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5516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5516U
CN207835516U CN201721827072.9U CN201721827072U CN207835516U CN 207835516 U CN207835516 U CN 207835516U CN 201721827072 U CN201721827072 U CN 201721827072U CN 207835516 U CN207835516 U CN 207835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shell
flexible display
connector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270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炳宏
朱井生
苏业健
邹晓洪
任项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270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5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5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5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幕以及壳体,壳体对应柔性显示屏幕设置并与柔性显示屏幕连接;壳体可绕经过壳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释放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于其自身发生弯折而引起的位移量。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发明过程中发现,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仅在其所具备的功能上取得瞩目的发展成果,并且电子设备的结构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如今电子设备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以满足电子设备使用者对电子设备外观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电子设备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于现有的结构形式,具备一定的新颖性,才能满足使用者对电子设备的外观要求。目前,可弯折电子设备得到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使用者的关注,若要实现电子设备可弯折的结构特性,需要解决电子设备屏幕不具备伸缩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释放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于其自身发生弯折而引起的位移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幕以及壳体,壳体对应柔性显示屏幕设置并与柔性显示屏幕连接;壳体可绕经过壳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其中,壳体包括多个支撑板,相邻支撑板相对侧边通过连接体连接,连接体沿第一方向设置,支撑板以及连接体分别与柔性显示屏幕对应连接,连接体为弹性结构,弯折轴经过连接体并且连接体可绕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改变连接体连接的相邻支撑板所处平面的夹角,进而实现壳体绕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及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其中,连接体包括有第一连接体以及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体可通过第二连接体与支撑板连接;第一连接体为弹性结构,弯折轴经过第一连接体并且第一连接体连接有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可绕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改变连接体连接的相邻支撑板所处平面的夹角,进而实现壳体绕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及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其中,支撑板以及连接体与柔性显示屏幕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滑槽,滑槽对应柔性显示屏幕设置,柔性显示屏幕与支撑板以及连接体连接的侧边可在滑槽中滑动,以实现柔性显示屏幕与支撑板以及连接体的可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柔性显示屏幕与壳体的可滑动连接。
其中,壳体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对应的支撑板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其对应的支撑板形成容置凹槽,柔性显示屏幕端部嵌入容置凹槽设置,柔性显示屏幕可在容置凹槽对应的支撑板的滑槽中滑动,从而使柔性显示屏幕在容置凹槽内滑动,进而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其中,容置凹槽深度不小于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其中,壳体中有且仅有一个支撑板与柔性显示屏幕固定连接,以使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并且可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其中,壳体为弹性结构,壳体可绕经过壳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进而使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壳体侧边。
其中,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与柔性显示屏幕电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传输,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柔性显示屏幕与壳体组成的容置空间内,柔性电路板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的位置设置有柔性电路排线,以实现柔性电路板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包括有壳体以及柔性显示屏幕,壳体与柔性显示屏幕对应设置并连接装配于一体,壳体可绕经过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由于与壳体装配于一体,因此柔性显示屏幕也会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但是由于柔性显示屏幕不具备伸缩性,本实用新型在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滑动连接,将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释放,若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与壳体为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弯折后,其所引起的位移量无法得到释放,迫使柔性显示屏幕产生伸缩动作,导致柔性显示屏幕结构破坏,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滑动连接,能够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实现柔性显示屏幕发生对应壳体的弯折动作,同时避免柔性显示屏幕产生伸缩动作,保护柔性显示屏幕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柔性显示屏幕弯折位移量计算原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滑槽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挡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释放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于其自身发生弯折而引起的位移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幕以及壳体,壳体对应柔性显示屏幕设置并与柔性显示屏幕连接;壳体可绕经过壳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本实施例所阐述的移动终端100能够使其发生弯折动作,同时避免移动终端100上的显示屏幕产生伸缩量,致使显示屏幕结构遭到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包括柔性显示屏幕101以及壳体102,壳体102对应柔性显示屏幕101设置并与柔性显示屏幕101连接;壳体102可绕经过壳体102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103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柔性显示屏幕101对应壳体102发生弯折动作,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幕101位于弯折轴103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102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由于柔性显示屏幕101不具备伸缩性,不能产生伸缩量,一旦柔性显示屏幕101在外力作用下迫使其产生伸缩量,就意味着柔性显示屏幕101的结构必然遭到破坏,影响柔性显示屏幕101的显示效果。本实施例通过柔性显示屏幕101位于弯折轴103两侧的端部与壳体102滑动连接,在柔性显示屏幕101发生弯折时,在柔性显示屏幕101位于弯折轴103两侧的端部释放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弯折所引起的位移量,避免柔性显示屏幕101产生伸缩量。请参阅图2,在柔性显示屏幕101未处于弯折状态时,其上发生弯折动作的部位在垂直于弯折轴103方向上的长度为L1,当该部位发生以R为半径弯折α角度的弯折动作之后,柔性显示屏幕101上发生弯折动作的部位在垂直于弯折轴103方向上的长度改变为L2,其中,L2大于L1。可以理解的是,L2与L1的差值即为该部位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弯折引起的局部位移量,柔性显示屏幕101所有弯折部位的局部位移量总和即为柔性显示屏幕101需要在其位于弯折轴103两侧的端部释放的位移量。
可选地,当L1取14.54mm,R取19mm,α取45°时,所得到的的L2值为14.92mm,取L2与L1的差值,即0.38mm,也就是柔性显示屏幕101上该部位的局部位移量,需要在柔性显示屏幕101位于弯折轴103两侧的端部释放。
可选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壳体102侧边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2包括多个支撑板104,相邻支撑板104相对侧边通过连接体105连接,连接体105沿第一方向设置,支撑板104以及连接体105分别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对应连接,连接体105为弹性结构,弯折轴103经过连接体105并且连接体105可绕弯折轴103发生弯折动作,以改变连接体105连接的相邻支撑板104所处平面的夹角,进而实现壳体102绕弯折轴103发生弯折动作以及柔性显示屏幕101对应壳体102发生弯折动作。
壳体102所包括支撑板104的数量根据壳体102尺寸、支撑板104尺寸以及连接体105尺寸确定,各支撑板104总面积以及各连接体105总面积之和需等于壳体102面积,支撑板104以及连接体105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可以为,在壳体102尺寸一定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支撑板104尺寸扩大,则连接体105尺寸对应缩小,如果需要连接体105尺寸扩大,则支撑板104尺寸对应缩小。
并且壳体102所包含支撑板104数量也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使用者需要三段弯折壳体102,则壳体102需要包括三个支撑板104,相邻支撑板104之间通过连接体105连接,或者是使用者需要四段弯折壳体102,则壳体102包括四个支撑板104,相邻支撑板104之间同样通过连接体105连接,当然,使用者需要多段弯折壳体102,壳体102需包括对应数量的支撑板104,相邻支撑板104之间同样通过连接体105连接,即可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体105包括有第一连接体106以及第二连接体107,第一连接体10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体107,第一连接体106通过第二连接体107实现其与支撑板104连接,第一连接体106与第二连接体107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体106与第二连接对应设置,二者在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但二者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不相同,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体106可以为弹性结构,例如软塑胶、软体硅胶等具备有一定弹性的结构材质,弯折轴103经过第一连接体106并且第一连接体106连接有第二连接体107的两端可绕弯折轴103发生弯折动作,以改变连接体105连接的相邻支撑板104所处平面的夹角β,使与第二连接体107连接的支撑板104所处平面位置绕该弯折轴103翻转,也就是与第二连接体107连接的相邻支撑板104所处平面的夹角β发生改变,夹角β的范围可以为0°~180°,进而实现壳体102绕弯折轴103发生弯折动作以及柔性显示屏幕101对应壳体102发生弯折动作,如图所示。
可选地,第二连接体107可以为刚性结构,例如硬塑胶等,其受到外力作用下形变较小,形变小至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具备一定强度、硬度以及韧性的第二连接体107充当第一连接体106与支撑板104之间的连接介质,能够提高第一连接体106与支撑板104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连接体105与支撑板104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连接体105与支撑板104之间可靠连接,避免在壳体102发生弯折动作时,由于连接体105与支撑板104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致使支撑板104与连接体105之间的连接关系断裂,影响壳体102的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3,壳体102与柔性显示屏幕101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滑槽301,滑槽301对应柔性显示屏幕101设置,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连接的侧边可在滑槽301中滑动,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通过滑槽301实现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的可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的可滑动连接。具体为:壳体102连接柔性显示屏幕101的位置沿垂直于壳体102的侧壁方向向壳体102的内部延伸一平台(图中未标识),延伸长度,即平台宽度需要保证能够承载柔性显示屏幕101在其上滑动,同时不能阻碍移动终端100内部组件的装配,如果平台宽度过大,会占用过多移动终端100内部空间,阻碍内部组件的装配。
为避免柔性显示屏幕101在壳体102上的滑槽301中滑动时脱离滑槽301,在壳体102与柔性显示屏幕101连接的壳体102侧边设置限位板302,限位板302与滑槽301组成一限位槽303,其为槽体结构,限位槽303开口方向与壳体102连接柔性显示屏幕101的侧边垂直,即呈侧向倒置的“U”型结构,并且限位槽303开口径向尺寸对应柔性显示屏幕101的厚度设置,以使限位槽303能够与柔性显示屏幕101侧边相契合,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连接的侧边能在限位槽303中滑动,并且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幕101在滑动过程中脱离滑槽301。可以理解的是,滑槽301的结构形式可以如上文所述限位槽303的结构形式,而不是另外在壳体102上设置限位板302,即滑槽301为一槽体结构,其开口方向与壳体102连接柔性显示屏幕101的侧边垂直,呈侧向倒置的“U”型结构,并且滑槽301开口径向尺寸对应柔性显示屏幕101的厚度设置,以使滑槽301能够与柔性显示屏幕101侧边相契合,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连接的侧边能在滑槽301中滑动,同时也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幕101在滑动过程中脱离滑槽301。
请参阅图4,壳体102位于弯折轴103两端的端部对应的支撑板104设置有挡板401,挡板401与其对应的支撑板104形成容置凹槽402,柔性显示屏幕101端部嵌入容置凹槽402设置,柔性显示屏幕101可在容置凹槽402对应的支撑板104的滑槽301(图4中未标识)中滑动,从而使柔性显示屏幕101在容置凹槽402内滑动,进而释放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W。
具体地,位于壳体102在弯折轴103两端的端部位置的支撑板104上设置有挡板401,挡板401紧贴壳体102端部设置,挡板401与其对应的支撑板104形成容置凹槽402,位于壳体102端部的支撑板104不同于其他位置的支撑板104,可以设置有过渡结构403,过渡结构403一端与支撑板104连接,另一端与挡板401连接,过渡结构403充当容置凹槽402的底部,挡板401以及支撑板104组成容置凹槽402的侧壁,过渡结构403可以是支撑板104对应壳体102端部位置向垂直于支撑板104底面方向弧形过渡延伸形成,亦或是挡板401对应壳体102端部侧边向垂直于挡板401并向支撑板104靠近方向弧形过渡延伸形成,亦或是过渡结构403是另行加工制得的辅助结构,安装于支撑板104或者挡板401上,与支撑板104以及挡板401组成容置凹槽402,用以容纳柔性显示屏幕101端部,从而使柔性显示屏幕101在容置凹槽402内滑动,进而释放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W。
可选地,容置凹槽402的深度D,即容置凹槽402开口至其底部的距离,不小于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W,容置凹槽402能够释放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W,并且避免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在容置凹槽402内滑动脱离容置凹槽402,致使移动终端100整体结构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幕101与壳体102中的连接体105为滑动连接,不能将二者固定连接,由于连接体105发生弯折动作后,连接体105与柔性显示屏幕101连接的一侧会产生伸缩量,若连接体105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幕101对应连接体105处会产生与连接体105一样的伸缩量,致使破坏柔性显示屏幕101的结构完整,因此连接体105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只能为滑动连接;此外,壳体102中有且仅有一个支撑板104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固定连接,以使柔性显示屏幕101对应壳体102发生弯折动作并且可释放柔性显示屏幕1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支撑板104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固定连接,旨在固定支撑板104与柔性显示屏幕101之间的连接关系,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壳体102在包括多个支撑板104的情况下有且仅有一个支撑板104能够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固定连接,若存在两个及以上的支撑板104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固定连接,该支撑板104之间的连接体105对应的柔性显示屏幕101部位则不能发生弯折动作,该连接体105对应柔性显示屏幕101部位由于柔性显示屏幕101与两侧相邻的支撑板104固定连接,致使该部分柔性显示屏幕101弯折所引起的位移量无法得到释放,导致柔性显示屏幕101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壳体102中有且仅有一个支撑板104与柔性显示屏幕101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包括有壳体以及柔性显示屏幕,壳体与柔性显示屏幕对应设置并连接装配于一体,壳体可绕经过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由于与壳体装配于一体,因此柔性显示屏幕也会对应壳体发生弯折动作,但是由于柔性显示屏幕不具备伸缩性,本实用新型在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嵌入壳体端部的容置凹槽设置,实现柔性显示屏幕与壳体的可滑动连接,将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释放,若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与壳体为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幕对应壳体弯折后,其所引起的位移量无法得到释放,迫使柔性显示屏幕产生伸缩动作,导致柔性显示屏幕结构破坏,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柔性显示屏幕位于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滑动连接,能够释放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实现柔性显示屏幕发生对应壳体的弯折动作,同时避免柔性显示屏幕产生伸缩量,保护柔性显示屏幕结构。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500包括柔性显示屏幕501以及壳体502,壳体502对应柔性显示屏幕501设置并与柔性显示屏幕501连接;壳体502可绕经过壳体502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503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柔性显示屏幕501对应壳体502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501位于弯折轴503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502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柔性显示屏幕5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2为弹性结构,壳体502可绕经过壳体502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503发生弯折动作,由于壳体502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对应连接,能够在壳体502弯折动作牵引下,使柔性显示屏幕501对应壳体502发生弯折动作,进而实现移动终端500的整体弯折。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壳体502整体结构为弹性结构,这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壳体502包括有为弹性结构的第一连接体,通过第一连接体弯折实现壳体502弯折,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壳体502自身整体结构为弹性结构,自身任意部分可绕弯折轴503发生弯折动作。
可选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壳体502侧边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2与柔性显示屏幕501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滑槽,滑槽对应柔性显示屏幕501设置,柔性显示屏幕501与壳体502连接的侧边可在滑槽中滑动,柔性显示屏幕501与壳体502通过滑槽实现柔性显示屏幕501与壳体502的可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2位于弯折轴503两端的端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其对应的壳体502端部形成容置凹槽,柔性显示屏幕501端部嵌入容置凹槽设置,柔性显示屏幕501可在容置凹槽对应壳体502的滑槽中滑动,从而使柔性显示屏幕501在容置凹槽内滑动,进而释放柔性显示屏幕5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滑槽以及挡板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幕501与壳体502可弯折部位为滑动连接,不能将二者固定连接,由于壳体502发生弯折动作后,壳体502与柔性显示屏幕501连接的一侧会产生伸缩量,若壳体502弯折部位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幕501相应部位会产生与壳体502弯折部位一样的伸缩量,致使破坏柔性显示屏幕501的结构完整,因此壳体502可弯折部位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只能为滑动连接;此外,壳体502中有且仅有一个部分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以使柔性显示屏幕501对应壳体502发生弯折动作并且可释放柔性显示屏幕5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壳体502中部分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旨在固定壳体502与柔性显示屏幕501之间的连接关系,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壳体502在有且仅有一个部分能够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若存在两个及以上部分壳体502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该部分壳体502之间的壳体502对应的柔性显示屏幕501部位则不能发生弯折动作,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的部分壳体502之间的壳体502对应柔性显示屏幕501部位由于对应壳体502可弯折部位的柔性显示屏幕501位置与两侧相邻的壳体502固定连接,致使该部分柔性显示屏幕501弯折所引起的位移量无法得到释放,导致柔性显示屏幕501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壳体502中有且仅有一个部分可与柔性显示屏幕501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包括柔性显示屏幕601以及壳体602,壳体602对应柔性显示屏幕601设置并与柔性显示屏幕601连接;壳体602可绕经过壳体602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603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柔性显示屏幕601对应壳体602发生弯折动作,柔性显示屏幕601位于弯折轴603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壳体602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柔性显示屏幕601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进一步包括柔性电路板604,柔性电路板604与柔性显示屏幕601电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传输,从而驱动柔性显示屏幕601实现其显示功能,柔性电路板604设置于柔性显示屏幕601与壳体602组成的容置空间内,柔性电路板604对应壳体602发生弯折动作的位置设置有柔性电路排线605,柔性电路排线605可以发生弯折,用以实现柔性电路板604对应壳体602发生弯折动作,进而实现移动终端600整体的弯折形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幕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设置并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连接;
所述壳体可绕经过所述壳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并且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位于所述弯折轴两侧的端部中至少一端与所述壳体可滑动连接,用以释放所述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板相对侧边通过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连接体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对应连接,所述连接体为弹性结构,所述弯折轴经过所述连接体并且所述连接体可绕所述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改变所述连接体连接的相邻所述支撑板所处平面的夹角,进而实现所述壳体绕所述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及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包括有第一连接体以及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体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体为弹性结构,所述弯折轴经过所述第一连接体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体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可绕所述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改变所述连接体连接的相邻所述支撑板所处平面的夹角,进而实现所述壳体绕所述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以及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对应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与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连接体连接的侧边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以实现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与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连接体的可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与所述壳体的可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弯折轴两侧的端部对应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其对应的所述支撑板形成容置凹槽,所述柔性显示屏幕端部嵌入所述容置凹槽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可在所述容置凹槽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的所述滑槽中滑动,从而使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在所述容置凹槽内滑动,进而释放所述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深度不小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有且仅有一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并且可释放所述柔性显示屏幕由于其发生弯折动作而引起的位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弹性结构,所述壳体可绕经过所述壳体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弯折轴发生弯折动作,进而使所述柔性显示屏幕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电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传输,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与所述壳体组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柔性电路板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的位置设置有柔性电路排线,以实现所述柔性电路板对应所述壳体发生弯折动作。
CN201721827072.9U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07835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7072.9U CN207835516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7072.9U CN207835516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5516U true CN207835516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27072.9U Active CN207835516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55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175A (zh) * 2017-12-21 2018-05-25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22388A (zh) * 2019-03-25 2019-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11090361A (zh) * 2019-12-27 2020-05-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175A (zh) * 2017-12-21 2018-05-25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22388A (zh) * 2019-03-25 2019-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CN111090361A (zh) * 2019-12-27 2020-05-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090361B (zh) * 2019-12-27 2023-05-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和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6175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83551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854924A (zh) 用于提供数字信号的扩展坞
TW201043103A (en) Flexible circuit cable with cluster sections
CN104797110A (zh) 移动终端壳体
CN103956364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979720B (zh) 连接器结构
CN106097895A (zh) 显示单元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5228335A (zh) 柔性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657359B (zh) 觸控裝置
CN202395222U (zh) Micro-USB插座连接器
CN203707453U (zh) 一种MicroUSB插座
US8369101B2 (en) PCI-E module
CN207835980U (zh) 壳体以及移动终端
CN101547548B (zh) 弹片结构及应用该弹片结构的电子装置
TWM357732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7233981U (zh) 双向连接弹片
CN205488905U (zh) 一种多合一卡座
CN203774507U (zh) 一种立式耳机连接器
CN202183520U (zh) Displayport板线端连接器的特殊插扣结构
CN207851692U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271324A (zh) 壳体以及移动终端
CN206313829U (zh) 电子设备
CN206059693U (zh) 结构改良的端子台连接端子
CN207038782U (zh) 柔性电路板与连接器母座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