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6602U -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6602U
CN207916602U CN201721802258.9U CN201721802258U CN207916602U CN 207916602 U CN207916602 U CN 207916602U CN 201721802258 U CN201721802258 U CN 201721802258U CN 207916602 U CN207916602 U CN 207916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lectrode
guided vehicle
automatic guided
char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022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彬能
惠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022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6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6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6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公头,充电公头具有第一充电部;充电母头,充电母头具有与第一充电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充电部,在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充电母头具有微调组件,微调组件带动第二充电部相对第一充电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保证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精确对准,提高充电效率,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AGV充电技术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手动充电模式,即当AGV运行至指定充电电量时,自动驶离工作区,驶至充电区,通过人工手动连接AGV充电装置对AGV进行充电,充电完成之后,手动分离AGV充电装置;另一种是自动充电模式,即当AGV电量到达指定充电电量时,AGV自动驶至充电区,与充电区预留的充电电极接口对接,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自动驶离充电区,驶至工作区进行工作,此种充电模式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的提高了AGV的工作效率。
但是自动充电模式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缺乏人工干预,AGV在进行充电时,需要自行与预留在地上的充电装置对准,对准的同时要求AGV车上的电极端口与预留在地面的电极端口紧密接触以达到安全充电的效果。然而由于AGV体积和质量较大,惯性大,充电装置的电极极小,自动充电模式下的充电装置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充电电极的对正性及电极接触的紧密性。
此外,现有的自动化充电装置有刷板刷块式自动充电,此种自动充电方式要求充电公头在AGV底盘的最低端,充电母头位于地面上,充电公头与充电母头为上下压接方式配合,由于AGV本身底盘相对很低,加上充电公头又放在底盘的最低端,更加降低了AGV的路面不平通过率,甚至影响AGV的正常工作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的充电公头和充电母头可以精确对准,充电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充电装置的无人搬运车的充电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公头,所述充电公头具有第一充电部;充电母头,所述充电母头具有与所述第一充电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充电部,在所述第一充电部与所述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所述第一充电部和所述第二充电部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充电母头具有微调组件,所述微调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充电部相对所述第一充电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在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充电母头具有微调组件,微调组件带动第二充电部相对第一充电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从而便于改变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配合关系,保证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精确对准,提高充电效率,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充电部具有伸缩机构和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的第一电极组件,在所述第一充电部与所述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所述伸缩机构被压缩并反向作用于所述第二充电部使得所述第一充电部和所述第二充电部紧密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公头具有垂直于地面的安装板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且贴合于地面的固定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导块,所述导块与所述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导柱,所述导柱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块连接,所述导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柱上;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柱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导块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机构上下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多个导柱,多个所述导柱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极外壳,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外壳上下相对设置于所述导块上,所述第一电极外壳具有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贴合于所述导块上,所述导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块和所述安装凸耳;两个第一电极端子,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外壳内;两个第一电极线,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连接且穿设所述导块和所述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设于所述导柱另一端且止抵于所述安装凸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电极外壳,所述第二电极外壳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两个第二电极端子,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腔室内;两个第二电极线,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连接且穿设所述固定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充电部还包括:固定壳体,所述第二电极外壳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固定壳体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电极线穿过所述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导杆,所述固定壳体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电极外壳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同轴设置,所述导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且所述导杆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间隙配合;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位于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外壳的端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壳体具有收纳腔,所述第二电极壳体内置于所述收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母头还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定位框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充电部的摆动角度为0-8°。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搬运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可以精确对准,充电效率高,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搬运车的充电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充电公头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充电公头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充电母头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充电母头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充电公头10;
伸缩机构11;导块111;导柱112;抵接部113;弹簧114;卡簧115;
第一电极组件12;第一电极外壳121;第一电极端子122;第一电极线123;
安装板13;
固定板14;
充电母头20;
微调组件21;导杆211;弹簧212;
第二电极组件22;第二电极外壳221;第二电极端子222;第二电极线223;
定位框23;定位部231;
固定壳体24;通孔241;第一轴孔2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的无人搬运车,充电公头与充电母头上下压接方式配合,例如,将充电公头安装于底盘的底面,充电母头固定于地面上,无人搬运车需要充电的情况下,其驶入充电区,使得充电公头的电极端子与充电母头的电极端子在上下方向对接,这样,无人搬运车的大部分重量均通过充电公头嫁接于充电母头,充电公头与充电母头的配合关系将很难改变。然而充电公头与充电母头没有对准的情况充电效率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法实现充电。
此外,由于地面上的充电电极的正负已经固定,这就使得无人搬运车只能一个方向进行充电,即只能前进充电或者倒退充电,如若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造成无人搬运车并没有按照设定的进退方式进行充电,则极有可能烧坏电池,甚至烧坏整个无人搬运车的电控系统。本实用新型着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可分离配合的充电公头10和充电母头20。
具体地,充电公头10具有第一充电部,充电母头20具有与第一充电部配合的第二充电部,充电公头10和充电母头20的其中之一安装于无人搬运车的车体上,另一个固定于地面。也就是说,在充电公头10安装于车体的情况,充电母头20固定于地面,在充电公头10固定于地面的情况,充电母头20安装于车体上。
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无人搬运车在工作区自动行驶,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无人搬运车驶离工作区,驶入充电区,通过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对接配合形成电流回路,从而对无人搬运车实施充电,完成充电之后,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分离,无人搬运车驶离充电区。即在充电的情况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在充完电完成之后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在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充电母头20具有微调组件21,微调组件21带动第二充电部相对第一充电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即无人搬运车驶入充电区后通过前进或后退的方式实现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由于充电公头10与充电母头20为前后方向配合,因此,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均具有相对灵活的自由度,微调组件21带动第二充电部摆动,从而改变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配合关系,保证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精确对准。
此外,由于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为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相比于将充电公头或充电母头设置底盘的底面而言,无人搬运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受到路面不平整问题的影响,保证了无人搬运车的正常行驶。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在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充电母头具有微调组件,微调组件带动第二充电部相对第一充电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从而便于改变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配合关系,保证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的精确对准,提高充电效率,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2所示,第一充电部具有伸缩机构11和连接于伸缩机构11的第一电极组件12,在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伸缩机构11被压缩并反向作用于第二充电部使得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紧密配合。换言之,伸缩机构11所产生的压紧力使第一充电部紧压第二充电部,从而使得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紧密接触配合。且由于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相对可旋转,因此,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在伸缩机构11反作用力下可以自适应旋转,以纠正无人搬运车倒退或前进后角度误差和距离误差所带来的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对正且紧密接触,提高充电效率。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充电公头10具有垂直于地面的安装板13和连接于安装板13且贴合于地面的固定板14。即安装板13沿竖直方向延伸,固定板14连接于安装板13沿水平方向延伸,安装板13和固定板14构设出大致L形的结构,从而将充电公头10通过固定板 14固定于地面。
可选实施例中,伸缩机构11包括:导块111、导柱112和弹簧114。导块111与安装板13平行且间隔设置,导柱112分别与安装板13和导块111连接,导块111滑动设置于导柱112上,弹簧114套设于导柱112上。即导块111被支承于导柱112上,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导块111相对导柱112可滑动并压缩套设于导柱112上的弹簧 114,弹簧114被压缩后所产生的弹性力反向作用于第一充电部,从而使得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紧密配合。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导柱112的一端设有抵接部113,抵接部113抵接于安装板13背离导块111的侧面。由此,可以防止安装板13从导柱112上脱离。
如图1结合图2所示,伸缩机构11包括两个,两个伸缩机构11上下相对设置,即通过两个伸缩机构11来调整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的配合关系,从而保证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的对准且紧密接触,提高充电效率。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伸缩机构11包括多个导柱112,多个导柱112对称设置于安装板13和导块111之间。通过多个导柱112支承导块111,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导块111 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导块111发生晃动。
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结合图2所示,第一电极组件12包括:两个第一电极外壳121、两个第一电极端子122和两个第一电极线123。其中,两个第一电极外壳121上下相对设置于导块111上,两个第一电极端子122分别设于第一电极外壳121内,两个第一电极线 123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子122连接且穿设导块111和安装板13。即每个第一电极外壳121 对应于一个导块111,第一电极端子122被收纳于第一电极外壳121内。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伸缩机构11还包括:卡簧115。卡簧115设于导柱112另一端且止抵于安装凸耳1211。由此,可以防止导块111和第一电极外壳121从导柱112上脱离。即伸缩机构11与安装板13装配过程中,可以将导柱112预先穿过安装板13,接着将弹簧 114套设于导柱112上,然后将导柱112的另一端穿过导块111和安装凸耳1211,最后将卡簧115卡设于导柱112的另一端,从而将导块111、第一电极外壳121和安装板13限定在卡簧115和抵接部112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组件22包括:第二电极外壳221、两个第二电极端子222和两个第二电极线223。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外壳221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两个第二电极端子222分别设于两个腔室内。两个第二电极线223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子222连接且穿设固定壳体211。在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下,两个第一电极端子122和两个第二电极端子222相对应,从而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结合图4所示,第二充电部还包括:固定壳体24。第二电极外壳221安装于固定壳体24上,固定壳体24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通孔241,第二电极线223 穿过通孔241。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微调组件21包括:导杆211和弹簧212。固定壳体24具有第一轴孔242,第二电极外壳221具有第二轴孔,第一轴孔242和第二轴孔同轴设置,导杆211 依次穿过第一轴孔242和第二轴孔且导杆211与第一轴孔242和第二轴孔间隙配合。弹簧 212套设于导杆211上且位于固定壳体24和第二电极外壳221的端面之间。换言之,第二电极外壳221被支承于导杆211和弹簧212上,导杆211的上下或左右位移将带动第二电极上下或左右位移。例如,当无人搬运车行驶至充电区,通过前进或后退方式使得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配合,伸缩机构所产生的压紧力将驱动导杆211上下或左右移动,从而纠正由于无人搬运车倒退或前进后角度误差和距离误差所带来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222不能很好的对正并紧密接触的问题,从而提高充电效率降低和用电安全。
如图4所示,固定壳体24具有四个第一轴孔242,第一轴孔242两两对称设置,如此设计,微调组件21可以使得第二电极外壳221整体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做微幅摆动,有效调整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22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222可以准确对准,提高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且降低安全风险。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充电部的摆动角度的为0-8°。由此,可以对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之间配合关系(角度和距离)进行调整,提高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此外,为了避免导杆211对第一轴孔242和第二轴孔产生较大的磨损,第一轴孔242和第二轴孔内可以设有轴套,轴套与第一轴孔242和第二轴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固定壳体24具有收纳腔,第二电极壳体内置于收纳腔内。由此,可以提高第二电极壳体与固定壳体24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另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母头20还包括:定位框23。定位框23安装于固定壳体211上,定位框23具有定位部231,定位部231固定于车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搬运车(图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充电部与第二充电部可以精确对准,充电效率高,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搬运车的充电效率高。
对于无人搬运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公头,所述充电公头具有第一充电部;
充电母头,所述充电母头具有与所述第一充电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充电部,在所述第一充电部与所述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所述第一充电部和所述第二充电部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充电母头具有微调组件,所述微调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充电部相对所述第一充电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部具有伸缩机构和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的第一电极组件,在所述第一充电部与所述第二充电部配合的情况,所述伸缩机构被压缩并反向作用于所述第二充电部使得所述第一充电部和所述第二充电部紧密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公头具有垂直于地面的安装板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且贴合于地面的固定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导块,所述导块与所述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
导柱,所述导柱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块连接,所述导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柱上;
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导块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机构上下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多个导柱,多个所述导柱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电极外壳,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外壳上下相对设置于所述导块上,所述第一电极外壳具有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贴合于所述导块上,所述导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块和所述安装凸耳;
两个第一电极端子,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外壳内;
两个第一电极线,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连接且穿设所述导块和所述安装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设于所述导柱另一端且止抵于所述安装凸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部包括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
第二电极外壳,所述第二电极外壳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
两个第二电极端子,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腔室内;
两个第二电极线,两个所述第二电极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部还包括:固定壳体,所述第二电极外壳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固定壳体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电极线穿过所述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组件包括:
导杆,所述固定壳体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电极外壳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同轴设置,所述导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且所述导杆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间隙配合;
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位于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极外壳的端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具有收纳腔,所述第二电极壳体内置于所述收纳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母头还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上,所述定位框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固定于车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部的摆动角度为0-8°。
16.一种无人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
CN201721802258.9U 2017-12-19 2017-12-19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Active CN207916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2258.9U CN207916602U (zh) 2017-12-19 2017-12-19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2258.9U CN207916602U (zh) 2017-12-19 2017-12-19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6602U true CN207916602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02258.9U Active CN207916602U (zh) 2017-12-19 2017-12-19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66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254A (zh) * 2017-12-19 2018-05-18 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109624762A (zh) * 2019-01-28 2019-04-16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物流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254A (zh) * 2017-12-19 2018-05-18 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108045254B (zh) * 2017-12-19 2023-09-26 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109624762A (zh) * 2019-01-28 2019-04-16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物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16602U (zh)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10651548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
CN108973749B (zh) 一种智能车库用充电桩
CN211045891U (zh) 一种agv充电对接机构
CN111478384A (zh) 一种磁吸式机器人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系统
CN207772925U (zh)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107933367A (zh)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108045254A (zh)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206117212U (zh)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
CN213354217U (zh) 一种巡视车的回充结构
CN209823458U (zh) 用于逗宠的轮式机器人的自动回充装置
CN213213139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座安装结构
CN112135446B (zh)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手持智能终端
CN211830265U (zh) 一种磁吸式机器人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系统
CN106848142A (zh) 一种嵌入式电动座椅用电池组装置
CN210591453U (zh) 多维调节结构及自动导引运输车充电桩
CN210258028U (zh) 充电弓及受电弓的电极排布结构、电动汽车
CN109469389B (zh)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207190831U (zh) 顶充式agv充电机及顶充式agv叉车
CN209637325U (zh) 充电机械手夹持式rgv搬运器
CN205231796U (zh) 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0047347U (zh) 一种与车辆搬运器相匹配的充电装置及应用其的充电系统
CN218101874U (zh) 自动对接式充电桩
CN106684944A (zh) 一种太阳能电动车充电器
CN206574773U (zh) 一种嵌入式电动座椅用电池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8

Address after: 528311 North Jiao Community Resident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ka Robot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of Penglai Road Industrial Avenue Mei,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