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8761U -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8761U
CN207938761U CN201820343267.4U CN201820343267U CN207938761U CN 207938761 U CN207938761 U CN 207938761U CN 201820343267 U CN201820343267 U CN 201820343267U CN 207938761 U CN207938761 U CN 207938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coldplate
heat
cooling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432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432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8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8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8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电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冷却板包括用于冷却电芯的冷却面,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导热通道,多个导热通道沿着平行于冷却面的方向均匀排布;用于向冷却板输送冷却液的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流口,多个导热通道的入口均与出流口相连通;导热胶垫,导热胶垫的正面贴合设置在冷却面。冷却组件包括电芯和电芯冷却装置,电芯贴合设置在导热胶垫背向冷却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对电芯均匀降温,提高了电芯的降温速度,增加了电芯的工作效率,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芯与冷却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车辆所需电池数目较大,而车辆上的装载空间有限,电池紧密排列设置。当车辆在高速、低速、加速、减速等交替变换的行驶状况下运行时,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以不同生热速率产生大量的热量,加上时间累积以及空间影响会产生不均匀热量聚集,从而导致电池组运行环境温度复杂多变。这对电池的SOC(电荷状态)、可用容量、充放电效率、以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时冷却电芯对提高电池性能有很大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液冷是冷却电芯的一种方式。具体地,将电芯放置在冷却板上,在冷却板上通入冷却液用于冷却电芯。发明人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液冷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冷却液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冷却板的内部,冷却液在冷却板的内部分布不均匀,导致冷却板对电芯的冷却不均匀,电芯存在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第二,仅通过冷却板对电芯冷却存在冷却效率低的问题,电芯降温慢,拖慢了电芯的工作效率,缩短了电芯的使用寿命;第三,电芯一般被抵接在两个冷却板之间,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差,电芯存在易位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电芯均匀降温,提高电芯的降温速度,增加电芯的工作效率,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芯与冷却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用于冷却电芯的冷却面,所述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导热通道,多个所述导热通道沿着平行于所述冷却面的方向均匀排布;用于向所述冷却板输送冷却液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流口,多个所述导热通道的入口均与所述出流口相连通;导热胶垫,所述导热胶垫贴合设置在所述冷却面。冷却液从引流管的多个出口进入冷却板上的多个导热通道内,多个导热通道在冷却板的内部均匀分布,位于多个导热通道内部的冷却液可以使冷却板均匀散热,贴合在冷却面上的导热胶垫可以减少冷却板与电芯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起到缓冲效果和绝缘作用。可选地,所述导热胶垫与所述冷却板胶粘连接。可以增加导热胶垫与冷却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导热胶垫与冷却板紧密接触,有利于提高导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导热胶垫为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自带粘性,可以直接贴合粘接在冷却板上,使导热胶垫与冷却板之间零间隔,进一步地增加对电芯的冷却效率。
可选地,所述电芯为方形电芯。冷却板的表面为平面,电芯设置成方形可以增加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导热通道为条形通道。条形通道可使导热通道上靠近冷却面的内表面与冷却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同,进一步地保证对电芯制冷的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冷却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板沿着所述引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个冷却板上均可以设置电芯,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增加电芯冷却装置上设置电芯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电芯排列的紧凑性,节约空间。
可选地,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为h,h≤3mm。冷却板的厚度减小可以节约空间,提高冷却液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所述电芯冷却装置还包括出流管,所述出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流口,所述入流口与多个所述导热通道的出口相连通。出流管可以增加冷却液的流动性,便于更多低温的冷却液从引流管输送至冷却板,增加冷却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包括电芯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所述电芯贴合设置在所述导热胶垫背向所述冷却面的一侧。电芯与冷却板之间通过导热胶垫快速换热,可对电芯快速均匀地降温,电芯贴合在导热胶垫上,具有较好地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导热胶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上。导热胶垫贴合设置在电芯上可以减少冷却板与电芯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效果,且增加了安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冷却液从引流管的出口进入冷却板内的多个导热通道内,多个导热通道在冷却板的内部均匀分布,位于多个导热通道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对冷却板均匀散热,贴合在冷却面上的可以减少冷却板与电芯之间的接触热阻,同时起到缓冲效果和绝缘作用,提高电芯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将冷却板上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电芯上,实现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有效换热,与导热通道一起产生双重制冷的效果,使电芯均匀快速地降温,提高了电芯的工作效率,延长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横截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1、引流管2、以及导热胶垫3。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冷却板1包括用于冷却电芯5的冷却面11,具体为电芯5通过冷却面11与冷却板1进行热交换。冷却板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导热通道12,多个导热通道12沿着平行于冷却面11的方向均匀排布,即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热通道12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引流管2用于向冷却板1输送冷却液,引流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流口,多个导热通道12的入口均与出流口相连通,多个导热通道12使冷却液可以在冷却板1内均匀地流动,保证冷却板1与电芯5之间均匀换热。导热胶垫3贴合设置在冷却面11,导热胶垫3用于安装电芯5,电芯5通过导热胶垫3与冷却板1进行热交换,多个导热通道12和导热胶垫3实现了电芯冷却装置的双重散热效果,对电芯5高效均匀地降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冷却液从引流管2的出口进入冷却板1上的多个导热通道12内,多个导热通道12在冷却板1的内部均匀分布,位于多个导热通道12内部的冷却液可以使冷却板1均匀散热,贴合在冷却面11上的导热胶垫3可以将冷却板1上的热量向外快速传递,可以减少冷却板1与电芯5之间的接触热阻,同时起到缓冲效果和绝缘作用。以电芯5贴合设置在导热胶垫3上背向冷却面11的一侧为例,导热胶垫3可以提高电芯5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将冷却板1上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电芯5上,实现电芯5与冷却板1之间的有效换热,使电芯5均匀快速地降温,提高了电芯5的工作效率,延长了电芯5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导热胶垫3与冷却板1胶粘连接,可以增加导热胶垫3与冷却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减小导热胶垫3与冷却板1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导热效率。
可选地,导热胶垫3为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自带粘性,可以直接贴合粘接在冷却板1上,使导热胶垫3与冷却板1之间零间隔,进一步地增加对电芯5的冷却效率。
较佳地,电芯5为方形电芯5。冷却板1的表面为平面,电芯5设置成方形可以增加电芯5与冷却板1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导热通道12为条形通道。条形通道可使导热通道12上靠近冷却面11的内表面与冷却面11之间的距离处处相同,进一步地保证对电芯5制冷的均匀性。
可选地,冷却板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冷却板1沿着引流管2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个冷却板1上均可以设置电芯5,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增加电芯冷却装置上设置的电芯5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电芯5排列的紧凑性,节约空间。
进一步地,冷却板1的厚度为h,h≤3mm,冷却板1的厚度减小可以节约空间,提高冷却液的制冷效率。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过程,电芯冷却装置还包括出流管4,出流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流口,入流口与多个导热通道12的出口相连通。出流管4可以增加冷却液的流动性,便于更多低温的冷却液从引流管2输送至冷却板1,增加制冷效果。
如图1所示,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包括电芯5和以上的电芯冷却装置,电芯5贴合设置在导热胶垫3背向冷却面11的一侧。电芯5与冷却板1之间通过导热胶垫3快速换热,可对电芯5快速均匀地降温,电芯5贴合在导热胶垫3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热胶垫3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5上。导热胶垫3贴合设置在电芯5上可以减少冷却板1与电芯5之间的接触热阻,提高散热效果,且增加了安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冷却液从引流管2的多个出口进入冷却板1内的多个导热通道12内,多个导热通道12在冷却板1的内部均匀分布,位于多个导热通道12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对冷却板1均匀散热,贴合在冷却面11上的导热胶垫3可以提高电芯5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将冷却板1上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电芯5上,实现电芯5与冷却板1之间的有效换热,与导热通道12一起产生双重制冷的效果,使电芯5均匀快速地降温,提高了电芯5的工作效率,延长了电芯5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用于冷却电芯的冷却面,所述冷却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导热通道,多个所述导热通道沿着平行于所述冷却面的方向均匀排布;
用于向所述冷却板输送冷却液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流口,多个所述导热通道的入口均与所述出流口相连通;
导热胶垫,所述导热胶垫贴合设置在所述冷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垫与所述冷却板胶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垫为导热硅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方形电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道为条形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板沿着所述引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为h,h≤3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冷却装置还包括出流管,所述出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流口,所述入流口与多个所述导热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9.一种冷却组件,包括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冷却装置,所述电芯贴合设置在所述导热胶垫背向所述冷却面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上。
CN201820343267.4U 2018-03-13 2018-03-13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Active CN207938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3267.4U CN207938761U (zh) 2018-03-13 2018-03-13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3267.4U CN207938761U (zh) 2018-03-13 2018-03-13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8761U true CN207938761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43267.4U Active CN207938761U (zh) 2018-03-13 2018-03-13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87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3959A (zh) * 2018-10-17 2020-04-24 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111463519A (zh) * 2020-04-08 2020-07-28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缓冲隔热冷却板、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3959A (zh) * 2018-10-17 2020-04-24 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111463519A (zh) * 2020-04-08 2020-07-28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缓冲隔热冷却板、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1779B (zh) 一种锂电池包混合散热装置
CN206322821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02709618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CN208873848U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
CN207938761U (zh) 电芯冷却装置及冷却组件
CN209658367U (zh) 电池包结构
CN108075081A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14583326A (zh) 储能电池模组、液冷板及液冷板组合
CN106252790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7637956U (zh) 一种具有热管理系统的电池
CN106207308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水冷系统及采用其的电动汽车
CN107464965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
CN111403848A (zh) 一种基于极耳液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5376690U (zh)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102386460A (zh) 一种大型组合锂离子电池用强制风冷系统
CN209389176U (zh) 一种石蜡与热管联用的电池组冷却装置
CN11011250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调温装置、冷却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11012056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6893674U (zh) 一种散热电池箱
CN218632215U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7834129B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液冷包
CN21577126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02749482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CN208173746U (zh) 一种液冷散热片及内嵌液冷散热片式铅酸蓄电池
CN20742607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的传热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