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8258U - 一种弹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8258U
CN208028258U CN201820226771.6U CN201820226771U CN208028258U CN 208028258 U CN208028258 U CN 208028258U CN 201820226771 U CN201820226771 U CN 201820226771U CN 208028258 U CN208028258 U CN 208028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hell
force
bending part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67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龙
何黎
李昀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267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8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8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8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片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底板上设有焊接区,壳体的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臂,壳体的顶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弹性臂,第一、二弹性臂上分别设有接触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性臂且每个弹性臂上均设有接触部,使得弹片结构能够(同时)导通两个不同的元器件(或同一元器件的两个区域),有利于减小终端设备中弹片结构的占用空间,降低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研发难度,提高终端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弹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上的弹片一般只有一个接触部,一个弹片只为一个特定元器件服务,但终端设备(例如手机)中有导通需求的元器件众多,如果为每个元器件分别提供一个弹片进行服务的话,数量众多的弹片将会占据终端设备较多空间,不利于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另外,当同时导通多个元器件时,需要多个弹片同时工作,这不仅会增加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研发难度,还有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工作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弹片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导通两个元器件的新型弹片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片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底板上设有焊接区,壳体的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臂,壳体的顶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力臂、第二力臂、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力臂,第二弯折部到壳体的顶板的距离大于第一力臂到壳体的顶板的距离,第一弯折部远离第一力臂的一端与壳体的顶板的一端相连;第二弹性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四力臂、第三弯折部、第五力臂、第六力臂、第四弯折部和第七力臂,壳体的顶板远离第一弹性臂的一端朝向壳体的底板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力臂,第四弯折部到第一弯折部的距离大于第四力臂到第一弯折部的距离;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五力臂与第六力臂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分别为钝角;第一弯折部的弧度、第二弯折部的弧度、第三弯折部的弧度和第四弯折部的弧度分别为π;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第四弯折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接触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力臂远离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段,第一圆弧段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壳体的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力臂远离第四弯折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第四力臂。
进一步的,壳体的前侧板靠近第四力臂的一端和壳体的后侧板靠近第四力臂的一端分别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通孔,第七力臂远离第四弯折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壳体的前侧板与壳体的底板通过第五弯折部相连,且第五弯折部上设有若干个开槽。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为凸条。
进一步的,第二弯折部到第四力臂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顶板的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三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壳体的底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焊接区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性臂且每个弹性臂上均设有接触部,使得弹片结构能够(同时)导通两个不同的元器件(或同一元器件的两个区域),有利于减小终端设备中弹片结构的占用空间,降低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研发难度,提高终端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弹片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弹片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弹片结构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PCB板;21、壳体的顶板;22、壳体的底板;23、壳体的前侧板;24、壳体的后侧板;3、第一弹性臂;31、第一弯折部;32、第一力臂;33、第二力臂;34、第二弯折部;35、第三力臂;36、第一夹角;37、第一圆弧段;4、第二弹性臂;41、第四力臂;42、第三弯折部;43、第五力臂;44、第六力臂;45、第四弯折部;46、第七力臂;47、第二夹角;48、第二圆弧段;5、接触部;61、延伸部;62、通孔;63、卡块;71、第五弯折部;72、开槽;8、吸取部;9、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弹片结构中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弹性臂,使得弹片能够(同时)连接两个不同的元器件(或同一元器件的两个区域)。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弹片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底板22上设有焊接区,壳体的顶板2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臂3,壳体的顶板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弹性臂4;第一弹性臂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部31、第一力臂32、第二力臂33、第二弯折部34和第三力臂35,第二弯折部34到壳体的顶板21的距离大于第一力臂32到壳体的顶板21的距离,第一弯折部31远离第一力臂32的一端与壳体的顶板21的一端相连;第二弹性臂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四力臂41、第三弯折部42、第五力臂43、第六力臂44、第四弯折部45和第七力臂46,壳体的顶板21远离第一弹性臂3的一端朝向壳体的底板22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力臂41,第四弯折部45到第一弯折部31的距离大于第四力臂41到第一弯折部31的距离;第一力臂32与第二力臂3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36,第五力臂43与第六力臂44之间具有第二夹角47,第一夹角36和第二夹角47分别为钝角;第一弯折部31的弧度、第二弯折部34的弧度、第三弯折部42的弧度和第四弯折部45的弧度分别为π;第二弯折部34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第四弯折部45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接触部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性臂且每个弹性臂上均设有接触部,使得弹片结构能够(同时)导通两个不同的元器件(或同一元器件的两个区域),有利于减小终端设备中弹片结构的占用空间,降低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研发难度,提高终端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力臂35远离第二弯折部34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段37,第一圆弧段37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壳体的顶板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力臂46远离第四弯折部45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段48,第二圆弧段48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第四力臂41。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力臂会刮擦壳体的顶板,设置第一圆弧段可以减少壳体的顶板的损耗,有利于延长弹片结构的使用寿命;同理,设置第二圆弧段可以减少第四力臂的损耗。
进一步的,壳体的前侧板23靠近第四力臂41的一端和壳体的后侧板24靠近第四力臂41的一端分别设有延伸部61,所述延伸部61上设有通孔62,第七力臂46远离第四弯折部45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63,两个所述卡块6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通孔62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卡块及具有通孔的延伸部可以防止第二弹性臂被意外勾起,有利于提高弹片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壳体的前侧板23与壳体的底板22通过第五弯折部71相连,且第五弯折部71上设有若干个开槽72。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五弯折部上设置开槽可以消除弯折应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弹片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5为凸条。
由上述描述可知,凸条接触部可以使弹性臂与元器件接触更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弯折部34到第四力臂4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顶板21的长度的一半。
由上述描述可知,壳体的顶板未被第一弹性臂遮挡的区域可以作为SMT工艺的吸取部,方便工人将弹片焊接到PCB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力臂41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23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第一弹性臂3和第二弹性臂4三者一体成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壳体、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三者一体成型方便厂商加工弹片,进一步减少弹片结构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壳体的底板22上设有贯穿孔9,所述贯穿孔9位于所述焊接区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焊接区中设置贯穿孔可以防止弹片结构出现虚焊的情况。
实施例一
请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弹片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底板22上设有焊接区,弹片结构通过所述焊接区焊接在PCB板1上。
壳体的顶板2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臂3,壳体的顶板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弹性臂4;
第一弹性臂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部31、第一力臂32、第二力臂33、第二弯折部34和第三力臂35,第二弯折部34到壳体的顶板21的距离大于第一力臂32到壳体的顶板21的距离,第一弯折部31远离第一力臂32的一端与壳体的顶板21的一端相连;
第二弹性臂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四力臂41、第三弯折部42、第五力臂43、第六力臂44、第四弯折部45和第七力臂46,壳体的顶板21远离第一弹性臂3的一端朝向壳体的底板22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力臂41,第四弯折部45到第一弯折部31的距离大于第四力臂41到第一弯折部31的距离;
第一力臂32与第二力臂3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36,第五力臂43与第六力臂44之间具有第二夹角47,第一夹角36和第二夹角47分别为钝角;
第一弯折部31的弧度、第二弯折部34的弧度、第三弯折部42的弧度和第四弯折部45的弧度分别为π;
第二弯折部34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第四弯折部45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接触部5,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5为凸条。
为延长弹片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三力臂35远离第二弯折部34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段37,第一圆弧段37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壳体的顶板21。同理,所述第七力臂46远离第四弯折部45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段48,第二圆弧段48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第四力臂41。
为防止第二弹性臂4在恢复弹性形变出现倒勾现象,本实施例中,壳体的前侧板23靠近第四力臂41的一端和壳体的后侧板24靠近第四力臂41的一端分别设有延伸部61,所述延伸部61上设有通孔62,第七力臂46远离第四弯折部45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63,两个所述卡块6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通孔62中。
壳体的前侧板23与壳体的底板22通过第五弯折部71相连,为消除第五弯折部71的弯折应力,第五弯折部71上设有若干个开槽72。
可选的,第二弯折部34到第四力臂4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顶板21的长度的一半,从而使得弹片结构中壳体的顶板21有一部分区域可以作为SMT焊接工艺的吸取部8。
所述第四力臂41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23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第一弹性臂3和第二弹性臂4三者一体成型。
为防止弹片结构焊接在PCB板1上时出现虚汗、漏焊的情况,可选的,壳体的底板22上设有贯穿孔9,所述贯穿孔9位于所述焊接区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性臂且每个弹性臂上均设有接触部,使得弹片结构能够(同时)导通两个不同的元器件(或同一元器件的两个区域),有利于减小终端设备中弹片结构的占用空间,降低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研发难度,提高终端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设置第一、二圆弧段可以延长弹片结构的使用寿命;设置卡块及具有通孔的延伸部可以防止第二弹性臂被意外勾起,有利于提高弹片结构的稳定性;壳体的顶板上有SMT工艺的吸取部,方便工人将弹片焊接到PCB板上;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弹片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底板上设有焊接区,其特征在于:壳体的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臂,壳体的顶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弹性臂;
第一弹性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力臂、第二力臂、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力臂,第二弯折部到壳体的顶板的距离大于第一力臂到壳体的顶板的距离,第一弯折部远离第一力臂的一端与壳体的顶板的一端相连;
第二弹性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四力臂、第三弯折部、第五力臂、第六力臂、第四弯折部和第七力臂,壳体的顶板远离第一弹性臂的一端朝向壳体的底板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力臂,第四弯折部到第一弯折部的距离大于第四力臂到第一弯折部的距离;
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五力臂与第六力臂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分别为钝角;
第一弯折部的弧度、第二弯折部的弧度、第三弯折部的弧度和第四弯折部的弧度分别为π;
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第四弯折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力臂远离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段,第一圆弧段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壳体的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力臂远离第四弯折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开口的朝向背离所述第四力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前侧板靠近第四力臂的一端和壳体的后侧板靠近第四力臂的一端分别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通孔,第七力臂远离第四弯折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前侧板与壳体的底板通过第五弯折部相连,且第五弯折部上设有若干个开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凸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弯折部到第四力臂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顶板的长度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力臂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三者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焊接区中。
CN201820226771.6U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弹片结构 Active CN208028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6771.6U CN208028258U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弹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6771.6U CN208028258U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弹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8258U true CN208028258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6771.6U Active CN208028258U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弹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82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714A (zh) * 2019-04-01 2019-06-2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连接器结构
CN110247216A (zh) * 2019-06-11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714A (zh) * 2019-04-01 2019-06-2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连接器结构
CN110247216A (zh) * 2019-06-11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4766A (zh) 平面格栅封装连接器
CN201112688Y (zh) 电连接器
CN207199901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8028258U (zh) 一种弹片结构
CN201266710Y (zh) 电连接器
CN204304030U (zh) 卡用连接器
CN200987027Y (zh) 电连接器
CN101212097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6229728A (zh) 一种弹片
CN205488685U (zh) 弹片连接器
CN201112757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7380601U (zh) 新型嵌入式外接电源控制器
CN206864682U (zh) 导电端子
CN203026691U (zh) 电连接器、usb存储模块及装置、存储设备
CN106099457A (zh) 双面接触式弹片连接器
CN101989698B (zh) 电连接器
CN201204289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8904233U (zh) 一种组装式弹片连接器
CN107302146A (zh) 导电端子
CN209516066U (zh) Usb插座及usb插座安装结构
CN209843992U (zh) 弹片
CN259339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278391Y (zh)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用于安置该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CN109980383A (zh) Usb插座及usb插座安装结构
CN108682980A (zh) 零位移弹片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