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6230U -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6230U
CN207906230U CN201721311121.3U CN201721311121U CN207906230U CN 207906230 U CN207906230 U CN 207906230U CN 201721311121 U CN201721311121 U CN 201721311121U CN 207906230 U CN207906230 U CN 20790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division
alloy
alloy component
component
coa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11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11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所述合金部件具有适于插配到对手部件内的插接部,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侧上形成有涂胶槽,并且在所述插接部处形成有适于固定至所述对手部件的机械连接部。

Description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及合金插接结构,并进一步涉及包括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铝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轻量化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镁合金等其它合金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在合金车身上大量的结构件为挤出件或铸造件,两者常常采用对插配合。在两个部件对插装配时候,先在口径小的部件外表面涂结构胶,利用两个部件之间的装配过程将结构胶从内往外挤压而让结构胶覆盖在接触面表面。但是,由于部件制造公差以及部件装配操作时难以严格保证部件之间的间隙,所以,在插接部从外往内插入、全贴合时候,结构胶很容易因部件之间的接触摩擦而造成覆盖不均匀、甚至部分区域完全没有结构胶,影响力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合金插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前述合金部件或合金插接结构的汽车。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合金部件,其中,所述合金部件具有适于插配到对手部件内的插接部,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侧上形成有涂胶槽,并且在所述插接部处形成有适于固定至所述对手部件的机械连接部。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部件中,所述涂胶槽沿所述插接部的周向延伸,或者,所述涂胶槽在所述插接部上螺旋延伸。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部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为连接通孔。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部件中,所述插接部上的每条涂胶槽相互平行。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部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条涂胶槽之间。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部件中,所述涂胶槽的深度在0.2毫米至0.8毫米之间,例如0.5毫米。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部件中,所述插接部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式。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合金插接结构,其中,所述合金插接结构由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部件的插接部与所述对手部件插配构成,在所述涂胶槽内涂有结构胶,所述合金部件通过所述结构胶粘接至所述对手部件。
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合金插接结构中,所述对手部件具有适于配合所述插接部的接纳部,所述接纳部的内尺寸大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尺寸,并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接纳部的粘合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5毫米,例如不大于1毫米。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所述汽车具有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部件,或者,所述汽车具有如前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插接结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部件的插接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插接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上涂有结构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插接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合金插接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示意性剖面视图;
图6是图5的a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图5的b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图4的B-B向示意性剖面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合金部件的插接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插接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上涂有结构胶;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插接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部件的插接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从图1中可以看到该插接部10外周侧上形成有涂胶槽1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这些涂胶槽11形成在插接部10的插入端处,各条涂胶槽10相互平行,并且在插接部10上沿周向延伸。在该插接部10上还形成有连接通孔1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该连接通孔12位于两个相邻的涂胶槽11之间。在图1中涂胶槽11内尚未涂有结构胶。
图2是图1的插接部10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上涂有连续的结构胶13。
从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该插接部10为呈正方形或矩形截面的中空部件,这些部件具有结构强度高且质量轻的特点。依据图示,在各条涂胶槽11内已经涂有结构胶13。这些结构胶13涂在涂胶槽11内时基本上呈柱形或管状,并且结构胶13的厚度已经明显超过涂胶槽11两侧的插接部10的表面的高度。另外,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在插接部10的两个相邻侧面上都形成有连接通孔12,这些连接通孔12可以用以将插接部10临时地固定地连接到对手部件。在该图示实施方式中只有这两个相邻侧面上具有连接通孔12。
可以理解,图1和图2中为仅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部件的一部分即插接部10;或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插接部10本身也有可能构成整个合金部件。该插接部10适于插接到对手部件内共同构成插接结构,这将在后面结合图3-8来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插接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图中示出了合金部件的插接部10及对手部件的接纳部20已经插配并且通过螺栓连接30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示例性的合金插接结构。
由于如图2中所示在涂胶槽11内涂有结构胶13,所以合金部件的插接部10在插入到对手部件的接纳部20内之后,可以通过结构胶13而粘接至对手部件的接纳部20。由于各部件本身存在公差,在装配的时候各部件之间会留有一定间隙以保证相应的部件能够插入;所以,为了便于插配安装,接纳部20的内尺寸可以稍大于插接部10的外尺寸。但需要考虑的是,由于结构胶的力学性能,当各部件之间涂胶间隙超过1毫米时候,结构胶会开始出现明显的混合失效,而间隙超过2毫米时候力学性能会急剧衰减,所以合金部件的插接部10与对手部件的接纳部20之间间隙不能大,一般控制在1.5毫米内,例如在1毫米以内。
图4是图3的合金插接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在图4中,插接部10和接纳部20已经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并且通过结构胶粘结。在此以图4为基准进行A-A向及B-B向剖切将获得图5和图6的剖面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示意性剖面视图。从图5可以看出插接部10和接纳部20已经通过螺栓连接30固定,并且通过结构胶13粘结。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图5的更多细节,在下面分别给出了a处及b处的局部放大图,即图6和图7,其中,图6是图5的a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图7是图5的b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涂有结构胶13的插接部10插入接纳部20后,由于该两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作用,结构胶13已经被贴合、挤压成相对于最初挤出的管状或柱状结构胶而言较薄的片状、层状或膜状。另外,由于插接部10外侧的涂胶槽11的存在,使得结构胶13在插接部10与接纳部20之间的贴合面上变得更均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接部10外表上的涂胶槽11的深度可以设定成0.2毫米至0.8毫米之间,例如0.5毫米。通常的涂敷的结构胶的直径或厚度大于该涂胶槽,例如可以为大约6毫米。可以了解,由于在插接部10的表面上形成有涂胶槽11,所以能够保证无论插接部10和接纳部20之间有任何接触摩擦,涂胶槽11里总会有结构胶存在。另外也可以通过涂胶槽11在这两个部件对插时候的摩擦来引导结构胶的走向。另外,涂胶槽的宽度和间距经过反复计算和测试,可以设定成每隔一定距离设立一条涂胶槽。
另外,由于结构胶要经过烘烤(例如在汽车生产的涂装车间)后力学性能才能生效,所以在烘烤前(例如在汽车生产的焊接车间)必需要将部件刚性固定,因而需要在插接部处形成有机械连接部,其适用于固定至对手部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机械连接部呈连接通孔12的形式;在插接部10插入接纳部20后,在相邻两个面上用螺栓连接30穿过该连接通孔12可以将插接部10和接纳部20刚性固定。从图7中可以看出,这时两个部件在螺栓连接处的平面是紧帖状态,而其余两个面则有1毫米左右的间隙。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械连接部也可以呈其它通孔、凹部或凸部等的形式;具体地,通孔可以为一般的连接通孔或者螺纹孔等,凹部或凸部则可以为螺纹盲孔、螺纹柱或者没有螺纹的呈其它形式的适于与接纳部20上相应的结构连接的结构。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此机械连接部处的具体连接形式还可以包括铆接、销接、卡接、嵌合、形状配合等不同的形式。该机械连接部的位置可以如图1中所示的连接通孔12一样在相邻的两条涂胶槽之间,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布置在插接部的其它位置。
图8是图4的B-B向示意性剖面视图,其中更清楚地示出了在有螺栓连接的两个侧面上插接部10与接纳部20之间的间隙g1为零即为紧贴状态、而在没有螺栓连接的两个侧面上插接部10与接纳部20之间的间隙g2为1毫米。可以了解,该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计部件从而适用不同的g1、g2的值。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合金部件的插接部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0是图9的插接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上涂有结构胶。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插接部10'呈圆柱形,其截面是圆形的,并且采用了与之前实施方式中的方形或矩形的插接部不同的涂胶槽。具体而言,该涂胶槽11'在插接部上螺旋延伸。可以了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计成沿圆周方向延伸、沿轴向分布的多条平行的涂胶槽11'。在这些涂胶槽中,结构胶13'可以是如图所示连续施加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非周向延伸的涂胶槽。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合金插接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与上文中的方形或矩形的插接部10的情况类似,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胶13'在插接部10'和接纳部20'之间由于它们的摩擦作用也会被挤压成均匀的片状、层状或膜状,并且在涂胶槽内存有结构胶,能够有利地改善粘接性能。
另外,虽然图9、图10及图11的实施方式中没有采用例如连接通孔等机械连接部,但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考虑选用如此的机械连接部,以便于在结构胶固化粘合之前保持插接部10'和接纳部20'的相对位置。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本说明书中结合附图描述了沿圆周延伸及螺旋延伸的涂胶槽,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示例,而是可以采用任何其它的涂胶槽延伸方向,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沿周向延伸,而沿轴向延伸等,但这种情况下可以沿插接部的周向分布多个涂胶槽以便于提供其圆周上均匀的粘合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金部件中的插接部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方形或矩形、圆形等。可以想到,插接部完全可以具有椭圆形、其它多边形等任何确定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汽车可以具有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合金部件,或者,汽车具有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合金插接结构。可以了解,经过如此设计的汽车在制造过程中能够避免结构胶受到摩擦、挤压损伤。另外,虽然本说明书中多处结合汽车的车身及其部件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的合金部件及合金插接结构等并不局限于汽车领域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合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部件具有适于插配到对手部件内的插接部,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侧上形成有涂胶槽,并且在所述插接部处形成有适于固定至所述对手部件的机械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涂胶槽沿所述插接部的周向延伸,或者,所述涂胶槽在所述插接部上螺旋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为连接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插接部上的每条涂胶槽相互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条涂胶槽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涂胶槽的深度在0.2毫米至0.8毫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涂胶槽的深度为0.5毫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部件,其中,所述插接部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
9.一种合金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插接结构由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部件的插接部与所述对手部件插配构成,在所述涂胶槽内涂有结构胶,所述合金部件通过所述结构胶粘接至所述对手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金插接结构,其中,所述对手部件具有适于配合所述插接部的接纳部,所述接纳部的内尺寸大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尺寸,并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接纳部的粘合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5毫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金插接结构,其中,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接纳部的粘合表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毫米。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具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部件,或者,所述汽车具有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插接结构。
CN201721311121.3U 2017-10-12 2017-10-12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790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1121.3U CN207906230U (zh) 2017-10-12 2017-10-12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1121.3U CN207906230U (zh) 2017-10-12 2017-10-12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6230U true CN207906230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70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1121.3U Active CN207906230U (zh) 2017-10-12 2017-10-12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62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9282A (zh) * 2017-10-12 2018-11-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9282A (zh) * 2017-10-12 2018-11-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6230U (zh)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DE102012111491B4 (de)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elektrisch leitender Deckelverbindung
JP2013033722A5 (zh)
JP2001020926A (ja) 駆動システム
KR20120085789A (ko) 유지 구조를 가진 멀티-레이어 조립체
US20150110551A1 (en) Structural body for shaft, male member, and female member
DE112007000526T5 (de) Mutter und Verfahren für klebende Mutternbefestigung
ITCR20130013A1 (it) Boccola elastica perfezionata
CN108799282A (zh) 具有插接部的合金部件、合金插接结构及汽车
WO2008145107A2 (de) Steuergerä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14514510A (ja) 電気伝導性ねじ接続及び当該型式のねじ接続のための特別なブッシング
KR101512933B1 (ko) 연료탱크용 배플
KR102558056B1 (ko) 토크를 플라스틱제 케이스로 유도하기 위한 금속제 고정 부재
CN213206399U (zh) 组合式衬套
ITTO20100041U1 (it) Fermaglio di collegamento a pressione
CN210769730U (zh) 翻铆套筒
WO2014206405A1 (de) Buchse für pumpenflügelräder, pumpenflügelradbausatz und kühlmittel-pumpe
CN205064502U (zh) 铆接螺母及采用其的固定组件
CN204871211U (zh) 一种轻质边梁与复合材料驾驶仓之间的连接结构
DE102017111111A1 (de) Nietverbindung zwischen Getriebeelementen
EP2657542B1 (fr) Procédé de fixation d'un écrou à sertir sans tête sur un panneau sandwich
DE102013216250A1 (de) Klappe für einen Luftführungskanal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Klappe
GB2562786B (en) Method of attaching a first component to a second component
KR20130049156A (ko) 캐리어 플레이트에 트랜스미션 제어 모듈용 제어 장치의 고정
EP3476621B1 (en) Joining element for bicycle rims, bicycle rim incorporating such a join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espective ri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5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Minsheng Bank Building, 12 Cecil Harcourt Road, central,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