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8807U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88807U CN203288807U CN2013201385021U CN201320138502U CN203288807U CN 203288807 U CN203288807 U CN 203288807U CN 2013201385021 U CN2013201385021 U CN 2013201385021U CN 201320138502 U CN201320138502 U CN 201320138502U CN 203288807 U CN203288807 U CN 2032888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tmost point
- copper bar
- poles
- earth
- slee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插座结构布置不合理、插套容易松脱或脱落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置N极铜条、L极铜条;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双孔插套座和三孔插套座;所述双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两极N极插套和两极L极插套;所述三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两极N极插套、两极L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和三极L极插套;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第二两极N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通过所述N极铜条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第二两极L极插套和三极L极插套通过所述L极铜条连为一体式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结构布置合理,占用空间小,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现有插座的三极插套和两极插套之间分布不合理,相互之间距离较大,且插套基本上采用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容易松脱或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可以解决现有插座结构布置不合理、插套容易松脱或脱落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置N极铜条、L极铜条;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双孔插套座和三孔插套座;所述双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两极N极插套和两极L极插套;所述三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两极N极插套、两极L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和三极L极插套;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第二两极N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通过所述N极铜条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第二两极L极插套和三极L极插套通过所述L极铜条连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还设置E极铜条和E极插套,所述E极插套与所述E极铜条连为一体式结构,并位于所述E极铜条内侧上方,所述E极插套设置在所述两极N极插套与所述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第二两极N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第一两极L极插套、第二两极L极插套和三极L极插套均位于所述N极铜条和所述L极铜条中间;所述N极铜条位于所述L极铜条上方,且所述第二两极N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与所述L极铜条之间的距离为2~6mm。
优选的,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位于所述E极铜条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与所述E极铜条之间的距离为2~6mm。
优选的,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第二两极L极插套、三极L极插套和L极铜条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第二两极N极插套、三极N极插套和N极铜条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
优选的,所述E极铜条和E极插套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由连接铜条、第一插套片、第二插套片、第三插套片连为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铜条由所述N极铜条的分支冲压折弯成型。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三极底座、第一两极底座和第二两极底座;所述三极N极插套和三极L极插套分别安装在三极底座上;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和第一两极L极插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两极底座上;所述两极第二N极插套、第二两极L极插套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两极底座上;所述三极底座上设置有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和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所述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和所述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之间的高低差值在3~10mm之间;所述第一两极底座上设置有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和第二L极铜条固定点,所述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之间的高低差值在3~10mm之间;所述第二两极底座上设置第二E极铜条固定点;所述E极铜条放置在所述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和所述第二E极铜条固定点上;所述N极铜条放置在所述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上;所述L极铜条放置在所述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固定点上。
进一步的,上述插座还包括上壳体和绝缘片;所述绝缘片与所述上壳体连为一体式,并位于所述第二两极L极插套与所述N极铜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固定点;所述固定点将所述N极铜条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布置合理,占用空间小,节约成本;三极插套和两极插套紧凑分布,缩小了插套之间的距离,节约了材料,且同极插套之间通过铜条连成一体式结构,不用焊接或铆接,避免了插套连接松脱或脱落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插座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第一两极N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插座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具体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列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插座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N极铜条2、L极铜条3;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双孔插套座和三孔插套座;所述双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两极N极插套21和第一两极L极插套31;所述三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二两极N极插套22、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三极N极插套23和三极L极插套33;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通过所述N极铜条2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31、第二两极L极插套32和三极L极插套33通过所述L极铜条3连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下壳体1上还设置E极铜条4和E极插套41,所述E极插套41与所述E极铜条4连为一体式结构,并位于所述E极铜条4内侧上方,所述E极插套41设置在所述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与所述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之间。
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第一两极L极插套31、第二两极L极插套32和三极L极插套33均位于所述N极铜条2和所述L极铜条3中间;所述N极铜条2位于所述L极铜条3上方,且所述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与所述L极铜条3之间的距离为2~6CM。
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位于所述E极铜条4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与所述E极铜条4之间的距离为2~6CM。
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31、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三极L极插套33和L极铜条3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和N极铜条2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
所述E极铜条4和E极插套41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
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由连接铜条211、第一插套片212、第二插套片213、第三插套片214连为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铜条211由所述N极铜条2的分支冲压折弯成型。
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有三极底座11、第一两极底座12和第二两极底座13;所述三极N极插套23和三极L极插套33分别安装在三极底座11上;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和第一两极L极插套31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两极底座12上;所述两极第二N极插套22、第二两极L极插套32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两极底座13上;所述三极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111和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112,所述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111和所述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112之间的高低差值在3~10mm之间;所述第一两极底座12上设置有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121、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122和第二L极铜条固定点123,所述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121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122之间的高低差值在3~10mm之间;所述第二两极底座13上设置第二E极铜条固定点131;所述E极铜条4放置在所述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121和所述第二E极铜条固定点131上;所述N极铜条2放置在所述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112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122上;所述L极铜条3放置在所述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111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固定点123上。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插座还包括上壳体5和绝缘片51;所述绝缘片51与所述上壳体5连为一体式,并位于所述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与所述N极铜条2之间。所述上壳体5上设置固定点52;所述固定点52将所述N极铜条2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与所述上壳体5之间。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N极铜条(2)、L极铜条(3);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双孔插套座和三孔插套座;所述双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两极N极插套(21)和第一两极L极插套(31);所述三孔插套座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二两极N极插套(22)、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三极N极插套(23)和三极L极插套(33);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通过所述N极铜条(2)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31)、第二两极L极插套(32)和三极L极插套(33)通过所述L极铜条(3)连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上还设置E极铜条(4)和E极插套(41),所述E极插套(41)与所述E极铜条(4)连为一体式结构,并位于所述E极铜条(4)内侧上方,所述E极插套(41)设置在所述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与所述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第一两极L极插套(31)、第二两极L极插套(32)和三极L极插套(33)均位于所述N极铜条(2)和所述L极铜条(3)中间;所述N极铜条(2)位于所述L极铜条(3)上方,且所述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与所述L极铜条(3)之间的距离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位于所述E极铜条(4)的上方,且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与所述E极铜条(4)之间的距离为2~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极L极插套(31)、 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三极L极插套(33)和L极铜条(3)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第二两极N极插套(22)、三极N极插套(23)和N极铜条(2)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铜条(4)和E极插套(41)在一整条铜片上冲压折弯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由连接铜条(211)、第一插套片(212)、第二插套片(213)、第三插套片(214)连为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铜条(211)由所述N极铜条(2)的分支冲压折弯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有三极底座(11)、第一两极底座(12)和第二两极底座(13);所述三极N极插套(23)和三极L极插套(33)分别安装在三极底座(11)上;所述第一两极N极插套(21)和第一两极L极插套(31)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两极底座(12)上;所述两极第二N极插套(22)、第二两极L极插套(32)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两极底座(13)上;所述三极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111)和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112),所述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111)和所述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112)之间的高低差值在3~10mm之间;所述第一两极底座(12)上设置有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121)、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122)和第二L极铜条固定点(123),所述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121)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122)之间的高低差值在3~10mm之间;所述第二两极底座(13)上设置第二E极铜条固定点(131);所述E极铜条(4)放置在所述第一E极铜条固定点(121)和所述第二E极铜条固定点(131)上;所述N极铜条(2)放置在所述第一N极铜条固定点(112)和所述第二N极铜条固定点(122)上;所述L极铜条(3)放置在所述第一L极铜条固定点(111)和所述第二L极铜条固定点(12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壳体(5)和绝缘片(51);所述绝缘片(51)与所述上壳体(5)连为一体式,并位于所述第二两极L极插套(32)与所述N极铜条(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5上设置固定点(52);所述固定点(52)将所述N极铜条(2)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与所述上壳体(5)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385021U CN203288807U (zh) | 2013-03-25 | 2013-03-25 | 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385021U CN203288807U (zh) | 2013-03-25 | 2013-03-25 | 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88807U true CN203288807U (zh) | 2013-11-13 |
Family
ID=4954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1385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807U (zh) | 2013-03-25 | 2013-03-25 | 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8880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1170A (zh) * | 2014-06-27 | 2016-01-27 |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直线型铜条折弯方法 |
CN109037999A (zh) * | 2018-08-08 | 2018-12-18 | 宁波公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插座用铜条、插座及插座用铜条加工工艺 |
-
2013
- 2013-03-25 CN CN2013201385021U patent/CN20328880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1170A (zh) * | 2014-06-27 | 2016-01-27 |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直线型铜条折弯方法 |
CN105281170B (zh) * | 2014-06-27 | 2018-05-08 |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直线型铜条折弯方法 |
CN109037999A (zh) * | 2018-08-08 | 2018-12-18 | 宁波公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插座用铜条、插座及插座用铜条加工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72126B2 (ja) | コンセントソケット用の交換モジュール及び交換モジュール付きコンセントソケット | |
CN203288807U (zh) | 插座 | |
CN203690553U (zh) | 一种简易旋转式多功能插座 | |
CN101394049B (zh) | 可伸缩调整的导电装置及插座装置 | |
KR20100099483A (ko) | 이동가능한 전기소켓을 갖는 멀티탭 | |
CN102148464A (zh) | 带usb接口的电源插座 | |
CN203288799U (zh) | 插座 | |
CN202997122U (zh) | 一种新型插座 | |
CN201408899Y (zh) | 扩展插头 | |
CN203911145U (zh) | 一种带usb接口的智能插座 | |
CN203932397U (zh) | 插套 | |
CN204361562U (zh) |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配电柜的1/2单元抽屉用侧出线电路分线转接装置 | |
CN203644963U (zh) | 一种快接端子台 | |
CN203377405U (zh) | 一种新型的插座 | |
CN205282713U (zh) | 一种插头不易脱离的多功能转换插座 | |
CN202997121U (zh) | 一种新型插座 | |
CN204333732U (zh) |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配电柜的1/2单元抽屉用电路分线转接装置 | |
CN205355470U (zh) | 一种多功能插座 | |
CN203722009U (zh) | 漏电保护插座 | |
CN202127122U (zh) | 可分离式器具耦合器 | |
CN203406488U (zh) | 组合式插线板 | |
CN214313795U (zh) | 一种多功能转化双面插座 | |
CN216529497U (zh) | 双位墙壁电源插座 | |
CN202042720U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可移动插座 | |
CN208782201U (zh) | “u”型插头转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