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4075U -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4075U
CN219064075U CN202320201470.9U CN202320201470U CN219064075U CN 219064075 U CN219064075 U CN 219064075U CN 202320201470 U CN202320201470 U CN 202320201470U CN 219064075 U CN219064075 U CN 219064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n
heat exchanger
liquid pipe
inlet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14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恺
刘德帅
马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14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4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4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4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液管和第一气管,第一液管上设有n个第一液管支路,第一气管上设有2n个第一气管支路;n个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一进管和一个第一进管,两个第一进管通过第一三通管与第一进管相连通,两个第一进管的入口与第一进管的出口均位于第一翅片的一端;两个第一进管分别与两个第一气管支路相连通,第一进管与第一液管支路相连通。通过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将2n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n个回路,改善冷媒分流效果,调节不同流速的冷媒,使得汇流后的冷媒流速保持一致,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烘干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现有的烘干机内存在有换热器,通过换热器与进入壳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空气排入室内进行烘干工作。
目前,现有烘干机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换热器内冷媒的分流效果差,换热面积小,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换热能效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以解决现有换热器普遍存在的冷媒分流效果差、换热效果差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相对设置;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液管和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液管上设有n个第一液管支路,所述第一气管上设有2n个第一气管支路;n个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一进管和一个第一出管,两个所述第一进管通过第一三通管与所述第一出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一进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管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两个所述第一进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气管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管与所述第一液管支路相连通;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液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液管上设有m个第二液管支路,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2m个第二气管支路;m个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二进管和一个第二出管,两个所述第二进管通过第二三通管与所述第二出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进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管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两个所述第二进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气管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管与所述第二液管支路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一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左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一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左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右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右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管上设置有第一分配器,n个所述第一液管支路均通过所述第一分配器与所述第一液管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管上设置有第二分配器,m个所述第二液管支路均通过所述第二分配器与所述第二液管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翅片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二翅片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烘干机,包括机壳,还包括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同时具备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系统,可以在室内负荷不同的情况下,智能开启一个或两个换热系统,从而提高能效。
通过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将2n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n个回路,通过第二换热系统和第二循环回路可以将2m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m个回路;从而可以改善冷媒分流效果,调节不同流速的冷媒,使得汇流后的冷媒流速保持一致,提高换热效率;此外,还可以使得高温状况下的室外冷凝温度仍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功率,达到了提高能效的目的;同时,因降低了冷凝温度,使得系统高压不会上升太快导致部件损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翅片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第一液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第一气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第二液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系统的第二气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换热器]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翅片10和第二翅片20,第一翅片10的右端与第二翅片20的左端相对设置;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液管30和第一气管40,第一液管30上设有n个第一液管支路31,第一气管40上设有2n个第一气管支路41;n个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一进管51和一个第一出管52,两个第一进管51通过第一三通管53与第一出管52相连通,两个第一进管51的入口与第一出管52的出口均位于第一翅片10的右端;两个第一进管51分别与两个第一气管支路41相连通,第一出管52与第一液管支路31相连通;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液管60和第二气管70,第二液管60上设有m个第二液管支路61,第二气管70上设有2m个第二气管支路71;m个第二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二进管81和一个第二出管82,两个第二进管81通过第二三通管83与第二出管82相连通,两个第二进管81的入口与第二出管82的出口均位于第二翅片20的左端;两个第二进管81分别与两个第二气管支路71相连通,第二进管81与第二液管支路6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同时具备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系统,可以在室内负荷不同的情况下,智能开启一个或两个换热系统,从而提高能效。
通过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将2n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n个回路,通过第二换热系统和第二循环回路可以将2m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m个回路;从而可以改善冷媒分流效果,调节不同流速的冷媒,使得汇流后的冷媒流速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使得高温状况下的室外冷凝温度仍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功率,达到了提高能效的目的;同时,因降低了冷凝温度,使得系统高压不会上升太快导致部件损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液管30上设有16个第一液管支路31,第一气管40上设有32个第一气管支路41;第一循环回路的数量为16个,每一个第一循环回路均包括两个第一进管51和一个第一出管52。其中每两个第一气管支路41、每两个第一进管51、一个第一出管52和一个第一液管支路31组成一个冷媒的流动路径;具体的,两个第一气管支路41内的冷媒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一进管51内进行流动,然后在第一三通管53内汇合并流到第一出管52内;冷媒进入到第一出管52内流动,直至从第一液管支路31流出;通过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以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液管60上设有16个第二液管支路61,第二气管70上设有32个第二气管支路71;第二循环回路的数量为16个,每一个第二循环回路均包括两个第二进管81和一个第二出管82。其中每两个第二气管支路71、每两个第二进管81、一个第二出管82和一个第二液管支路61组成一个冷媒的流动路径;具体的,两个第二气管支路71内的冷媒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二进管81内进行流动,然后在第二三通管83内汇合并流到第二出管82内;冷媒进入到第二出管82内流动,直至从第二液管支路61流出;通过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以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第一进管51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第一三通管53位于第一翅片10的右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第一翅片10的左端。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进管51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一进管51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一进管51,导致冷媒在第一进管51内的换热效果差。
第一出管52经过至少一次回折形成至少一个U型段和直线段,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出管52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一出管52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一出管52,导致冷媒在第一出管52内的换热效果差。
第二进管81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第二三通管83位于第二翅片20的左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第二翅片20的右端。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进管81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二进管81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二进管81,导致冷媒在第二进管81内的换热效果差。
第二出管82经过至少一次回折形成至少一个U型段和直线段,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出管82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二出管82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二出管82,导致冷媒在第二出管82内的换热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而是在第一液管30上设置第一分配器32,n个第一液管支路31均通过第一分配器32与第一液管30相连通,冷媒通过n个第一液管支路31汇流到第一分配器32中,然后从第一液管30流出进行热交换;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第一液管30为U型结构,包括两个直系段,两个直线段通过一个U型折弯段进行连通,其中一个直线段与第一分配器32相连通;从第一分配器32内汇流出的冷媒流经直线段、U型折弯段,并从另一个直线段流出;第一液管30可以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冷媒能够均匀的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而是在第二液管60上设置第二分配器62,m个第二液管支路61均通过第二分配器62与第二液管60相连通,冷媒通过m个第二液管支路61汇流到第二分配器62中,然后从第二液管60流出进行热交换;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第二液管60为U型结构,包括两个直系段,两个直线段通过一个U型折弯段进行连通,其中一个直线段与第二分配器62相连通;从第二分配器62内汇流出的冷媒流经直线段、U型折弯段,并从另一个直线段流出;第二液管60可以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冷媒能够均匀的流出。
第一翅片10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第一进管51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翅片10上,且第一进管51的直线段经过两次弯折形成与第一翅片10相吻合的U型结构。第一出管52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第一翅片10上,且第一出管52的直线段经过两次弯折形成与第一翅片10相吻合的U型结构。
或者,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0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二翅片20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第二进管81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第二翅片20上,且第二进管81的直线段经过弯折形成与第二翅片20相吻合的L型结构。第二出管82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第二翅片20上,且第二出管82的直线段经过弯折形成与第二翅片20相吻合的L型结构。
或者,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翅片20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翅片10和第二翅片20并排设置,第一翅片10的右端与第二翅片20的左端相对设置,第一翅片10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第二翅片20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可以便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合理,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安装。
[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干机,包括机壳,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机壳内。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翅片10和第二翅片20,第一翅片10的右端与第二翅片20的左端相对设置;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液管30和第一气管40,第一液管30上设有n个第一液管支路31,第一气管40上设有2n个第一气管支路41;n个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一进管51和一个第一出管52,两个第一进管51通过第一三通管53与第一出管52相连通,两个第一进管51的入口与第一出管52的出口均位于第一翅片10的右端;两个第一进管51分别与两个第一气管支路41相连通,第一出管52与第一液管支路31相连通;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液管60和第二气管70,第二液管60上设有m个第二液管支路61,第二气管70上设有2m个第二气管支路71;m个第二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二进管81和一个第二出管82,两个第二进管81通过第二三通管83与第二出管82相连通,两个第二进管81的入口与第二出管82的出口均位于第二翅片20的左端;两个第二进管81分别与两个第二气管支路71相连通,第二进管81与第二液管支路6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同时具备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系统,可以在室内负荷不同的情况下,智能开启一个或两个换热器,从而提高能效。
通过第一换热系统和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将2n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n个回路,通过第二换热系统和第二循环回路可以将2m个回路的冷媒汇流成m个回路;从而可以调节不同流速的冷媒,使得汇流后的冷媒流速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使得高温状况下的室外冷凝温度仍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功率,达到了提高能效的目的;同时,因降低了冷凝温度,使得系统高压不会上升太快导致部件损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液管30上设有16个第一液管支路31,第一气管40上设有32个第一气管支路41;第一循环回路的数量为16个,每一个第一循环回路均包括两个第一进管51和一个第一出管52。其中每两个第一气管支路41、每两个第一进管51、一个第一出管52和一个第一液管支路31组成一个冷媒的流动路径;具体的,两个第一气管支路41内的冷媒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一进管51内进行流动,然后在第一三通管53内汇合并流到第一出管52内;冷媒进入到第一出管52内流动,直至从第一液管支路31流出;通过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以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液管60上设有16个第二液管支路61,第二气管70上设有32个第二气管支路71;第二循环回路的数量为16个,每一个第二循环回路均包括两个第二进管81和一个第二出管82。其中每两个第二气管支路71、每两个第二进管81、一个第二出管82和一个第二液管支路61组成一个冷媒的流动路径;具体的,两个第二气管支路71内的冷媒分别进入到两个第二进管81内进行流动,然后在第二三通管83内汇合并流到第二出管82内;冷媒进入到第二出管82内流动,直至从第二液管支路61流出;通过第一循环回路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以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第一进管51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第一三通管53位于第一翅片10的右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第一翅片10的左端。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进管51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一进管51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一进管51,导致冷媒在第一进管51内的换热效果差。
第一出管52经过至少一次回折形成至少一个U型段和直线段,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出管52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一出管52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一出管52,导致冷媒在第一出管52内的换热效果差。
第二进管81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第二三通管83位于第二翅片20的左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第二翅片20的右端。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进管81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二进管81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二进管81,导致冷媒在第二进管81内的换热效果差。
第二出管82经过至少一次回折形成至少一个U型段和直线段,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出管82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二出管82在相同占用空间下,可以尽可能的增长,以增加冷媒的流程和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冷媒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大量冷媒同时进入第二出管82,导致冷媒在第二出管82内的换热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而是在第一液管30上设置第一分配器32,n个第一液管支路31均通过第一分配器32与第一液管30相连通,冷媒通过n个第一液管支路31汇流到第一分配器32中,然后从第一液管30流出进行热交换;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第一液管30为U型结构,包括两个直系段,两个直线段通过一个U型折弯段进行连通,其中一个直线段与第一分配器32相连通;从第一分配器32内汇流出的冷媒流经直线段、U型折弯段,并从另一个直线段流出;第一液管30可以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冷媒能够均匀的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取消了过冷管,而是在第二液管60上设置第二分配器62,m个第二液管支路61均通过第二分配器62与第二液管60相连通,冷媒通过m个第二液管支路61汇流到第二分配器62中,然后从第二液管60流出进行热交换;可以使得低温制热下的换热器压力损失降低,从而可以扩大制热烘干时的室外侧使用温度范围。
第二液管60为U型结构,包括两个直系段,两个直线段通过一个U型折弯段进行连通,其中一个直线段与第二分配器62相连通;从第二分配器62内汇流出的冷媒流经直线段、U型折弯段,并从另一个直线段流出;第二液管60可以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冷媒能够均匀的流出。
第一翅片10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第一进管51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翅片10上,且第一进管51的直线段经过两次弯折形成与第一翅片10相吻合的U型结构。第一出管52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第一翅片10上,且第一出管52的直线段经过两次弯折形成与第一翅片10相吻合的U型结构。
第二翅片20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第二进管81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第二翅片20上,且第二进管81的直线段经过弯折形成与第二翅片20相吻合的L型结构。第二出管82的直线段平行穿设于第二翅片20上,且第二出管82的直线段经过弯折形成与第二翅片20相吻合的L型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排设置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相对设置;
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液管和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液管上设有n个第一液管支路,所述第一气管上设有2n个第一气管支路;
n个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一进管和一个第一出管,两个所述第一进管通过第一三通管与所述第一出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一进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出管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两个所述第一进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气管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管与所述第一液管支路相连通;
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液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液管上设有m个第二液管支路,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2m个第二气管支路;
m个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第二进管和一个第二出管,两个所述第二进管通过第二三通管与所述第二出管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进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出管的出口均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两个所述第二进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气管支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管与所述第二液管支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一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左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一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右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左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右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管经过三次回折形成三个U型段和四个平行的直线段,其中一个U型段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左端、另两个U型段位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右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管上设置有第一分配器,n个所述第一液管支路均通过所述第一分配器与所述第一液管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液管上设置有第二分配器,m个所述第二液管支路均通过所述第二分配器与所述第二液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翅片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相向弯折形成U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二翅片经过弯折形成L型结构。
10.一种烘干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CN202320201470.9U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Active CN219064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470.9U CN219064075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470.9U CN219064075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4075U true CN21906407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1470.9U Active CN219064075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4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718B (zh) 空调装置
CN216745000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JP2006284134A (ja) 熱交換器
JP4411986B2 (ja) 除湿機
JP388800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064075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19494759U (zh) 一种上下布置的双系统换热器和烘干机
AU2017444848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206890932U (zh) 换热器
JP2005090805A (ja) 熱交換器
CN219551109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N113719901B (zh)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21666718U (zh) 一种双回路风管机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06709652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221527464U (zh) 一种多回路风管机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1802611U (zh) 一种多回路风管机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1923727U (zh) 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923728U (zh) 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934755U (zh) 一种双系统换热器和烘干机
CN107144049A (zh) 换热器
CN208901611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934756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1923726U (zh) 室外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15103U (zh) 双循环复合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6159183U (zh) 一种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