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6178U -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6178U
CN207826178U CN201721743695.8U CN201721743695U CN207826178U CN 207826178 U CN207826178 U CN 207826178U CN 201721743695 U CN201721743695 U CN 201721743695U CN 207826178 U CN207826178 U CN 207826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ade
inlet grille
stationary grizzly
ce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436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杰安
周金哲
刘积成
宋昕
李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436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6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6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6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前保险杠,前保险杠中部设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与固定格栅叶片贴合,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低压区,使空气能够一次性通过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表面,避免了进气格栅叶片对空气造成阻挡。

Description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冷却系统的设计需满足车辆最大散热需求,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冷却系统具备一定的冗余冷却能力,在寒冷环境尤其明显。车辆前保险杠中部装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可用于为安装在发动机舱中的散热器提供空气流通通道,方便散热器散热及发动机进气,还能用来保护水箱等发动机舱内部件。当水温较低时,通过关闭进气格栅,可以快速提升发动机温度,使其尽快达到较佳工作状态,不仅可以改善油耗,还能改善乘员舱的采暖;同时,关闭进气格栅还能减少进入发动机舱的气流,降低风阻。对于车辆冷却能力过剩不多的情况,可以关闭部分进气格栅,在保障散热需要的同时,实现风阻的降低。由于进气格栅可以在车辆使用时提升燃油经济性,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大多车辆的进气格栅都与固定格栅有一定距离,而进气格栅本身有一定厚度,这就造成了以下问题:当空气进入格栅结构时,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的空间相对周围空间形成一个低压区,空气受到压迫向低压区位置流动,即使进气格栅叶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仍会对空气形成阻挡,这样空气经过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时前后遇到两次阻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空气进入发动机舱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进气格栅叶片开启时不会对空气产生阻挡的格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格栅结构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有益效果: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与固定格栅叶片贴合,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低压区,使空气能够一次性通过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表面,避免了进气格栅叶片对空气造成阻挡。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前侧。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包括条状基体,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一边设有贴合段,贴合段的两侧面分别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贴合面。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固定格栅叶片在厚度方向上设有直角缺口,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直角缺口的内表面贴合。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通过第二贴合面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而具有一定重合距离。有益效果:保证进气格栅叶片关闭时的气密性。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重合距离为4-8mm。有益效果:既能够保证气格栅叶片关闭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重合距离太大而造成进气格栅叶片密度增加。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设有延长段,延长段表面与条状基体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而形成在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容纳贴合段的容纳空间。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1-9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轮廓大致呈流线形。有益效果:使空气流通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前保险杠,前保险杠中部设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有益效果: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与固定格栅叶片贴合,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低压区,使空气能够一次性通过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表面,避免了进气格栅叶片对空气造成阻挡。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前侧。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包括条状基体,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一边设有贴合段,贴合段的两侧面分别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贴合面。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固定格栅叶片在厚度方向上设有直角缺口,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直角缺口的内表面贴合。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通过第二贴合面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而具有一定重合距离。有益效果:保证进气格栅叶片关闭时的气密性。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重合距离为4-8mm。有益效果:既能够保证气格栅叶片关闭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重合距离太大而造成进气格栅叶片密度增加。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设有延长段,延长段表面与条状基体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而形成在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容纳贴合段的容纳空间。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1-9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轮廓大致呈流线形。有益效果:使空气流通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中的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中的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关闭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格栅结构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由一个流线体中截取产生的示意图;
图5为流线形的模型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流线形的模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流线形的模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格栅结构的设计流程图;
图中:1、固定框架;2、固定格栅叶片;21、直角缺口;3、进气格栅叶片;31、条状基体;32、贴合段;321、第一贴合面;322、第二贴合面;33、延长段;331、容纳空间;4、转轴;5、流线形;6、上部旋转最远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前保险杠,前保险杠中部设有格栅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1,固定框架1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前侧。固定格栅由多个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固定格栅叶片2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进气格栅叶片3组成,进气格栅叶片3和固定格栅叶片2前后对应,固定格栅叶片2不可转动,进气格栅叶片3通过转轴4固定在固定框架1上,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自由转动。进气格栅叶片3包括条状基体31,条状基体31宽度方向上的一边设有贴合段32,贴合段32的其中一个侧面构成当进气格栅叶片3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2贴合的第一贴合面321,另一个侧面构成当进气格栅叶片3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3贴合的第二贴合面322。开启位置处指相邻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流通通道,关闭位置处指相邻进气格栅叶片之间有一定的重合距离,使空气不能通过。固定格栅叶片2在厚度方向上设有直角缺口21,第一贴合面321与直角缺口31的内表面贴合。当进气格栅叶片3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3贴合而具有一定的重合距离,大约为4-8mm。条状基体31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设有延长段33,延长段33表面与条状基体31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而形成在进气格栅叶片3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容纳贴合段32的容纳空间331。当进气格栅叶片3转动到开启位置时,固定格栅叶片2与进气格栅叶片3的外轮廓大致构成流线形5。进气格栅叶片3的转轴中心与固定格栅叶片2中心轴线高度相同,也可以比中心轴线偏上或偏下一些,以转轴中心偏上为宜,此时可减小进气格栅叶片3的上部旋转最远点6的旋转半径,进气格栅叶片3与固定格栅叶片2的间隙可以做的较小,较小的间隙可以使得对流线体的修改变小,这样对气流动能产生的消耗也会降低。
在进行格栅结构设计时,如图8所示,先根据车辆前部空间,冷却需求,确定格栅整体大小及通风面积需求。根据通风面积及格栅整体大小,确定合理的格栅厚度,间距等。根据格栅厚度、间距,确定固定格栅叶片及进气格栅叶片长度。根据格栅叶片总长度,厚度,确定流线体外观。根据流线体外观,先大致确定进气格栅叶片与固定格栅叶片的分割线,一般采用“Z”字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分割,如楔形,分割完成后,大致定位进气格栅叶片的旋转轴位置并进行运动干涉校核,进一步修改叶片形状,直到运动校核满足设定范围时,即可确定进气格栅叶片的形状。如图5至图7所示,流线形外观可根据不同的美观性要求来进行设计。
格栅结构在使用时,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与固定格栅叶片贴合,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低压区,使空气能够一次性通过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表面,避免了进气格栅叶片对空气造成阻挡。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后侧。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进气格栅叶片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且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固定格栅叶片在厚度方向上设有楔形或其他形状的缺口,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楔形缺口的内表面贴合。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进气格栅叶片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相邻进气格栅叶片的重合距离小于4mm或大于8mm,当重合距离小于4mm时,气密性不好,当重合距离大于8mm时,重合度太大造成进气格栅叶片密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格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车辆的实施方式中的格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20)

1.一种格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包括条状基体,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一边设有贴合段,贴合段的两侧面分别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贴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固定格栅叶片在厚度方向上设有直角缺口,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直角缺口的内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通过第二贴合面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而具有一定重合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重合距离为4-8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设有延长段,延长段表面与条状基体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而形成在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容纳贴合段的容纳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是,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轮廓大致呈流线形。
11.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前保险杠,前保险杠中部设有格栅结构,其特征是,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前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包括条状基体,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一边设有贴合段,贴合段的两侧面分别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贴合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固定格栅叶片在厚度方向上设有直角缺口,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直角缺口的内表面贴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进气格栅叶片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通过第二贴合面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而具有一定重合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重合距离为4-8mm。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设有延长段,延长段表面与条状基体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而形成在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容纳贴合段的容纳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轮廓大致呈流线形。
CN201721743695.8U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7826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3695.8U CN207826178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3695.8U CN207826178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6178U true CN207826178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43695.8U Active CN207826178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61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5814A (zh) * 2017-12-14 2019-07-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格栅结构及车辆
CN111546876A (zh) * 2020-03-30 2020-08-1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格栅叶片、进气格栅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5814A (zh) * 2017-12-14 2019-07-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格栅结构及车辆
CN111546876A (zh) * 2020-03-30 2020-08-1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格栅叶片、进气格栅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26178U (zh) 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US9994100B1 (en) Shutter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US20030029581A1 (en) Shutter for closing openings with pivotal shutter elements
CN106828947A (zh) 一种高空飞行器太阳能电池板与螺旋桨电机联合散热装置
US10730362B2 (en) Vehicle radiator assemblies with coolant paths via moveable blades
CN105008165A (zh) 具有低通气特征结构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通风活门
CN106240798A (zh) 一种翼梁/储能电池一体化结构
CN110901374A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06758478U (zh) 一种顶置式客车动力电池罩盖结构
CN109955814A (zh) 格栅结构及车辆
US10449850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comprising shutters with splitters and associated vehicle
BR102014004748A2 (pt) cabine de condutor para um caminhão, preferencialmente um caminhão do tipo cavalo mecânico e caminhão, preferencialmente caminhão do tipo cavalo mecânico.
CN208433425U (zh) 风冷电池包
CN109250000A (zh) 一种厢式货车减阻装置
CN104596346B (zh) 一种间冷塔散热冷却三角的气侧均流装置
CN203358324U (zh) 一种提高发动机舱冷却性能的导流结构
CN205723863U (zh) 一种电动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冷却装置
ES2551590T3 (es) Conjunto de espejo retrovisor lateral
CN205980846U (zh) 匀风量风向导流散热装置
CN206617221U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室的多叶轮散热器风扇
KR20120008242U (ko) 열교환 기능을 갖는 루버
CN203543649U (zh) 一种用于降低汽车风阻的装置
CN202141140U (zh) 一种室外导风叶框盖板及空调室外机
CN207422728U (zh) 一体式顶置制冷机组热模块散热装置
CN204418742U (zh) 一种间冷塔用可气侧自均流的分柱防冻式冷却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