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5796U - 一种冷凝器芯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芯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5796U
CN207815796U CN201820111791.9U CN201820111791U CN207815796U CN 207815796 U CN207815796 U CN 207815796U CN 201820111791 U CN201820111791 U CN 201820111791U CN 207815796 U CN207815796 U CN 207815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anch pipe
branch
refrigerant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17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兆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17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5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5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57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芯体,采用配管结构为包括由冷媒管构成的进气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进气管与出液管之间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连接组成,冷媒管分流成三个支管分别从所述第一四通管以横向管道沿上行、右下行、下行、右上行顺序以上下往复迂回右行,末端连接第二四通管。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三支管分流,且由常规的向下流动的管路设置优化为上下往复迂回右行的配管结构,增长了整体的冷媒管长度,在热泵烘干机内使用可上下组合形成可供多组换热系统,各个冷媒流道流动速度均匀,换热效果好,对接的压缩机压力温度一致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芯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冷凝器芯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对冷凝器的设计上,考虑到换热效果和重力的因素,一般对冷凝器进行上中进气,中下出液的方式分流设计,在大多数的冷凝器设计上多采用上部进气,下部出液的方式为主,这适合在功率不大的的冷凝器热交换系统中使用,但在较大功率的热交换系统中的冷凝器上使用,比如热泵烘干机中使用时,因搭载多组热交换线路,其中的热泵烘干机冷凝器一般都采用各组热交换系统的冷凝器横向左右并排方式组合,在引风机吸入冷风时,冷风会先后通过整个冷凝器芯体,冷风在在第一组热交换系统的冷凝器部分先吸热温度提升,从而影响后部冷凝器部分的放热效果,并且从而影响冷凝器前后组合部分各个对接压缩机的压力不一致且压力也不稳定,在使用时存在着换热效果较差,影响压缩机寿命,无法顺利了解使用状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管结构整体压力稳定换热效果佳的冷凝器的冷凝器芯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芯体为:具有散热片、安装在散热片上的冷媒管与设置于散热片两端的挡板,所述散热片平行均匀排布于挡板中间,使用包括由所述冷媒管构成的进气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进气管与出液管之间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所述进气管、出液管同向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一侧的两端边,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四通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通过第二四通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为冷媒管从所述的第一四通管平行连通的分流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为:冷媒管分流成三个支管分别从所述第一四通管以横向管道沿上行、右下行、下行、右上行顺序以上下往复迂回右行,末端连接第二四通管的配管结构,其中冷媒管贯穿连通两侧挡板。
采用这样的配管结构,冷媒流入所述的进气管,由第一四通管分流进入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在三个支管内沿冷媒管形成的各个平行管路沿上下方向向右流动,之后三部分冷媒汇合进入第二四通管并从所述的出液管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的位于进气管端的高度均高于对应的出液管端,考虑到重力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相邻冷媒管左右投影间距为22mm,上下间距为27mm,在这个间距冷凝器放热效果较好,换热效果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器的芯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具有四组相同的配管结构,形成的冷媒管路为十六列十二排,可以搭配形成四组热交换系统,且组合成的整体冷凝器芯体各组相互独立,在冷风空气进入均沿各自冷媒管与散热片流动穿过,不受上下影响,整体十六列十二排使得整体冷凝器管路具有足够长度进行换热,整体换热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器的芯体最好为热泵烘干机用冷凝器,所述冷媒管最好为铜管,所述散热片最好为裂隙散热片,其中的液管管径最好为6.35mm,气管管径最好为19mm,其中气管管径较大便于配合散热片进行散热,而整体较长的管路使得在液管管径可选较小,能有效的收集液体冷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芯体结构得以优化,采用三支管分流,且由常规的向下流动的管路设置优化为上下往复迂回右行的配管结构,增长了整体的冷媒管长度,在热泵烘干机内使用可上下组合形成可供多组换热系统,各个冷媒流道流动速度均匀,换热效果好,对接的压缩机压力温度一致稳定性好,完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热泵烘干机用冷凝器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2为该冷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3为该冷凝器的进气出液端面配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该冷凝器的进气出液端方向显示后端面配管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4中:左挡板1、右挡板2、散热片3、进气管4、出液管5、第一四通管6、第二四通管7、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第三支管10、第一配管11、第二配管12、第三配管13、第四配管14、第五配管15、第六配管16、第七配管17、第八配管18、第九配管19、第十配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器芯体为热泵烘干机用冷凝器芯体,中,具有散热片3、安装在散热片3上的冷媒管与设置于散热片两端的左挡板1、右挡板2,其中冷媒管在散热片3上通过左挡板1、右挡板2连接安装,其中的散热片3平行均匀排布于左、右挡板中间,散热片3采用裂隙散热片,另外冷媒管采用为铜管,其中的液管管径为6.35mm,气管管径为19mm,气管管径较大便于配合散热片进行散热,而整体较长的管路使得在液管管径可选较小,能有效的收集液体冷媒,在图中为显示冷媒管配管方向,不对散热片3进行细节表现。
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芯体采用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具有四组相同的配管结构,形成的冷媒管路为十六列十二排,其中每组冷媒管的配管结构均采用由冷媒管构成的进气管4、出液管5以及连接在进气管与出液管之间的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与第三支管10进行配管连接,以第一组配管结构为例,其中的进气管4、出液管5同向设置于所述散热片3的一侧的两端边,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右侧端面,进气管4通过第一四通管6分别与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与第三支管10相连通,出液管5通过第二四通管7分别与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与第三支管10相连通,其中的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与第三支管10为冷媒管从所述的第一四通管平行连通的分流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为:冷媒管分流成三个支管分别从所述第一四通管以横向管道沿上行、右下行、下行、右上行顺序以上下往复迂回右行,末端连接第二四通管7,其中的冷媒管来回贯穿连通两侧挡板。
其中以第一组配管结构中的第一支管连接管道为例,内部各个冷媒管均相互平行设置,气态冷媒由进气管4经第一四通管6分流进入第一支管8,第一支管进口管部连通第一配管11,第一配管11穿过右挡板配弯管上行进入第二配管12,第二配管12穿过左挡板右下行进入第三配管13,第三配管13穿过右挡板后下行进入第四配管14,第四配管穿回过左挡板右上行进入第五配管15,第五配管15上行搭配连接第六配管16,并依次进入第七配管17、第八排管18、第九配管19、第十配管20,之后以该顺序上下往复迂回向右行直至连通第一支管出口管部,再进入第二四通管7,液体冷媒从出液管5流出。
其中的第一支管8、第二支管9与第三支管10的位于进气管端的高度均高于对应的出液管端,考虑到重力影响,便于液态冷媒顺利循环排出。另外的相邻冷媒管左右投影间距为22mm,上下间距为27mm,在这个间距时热泵烘干机用冷凝器放热的效果较好,换热效果佳。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芯体结构通过优化,采用由第一四通管6、第二四通管7分别对接进气管4、出液管5进行配管连接的三支管分流方式,其中的单组配管结构即可搭配一组热交换系统,并且由常规的向下流动的管路设置优化为上下往复迂回右行的配管结构,在整个散热过程中不会产生前后管路散热温度不均匀,形成的压力不稳定现象,并往复迂回的结构设计增长了整体的冷媒管长度,使得冷媒在冷媒管中能够充分向外散热,在热泵烘干机内使用可上下组合形成可供多组换热系统,如本实施例中的四组上下结构,使得形成的各个冷媒流道流动速度均匀,整体内部冷媒循环压力温度,整体的换热效果好,对接的压缩机压力温度一致稳定性好,适用于热泵烘干机上进行大功率热交换冷凝器使用。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冷凝器芯体,具有散热片、安装在散热片上的冷媒管与设置于散热片两端的挡板,所述散热片平行均匀排布于挡板中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冷媒管构成的进气管、出液管以及连接在进气管与出液管之间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所述进气管、出液管同向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一侧的两端边,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四通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管通过第二四通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为冷媒管从所述的第一四通管平行连通的分流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为:冷媒管分流成三个支管分别从所述第一四通管以横向管道沿上行、右下行、下行、右上行顺序以上下往复迂回右行,末端连接第二四通管,其中冷媒管贯穿连通两侧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的位于进气管端的高度均高于对应的出液管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冷媒管左右投影间距为22mm,上下间距为27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芯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具有四组相同的配管结构,形成的冷媒管路为十六列十二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凝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芯体为热泵烘干机用冷凝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凝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为铜管,液管管径为6.35mm,气管管径为19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凝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裂隙散热片。
CN201820111791.9U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冷凝器芯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15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1791.9U CN207815796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冷凝器芯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1791.9U CN207815796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冷凝器芯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5796U true CN207815796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179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15796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冷凝器芯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57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4854A (zh) * 2018-01-23 2018-06-29 浙江如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的配管结构以及冷凝器芯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4854A (zh) * 2018-01-23 2018-06-29 浙江如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的配管结构以及冷凝器芯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27792U (zh)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CN202002233U (zh) 除湿机
WO2016192653A1 (zh) 换热器系统
CN109769376B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液冷冷却系统
CN203744499U (zh)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预冷的蒸发式冷凝器
CN207815796U (zh) 一种冷凝器芯体
CN104807350A (zh)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
CN105928106B (zh) 毛细管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4717949U (zh) 一种带通道蒸发式冷凝器的直膨空调机组
CN208720574U (zh)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CN208300199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自动化载波转gprs装置
CN108224854A (zh) 一种冷凝器的配管结构以及冷凝器芯体
CN209857680U (zh) 一种多段配水间接空冷散热器
CN204923933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06767086A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00946994Y (zh)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中的换热器
CN208153407U (zh) 中压透平空压机进气装置
CN106016840A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空调换热器
CN206724734U (zh) 一种高效快速冷凝器
CN20527929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491173U (zh) 一种绝热式空冷器
RU2518708C1 (ru) Аппарат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газа
CN219064075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1006018U (zh) 一种大型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