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7792U -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27792U CN204227792U CN201420675482.6U CN201420675482U CN204227792U CN 204227792 U CN204227792 U CN 204227792U CN 201420675482 U CN201420675482 U CN 201420675482U CN 204227792 U CN204227792 U CN 2042277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open
- supplying unit
- cooling
- cooling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Sulfu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S(O)(=O)=O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39 chemical indus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9 therm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5 biocid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139 bioc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23353 Chrysanthem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40 Nucle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89 chem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单元两部分;开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冷却塔、风机、喷水系统、散热填料、敞口水池、循环水泵、供水管、换热器、回水管;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冷却塔、风机、第二喷水系统、散热盘管、敞口水池、密闭水池、循环水泵、供水管、换热器、回水管。集成了开式和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点,在相同换热条件下,大大降低了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负荷,从而减少了整个系统的蒸发损失及排污损失,能产生明显的节水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工业和空调用水中,冷却水占很大比重。据统计,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工业企 业中,冷却水用量占总有水量的大致比例分别在90. 1 %、87. 3%、85. 4%和99%。从节能、 经济及环境保护三方面考虑,冷却水都应该实现循环利用。
[0003] 目前常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种,其核心设备冷却塔也相应分为 两种。
[0004] 闭式冷却塔(也叫蒸发式空冷器或密闭式冷却塔)是将管式换热器置于塔内,通 过流通的空气、喷淋水与循环水的热交换保证降温效果。由于是闭式循环,其能够保证水质 不受污染,因此消耗水量极少。但由于主要靠空气间接接触换热,因此最低换热温度主要受 空气干球温度(以北京为例,夏季日平均干球温度5d为31. rc )制约,对于化工系统(一 般供水温度30°C,回水温度40°C )传热效率相对较低,一般要在管外部喷水,靠蒸发降温才 能满足使用要求。
[0005] 开式冷却塔通过将循环水以喷雾方式,喷淋到玻璃纤维的填料上,填料提供了更 大的接触面,通过水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换热效果。再有风机带动塔内气流循环,将与水换 热后的热气流带出,从而达到冷却。由于是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换热,水分蒸发带走了大量 热量,因此最低换热温度主要受空气湿球温度(以北京为例,夏季日平均干球温度5d为 26. 4°C )的制约,对于化工系统(一般供水温度30°C,回水温度40°C )传热效率相对较高, 但存在蒸发浓缩、杂质污染和溶解氧腐蚀等问题,因此需要消耗较多的水,一般占到整个系 统的3%左右。
[0006] 目前国内大型煤化工、热电等项目大多都规划建设在富煤缺水的西北地区,水资 源的缺乏是这些项目建设的主要障碍。企业新鲜水消耗主要是开式循环冷却水的蒸发损 失、排污损失和风吹损失,虽然很多采用了收水器和排污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措施,但蒸发损 失仍占到新鲜水消耗的60%左右。
[0007] 授权公告号为CN101311123B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水的串级使用 方法,包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循环水系统串级使用,串级链中的灭个循环水系统的浓缩 倍数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前一个循环水系统的排水直接作为下一个循环水系统的补 充水,最后一个循环水系统的排水直接外放。该方法是开式循环冷却系统的优化,但系统复 杂,实施起来困难,且节水效果有限。
[0008] 公开号为CN1380529A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管式闭路循环冷却塔,是固定于 架体左上方的进水管的一侧,通过联管器将一排金属降温管与进水管相连通,金属降温管 的另一端通过左、右联管器及支管架,层叠式递降挠至与出水管相连通,引风机装在其上 方。该方法是在传统闭式系统上的局部改进,不能解决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在30-40°C范围内 传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9] 综上所述,对于煤化工、热电等工业企业的供水温度在30°C左右,回水温度在 40°C左右的系统要求,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由于受干球温度限制,很难满足,在喷水的情况 下,水耗又接近开式系统。而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虽然能满足供水温度要求,但即便采取 收水器和排污水处理回用等措施,耗水量也很难进一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水效益好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 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单 元两部分;
[0013] 所述开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第一冷却塔,所述第一冷却塔内设有第一风机、第一 喷水系统、散热填料,所述第一冷却塔的下部设有第一敞口水池,所述第一敞口水池依次通 过第一循环水泵、第一供水管、第一换热器、第一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喷水系统连接;
[0014] 所述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二冷却塔内设有第二风机、第二 喷水系统、散热盘管,所述第二冷却塔的下部设有第二敞口水池、密闭水池,所述散热盘管 的出水口与所述密闭水池连接,所述密闭水池依次通过第二循环水泵、第二供水管、第二换 热器、第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
[0015] 所述第一敞口水池与第二敞口水池相连通。
[0016]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水型循 环冷却水系统,由于包括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单元两部分,集成了开式和闭 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点,在相同换热条件下,大大降低了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负荷,从 而减少了整个系统的蒸发损失及排污损失,能产生明显的节水效益。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编号说明:
[0019] 1-冷却塔,2-风机,3-喷水系统,4-散热填料,5-散热盘管,6-敞口水池,7-密闭 水池,8-循环水泵,9-换热器,10-供水管,11-回水管,12-补水管,13-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 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0022] 包括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单元两部分;
[0023] 所述开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第一冷却塔,所述第一冷却塔内设有第一风机、第一 喷水系统、散热填料,所述第一冷却塔的下部设有第一敞口水池,所述第一敞口水池依次通 过第一循环水泵、第一供水管、第一换热器、第一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喷水系统连接;
[0024] 所述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二冷却塔内设有第二风机、第二 喷水系统、散热盘管,所述第二冷却塔的下部设有第二敞口水池、密闭水池,所述散热盘管 的出水口与所述密闭水池连接,所述密闭水池依次通过第二循环水泵、第二供水管、第二换 热器、第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
[0025] 所述第一敞口水池与第二敞口水池相连通;
[0026] 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或第一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喷水系统连接。
[0027] 所述第一敞口水池和密闭水池分别设有补水管和排污管。
[0028] 本实用新型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单 元两部分。闭式循环供水单元采用流动空气与管壁接触的方式,进行对流换热,从而带走管 内热水传至管壁的热量,供水温度为40°C〜60°C,回水温度为50°C〜70°C,回水温度与供 水温度的差值不小于l〇°C ;开式循环供水单元采用流动空气与水滴直接接触换热,通过水 的蒸发和水的传热带走水中的热量,供水温度为30°C〜42°C,回水温度为38°C〜50°C,其 中回水温度与供水温度的差值不小于8°C ;同时,开式循环供水单元的供水或回水可以向闭 式循环供水单元的盘管喷洒水滴,由盘管表面水膜的蒸发而将闭式循环供水单元传至管壁 的热量带走,从而进一步增强闭式循环供水单元散热效果。本系统集成了开式和闭式循环 冷却水系统的优点,在相同换热条件下,大大降低了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负荷,从而减少 了整个系统的蒸发损失及排污损失,能产生明显的节水效益,可以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 要求。
[0029] 具体实施例:
[0030] 根据煤化工、热电等企业往往有大量的循环冷却水用水点,各个点需要冷却介质 的换热温度要求各不相同,在系统中存在需要冷却介质的初始温度>55°C,最终冷却温度 为35°C〜45°C的情况下,将整个循环冷却水系统分成开式循环供水单元和闭式循环供水 单元,两个单元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供水:
[0031] (1)对于工艺要求初始换热温度和最终换热温度> 55°C的介质,采用闭式循环供 水直接将介质冷却至要求的温度。
[0032] (2)对于工艺要求初始换热温度> 55°C,而最终换热温度在35°C〜45°C的介质, 先采用闭式循环供水将介质温度冷却至55°C〜65°C,然后再用开式循环供水将介质温度 冷却至要求的温度。
[0033] (3)对于工艺要求初始换热温度和最终换热温度均在35°C〜45°C的介质,采用开 式循环供水直接将介质冷却至要求的温度。
[0034] 如图1所示,开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冷却塔1、风机2、喷水系统3、散热填料4、敞 口水池6、循环水泵8、供水管10、回水管11、补水管12和排污管13,冷却介质为工业水,采 用流动空气与水滴直接接触换热,通过水的蒸发和水的传热带走水中的热量。
[0035] 开式循环水单元冷却完物料的循环水靠余压直接上冷却塔1,风机2向上抽风,从 而使空气在冷却塔1内部流动起来,通过散热填料4直接与水滴逆流接触进行热交换,冷水 后的水进入塔底敞口水池6,再由循环水泵8加压,通过供水管10送至工艺装置换热器9与 需要冷却物料换热,换热后热水通过回水管11回到循环水冷却塔1,从而周而复始重复着 循环过程。
[0036] 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冷却塔1、风机2、喷水系统3、散热盘管5、密闭水池7、循环 水泵8、供水管10、回水管11、补水管12和排污管13,冷却介质为工业水或除盐水,采用流 动空气与散热盘管接触的方式,进行对流换热,从而带走管内热水传至管壁的热量。
[0037] 闭式循环水单元冷却完物料的循环水靠余压直接上冷却塔1,风机2向上抽风,从 而使空气在冷却塔1内部流动起来,通过散热盘管5的外表面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 水在散热盘管5内汇集进入密闭水池7,再由循环水泵8加压,通过供水管10送至工艺装置 换热器9与需要冷却物料换热,换热后热水通过回水管11,回到闭式循环水冷却塔1,从而 周而复始重复着循环过程。
[0038] 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单元的敞口水池6通过管道或渠道相连通;开 式循环供水单元的供水管10与闭式循环供水单元的喷水系统3相连接,中间设阀门;开式 循环供水单元的回水管11与闭式循环供水单元的喷水系统3相连接,中间设阀门。
[0039] 闭式循环供水单元的供水温度为30 °C〜50 °C,回水温度为40 °C〜60 °C,回水温度 与供水温度的差值不小于10°c。
[0040] 开式循环供水单元的供水温度为30 °C〜42 °C,回水温度为38 °C〜50 °C,回水温度 与供水温度的差值不小于8°C。
[0041] 开式循环供水单元的供水管10或回水管11可以通过喷水系统3向闭式循环供水 单元的散热盘管5喷洒水滴,由管壁表面水膜的蒸发而将闭式循环供水单元传至管壁的热 量带走,从而进一步增强闭式循环供水单元散热效果。
[004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是:
[0043] (1)结合闭式和开式循环水系统的优势,在相同换热条件下,大大降低了开式循环 冷却水系统的负荷,从而减少了整个系统的蒸发损失及排污损失,能最大限度减少水耗。 [0044] (2)充分发挥水作为换热介质的优势,可靠性和灵活性强。
[0045] (3)与目前应用的系统相兼容,可以方便改造和工业化应用。
[0046] 以某煤化工装置开式循环水系统改造为例,具体方案如下:
[0047] 原设计开式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用水情况如下:
[0048]
[0049]
[0050] 该开式循环水系统规模为3200m3/h,当地干湿球温度分别为27°C和20. 7°C,系统 设计供水温度32°C,回水温度42°C,浓缩倍数5,则对应的风吹损失、蒸发损失和排污损失 分别为3. 2m3/h、47m3/h、8. 6m3/h,系统的补充水量为58. 8m3/h。
[0051] 系统冷却水平均温差Δ t = 42°C -32°C = 10°C。设有旁滤系统,其目的在于去除 水中的悬浮物,旁滤设计水量按循环水总量的5%进行计算。
[0052] 系统设置硫酸、缓蚀阻垢剂、杀菌灭藻剂用来控制循环水的水质。
[0053] 整个系统设备清单如下:
[0054]
[0055] 对应该装置,按本实用型新所述的方法进行建设:
[0056] (1)对于工艺介质换热前后温度均大于55°C的设备(回流冷凝器、高压洗涤器循 环水冷却器、压缩机),全部采用闭式循环水供水。
[0057] (2)对于工艺介质换热前温度大于55°C,而换热后温度低于55°C的设备(一段蒸 发冷凝器、二段蒸发冷凝器、二段蒸发后冷凝器、废水冷却器、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液冷却 器、冷凝器循环水冷却器),先采用闭式循环水供水将工艺介质换热到55°C,然后采用开式 循环水供水将工艺介质换热到最终需要的温度。
[0058] (3)对于工艺介质换热前后温度均小于55°C的设备(吸收塔冷却器、常压吸收塔 循环冷却器),全部采用开式循环水供水。
[0059] 各个设备采用冷却方式具体见下表:
[0060]
[0061]
[0062] 整个循环水系统包含闭式循环水单元和开式循环水单元各一套:
[0063] (1)闭式循环水单元
[0064] 供水规模为2400m3/h,设计供水温度40°C,回水温度50°C ;采用除盐水补水,正常 情况下,闭式循环系统排污为〇m3/h,补充水量为OmVh ;
[0065] (2)开式循环水单元
[0066] 供水规模为900m3/h。开式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32°C,回水温度42°C;浓缩倍数取 5,则对应的风吹损失、蒸发损失和排污损失分别为0. 9m3/h、13. 2m3/h、2. 4m3/h,对应补充水 量为 16. 5m3/h。
[0067] 系统总补水量为:16. 5m3/h ;改造后的系统节约水量为:42. 3m3/h,相对于原方案 节水率71.9% ;
[0068] 系统冷却水温差Λ t = 42°C -32°C = KTC。设有旁滤系统,其目的在于去除水中 的悬浮物,旁滤设计水量按循环水总量的5%进行计算。
[0069] 系统设置硫酸、缓蚀阻垢剂、杀菌灭藻剂用来控制循环水的水质。
[0070] 整个系统设备清单如下:
[0071]
[0072]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 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 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和开式循环供水 单元两部分; 所述开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第一冷却塔,所述第一冷却塔内设有第一风机、第一喷水 系统、散热填料,所述第一冷却塔的下部设有第一敞口水池,所述第一敞口水池依次通过第 一循环水累、第一供水管、第一换热器、第一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喷水系统连接; 所述闭式循环供水单元包括第二冷却塔,所述第二冷却塔内设有第二风机、第二喷水 系统、散热盘管,所述第二冷却塔的下部设有第二敞口水池、密闭水池,所述散热盘管的出 水口与所述密闭水池连接,所述密闭水池依次通过第二循环水累、第二供水管、第二换热 器、第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一敞口水池与第二敞口水池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或 第一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喷水系统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口水池和 密闭水池分别设有补水管和排污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75482.6U CN204227792U (zh) | 2014-11-06 | 2014-11-06 |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75482.6U CN204227792U (zh) | 2014-11-06 | 2014-11-06 |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27792U true CN204227792U (zh) | 2015-03-25 |
Family
ID=52925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7548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27792U (zh) | 2014-11-06 | 2014-11-06 |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27792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1462A (zh) * | 2015-09-28 | 2015-11-25 | 西安石油大学 | 用于大型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循环冷却系统及其降温方法 |
CN105276873A (zh) * | 2015-11-05 | 2016-01-27 | 吴焕雄 | 一种无尘式节能高效的冷却系统 |
CN105910458A (zh) * | 2016-05-20 | 2016-08-31 | 大连亿斯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
CN106219799A (zh) * | 2016-07-13 | 2016-12-14 | 金保全 | 工业废水开闭式循环水综合处理零排放系统及使用方法 |
CN104990337B (zh) * | 2015-06-19 | 2017-07-07 | 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方法 |
CN108387056A (zh) * | 2018-01-13 | 2018-08-10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Npg生产中循环水分段降温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911261A (zh) * | 2016-07-13 | 2018-11-30 | 金保全 | 闭式循环水超分子零排放系统的冷却方法 |
CN114623636A (zh) * | 2022-05-17 | 2022-06-1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用于冷却水温度分类调节的循环水系统 |
-
2014
- 2014-11-06 CN CN201420675482.6U patent/CN20422779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0337B (zh) * | 2015-06-19 | 2017-07-07 | 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方法 |
CN105091462A (zh) * | 2015-09-28 | 2015-11-25 | 西安石油大学 | 用于大型力学性能试验机的循环冷却系统及其降温方法 |
CN105276873A (zh) * | 2015-11-05 | 2016-01-27 | 吴焕雄 | 一种无尘式节能高效的冷却系统 |
CN105910458A (zh) * | 2016-05-20 | 2016-08-31 | 大连亿斯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
CN105910458B (zh) * | 2016-05-20 | 2018-02-09 | 大连亿斯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
CN106219799A (zh) * | 2016-07-13 | 2016-12-14 | 金保全 | 工业废水开闭式循环水综合处理零排放系统及使用方法 |
CN108911261A (zh) * | 2016-07-13 | 2018-11-30 | 金保全 | 闭式循环水超分子零排放系统的冷却方法 |
CN108996716A (zh) * | 2016-07-13 | 2018-12-14 | 金保全 | 闭式循环水超分子零排放系统的使用方法 |
CN106219799B (zh) * | 2016-07-13 | 2019-10-15 | 山东青洁能环保有限公司 | 工业废水开闭式循环水综合处理零排放系统及使用方法 |
CN108387056A (zh) * | 2018-01-13 | 2018-08-10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Npg生产中循环水分段降温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4623636A (zh) * | 2022-05-17 | 2022-06-1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用于冷却水温度分类调节的循环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27792U (zh) | 一种节水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 |
CN203893703U (zh) | 用于火电厂的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 | |
CN105115315B (zh) | 一种节能闭式冷却塔 | |
CN105910458A (zh) |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 |
CN108709341A (zh) | 一种预冷型喷雾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3478483U (zh) | 一种适用于发电厂的复合蒸发凝汽装置 | |
CN204757738U (zh) | 一种循环冷却塔 | |
CN205448741U (zh) | 应用于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蒸发冷却系统 | |
CN104457317A (zh) | 立管间接加直接两级蒸发式冷却塔 | |
CN204301556U (zh) | 一种嵌套式双塔体两级蒸发冷却塔 | |
CN206082103U (zh) | 内置式sncr喷枪 | |
CN104501624A (zh) | 蒸发式冷却器与表面式凝汽系统联合的电厂用冷却系统 | |
CN104315875A (zh) | 电厂尖峰冷却用蒸发式冷凝器 | |
CN102146506A (zh) | 一种淬火剂蒸发式空冷装置 | |
CN103453605B (zh) | 发电厂用间接-直接复合的蒸发式凝汽装置 | |
CN204255124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厂的蒸发冷凝器 | |
CN204421686U (zh) | 适用于电厂的蒸发冷却与表面凝汽联合的冷却装置 | |
CN203216313U (zh) | 带有扩展水膜板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 |
CN209355730U (zh) | 一种煤化工快速冷却设备 | |
CN207816034U (zh) | 一种冷却塔 | |
CN201837272U (zh) | 斜置波纹管蒸发空冷器 | |
CN204064037U (zh) | 一种管式干湿联合空冷器 | |
CN104457324A (zh) | 一种太阳能空冷器 | |
CN204154141U (zh) | 玻璃钢闭式冷却塔 | |
CN203096124U (zh) | 淬火液风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