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8091U -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48091U CN207848091U CN201820032543.5U CN201820032543U CN207848091U CN 207848091 U CN207848091 U CN 207848091U CN 201820032543 U CN201820032543 U CN 201820032543U CN 207848091 U CN207848091 U CN 2078480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ep fat
- isostatic pressing
- pressing machine
- part flow
- shunt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头、密封圈、螺母、接管,分流头为下端带有螺纹,上端一面带有小孔的空腔结构,分流头与接管通过螺母相连,分流头与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油分流装置,可以改变高温介质油的流向,防止出现热油冲出工作缸缸口而造成烫伤;此外,通过该装置,能使高温介质油在工作缸内得到充分循环和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温等静压机的预热效率,使工作缸能得到充分的预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等静压机的辅助进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温等静压机通过将带温传压介质油密封在密闭的工作缸内,利用超高压泵将工作缸内的传压介质油加压到一定的压力,利用液体内各向压力相等的原理,使材料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特定形状的制件。
为提高压制产品的质量,温等静压机在产品压制之前,通常需要对工作缸进行循环预热,以保证产品压制期间缸内传压介质油温的稳定和油液温度的均匀性。现有温等静压机在进行循环预热时,通常将利用泵将高温传压介质油从进油孔输送进工作缸内,然后从出油孔排回到加热装置中。通过高温介质油在工作缸和加热装置之间不停的流动和热交换,使得工作缸体充分吸收来自高温传压介质油的热量,以使缸体和传压介质之间达到热平衡,防止产品压制时由于缸体的吸热导致工作缸内油温的不稳定和不均匀。
为便于工作缸内传压介质油的进出,现有温等静压机在设计时通常将循环预热所需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均设置在下端盖上(如图1所示),垂直于端盖端面,正对工作缸缸口,其结构为与缸外加热装置相连的光孔。这种进油结构不利于温等静压机的预热,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进油孔采用竖直向上的通孔结构,当泵向没有油的工作缸首次注入高温介质油时,势必造成高温介质油冲出缸体(在上端盖没有关闭时)造成烫伤。
2)当工作缸内注满高温介质油,开始进行循环加热时。由于介质油粘度较大,使得从进油孔注入缸内的高温介质油始终聚集在下端盖附近,而温度较高的介质油又直接从下端盖上的出油孔返回加热装置。这就使得工作缸内上层温度低,下部温度高,使得工作缸预热不充分、预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进油孔结构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热油冲出工作缸缸口而造成烫伤,提高温等静压机预热效率,使缸体预热更加充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头、密封圈、螺母、接管,分流头为下端带有螺纹,上端一面带有小孔的空腔结构,分流头与接管通过螺母相连,分流头与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接管与端盖间通过平面金属垫圈形成密封并通过螺母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接管内孔的直径与进油孔直径等同或略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密封圈为金属平垫圈或者耐热耐油的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油孔与接管连接,高温介质油从底部进入分流头内,然后从其正面的小孔流入工作缸内。流出分流头的高温介质油冲击到对面工作缸的缸壁上后,直接向上流动,达到缸口位置,使得高温介质油得到充分的循环和热交换。
分流头在设计时,需核算温等静压机工作缸的直径,高温介质油进入缸内的流量等,通过控制分流头上小孔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孔的朝向等,提高高温介质油的流速,使流出分流头的高温介质油在不发生雾化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能量在冲击到工作缸缸壁后能向上折流到工作缸缸口。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油分流装置,可以改变高温介质油的流向,防止出现热油冲出工作缸缸口而造成烫伤;此外,通过该装置,能使高温介质油在工作缸内得到充分循环和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温等静压机的预热效率,使工作缸能得到充分的预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温等静压机工作缸进油孔和出油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油分流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油分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油分流装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热油分流装置主要应用在温等静压机上,温等静压机的进油孔1和出油孔2的分布位置如附图1所示。
如附图2、3所示,热油分流装置主要由分流头3、密封圈4、螺母5、接管6组成。
接管6用于和端盖进油孔1相连,其与端盖进油孔1间通过螺母连接,端盖进油孔1与接管6间通过平面金属垫圈形成密封,防止热油从螺纹连接处溢出,接管内孔的直径与进油孔直径等同或略小,减少热油的流动阻力;通过合理设计接管;长度,使得进油孔位置高于端盖上的出油孔位置,防止热油不经热交换就直接流出工作缸;
密封圈4用于安装与分流头3和接管6之间,用于防止热油从分流头3和接管6直接溢出,可采用金属平垫圈或者耐热耐油的橡胶密封圈;
螺母5用于连接分流头3和接管6,以方便调节分流头3的朝向;
分流头3为下端带螺纹32,上端单面有小孔31的空腔结构。分流头3通过下端的螺纹与接管6相连,高温介质油从底部进入分流头内,然后从其正面的小孔流入工作缸内。流出分流头的高温介质油冲击到对面工作缸的缸壁上后,直接向上流动,达到缸口位置,使得高温介质油得到充分的循环和热交换。
分流头3在设计时,需核算温等静压机工作缸的直径,高温介质油进入缸内的流量等,通过控制分流头上小孔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孔的朝向等,提高高温介质油的流速,使流出分流头的高温介质油在不发生雾化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能量在冲击到工作缸缸壁后能向上折流到工作缸缸口。
如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油分流装置8安装在进油孔1上,热油分流装置8和进油孔1、出油孔2的整体都位于下端盖组件7上,热油分流装置8可以改变高温介质油的流向,防止出现热油冲出工作缸缸口而造成烫伤;此外,通过该热油分流装置8,能使高温介质油在工作缸内得到充分循环和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温等静压机的预热效率,使工作缸能得到充分的预热。
利用该热油分流装置可防止工作缸内进油时热油发生溅射,提高温等静压机预热时工作缸内介质油的热交换效率和缸内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4)
1.一种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流头、密封圈、螺母、接管,分流头为下端带有螺纹,上端一面带有小孔的空腔结构,分流头与接管通过螺母相连,分流头与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管与端盖间通过平面金属垫圈形成密封并通过螺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管内孔的直径与进油孔直径等同或略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为金属平垫圈或者耐热耐油的橡胶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32543.5U CN207848091U (zh) | 2018-01-09 | 2018-01-09 |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32543.5U CN207848091U (zh) | 2018-01-09 | 2018-01-09 |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48091U true CN207848091U (zh) | 2018-09-11 |
Family
ID=6341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32543.5U Active CN207848091U (zh) | 2018-01-09 | 2018-01-09 |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48091U (zh) |
-
2018
- 2018-01-09 CN CN201820032543.5U patent/CN2078480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59322B (zh) | 高温物料热能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619716B (zh) | 针阀式热流道系统 | |
CN207848091U (zh) | 应用于温等静压机的热油分流装置 | |
CN206903863U (zh) | 一种螺杆泵水循环冷却装置 | |
CN202056521U (zh) | 粘稠液体输送装置 | |
CN107937228A (zh) | 一种利用蒸馏酒汽热能的蒸汽再生装置 | |
CN208651296U (zh) | 一种锻压机床液压油箱 | |
CN208343544U (zh) | 一种新型热压机高温冷却机构 | |
CN207463315U (zh) | 辊压机大轴水冷装置 | |
CN207695889U (zh) | 膜式水冷壁管板等离子堆焊防止变形装置 | |
CN207327697U (zh) | 一种液压机冷却装置 | |
CN208860146U (zh) | 一种利用循环空气回收窑炉余热装置 | |
CN210386970U (zh) | 一种铝轧机的热油边部喷射装置 | |
CN207059500U (zh) | 一种喷码印刷机供墨盒油墨消泡装置 | |
CN207570192U (zh) | 一种茶油冷却装置 | |
CN208894484U (zh) | 一种涂油机 | |
CN207101919U (zh) | 一种溶液浓缩系统及溶液再生系统 | |
CN206572800U (zh) | 一种煤气化co2载气节能系统 | |
CN201195734Y (zh) | 一种水套冷却装置 | |
CN205504196U (zh) | 一种调节阀降温阀杆 | |
CN204730701U (zh) | 一种提高炭黑生产原料油预热温度装置 | |
CN109579555A (zh) | 一种利用循环空气回收窑炉余热装置及方法 | |
CN110499170A (zh) | 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装置 | |
CN204959301U (zh) | 节能型高温高压染色机 | |
CN204447377U (zh) | 工业级节能节水型mvr连续蒸发结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