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8829U -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8829U
CN207938829U CN201820406238.8U CN201820406238U CN207938829U CN 207938829 U CN207938829 U CN 207938829U CN 201820406238 U CN201820406238 U CN 201820406238U CN 207938829 U CN207938829 U CN 207938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poles
annular
whol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062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世平
杨杰
张佳路
苏彩虹
王俊皓
罗特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l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062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8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8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8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涉及接电装置技术领域,可使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布局简单明了,且提供生产效率。一种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的导通,包括分别连通火线、和零线的L极铜条和N极铜条,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均为环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均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本实用新型用于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

Description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电器及数码产品等电器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电器产品在家庭放置比较集中,这样就需要在家庭相应位置要有足够多的插座与电器上的插头进行连接,目前,一般的插座都是矩形结构的,在插入多个插头时,由于各个插头的形状各异,往往受空间影响,互相干涉,进而不能插入多个插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通过将插座设置成圆形的,插座上的插座位也沿圆周形布置,进而在插入多个插头时空间较大,适用范围灵活。
但是,现有技术中,圆形插座的内部电路接通还是采用多条导线来实现,而多条导线的结构一方面内部结构较为混乱,另一方面需要跳线焊接,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可使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布局简单明了,且提供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的导通,包括分别连通火线和零线的L极铜条和N极铜条,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均为环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均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
进一步地,包括连通地线的E极铜条,所述E极铜条为环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所述E极铜条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
进一步地,所述L极铜条包括第一L极铜条和第二L极铜条,所述第一L极铜条和第二L极铜条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为一体;所述N极铜条包括第一N极铜条和第二N极铜条,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第二N极铜条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L极铜条一端的第一卡舌,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L极铜条一端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孔内,以将所述第一L极铜条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
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N极铜条一端的第二卡舌,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N极铜条一端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舌伸入所述第二卡孔内,以将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处均焊接加固,所述第一L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所述第一卡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上,且沿与所述第一连接平台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L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上,且沿所述第二连接平台的厚度方向开设,当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孔内,将所述第一L极铜条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时,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与所述第二连接平台贴合;
所述第一N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所述第二卡舌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平台上,且沿与所述第三连接平台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N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平台,所述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平台上,且沿所述第四连接平台的厚度方向开设,当所述第二卡舌伸入所述第二卡孔内,将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时,所述第三连接平台与所述第四连接平台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平台或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上设有第一接线缺口,所述第三连接平台或所述第四连接平台上设有第二接线缺口,所述第一接线缺口和所述第二接线缺口用于连接所述圆形接线装置内部的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极铜条、所述第二L极铜条、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
或,所述第一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一L极铜条宽度的1~3倍,所述第二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二L极铜条宽度的1~3倍,所述第三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一N极铜条宽度的1~3倍,所述第四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二N极铜条宽度的1~3倍。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温控装置和开关的连接铜条,所述连接铜条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卡接结构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所述连接铜条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卡接结构与所述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极铜条上设有L极接线部,所述N极铜条上设有N极接线部,所述E极铜条上设有E极接线部,所述L极铜条上设有多个L极插接部、所述N极铜条设有多个N极插接部,所述E极铜条设有多个E极插接部,所述L极插接部、所述N极插接部和所述E极插接部用于连接插入所述圆形接电装置的插头,以将电路导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圆形接电装置,包括互相扣合的圆形上盖和圆形下盖,所述圆形上盖和所述圆形下盖之间设有上述中任一项的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导通内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和N极铜条靠近所述圆形上盖的外边缘设置,且厚度方向与所述圆形上盖的底面垂直,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靠近所述圆形上盖的中部设置,且厚度方向与所述圆形上盖的底面平行,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圆形上盖的底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上盖和所述圆形下盖之间设有温控装置和开关,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接线部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开关通过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所述温控装置设有温控接线部。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上盖上设有多个插座位,每个所述插座位包括多个插孔,所述圆形上盖和所述圆形下盖之间设有多个小座组件,多个所述小座组件和多个所述插座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小座组件上一一对应所述插孔设有多个插销位,所述插销位用于容纳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插接部、N极插接部和E极插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上盖分别对应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E极铜条和连接铜条设有第一支撑定位筋、第二支撑定位筋和第三支撑定位筋,所述第一支撑定位筋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所述第二支撑定位筋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所述第三支撑定位筋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所述小座组件对应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设有定位通槽,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位于所述定位通槽内,所述圆形上盖对应所述温控接线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靠在所述温控接线部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接线部、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E极接线部均沿与所述圆形上盖底面垂直的方向朝向所述圆形下盖延伸,所述圆形下盖一一对应所述温控接线部、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E极接线部设有三个避让通槽,所述温控接线部、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E极接线部均穿过所述避让通槽伸出所述圆形下盖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包括分别连通火线、零线和地线的L极铜条、N极铜条和E极铜条,进而可以保证圆形接电装置内部各种相电的导通。为了可以适应圆形接电装置的安装,L极铜条、N极铜条和E极铜条均为环形结构,且位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而且,由于L极铜条、N极铜条和E极铜条均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相比现有技术的多个导线的方案,使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更整齐,电路布局更明了,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同时,不要跳线焊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第一L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第二L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第一N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第二N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圆形上盖上安装环形整体铜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圆形上盖上安装环形整体铜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圆形上盖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圆形上盖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小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圆形下盖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的圆形下盖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L极铜条;11-第一L极铜条;111-第一连接平台;112-第一连接缺口;12-第二L极铜条;121-第二连接平台;13-L极接线部;14-第五卡接结构;15-L极插接部;2-N极铜条;21-第一N极铜条;211-第三连接平台;212-第二接线缺口;22-第二N极铜条;221-第四连接平台;23-N极接线部;24-N极插接部;3-E极铜条;31-E极接线部;32-E极插接部;4-第一卡接结构;41-第一卡舌;42-第一卡孔;5-第二卡接结构;51-第二卡舌;52-第二卡孔;6-连接铜条;61-第三卡接结构;62-第四卡接结构;7-圆形上盖;71-插座位;711-插孔;72-第一支撑定位筋;73-第二支撑定位筋;74-第三支撑定位筋;75-支撑柱;8-圆形下盖;81-避让通槽;91-温控装置;911-温控接线部;92-开关;93-小座组件;931-插销位;932-定位通槽;94-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的导通,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连通火线和零线的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均为环形结构,且位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均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连通火线和零线的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进而可以保证圆形接电装置内部各种相电的导通。为了可以适应圆形接电装置的安装,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均为环形结构,且位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而且,由于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均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相比现有技术的多个导线的方案,使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更整齐,电路布局更明了,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同时,不要跳线焊接,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地,接电装置内的电路具备火线和零线接入点,即可为其他设备等提供电能,但是,为了符合国家标准,以及安全考虑,还需要设置地线接入点,因此,如图1所示,包括连通地线的E极铜条3,同样的,E极铜条3为环形结构,且位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E极铜条3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
L极铜条1、N极铜条2和E极铜条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铜条,也可以是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其中一体成型的铜条制造安装较方便。为了节省材料,可将长度或两端跨度较长的铜条风两部分或多部分制造,再进行固定连接,进而节省材料,方便安装操作。将两部分或多部分铜条固定为一体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接、铆接、焊接和点焊等。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卡接固定的方式,L极铜条1包括第一L极铜条11和第二L极铜条12,第一L极铜条11和第二L极铜条12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卡接固定为一体;如图5、图6和图7所示,N极铜条2包括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通过第二卡接结构5卡接固定为一体。
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结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L极铜条11一端的第一卡舌41,以及设置在第二L极铜条12一端的第一卡孔42,第一卡舌41伸入第一卡孔42内,以将第一L极铜条11和第二L极铜条12卡接固定为一体;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卡接结构5包括设置在第一N极铜条21一端的第二卡舌51,以及设置在第二N极铜条22一端的第二卡孔52,第二卡舌51伸入第二卡孔52内,以将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卡接固定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固定的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案,在保证固定牢靠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另外,上述卡接固定的方案中,卡舌和卡孔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第一卡舌41可以设置在第二L极铜条12一端,第一卡孔42可以设置在第一L极铜条11一端,通过第一卡舌41伸入第一卡孔42内,也可以将第一L极铜条11和第二L极铜条12卡接固定为一体;同样的,第二卡舌51可以设置在第一N极铜条21一端,第二卡孔52可以设置在第二N极铜条22一端,通过第二卡舌51伸入第二卡孔52内,也可以以将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卡接固定为一体。
由于L极铜条1、N极铜条2和E极铜条3需要传输电流,导通电路,卡接固定的方式可能在连接处发生错位,进而接触不良,因此,可对连接处加强固定,以避免接触不良的问题,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结构4和第二卡接结构5处均焊接加固,第一L极铜条1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111,第一卡舌41设置于第一连接平台111上,且沿与第一连接平台111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L极铜条1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121,第一卡孔42设置于第二连接平台121上,且沿第二连接平台121的厚度方向开设,当第一卡舌41伸入第一卡孔42内,将第一L极铜条11和第二L极铜条12卡接固定为一体时,第一连接平台111与第二连接平台121贴合;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N极铜条21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211,第二卡舌51设置于第三连接平台211上,且沿与第三连接平台211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N极铜条22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平台221,第二卡孔52设置于第四连接平台221上,且沿第四连接平台221的厚度方向开设,当第二卡舌51伸入第二卡孔52内,将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卡接固定为一体时,第三连接平台211与第四连接平台221贴合。
首先,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和第二卡接结构5处均焊接加固,增加固定强度,且焊接的焊料可导电(优选锡焊),更加保证良好的接触。其次,第一L极铜条11和第二L极铜条12卡接固定为一体时,第一连接平台111与第二连接平台121贴合,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卡接固定为一体时,第三连接平台211与第四连接平台221贴合,保证接触为面接触而非点接触,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散热面积,利于电路导通及降低温升。同时,第一连接平台111、第二连接平台121、第三连接平台211和第四连接平台221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卡接结构4和第二卡接结构5处焊接时,防止焊料滴落至其他地方,避免损伤其他部件。
接电装置为了可以指示电路中是否通电,常设置指示灯,为了方便连接指示灯,如图1、图4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平台111或第二连接平台121上设有第一接线缺口112,第三连接平台211或第四连接平台221上设有第二接线缺口212,第一接线缺口112和第二接线缺口212用于连接圆形接线装置内部的指示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缺口112和第二接线缺口可以是设置在对应的连接平台上,当然,具体地,根据结构需要,为方便安装,也可以设置在对应的卡舌处,或卡孔处。
结合铜条不同结构,实现大面积接触有多种结构,主要是控制上述的第一连接平台111、第二连接平台121、第三连接平台211和第四连接平台221的宽度。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L极铜条11、第二L极铜条12、第一N极铜条21和第二N极铜条2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经大量实验验证,在铜条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时,即,第一连接平台111、第二连接平台121、第三连接平台211和第四连接平台221的宽度也大于或等于10毫米,可以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
当然,在铜条宽度不足10毫米时,也可以是第一连接平台111的宽度为第一L极铜条11宽度的1~3倍,第二连接平台121的宽度为第二L极铜条12宽度的1~3倍,第三连接平台211的宽度为第一N极铜条21宽度的1~3倍,第四连接平台221的宽度为第二N极铜条22宽度的1~3倍。这样,也可以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地,接电装置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和用于检测控制内部温度的温控装置,且开关和温控装置需要与火线线路连接,这样更加安全,在开关和温控装置之间也需要将电路导通,因此,在此段电路也可不采用跳线焊接,而采用铜条,参照图1和图8,还包括用于连接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温控装置和开关的连接铜条6,连接铜条6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卡接结构61与温控装置连接,连接铜条6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卡接结构62与开关连接。
L极铜条1、N极铜条2和E极铜条3需要分别连通火线、零线和地线,为了方便电路导通,如图2所示,L极铜条1上设有L极接线部13,如图5所示,N极铜条2上设有N极接线部23,如图9所示,E极铜条3上设有E极接线部31。
上述L极接线部13、N极接线部23和E极接线部31是接电装置的输入端,对应的,需要有输出端才能为其他设备传输电流。一般的,需要有与插头配合的插接结构,如图2所示,L极铜条1上设有多个L极插接部15、如图5所示,N极铜条2设有多个N极插接部24,如图9所示,E极铜条3设有多个E极插接部32,L极插接部15、N极插接部24和E极插接部32用于连接插入圆形接电装置的插头,以将电路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和图2,当接电装置内设置温控装置和开关后,L极铜条1需要与温控装置和开关连通,以便于控制电路的温度和通断,因此,为了将L极铜条1与温控装置和开关连通,L极接线部13通过第五卡接结构14与开关连接。另外,第三卡接结构61、第四卡接结构62和第五卡接结构14的具体结构同样也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卡接、铆接、焊接和点焊等。当然,也可以是与上述第一卡接结构4和第二卡接结构5的结构相同,即,设置连接平台,利用卡勾和卡孔配合等卡接结构固定,进一步地,可以再焊接加固等。同样的,在设置连接平台后,为保证相连接的两个铜条或部件之间足够的接触面积,连接平台也需要满足上述大于或等于10毫米;或者,连接平台的宽度为对应铜条宽度的1~3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圆形接电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互相扣合的圆形上盖7和圆形下盖8,圆形上盖7和圆形下盖8之间设有上述中任一项的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导通内部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如图10所示,由于在圆形上盖7和圆形下盖8之间设有上述中任一项的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导通内部电路,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可使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布局简单明了,且提供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形接电装置,可以是需要内部电路导通的各种接电装置,例如,圆形插座和线盘等。
为了方便布局,且节省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空间,如图11和图12所示,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1和N极铜条2靠近圆形上盖7的外边缘设置,且厚度方向与圆形上盖7的底面垂直,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3靠近圆形上盖7的中部设置,且厚度方向与圆形上盖7的底面平行,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6的厚度方向与圆形上盖7的底面平行。另外,有利于节省铜材,提高资源利用率。
接电装置中为了更加安全,常需要设置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和用于检测控制内部温度的温控装置,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圆形上盖7和圆形下盖8之间设有温控装置91和开关92,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接线部13与开关92连接,开关92通过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6与温控装置91连接,温控装置91设有温控接线部911。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圆形上盖7上设有多个插座位71,每个插座位71包括多个插孔711,圆形上盖7和圆形下盖8之间设有多个小座组件93,多个小座组件93和多个插座位71一一对应,每个小座组件93上一一对应插孔71设有多个插销位931,插销位931用于容纳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插接部15、N极插接部24和E极插接部32。通过插座位71的插孔711、小座组件93的插销位931以及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插接部15、N极插接部24和E极插接部32一一对应,可实现连接插入圆形接电装置的插头。
为了防止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1、N极铜条、E极铜条3和连接铜条6安装在圆形上盖7和圆形下盖8之间后发生窜动位移,如图11、图13和图15所示,圆形上盖7分别对应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1、E极铜条3和连接铜条6设有第一支撑定位筋72、第二支撑定位筋73和第三支撑定位筋74,第一支撑定位筋72用于支撑固定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1,第二支撑定位筋73用于支撑固定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3,第三支撑定位筋74用于支撑固定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6,小座组件93对应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2设有定位通槽932,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2位于定位通槽932内,圆形上盖7对应温控接线部911设有支撑柱75,支撑柱75抵靠在温控接线部911下方。
圆形接电装置的电流输入端可以在圆形接电装置内部与环形整体铜条连接,也可以在圆形接电装置外部与环形整体铜条连接,参照图11、图16和图17,温控接线部911、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23、E极接线部31均沿与圆形上盖7底面垂直的方向朝向圆形下盖8延伸,圆形下盖8一一对应温控接线部911、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23、E极接线部31设有三个避让通槽81,温控接线部911、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31、E极接线部均31穿过避让通槽81伸出圆形下盖8外部。
另外,为了进一步固定环形整体铜条输入端,以方便接线,且工作过程中牢靠安全,可利用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结构将固定环形整体铜条输入端抵靠固定,例如,如图16和图17所示,多个避让通槽81为中空的柱形槽,且沿圆形下盖8朝向圆形上盖7延伸,这样,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接线部31伸入对应的避让通槽81内,对应的避让通槽81的端部可以抵靠在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3上,可将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接线部31固定;再参照图11,温控接线部911伸入对应的避让通槽81内,对应的避让通槽81的端部可以抵靠在温控接线部911的末端,可将温控接线部911固定;而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2可能比较靠近圆形上盖7,这时需要增大对应的避让通槽81的长度,或,设置对应的结构,使避让通槽81的端部可以抵靠在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2靠近N极接线部23的位置,例如,在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23上设有压脚结构,进而避让通槽81的端部可以抵靠在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23上的压脚结构上,以将N极接线部23固定。
当然,为了可以指示圆形接电装置中是否通电,如图10和图11所示,接电装置内设有指示灯94。指示灯94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等。
为了便于布局和美观,和方便观察和操作,参照图12和图14,温控装置91、开关92和指示灯94均朝向圆形上盖7设置,且开关位于圆形上盖7的中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圆形接电装置内部电路的导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通火线和零线的L极铜条和N极铜条,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均为环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所述L极铜条和所述N极铜条均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地线的E极铜条,所述E极铜条为环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所述E极铜条为一体成型的铜条或被固定为一体的铜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铜条包括第一L极铜条和第二L极铜条,所述第一L极铜条和第二L极铜条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为一体;所述N极铜条包括第一N极铜条和第二N极铜条,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第二N极铜条通过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L极铜条一端的第一卡舌,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L极铜条一端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孔内,以将所述第一L极铜条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
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N极铜条一端的第二卡舌,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N极铜条一端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舌伸入所述第二卡孔内,以将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处均焊接加固,所述第一L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所述第一卡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上,且沿与所述第一连接平台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L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上,且沿所述第二连接平台的厚度方向开设,当所述第一卡舌伸入所述第一卡孔内,将所述第一L极铜条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时,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与所述第二连接平台贴合;
所述第一N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所述第二卡舌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平台上,且沿与所述第三连接平台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N极铜条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平台,所述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平台上,且沿所述第四连接平台的厚度方向开设,当所述第二卡舌伸入所述第二卡孔内,将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卡接固定为一体时,所述第三连接平台与所述第四连接平台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平台或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上设有第一接线缺口,所述第三连接平台或所述第四连接平台上设有第二接线缺口,所述第一接线缺口和所述第二接线缺口用于连接所述圆形接线装置内部的指示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极铜条、所述第二L极铜条、所述第一N极铜条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
或,所述第一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一L极铜条宽度的1~3倍,所述第二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二L极铜条宽度的1~3倍,所述第三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一N极铜条宽度的1~3倍,所述第四连接平台的宽度为所述第二N极铜条宽度的1~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圆形接电装置内部温控装置和开关的连接铜条,所述连接铜条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卡接结构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所述连接铜条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卡接结构与所述开关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铜条上设有L极接线部,所述N极铜条上设有N极接线部,所述E极铜条上设有E极接线部,所述L极铜条上设有多个L极插接部、所述N极铜条设有多个N极插接部,所述E极铜条设有多个E极插接部,所述L极插接部、所述N极插接部和所述E极插接部用于连接插入所述圆形接电装置的插头,以将电路导通。
10.一种圆形接电装置,包括互相扣合的圆形上盖和圆形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上盖和所述圆形下盖之间设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整体铜条,用于导通内部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圆形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和N极铜条靠近所述圆形上盖的外边缘设置,且厚度方向与所述圆形上盖的底面垂直,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靠近所述圆形上盖的中部设置,且厚度方向与所述圆形上盖的底面平行,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圆形上盖的底面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圆形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上盖和所述圆形下盖之间设有温控装置和开关,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接线部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开关通过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所述温控装置设有温控接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形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上盖上设有多个插座位,每个所述插座位包括多个插孔,所述圆形上盖和所述圆形下盖之间设有多个小座组件,多个所述小座组件和多个所述插座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小座组件上一一对应所述插孔设有多个插销位,所述插销位用于容纳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插接部、N极插接部和E极插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形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上盖分别对应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E极铜条和连接铜条设有第一支撑定位筋、第二支撑定位筋和第三支撑定位筋,所述第一支撑定位筋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L极铜条,所述第二支撑定位筋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E极铜条,所述第三支撑定位筋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连接铜条,所述小座组件对应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设有定位通槽,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铜条位于所述定位通槽内,所述圆形上盖对应所述温控接线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靠在所述温控接线部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形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接线部、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E极接线部均沿与所述圆形上盖底面垂直的方向朝向所述圆形下盖延伸,所述圆形下盖一一对应所述温控接线部、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E极接线部设有三个避让通槽,所述温控接线部、所述环形整体铜条的N极接线部、E极接线部均穿过所述避让通槽伸出所述圆形下盖外部。
CN201820406238.8U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Active CN207938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6238.8U CN207938829U (zh)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6238.8U CN207938829U (zh)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8829U true CN207938829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5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06238.8U Active CN207938829U (zh) 2018-03-23 2018-03-23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8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2715U (zh) 一种断路器
CN107819312B (zh) 线束分配装置
CN207938829U (zh) 一种环形整体铜条及圆形接电装置
CN206323247U (zh) 用于电机的接线座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02308356U (zh) 快速接线端子
CN202019075U (zh) 一种转换器插座
CN202134687U (zh) 电连接器
CN109088505A (zh) 一种可拆卸更换接线柱的电机接线板及其接线方法
CN205303725U (zh) 一种铜排网络结构
CN102683918B (zh) 一种快速接线器
CN208337278U (zh) 电机接线结构及电机
CN208874405U (zh) 一种可拆卸更换接线柱的电机接线板
JP3178907U (ja) テーブルタップ
CN203288807U (zh) 插座
CN203707485U (zh) 一种xp密集型母线槽与插接箱的接地系统
CN102946079B (zh) 一种适用于2500a及以上电流的拼接母线连接器
CN206180150U (zh) 一种接头及选用这种接头的墙面插座、墙面开关
CN204497386U (zh) 塑壳断路器转接器
CN210518130U (zh) 多交流制式适配电源装置及整流电源设备
CN205408377U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209948237U (zh) 一种插排的铜件结构
CN204538484U (zh) 一种通用母线连接器
CN218101770U (zh) 一种便于快速接线的插座
CN109473788A (zh) 一种多点接线用强化电线
CN102082344B (zh) 一种转换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