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3295U - 无人机及其机壳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及其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3295U
CN207843295U CN201820017883.0U CN201820017883U CN207843295U CN 207843295 U CN207843295 U CN 207843295U CN 201820017883 U CN201820017883 U CN 201820017883U CN 207843295 U CN207843295 U CN 207843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unmanned plane
inlet channel
side wall
win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78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雅文
张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178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3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3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3295U/zh
Priority to CN201880014411.2A priority patent/CN1103521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6253 priority patent/WO2019134399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90Cooling
    • B64U20/96Cooling us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B64U10/14Flying platforms with four distinct rotor axes, e.g. quadcop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0/0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UAVs
    • B64U20/70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UAV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30/00Means for producing lift; Empennag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0Rotors; Rotor supports
    • B64U30/29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rotors or rotor support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91Detachable rotors or roto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人机的机壳,所述机壳内置有所述无人机的发热元件,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用于将所述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桨风导入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将与所述发热元件进行热传递后的所述桨风导出所述机壳;其中,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器相配合的至少一个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的机壳,通过在机壳上设置进风风道,并在机壳的底部设置出风口,从而可以将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桨风导入到机壳内,继而与机壳内的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口流出机壳,进而实现为发热元件散热降温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

Description

无人机及其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及其机壳,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一般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
随着无人机的畅销,消费者对于无人机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现在的无人机相比于几年前、甚至相比于几个月前生产的无人机而言,都会增加很多提高用户体验、和/或、提高飞行安全性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不可避免的会在机身内部使用更多的电子元件、或者增加电子元件的功耗,来满足新功能的需求。
但是,增加电子元件或者增大电子元件的功耗虽然能够增加无人机的功能、和/或、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会使机身内部产生更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热量消除,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无人机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及其机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潜在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的机壳,所述机壳内置有所述无人机的发热元件,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用于将所述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桨风导入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将与所述发热元件进行热传递后的所述桨风导出所述机壳;其中,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器相配合的至少一个通孔。
如上所述的机壳,包括:侧壁、盖合在侧壁的上端开口处的上盖、以及盖合在侧壁的下端开口处的下盖;
所述下盖上开设的所述通孔包括条形孔、方形孔、圆孔、开窗中的至少一种。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在所述侧壁上开设的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或者所述下盖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通槽往远离所述机壳的斜上方延伸。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在所述下盖上开设的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盖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通槽往远离所述机壳的斜上方延伸。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在所述上盖上开设的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所述侧壁或者所述下盖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通槽往远离所述机壳的斜上方延伸。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通槽的内表面为弧面。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侧壁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或者,所述下盖和所述侧壁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有旋转平面,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旋转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该旋转平面内。
如上所述的机壳,其中,所述进风风道设置在靠近所述机壳的前端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机壳、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发热元件、螺旋桨、以及连接所述机壳与所述螺旋桨的机臂。
如上所述的无人机,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机壳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电子元件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无人机,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
如上所述的无人机,其中,所述机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且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螺旋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机壳连接。
如上所述的无人机,其中,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开设有减重槽。
如上所述的无人机,其中,所述机壳的进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无人机的机壳的侧壁上设置进风风道、并在机壳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从螺旋桨的桨叶旋转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上方流向下方的空气经该进风风道进入机壳的容纳腔内,然后与机壳内安装的电子元件进行热传递,最后从机壳底部的出风口流出容纳腔,从而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使得电子元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正常工作的温度以内,继而电子元件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无人机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无人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散热器的左视图;
图6为图1中散热器的仰视图;
图7为图1中下盖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下盖的左视图;
图9为图1中下盖的仰视图;
图中:
1、机壳; 11、上盖; 12、侧壁;
12a、前侧壁; 12b、后侧壁; 12c、左侧壁;
12d、右侧壁; 13、下盖; 131、通孔;
132、第一螺栓孔; 2、机臂; 21、第一支臂;
22、第二支臂; 23、减重槽; 3、螺旋桨;
4、保护罩; 5、发热元件; 6、电磁屏蔽板;
7、散热器; 71、散热鳍; 72、第二螺栓孔;
8、进风风道; 81、通槽; 82、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无人机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无人机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2、动力组件、以及脚架。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以下按照动力组件、机臂2、机身、以及脚架的顺序对无人机的结构进行介绍。
参照图1至图3,动力组件包括有:螺旋桨3、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电调(图中未示出)。螺旋桨3由电机带动旋转,从而为无人机的上升、前进、转动等提供动力。螺旋桨3具有桨叶和桨毂,桨毂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桨叶安装在桨毂上,当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桨毂旋转时,安装在桨毂上的桨叶也跟随转动以形成旋转平面,从而将螺旋桨3周围的空气引到旋转平面的下方,也即形成向下的桨风,以便为无人机提供升力。电调用来控制电机工作,其与下文将要描述到的飞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以根据飞行控制电路板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启动/停止、转速、转向等,进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速度。
进一步,螺旋桨3可以有多个,从而形成如图1至图3所示的多旋翼无人机。具体的,这多个螺旋桨3以放射状的形式分散布置在机身的四周,也即多个螺旋桨3间隔设置在机身的机壳1的外边缘。例如,图1至图3示出的四旋翼无人机包括有四个螺旋桨3,这四个螺旋桨3关于无人机的横轴线和纵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可以设有用于保护螺旋桨3的保护罩4,保护罩4可以通过诸如卡接方式与机臂连接,具体为连接在机臂2远离机身的一端、并往远离地面方向延伸的扇形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罩4也可以与机壳1的其它部件固定连接、并往远离地面方向延伸,并且保护罩4的结构也不限定为扇形结构。
机臂2用来连接螺旋桨3和机身。具体的,机臂2可以是由金属、塑料、或者碳纤维材料制作成的单根中空的杆件,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臂2也可以是板状结构或者是实心的杆件。螺旋桨3固定在机臂2远离机身的一端,机臂2的另一端则与下文将要描述到的机身的机壳1固定。可选的,螺旋桨3可拆卸、或者可转动的安装在机臂2远离机身的一端,以方便无人机的储藏与运输。同理的,机臂2的另一端也同样可以可拆卸、或者可转动的与机身的机壳1连接,从而提高无人机的储藏或者运输中的便捷性。
具体来说,机臂2可以为直线形状,或者也可以是多边形形状。例如,图1至图3的机臂2包括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这两个支臂之间具有夹角、并且与机身之间形成了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无人机的稳定性。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臂2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臂22的第一端固定,螺旋桨3固定在这两者的连接位置;第一支臂2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臂22的第二端分别与下文描述的机身的机壳1固定。换句话来说,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从二者的连接位置往不同的方向延伸以与机身的机壳1固定,从而形成三角形的机臂2结构。可选地,在第一支臂21和第二支臂22上开设有减重槽23,以减轻无人机的重量,从而提高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续航时间。
此外,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当无人机为多旋翼无人机时,其包括有多个机臂2,这些机臂2分散设置在无人机的机身的四周,并呈放射状往外延伸。动力组件的个数与机臂2的个数相同,每个螺旋桨3均安装在其中一个机臂2远离机身的一端,例如,可以在机臂2远离机身的一端开设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设置电机安装座。动力组件的电机固定在安装座内,螺旋桨3的桨毂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调可以与电机集成在一起,或者电调可以安装在机臂2的空腔中。
机身是无人机的主体部分,其包括:机壳1、以及置于机壳1内的发热元件5。具体来说,置于机壳1内的发热元件5可以是无人机为了实现飞行、拍摄、定位导航等功能所安装到机壳1内的任意型号、任意类型的电子元器件或者集成模块。举例来说,机壳1内可以安装有飞行控制电路板、GPS定位模块、北斗定位模块、陀螺仪、无线接收模块、与云台上的摄像头电连接的图像收发模块等等。
由于安装或者集成到机壳1内的电子元器件或者集成模块的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的无人机的发热量相较于之前生产或者开发出来的无人机的发热量增大了很多。为了使无人机能够正常工作,必然需要使发热元件5散发的这些热量尽快散失到机壳1外,以便将机壳1内的温度降到发热元件5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以内。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过改进的机壳1,其在机壳1上设置有进风风道8,以将下文将要描述到的动力组件中的螺旋桨3旋转所产生的桨风引入到机壳1内,从而使这些桨风与发热元件5进行热传递,然后这些桨风再被机壳1的底部所设置的出风口导出机壳1,以起到降低机壳1内温度的目的。其中,出风口为配置在机壳1底部的至少一个通孔131,这至少一个通孔131与下文将要描述到的发热元件5的散热器7相配合。
此外,由于无人机一般在较高的空中飞行,其周围的空气的温度都比较低,因此,将这些低温的空气导入到机壳1内后,还可以提高对发热元件5的散热降温效果,并且还不会增加无人机的噪声。
机壳1,一般制作成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几何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面介绍到的进风风道8可以设置在任意形状的机壳1上,但是为了描述更加简洁,下面将以图1至图3中的示出的圆角矩形机壳1为例,对机壳1及其进风风道8、以及设置在机壳1底部的出风口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下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直接或简单变换后在其他形状的机壳1上设置相应的进风风道8以及出风口,以便对机壳1内部发热元件5的散热降温,这些直接或者经过简单变换的无人机及其机壳1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机壳1包括:上盖11、侧壁12、和下盖13。侧壁12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上盖11盖合在上端开口处,下盖13盖合在下端开口处,从而上盖11、侧壁12和下盖13围合成一个用于容置上述发热元件5的容纳腔。
请看图1,具体来说,侧壁12包括位于前端的前侧壁12a、与前侧壁12a相对设置的后侧壁12b、与前侧壁12a和后侧壁12b的左侧固定的左侧壁12c、以及与前侧壁12a和后侧壁12b的右侧固定的右侧壁12d。在左侧壁12c和右侧壁12d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进风风道8,左侧进风风道8倾斜于左侧壁12c、右侧进风风道8倾斜于右侧壁12d,且左侧进风风道8和右侧进风风道8往远离所述机壳1的斜上方延伸,从而使左侧进风风道8和右侧进风风道8的进风口均朝向螺旋桨3所产生的桨风的流动方向,以便将桨风导入到机壳1内。
可以理解的,由于进风风道8需要将螺旋桨3旋转所产生的桨风导入到机壳1内,因此,进风风道8的进风口应该低于螺旋桨3旋转所形成的旋转平面的高度,这也符合无人机的螺旋桨3的高度一般都设置为高于机壳1上盖11的现有设计理念。当然,如果螺旋桨3设置的低于上盖11的高度,此时只需要稍微调整进风风道8的位置即可实现将螺旋桨3的桨风导入机壳1内的目的。
对于图3而言,其左侧进风风道8的进风口低于左上方螺旋桨3(下称第一螺旋桨)的高度,具体来说,是低于第一螺旋桨3的桨叶旋转所形成的旋转平面;右侧进风风道8的进风口低于右上方螺旋桨3(下称第二螺旋桨)的高度,具体来说,是低于第二螺旋桨3的桨叶旋转所形成的旋转平面。
可选地,在机壳1上也可以只设置左侧进风风道8或者右侧进风风道8。
又可选地,右侧进风风道8可以设置在右侧壁12d的后端,也即将右侧风道设置在靠近右下方螺旋桨(下称第三螺旋桨)的位置,或者将左侧进风风道8设置在左侧壁12c的后端,也即将左侧进风风道8设置在靠近左下方螺旋桨(下称第四螺旋桨)的位置。
还可选地,在保证机壳1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在左侧壁12c、右侧壁12d上设置任意数量的进风风道8。
此外,当机壳1的左侧壁12c和右侧壁12d上设置有多个进风风道8时这多个进风风道8可以相对于机身的纵轴线或者横轴线对称,或者同时关于机身的纵轴线和横轴线对称。例如,图3中示出了在机壳1的左侧壁12c的前端以及右侧壁12d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进风风道8(左侧进风风道8和右侧进风风道8),这两个进风风道8关于机身的纵轴线对称。
当无人机起飞以后,分散设置在机身周围的螺旋桨3旋转,流向桨叶旋转形成的旋转平面下方的空气从进风风道8进入机壳1的容纳腔内,与发热元件5换热后从下盖13所开设的一个或者多个出风口流出机身,从而将发热元件5发出的热量带出机身,以便使机壳1内的温度降低,保证发热元件5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
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机壳1在右侧壁12d的底部开设有右通槽81,该右通槽81具有朝向下盖13方向的缺口,下盖13的右侧边往右上方延伸形成有右导流板82,换句话说,下盖13的右侧边往位于右上方的第二螺旋桨3方向延伸形成有右导流板82。该右导流板82和具有缺口的右通槽81围合成右侧进风风道8。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右通槽81也可以不设置在右侧壁12d的底部,而是设置在右侧壁12d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间部分,此时,右通槽81不具有缺口,也即,右通槽81的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均是封闭的,右导流板82则形成在右侧壁12d或者下盖13上,具体为从右通槽81的底面、或者下盖13的右侧边往右上方延伸形成该右导流板82。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右通槽81还可以设置在下盖13上,此时也将右导流板82设置在下盖13上。例如,可以在下盖13的右侧边开设右通槽81,并且在下盖13上设置往右上方延伸的右导流板82。或者,右通槽81还可以设置在上盖11上,此时右导流板82可以设置在上盖11、侧壁12或者下盖13上。例如,在上盖11的右侧边开设右通槽81,并在上盖11上设置往斜向上方延伸的导流板82。
在本实施例中,右导流板82可以与上盖11、侧壁12、或者下盖13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或者,该右导流板82可以为单独的部件,其通过常规的固定方式(例如粘接、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与上盖11、侧壁12、或者下盖13的固定。
进一步,右导流板82朝向右通槽81的内表面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右导流板82的内表面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形成钝角,从而使右侧进风风道8具有较大的进风面积,提高进风风量以提高散热效率。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还可以圆滑过渡,以降低空气流经进风风道8时的风阻,从而减小对无人机飞行效率的影响。又如,右导流板82的内表面为弧面,以进一步降低空气流经进风风道8的风阻,从而提高进风效率、以及降低对于无人机飞行效率的影响。
可选地,为了提高提高右侧进风风道8的进风能力,右侧进风风道8在第二螺旋桨3的桨叶所形成的旋转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该旋转平面内。
需要说明的是,右通槽81沿着右侧壁12d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散热效率、机壳1的结构强度、以及对于飞行效率的影响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同理的,在本实施例中,左侧进风风道8的结构与右侧进风风道8的结构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左侧进风风道8和右侧进风风道8的结构也可以有少许的变化,例如,左侧进风风道8的左通槽81和左导流板82均设置在左侧壁12c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间部分,右侧进风风道8的右通槽81设置在右侧壁12d的底部、右导流板82形成在下盖13的右侧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简单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应该理解,虽然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上盖11、侧壁12、和下盖13为单独的三个部件,但也可以将上盖11与侧壁12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一体件、或者将下盖13与侧壁12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一体件,并且无需对进风风道8的结构作实质性的改变。
进一步,为了提高发热元件5和空气的热传递效果,在发热元件5和下盖13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器7,该散热器7通过导热胶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发热元件5的底部。
图4为图1中散热器7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散热器7的左视图;图6为图1中散热器7的仰视图。如图4至图6所示,散热器7可以是由金属制作而成的板状结构,其通过导热胶粘接在发热元件5的下部,发热元件5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递到散热器7上。
工作时,无人机启动,螺旋桨3旋转,空气从螺旋桨3的桨叶旋转所形成的平面的上方往下方流动从而形成桨风,经进风风道8进入到机壳1的容纳腔内,然后从散热器7的底面吹过,以与散热器7进行热交换,最后再从下盖13上开设的进风口流出机壳1,以便将发热元件5的热量带到机壳1外。
可选地,散热器7的底部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散热鳍71,以提高散热器7底面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又可选地,散热器7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栓孔72,从而可以通过螺栓将散热器7与机壳1或者发热元件5(例如飞行控制电路板)固定,从而提高散热器7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为了避免发热元件5工作时的电磁场对无人机的其他发热元件5(例如动力组件的电调或者电机、云台的电机以及云台上安装的摄像头)产生电磁干扰,在散热器7和发热元件5之间还设置有电磁屏蔽板6。
图7为图1中下盖13的俯视图;图8为图1中下盖13的左视图;图9为图1中下盖13的仰视图。如图7至图9所示,下盖13沿散热器7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作为通风孔131,这多个长条形孔平行排列,以提高出风效果,继而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这多个长条形孔可以沿散热器7的方向延伸,以配合散热器7底部的散热鳍71的结构,使得散热鳍71可能通过长条形孔而裸露,与外界冷空气直接接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通风孔131除了为上述说明的长条形孔以及排列形式,还可以为方形孔、圆孔、开窗中的一种或与之结合设计,通风孔131的形状、尺寸、密度以及排列形式可以多样化设计,能够配合散热器7对发热元件5进行散热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下盖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132,通过螺栓将下盖13固定在容纳腔内的发热元件5上,例如将下盖13再与飞行控制电路板固定,以便提高飞行控制电路板的稳定性,避免其晃动。
脚架用于在无人机着落时支撑在地面或者地面定作物上,从而避免机壳1与地面或者地面定作物接触,以保护机壳1或者机壳1底部所安装的云台。其中,脚架可以与机壳1的下盖13固定,也可以设于机臂2的下方,还可以是机壳1的下盖13以及机臂2的下方配合设有脚架,该脚架可以为诸如软胶材质形成的缓冲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无人机的机壳,所述机壳内置有所述无人机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用于将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桨风导入所述机壳内;
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将与所述发热元件进行热传递后的所述桨风导出所述机壳;
其中,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器相配合的至少一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侧壁、盖合在侧壁的上端开口处的上盖、以及盖合在侧壁的下端开口处的下盖;
所述下盖上开设的所述通孔包括条形孔、方形孔、圆孔、开窗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在所述侧壁上开设的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或者所述下盖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通槽往远离所述机壳的斜上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在所述下盖上开设的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盖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通槽往远离所述机壳的斜上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在所述上盖上开设的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所述侧壁或者所述下盖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通槽往远离所述机壳的斜上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通槽的内表面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侧壁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或者,所述下盖和所述侧壁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有旋转平面,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旋转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该旋转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设置在靠近所述机壳的前端的位置。
1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机壳、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发热元件、螺旋桨、以及连接所述机壳与所述螺旋桨的机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机壳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在电子元件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散热鳍。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且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螺旋桨连接,
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机壳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开设有减重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进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
CN201820017883.0U 2018-01-05 2018-01-05 无人机及其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3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7883.0U CN207843295U (zh) 2018-01-05 2018-01-05 无人机及其机壳
CN201880014411.2A CN110352162A (zh) 2018-01-05 2018-09-18 无人机及其机壳
PCT/CN2018/106253 WO2019134399A1 (zh) 2018-01-05 2018-09-18 无人机及其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7883.0U CN207843295U (zh) 2018-01-05 2018-01-05 无人机及其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3295U true CN207843295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788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43295U (zh) 2018-01-05 2018-01-05 无人机及其机壳
CN201880014411.2A Withdrawn CN110352162A (zh) 2018-01-05 2018-09-18 无人机及其机壳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4411.2A Withdrawn CN110352162A (zh) 2018-01-05 2018-09-18 无人机及其机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7843295U (zh)
WO (1) WO201913439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0952A (zh) * 2018-09-30 2018-12-21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外置散热器的轻量化无人机云台
CN109720558A (zh) * 2019-02-19 2019-05-07 深圳市翔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调布局的无人机
WO2019134399A1 (zh) * 2018-01-05 2019-07-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其机壳
CN110341940A (zh) * 2019-08-06 2019-10-18 浙江莱恩克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移动的抗风救援无人机
CN114571931A (zh) * 2022-04-24 2022-06-03 浙江大学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
WO2023178688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2900A (zh) * 2023-11-20 2024-01-12 北京极目智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重无人机的结构装配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930B (zh) * 2015-04-30 2019-04-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及应用该热管理系统的无人机
US20170225574A1 (en) * 2016-02-10 2017-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uctures for charging a multicopter
CN106672225A (zh) * 2016-12-27 2017-05-17 昆山优尼电能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散热风路系统
CN207843295U (zh) * 2018-01-05 2018-09-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其机壳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4399A1 (zh) * 2018-01-05 2019-07-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其机壳
CN109050952A (zh) * 2018-09-30 2018-12-21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外置散热器的轻量化无人机云台
CN109720558A (zh) * 2019-02-19 2019-05-07 深圳市翔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调布局的无人机
CN110341940A (zh) * 2019-08-06 2019-10-18 浙江莱恩克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移动的抗风救援无人机
WO2023178688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
CN114571931A (zh) * 2022-04-24 2022-06-03 浙江大学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4399A1 (zh) 2019-07-11
CN110352162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43295U (zh) 无人机及其机壳
CN107113997B (zh) 散热机构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无人飞行器
WO2019140658A1 (zh) 散热结构、散热方法及装置、无人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97823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无人机
WO2019140660A1 (zh) 机身及包括该机身的无人机
CN206394889U (zh) 无人机
CN110382356B (zh) 无人机的动力组件和无人机
CN106672225A (zh) 无人机散热风路系统
CN107223108B (zh) 电源组件、无人飞行器及遥控移动装置
EP2772429A1 (en) Four-rotor aircraft
CN208868303U (zh) 散热结构及无人飞行器
CN112158330A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
CN110313226A (zh)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12243807U (zh) 高稳定的无人机
CN205952317U (zh) 碟型无人飞行器
CN108945418A (zh) 一种涵道式无人机及其壳体
CN207369504U (zh) 散热结构、相机及移动平台
WO2019119903A1 (zh) 无人机
WO2019181413A1 (ja) 産業用ドローン
CN106081093A (zh) 一种双桨无人机
CN109720558A (zh) 基于电调布局的无人机
CN208597234U (zh) 散热组件、散热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11128732U (zh) 无人机及其壳体
CN209581867U (zh) 基于电调布局的无人机
CN204126968U (zh) 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