个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将基部31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使箱体1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部与突起部32A~32D接触,来将第二盖部3安装于箱体1。
在第一盖部2的内部具有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23。在轴承保持部23的外周设有环状的槽部24。轴承保持部23具有轴承固定孔23A和贯通孔23B。轴承固定孔23A配置为比贯通孔23B更靠一个方向另一方侧,并与贯通孔23B连接。贯通孔23B的直径比轴承固定孔23A的直径小。第一轴承部12固定于轴承固定孔23A。第一轴承部12由套筒轴承等构成。
在第二盖部3的内部具有向一个方向一方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33。在轴承保持部33的外周设有环状的槽部34。轴承保持部33具有轴承固定孔33A和贯通孔33B。轴承固定孔33A配置为比贯通孔33B更靠一个方向一方侧,并与贯通孔33B连接。贯通孔33B的直径比轴承固定孔33A的直径小。第二轴承部13固定于轴承固定孔33A。第二轴承部13由套筒轴承等构成。
线圈固定部4(线圈骨架)具有第一基部41、第二基部42、以及筒部43。第一基部41、第二基部42、以及筒部43作为同一部件来构成。第一基部41配置为比第二基部42更靠一个方向一方侧,并与第二基部42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筒部43配置为被第一基部41和第二基部42从一个方向两侧夹住。
第一基部41具有一个方向一方侧开口并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孔部41A。第二基部42具有一个方向另一方侧开口并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孔部42A。筒部43具有沿一个方向在径向内侧贯通的贯通孔43A。贯通孔43A与孔部41A以及孔部42A连接。
线圈5沿周向卷绕于筒部43的径向外侧,并固定于线圈固定部4。线圈5配置为被第一基部41和第二基部42夹持。在线圈固定部4中,直至与线圈5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面接触的位置为止的部分相当于第一基部41,并且直至与线圈5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面接触的位置为止的部分相当于第二基部42。从线圈5引出的引出线51、52分别在第一基部41A的下部穿过,并向一个方向一方侧延伸。引出线51、52分别在设于第一盖部2的外壁部22的切口部C2穿过,并被引出至静止部S的外部。
振动体6具有第一磁铁61、第二磁铁62、以及极片63。第一磁铁61、第二磁铁62、以及极片63分别呈具有沿一个方向贯通的贯通孔的筒状。第一磁铁61配置为比第二磁铁62更靠一个方向一方侧。极片63配置为被第一磁铁61和第二磁铁62从一个方向两侧夹住。
传动轴9是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通过在第一磁铁61、第二磁铁62、以及极片63的各贯通孔穿过传动轴9,来将第一磁铁61、第二磁铁62、以及极片63固定于传动轴9。即,振动体6配置于传动轴9的径向外侧。振动体6的相对于传动轴9的固定通过粘合剂的粘合等来进行。传动轴9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保持于第一轴承部12,并且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保持于第二轴承部13。由此,振动体6以及传动轴9保持为能够沿一个方向移动。
并且,振动体6配置于孔部42A、贯通孔43A、以及孔部41A的内部。即,振动体6配置于线圈5的径向内侧。能够利用第一磁铁61、第二磁铁62以及极片63来形成在线圈5侧产生磁通的磁路。
第一螺旋弹簧10以及第二螺旋弹簧11构成为在周向上卷绕。第一螺旋弹簧10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收纳在第一盖部2的槽部24内。第二螺旋弹簧11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收纳在第二盖部3的槽部34内。第一螺旋弹簧10卷绕为,在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的情况下,随着沿周向朝右方旋转而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前进。第二螺旋弹簧11卷绕为,在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观察的情况下,随着沿周向朝右方旋转而向一个方向一方侧前进。第一螺旋弹簧10以及第二螺旋弹簧11与线圈5在一个方向上重叠。第一轴承部12配置于第一螺旋弹簧10的径向内侧。第二轴承部13配置于第二螺旋弹簧11的径向内侧。
第一承接板部7以及第二承接板部8呈圆盘状并呈同一形状。第一承接板部7配置于第一螺旋弹簧10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与第一磁铁61之间。第二承接板部8配置于第二螺旋弹簧1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与第二磁铁62之间。
第一承接板部7具有向一个方向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71、和向一个方向一方侧凹下的凹部72。突出部71配置于第一螺旋弹簧10的径向内侧。在凹部72收纳第一磁铁6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
第一承接板部7具有磁性体。第一承接板部7可以整体由磁性体构成,也可以仅在凹部72侧具有磁性体等。由此,第一承接板部7因磁力而吸附于第一磁铁61。
第二承接板部8具有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81、和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凹下的凹部82。突出部81配置于第二螺旋弹簧11的径向内侧。在凹部82收纳第二磁铁62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
第二承接板部8具有磁性体。第二承接板部8可以整体由磁性体构成,也可以仅在凹部82侧具有磁性体等。由此,第二承接板部8因磁力而吸附于第二磁铁62。
第一承接板部7通过第一螺旋弹簧10的弹力而受到推压,从而总是被推压至第一磁铁61。第二承接板部8通过第二螺旋弹簧11的弹力而受到推压,从而总是被推压至第二磁铁62。这样,第一承接板部7通过磁力而吸附于第一磁铁61,并且通过第一螺旋弹簧10而总是被推压至第一磁铁61,从而能够将第一承接板部7稳固地固定于第一磁铁61。同样,第二承接板部8通过磁力而吸附于第二磁铁62,并且通过第二螺旋弹簧11而总是被推压至第二磁铁62,从而能够将第二承接板部8稳固地固定于第二磁铁62。
第一阻尼部件14呈筒状,并固定于第一盖部2的轴承保持部23的顶面。第一阻尼部件14配置为与第一承接板部7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第二阻尼部件15呈筒状,并固定于第二盖部3的轴承保持部33的顶面。第二阻尼部件15配置为与第二承接板部8在一个方向上对置。
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振动马达100中,在未从引出线51、52对线圈5进行通电的情况下,不对振动体6施加力,从而振动体6成为静止状态。若在静止状态下对线圈5进行通电,则因线圈5所产生的磁通与振动体6所产生的磁通的相互作用而对振动体6施加力,从而振动体6沿一个方向振动。此时,传动轴9也由第一轴承部12以及第二轴承部13支撑两端部,并且沿一个方向振动。并且,此时,第一承接板部7以及第二承接板部8也沿一个方向振动,但如上所述,每一个承接板部都稳固地固定于振动体6,从而第一承接板部7以及第二承接板部8稳定地振动。
此外,在使振动马达100落下等情况下,即使振动体6较大地位移,第一承接板部7也与第一阻尼部件14接触,或者第二承接板部8与第二阻尼部件15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一承接板部7与第一盖部2的接触或者第二承接板部8与第二盖部3的接触而产生的碰撞音。
此时,如图3所示,在振动体6的静止状态下,第一承接板部7与线圈固定部4的第一基部41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1比第二承接板部8与第二阻尼部件15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2长。由此,即使在振动体6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较大地位移了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承接板部7与第一基部41接触之前第二承接板部8与第二阻尼部件15接触,所以也能够避免第一承接板部7与线圈固定部4接触而产生碰撞音的情况。
同样,在振动体6的静止状态下,第二承接板部8与线圈固定部4的第二基部42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4比第一承接板部7与第一阻尼部件14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3长。由此,即使在振动体6向一个方向一方侧较大地位移了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二承接板部8与第二基部42接触之前第一承接板部7与第一阻尼部件14接触,所以也能够避免第二承接板部8与线圈固定部4接触而产生碰撞音的情况。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预先将第一磁铁61、第二磁铁62、以及极片63固定于传动轴9,并将振动体6固定于传动轴9。
将固定有第二轴承部13以及阻尼部件15的第二盖部3的基部31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使第二盖部3的外壁部32的各突出部32A~32D与箱体1的端部接触,从而边进行第二盖部3的定位边将第二盖部3固定于箱体1。
而且,将第二螺旋弹簧11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收纳在第二盖部3的槽部34内。而且,将第二承接板部8的突出部81嵌入至第二螺旋弹簧1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径向内侧,从而将第二承接板部8配置于第二螺旋弹簧11。
而且,将线圈固定部4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使线圈固定部4的第二基部42与第二盖部3的基部31接触。此时,从固定于线圈固定部4的线圈5引出的引出线51、52从箱体1的内部穿过开口并延伸至外部。
而且,将固定有传动轴9的振动体6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将振动体6收纳在线圈固定部5的内部。此时,使振动体6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与第二承接板部8的凹部82接触。
而且,将第一承接板部7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且使第一受体部7的凹部72与振动体6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接触。而且,以将第一承接板部7的突出部71嵌入于第一螺旋弹簧10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径向内侧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承接板部7配置第一螺旋弹簧10。
而且,以在固定有第一轴承部12以及第一阻尼部件14的第一盖部2的槽部24内收纳第一螺旋弹簧10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方式将基部21从箱体1的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开口插入至内部,并使外壁部22的各突出部22A~22D与箱体1的端部接触。由此,边进行第一盖部2的定位边将第一盖部2固定于箱体1。此时,因第一螺旋弹簧10以及第二螺旋弹簧11的压缩所产生的各弹力,第一承接板部7以及第二承接板部8被推压至振动体6侧而被固定。并且,引出线51、52在外壁部22的切口部C2内穿过并从外壁部22向外部突出。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能够通过预先组装有振动体6来组装,从而组装变得容易。另外,仅利用第一螺旋弹簧10和振动体6来夹住第一承接板部7,并利用第二螺旋弹簧11和振动体6来夹住第二承接板部8,就能够稳固地进行各承接板部的固定,从而组装性变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具备:传动轴9,其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J;静止部S,其具有沿上述中心轴J的周向卷绕的线圈5;以及振动体6,其配置于上述传动轴9的径向外侧且配置于上述线圈5的径向内侧,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静止部S沿一个方向振动。
另外,振动马达100具备:第一螺旋弹簧10,其配置于上述静止部S与上述振动体6之间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且沿周向卷绕;第二螺旋弹簧11,其配置于上述静止部S与上述振动体6之间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且沿周向卷绕;第一承接板部7,其配置于上述振动体6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与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之间;以及第二承接板部8,其配置于上述振动体6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之间。
而且,上述振动体6包括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的第一磁铁61、和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的第二磁铁62。包括磁性体在内的上述第一承接板部7因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上述第一磁铁61。包括磁性体在内的上述第二承接板部8通过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上述第二磁铁62。
根据这样的结构,包括磁性体在内的承接板部7、8通过磁力而固定于磁铁61、62,并且通过螺旋弹簧10、11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磁铁61、62。因此,承接板部7、8稳固地固定于振动体6,从而能够使作为进行振动的部位的由振动体6以及承接板部7、8构成的结构成为稳定性较高的结构。而且,能够通过仅将承接板部7、8夹在螺旋弹簧10、11与磁铁61、62之间的容易的组装工序来实现这样的结构。并且,由于也不需要利用平衡锤和磁铁来夹住承接板部从而对承接板部进行固定,所以不需要平衡锤,进而能够成为减少了部件件数的简单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并不限定于搭载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手柄等的产品制品,但尤其在搭载于游戏机等的情况下,能够使振动马达100某程度地变得大型,从而即使是不具有平衡锤的结构,也能够容易通过使振动体变得大型来确保重量。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一承接板部7具有向一个方向一方侧突出并收纳在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71,上述第二承接板部8具有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突出并收纳在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81。
由此,能够以较小的尺寸来实现难以从螺旋弹簧脱离的结构的承接板部。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一承接板部7和上述第二承接板部8呈同一形状。由此,承接板部是一种即可,从而成为结构更加简单的振动马达。并且,从制造承接板部的金属模具的共用化以及承接板部的部件管理等方面看,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静止部S具有对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进行收纳并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第一盖部2、和对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进行收纳并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第二盖部3,上述第一盖部2和上述第二盖部3呈同一形状。由此,能够实现结构更加简单的振动马达,并且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从上述线圈5引出的引出线51、52向一个方向一方侧被引出至静止部S的外部。由此,不需要连接线圈的引出线的印刷电路基板等,从而实现部件减少以及制造工序的容易化。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静止部S具有对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进行收纳的第一盖部2,在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上述第一盖部2的侧面部呈180度的旋转对称形状,并在对置的边分别具有切口部C1、C2。上述引出线51、52在上述切口部C2穿过。
由此,在组装工序中,由于在第一盖部2的侧面部的任一个边的切口部C1、C2也能够穿过引出线51、52,所以安装第一盖部2的朝向的自由度增加,组装变得容易。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与上述线圈5在一个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增大螺旋弹簧的直径,并且能够抑制在螺旋弹簧产生纵弯曲。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静止部S具有:第一盖部2,其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并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第二盖部3,其收纳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并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第一阻尼部件14,其固定于上述第一盖部2,并与上述第一承接板部7在一个方向上对置;以及第二阻尼部件15,其固定于上述第二盖部3,并与上述第二承接板部8在一个方向上对置。
由此,即使在振动体异常地位移了的情况下,由于承接板部与阻尼部件接触,所以也能够抑制承接板部与盖部接触而产生碰撞音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静止部S具有对上述线圈5进行固定的线圈固定部4,上述振动体6收纳在上述线圈固定部4内。在上述振动体6的静止状态下,上述第一承接板部7与上述线圈固定部4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1比上述第二承接板部8与上述第二阻尼部件15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2长。在上述振动体6的静止状态下,上述第二承接板部8与上述线圈固定部4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4比上述第一承接板部7与上述第一阻尼部件14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L3长。
由此,即使在振动体异常地位移了的情况下,由于在一个承接板部与线圈固定部接触之前另一个承接板部与阻尼部件接触,所以也能够抑制承接板部与线圈固定部接触而产生碰撞音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静止部S具有对固定于上述振动体6的上述传动轴9的一个方向一方侧进行支撑的第一轴承部12、和对上述传动轴9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部13。上述第一轴承部12配置于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的径向内侧,并且上述第二轴承部13配置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的径向内侧。由此,不需要配置于相对于螺旋弹簧向一个方向偏离的位置,从而能够缩短振动马达的在一个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上述第一螺旋弹簧10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11卷绕为,在从一个方向上的相互相反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随着向周向的相同方向旋转而向一个方向上的相互相向的方向进入。由此,即使在由一个螺旋弹簧对振动体施加了周向的应力的情况下,另一个螺旋弹簧克服,或者另一个螺旋弹簧所产生的应力向相反方向施加于振动体。因此,应力相互抵消,从而能够抑制使振动体产生扭曲而产生噪声的情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将传动轴固定于一个方向两侧的各盖部,并且使振动体相对于传动轴可动。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轴承部。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于例如各种设备所具备的振动马达。
Claims (16)
1.一种振动马达,具备:
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的传动轴;
具有沿上述中心轴的周向卷绕的线圈的静止部;
配置于上述传动轴的径向外侧而且配置于上述线圈的径向内侧,且相对于上述静止部能够沿一个方向振动的振动体;
配置于上述静止部与上述振动体之间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且沿周向卷绕的第一螺旋弹簧;
配置于上述静止部与上述振动体之间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且沿周向卷绕的第二螺旋弹簧;
配置于上述振动体的一个方向一方侧与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之间的第一承接板部;以及
配置于上述振动体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之间的第二承接板部,
上述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体包括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的第一磁铁、和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的第二磁铁,
包括磁性体在内的上述第一承接板部通过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上述第一磁铁,
包括磁性体在内的上述第二承接板部通过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弹力而总是被推压至上述第二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具有向一个方向一方侧突出并收纳在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
上述第二承接板部具有向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突出并收纳在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和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为同一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和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为同一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
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第一盖部;以及
收纳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第二盖部,
上述第一盖部和上述第二盖部为同一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线圈引出的引出线向一个方向一方侧被引出至静止部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一盖部,
从一个方向一方侧观察上述第一盖部时的侧面部是180度的旋转对称形状,并在对置的边分别具有切口部,
上述引出线在上述切口部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
收纳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一方侧端部的第一盖部;
收纳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且配置于一个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的第二盖部;
固定于上述第一盖部且与上述第一承接板部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的第一阻尼部件;以及
固定于上述第二盖部且与上述第二承接板部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的第二阻尼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对上述线圈进行固定的线圈固定部,
上述振动体收纳在上述线圈固定部内,
在上述振动体的静止状态下,上述第一承接板部与上述线圈固定部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比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与上述第二阻尼部件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长,
在上述振动体的静止状态下,上述第二承接板部与上述线圈固定部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比上述第一承接板部与上述第一阻尼部件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的距离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止部具有:
对固定于上述振动体的上述传动轴的一个方向一方侧进行支撑的第一轴承部;以及
对上述传动轴的一个方向另一方侧进行支撑的第二轴承部,
上述第一轴承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
上述第二轴承部配置于上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卷绕为,在从一个方向上的相互相反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随着向周向的相同方向旋转而向一个方向上的相互相向的方向前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螺旋弹簧以及上述第二螺旋弹簧与上述线圈在一个方向上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6118 | 2017-02-28 | ||
JP2017036118A JP2018143041A (ja) | 2017-02-28 | 2017-02-28 | 振動モー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39382U true CN207939382U (zh) | 2018-10-02 |
Family
ID=63246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0967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39382U (zh) | 2017-02-28 | 2018-02-06 | 振动马达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248458A1 (zh) |
JP (1) | JP2018143041A (zh) |
CN (1) | CN2079393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0761A (zh) * | 2020-10-21 | 2020-12-18 | 江苏吉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轴、多转子、多分离组合式选粉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9438529A1 (en) * | 2019-04-05 | 2021-11-18 | Genergo S.R.L. |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linear movement |
JP7366585B2 (ja) * | 2019-05-16 | 2023-10-23 |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 リニアモータ |
JP7411442B2 (ja) * | 2020-02-27 | 2024-01-11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KR102391658B1 (ko) * | 2020-06-01 | 2022-04-27 |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영강성을 활용한 중력보상 보이스코일모터 |
JP2023091186A (ja) * | 2021-12-20 | 2023-06-30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63946A (en) * | 1968-03-20 | 1969-08-26 | Bell & Howell Co | Vibrometer with hermetically sealed magnet capsule |
US5231336A (en) * | 1992-01-03 | 1993-07-27 |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 | Actuator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
JP4155101B2 (ja) * | 2003-05-16 | 2008-09-24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振動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歯ブラシ |
DE112008000121T8 (de) * | 2007-01-31 | 2010-03-25 | Namiki Seimitsu Houseki K.K. | Motor und Endoskop mit Motor |
KR101061576B1 (ko) * | 2009-07-20 | 2011-09-0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마그넷 케이싱을 구비한 선형 진동모터 |
-
2017
- 2017-02-28 JP JP2017036118A patent/JP201814304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1-25 US US15/879,471 patent/US2018024845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2-06 CN CN201820209672.7U patent/CN2079393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0761A (zh) * | 2020-10-21 | 2020-12-18 | 江苏吉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轴、多转子、多分离组合式选粉机 |
CN112090761B (zh) * | 2020-10-21 | 2021-08-03 | 江苏吉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轴、多转子、多分离组合式选粉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48458A1 (en) | 2018-08-30 |
JP2018143041A (ja) | 2018-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939382U (zh) | 振动马达 | |
US10622877B2 (en) |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or | |
US8786144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CN208424040U (zh) | 马达 | |
US9059625B2 (en) | Linear vibration device having spring | |
CN106026485B (zh) | 马达 | |
KR101831930B1 (ko) |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 |
US20170110947A1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US8742634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US20170126109A1 (en) | Vibration motor | |
JP6346104B2 (ja) | 振動発生器 | |
CN103357566B (zh) | 振动器 | |
CN207010515U (zh) | 振动马达 | |
US8450886B2 (en) | Linear vibrator | |
WO2019029048A1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US20130026860A1 (en) | Vibration-generating device | |
US8552599B2 (en) |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 |
US8933597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CN109713870A (zh) | 具备带折弯部的板型弹簧的线性振动发生装置 | |
CN207053355U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US20220209638A1 (en) | Vibrating motor and haptic device | |
CN108933496A (zh) | 马达 | |
JP2019030112A (ja) | モータ | |
CN206250885U (zh) | 马达 | |
CN209844806U (zh) | 振动马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