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6336U -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6336U
CN207846336U CN201820013363.2U CN201820013363U CN207846336U CN 207846336 U CN207846336 U CN 207846336U CN 201820013363 U CN201820013363 U CN 201820013363U CN 207846336 U CN207846336 U CN 207846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right barricade
building
close
filling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33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先坤
姚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133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6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6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63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包括:分别构筑在拟建区域所开挖的基坑的底部两侧的左、右挡墙底板;若干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所述基坑的底部上且位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之间的连系梁;分别构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的左、右挡墙墙身;若干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和连系梁上的挡板;填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与每一连系梁之间的底层填充土;以及填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每一连系梁和底层填充土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块挡板之间的表层填充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河道占地少,房屋临水建造,亲水性好,稳定性好,生态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区河道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土地资源紧缺、房屋建筑需紧邻河道的新建城区的生态河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护岸挡墙为了满足稳定性的要求,通常在墙后设置一定宽度的底板,依靠底板、墙身自重及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挡墙稳定,但由于挡墙底板需占用两岸的土地,为了减少挡墙与两岸建筑相互影响,两岸建筑需建在距墙身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这样一方面浪费一定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建筑物亲水性差。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传统的河道护岸挡墙结构存在浪费土地资源、建筑物亲水差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占用土地资源小、建设方便、稳定可靠、亲水性和生态性好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包括:
分别构筑在拟建区域所开挖的基坑的底部两侧的左、右挡墙底板;
若干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所述基坑的底部上且位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之间的连系梁,每一连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连接;
分别构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且分别抵靠住所述基坑的两侧面的左、右挡墙墙身;
若干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和连系梁上的挡板,每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挡墙墙身连接;
填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与每一连系梁之间的底层填充土;以及
填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每一连系梁和底层填充土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块挡板之间的表层填充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挡墙墙身和/或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浆砌块石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挡墙墙身分别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连接成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连系梁的间距为3m~10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根连系梁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高度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的高度相同,其宽度为0.5m~1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表层填充土将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的若干通孔填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通孔的间距为2m~3m,每一通孔的孔径为0.1m~0.3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挡板的间距为相邻的两根连系梁的间距的整数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层填充土和表层填充土均为抗冲刷能力强的粘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表层填充土的厚度为0.5m~1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板顶高程与所述表层填充土的土顶高程基本一致。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河道占地少,房屋临水建造,亲水性好;
2、河道护岸与地面建筑相互影响小;
3、河道护岸稳定性好;
4、河道生态性好;
5、可用于土地资源紧缺、房屋建筑需紧邻河道的新建城区的河道建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包括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若干连系梁200、左、右挡墙墙身300a、300b、若干挡板400、底层填充土500以及表层填充土600。
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分别构筑在拟建区域所开挖的基坑10的底部两侧。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优选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浆砌块石结构。
若干连系梁200沿基坑10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基坑10的底部上且位于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之间,每一连系梁200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连接。相邻的两根连系梁200的间距为3m~10m。每一根连系梁200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高度与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的高度相同,其宽度为0.5m~1m。
左、右挡墙墙身300a、300b分别构筑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上且分别抵靠住基坑10的两侧面。左、右挡墙墙身300a、300b优选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浆砌块石结构。左、右挡墙墙身300a、300b分别与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连接成一体结构。
若干挡板400沿基坑10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和连系梁200上,每一挡板的底面与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和连系梁200连接,其两端分别与左、右挡墙墙身300a、300b连接。相邻的两块挡板400的间距为相邻的两根连系梁200的间距的整数倍,通常为整数2-3倍。
底层填充土500填筑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与每一连系梁200之间。表层填充土600填筑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每一连系梁200和底层填充土500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块挡板400之间。底层填充土500和表层填充土600均为抗冲刷能力强的粘土,其中,表层填充土600的厚度为0.5m~1m。表层填充土600的土顶高程与挡板400的板顶高程基本一致。
为了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110,表层填充土600将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上的若干通孔110填充。相邻的两个通孔110的间距为2m~3m,每一通孔110的孔径为0.1m~0.3m。
本实用新型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河道设计要求在拟建区域进行基坑10开挖;
步骤S2,在拟建区域所开挖的基坑10的底部两侧浇筑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
步骤S3,在基坑10的底部上且位于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之间沿河道方向间隔若干连系梁200;
步骤S4,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和连系梁200上沿河道方向间隔浇筑若干挡板400;
步骤S5,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上构筑左、右挡墙墙身300a、300b;
步骤S6,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与每一连系梁200之间填筑底层填充土500,接着,在左、右挡墙底板100a、100b、每一连系梁200和底层填充土500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块挡板400之间填筑表层填充土600;
步骤S7,实施河道两岸的建筑物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构筑在拟建区域所开挖的基坑的底部两侧的左、右挡墙底板;
若干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所述基坑的底部上且位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之间的连系梁,每一连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连接;
分别构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且分别抵靠住所述基坑的两侧面的左、右挡墙墙身;
若干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构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和连系梁上的挡板,每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挡墙墙身连接;
填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与每一连系梁之间的底层填充土;以及
填筑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每一连系梁和底层填充土的上方且位于相邻的两块挡板之间的表层填充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挡墙墙身和/或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浆砌块石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挡墙墙身分别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连接成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连系梁的间距为3m~10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根连系梁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高度与所述左、右挡墙底板的高度相同,其宽度为0.5m~1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表层填充土将所述左、右挡墙底板上的若干通孔填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通孔的间距为2m~3m,每一通孔的孔径为0.1m~0.3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块挡板的间距为相邻的两根连系梁的间距的整数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填充土和表层填充土均为抗冲刷能力强的粘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填充土的厚度为0.5m~1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板顶高程与所述表层填充土的土顶高程基本一致。
CN201820013363.2U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6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3363.2U CN207846336U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3363.2U CN207846336U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6336U true CN207846336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33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6336U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63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0885A (zh) * 2018-01-04 2018-06-08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0885A (zh) * 2018-01-04 2018-06-08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2443B (zh) 深基坑临时水平支撑兼作永久结构梁的施工方法
CN111898184B (zh) 浅埋暗挖隧道管幕加固对地面与桩基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01298776A (zh) 桩板组合结构
CN205399090U (zh) 一种上跨高速公路的桩基钢筋混凝土铁路路基结构
CN203174619U (zh) 倒筏板混凝土地坪
CN210482200U (zh) 高陡河道岸坡生态护岸结构
CN104389320A (zh) 桩基础锚索预应力高挡墙施工方法
CN107816056A (zh) 填充式混凝土重力挡土墙及其施工工艺
CN106869138A (zh) 一种衡重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及其基坑开挖方法
CN207846336U (zh)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
CN111335334A (zh) 一种预制拼装锚杆框格梁膨胀性边坡支护系统
CN203238642U (zh) 基坑支护挡墙
CN108930284A (zh) 一种装配式挡墙结构及回填方法
CN213143117U (zh) 一种装配式键槽基础挡土墙结构
CN102373675A (zh) 装配式涵洞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5669211U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104818658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层上道路拓宽体系及道路拓宽方法
CN108130885A (zh) 一种紧邻建筑的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2989942U (zh) 一种针对于软弱土或高回填土区围墙基础构造
CN202181537U (zh) 一种复合海堤
CN202323906U (zh) 装配式涵洞构件
CN104895008B (zh) 环境友好型生态带肋壁板式挡墙护岸的施工方法
CN201671103U (zh) 水中墩承台钻孔桩一体化施工成型平台
CN212175363U (zh) 一种带有道路系统的框架式抗滑结构
CN210368841U (zh) 镇村级河道复合式生态护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