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1359U - 污泥床布水器 - Google Patents

污泥床布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1359U
CN207811359U CN201721890677.2U CN201721890677U CN207811359U CN 207811359 U CN207811359 U CN 207811359U CN 201721890677 U CN201721890677 U CN 201721890677U CN 207811359 U CN207811359 U CN 207811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eir plate
sewage
water distributor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06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伟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yu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906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1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1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1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泥床布水器,包括容水槽和连通于容水槽底部并用于引入污水的进水管,以及环绕进水管并立设于容水槽的底面上、用于使污水在周向上定量溢出的堰板环,堰板环的外壁与容水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块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间隔板,以将两者之间的空间均分为若干份用于接收从堰板环上的各个溢流槽中溢出的污水的配水腔;各个配水腔的底面上均插设有用于将污水引出的布水管,且各个布水管在容水槽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均匀出水,降低了配水成本和水泵的工作扬程,并且由于为自流入配水点,对配水点的扰度降低。

Description

污泥床布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床布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污水处理行业,各种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普及,常见的包括气浮机、污泥脱水机、离心机、曝气机和微滤机等。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其中,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污泥床水解罐是污水处理行业中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之一,其实质是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工作时,污水经过布水器后进入反应器。由于反应器中的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的接触对污水处理效率息息相关,而污泥形态又跟布水器的布水方式相关联,因此,布水器对于污泥床而言非常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布水器的布水方式往往为密封压力式布水,即通过水泵等动力部件将污水注入布水器,在布水器中形成压力,采用压力出水,再将污水送到配水点。然而,此举虽然流量够大,但是布水往往不均匀,对反应器内的泥床扰度较大,而且布水水泵的耗电量也较大,布水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布水器的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床布水器,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床布水器,包括容水槽和连通于所述容水槽底部并用于引入污水的进水管,以及环绕所述进水管并立设于所述容水槽的底面上、用于使污水在周向上定量溢出的堰板环,所述堰板环的外壁与所述容水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块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间隔板,以将两者之间的空间均分为若干份用于接收从所述堰板环上的各个溢流槽中溢出的污水的配水腔;各个所述配水腔的底面上均插设有用于将污水引出的布水管,且各个所述布水管在所述容水槽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堰板环包括若干块沿周向方向互相拼接的三角堰板或齿形堰板。
优选地,所述容水槽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呈圆形或正方形。
优选地,各所述布水管的管口均伸出所述配水腔的底部表面预设距离。
优选地,各所述布水管均包括与所述配水腔连通的配水管段,以及与所述配水管段连通的出水管段,且所述出水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配水管段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配水管段与所述出水管段之间通过渐缩管段连接。
优选地,各所述布水管的顶端均开设有斜缺口,且各所述斜缺口的朝向均背离所述容水槽的轴心,以使从所述堰板环上的各个溢流槽中溢出的流体束撞击到所述斜缺口后散射并析出气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泥床布水器,主要包括容水槽、进水管、堰板环、间隔板和布水管。其中,容水槽为布水器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容纳引入的污水。在容水槽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主要用于将污水引入到容水槽内。堰板环整体呈环状,由多块堰板拼接而成,其立设在容水槽的底面上,并且环绕在进水管的周向,将容水槽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内外两个空间,其中,当进水管开始引入污水时,堰板环内的空间首先充满,然后再从堰板环上设置的溢流槽中溢出到外部空间,重要的是,该溢流槽可使污水液面上涨时,同时在周向上均匀、定量溢流,即各个溢流槽往外排出的污水流量相等。同时,各块间隔板均匀设置在堰板环的外壁与容水槽的内壁之间,将容水槽的外部空间沿周向均分为若干份配水腔,而每个配水腔均用于与堰板环上的某个溢流槽相对应,即各个配水腔均用于接收各自对应的溢流槽中溢流出的污水。如此,通过堰板环的作用即可使得容水槽的内部空间中的污水均匀、定量地分配到外部空间中的各个配水腔中。同时,各个配水腔的底面上均插设有布水管,用于将配水腔内的等量污水同时引出到外界(池体),并且,各个布水管在容水槽的周向方向上也是均匀分布,如此进一步保证布水器出水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泥床布水器,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均匀出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布水器为敞开式布水器,无需通过如泵等压力部件驱动配水,降低了配水成本,同时降低了水泵的工作扬程,并且由于为自流入配水点,对配水点的扰度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堰板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布水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4中:
容水槽—1,配水腔—101,进水管—2,堰板环—3,溢流槽—301,间隔板—4,布水管—5,配水管段—501,出水管段—502,渐缩管段—503,斜缺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污泥床布水器主要包括容水槽1、进水管2、堰板环3、间隔板4和布水管5。
其中,容水槽1为布水器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容纳引入的污水。具体的,该容水槽1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可为圆形或正方形。当然,若有需要,容水槽1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为规则的多边形,比如正六边形等。一般的,该容水槽1为敞口容器,顶部为封闭。
在容水槽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2,主要用于将污水引入到容水槽1内。一般的,该进水管2可插设在容水槽1的底面上,并且进水管2的管口可高于容水槽1的底面一定距离。同时,进水管2还可以插设在容水槽1的中心位置。
堰板环3整体呈环状,由多块堰板拼接而成,其立设在容水槽1的底面上,并且环绕在进水管2的周向,将容水槽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内外两个空间,其中,当进水管2开始引入污水时,堰板环3内的空间首先充满,该空间可称为配水室,然后再从堰板环3上设置的溢流槽301中溢出到外部空间,重要的是,该溢流槽301可使污水液面上涨时,同时在周向上均匀、定量溢流,即各个溢流槽301往外排出的污水流量相等。
同时,各块间隔板4均匀设置在堰板环3的外壁与容水槽1的内壁之间,将容水槽1的外部空间沿周向均分为若干份配水腔101,而每个配水腔101均用于与堰板环3上的某个溢流槽301相对应,即各个配水腔101均用于接收各自对应的溢流槽301中溢流出的污水。如此,通过堰板环3的作用即可使得容水槽1的内部空间中的污水均匀、定量地分配到外部空间中的各个配水腔101中。同时,各个配水腔101的底面上均插设有布水管5,用于将配水腔101内的等量污水同时引出到外界(池体),并且,各个布水管5在容水槽1的周向方向上也是均匀分布,如此进一步保证布水器出水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泥床布水器,能够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均匀出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布水器为敞开式布水器,无需通过如泵等压力部件驱动配水,降低了配水成本,同时降低了水泵的工作扬程,并且由于为自流入配水点,对配水点的扰度降低。
如图3所示,图3为图1中所示的堰板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堰板环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堰板环3具体包括若干块沿周向方向互相拼接而成的三角堰板或齿形堰板,如此,堰板环3上的各个溢流槽301具体可呈三角形槽,污水溢流后形成较细的流体束。当然,堰板环3的具体结构并不仅限于若干块三角堰板或齿形堰板,其余比如矩形堰板等也同样可以采用。
为提高布水管5的出水效率,本实施例中,各个布水管5的管口均伸出配水腔101的底面表面预设距离,该距离的具体数值根据容水槽1的具体尺寸参数而定,并且各个布水管5的管口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提高出水平稳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各个布水管5的顶端均开设了斜缺口6,该斜缺口6可通过将呈圆柱状的布水管5的顶端倾斜水平面一定角度将其削去一部分而成,比如倾角为30°~45°等,如此,可使得从堰板环3上的各个溢流槽301中流出的流体束在进入布水管5的管口时,将会撞击到斜缺口6上,从而形成散射流,并将污水中携带的气泡析出,避免直接通过布水管5带入到污泥床底部。同时,考虑到溢流槽301中溢流出的流体束一般呈抛物线型,为防止流体束直接进入布水管5的管口中,各个斜缺口6的朝向均需背离容水槽1的轴心,即在周向上整体朝向外侧设置。
如图4所示,图4为图1中所示的布水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布水管5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布水管5具体包括配水管段501和出水管段502。其中,配水管段501为上半部分,主要用于与配水腔101连通,将污水引入,而出水管段502为下半部分,与配水管段501连通,主要用于将污水导出到外界(池体),重要的是,出水管段502的直径小于配水管段501的直径。如此设置,在出水管段502与配水管段501相连的位置处,必然存在径缩现象,当流体通过此处时,将会更加剧烈地撞击管壁从而形成散射流,有利于将气泡析出并截留在管径较大的区域内,即配水管段501,防止进入出水管段502中。
进一步的,配水管段501与出水管段502之间可通过渐缩管段503相连,如此配水管段501与出水管段502之间的管径逐渐缩小,可避免管径的变化率过大而影响正常出水效率,防止影响布水器的布水均匀性和平稳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水槽(1)和连通于所述容水槽(1)底部并用于引入污水的进水管(2),以及环绕所述进水管(2)并立设于所述容水槽(1)的底面上、用于使污水在周向上定量溢出的堰板环(3),所述堰板环(3)的外壁与所述容水槽(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块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间隔板(4),以将两者之间的空间均分为若干份用于接收从所述堰板环(3)上的各个溢流槽(301)中溢出的污水的配水腔(101);各个所述配水腔(101)的底面上均插设有用于将污水引出的布水管(5),且各个所述布水管(5)在所述容水槽(1)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环(3)包括若干块沿周向方向互相拼接的三角堰板或齿形堰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水槽(1)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呈圆形或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布水管(5)的管口均伸出所述配水腔(101)的底部表面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布水管(5)均包括与所述配水腔(101)连通的配水管段(501),以及与所述配水管段(501)连通的出水管段(502),且所述出水管段(502)的直径小于所述配水管段(50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段(501)与所述出水管段(502)之间通过渐缩管段(5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床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布水管(5)的顶端均开设有斜缺口(6),且各所述斜缺口(6)的朝向均背离所述容水槽(1)的轴心,以使从所述堰板环(3)上的各个溢流槽(301)中溢出的流体束撞击到所述斜缺口(6)后散射并析出气泡。
CN201721890677.2U 2017-12-28 2017-12-28 污泥床布水器 Active CN207811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0677.2U CN207811359U (zh) 2017-12-28 2017-12-28 污泥床布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0677.2U CN207811359U (zh) 2017-12-28 2017-12-28 污泥床布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1359U true CN207811359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0677.2U Active CN207811359U (zh) 2017-12-28 2017-12-28 污泥床布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135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943A (zh) * 2019-03-22 2019-06-21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布水装置
WO2020093801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62967A (zh) * 2021-10-25 2022-03-11 北京中环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
WO2022063444A1 (en) 2020-09-23 2022-03-31 Haskoningdhv Nederland B.V. Method and device to optimize plug flow in an aerobic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act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3801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15943A (zh) * 2019-03-22 2019-06-21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布水装置
WO2022063444A1 (en) 2020-09-23 2022-03-31 Haskoningdhv Nederland B.V. Method and device to optimize plug flow in an aerobic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actor
NL2028109B1 (en) 2020-09-23 2022-05-24 Haskoningdhv Nederland Bv Method and device to optimize plug flow in an aerobic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actor
CN114162967A (zh) * 2021-10-25 2022-03-11 北京中环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增能aao污水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1359U (zh) 污泥床布水器
JP2006263670A (ja) 固液分離装置
CN104743742A (zh) 一种化学机械浆废水处理系统
CN207193070U (zh) 一种高效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CN203794724U (zh) 一种外循环式加压溶气气浮-膜分离水处理装置
CN105236672B (zh) 一种高浓度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10204103B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5627331U (zh) 污水处理沉淀池
JP6640837B2 (ja)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CN205699622U (zh) 竖流式沉淀池
CN211595130U (zh) 变速升流膨胀式混凝反应与中心布水一体化的沉淀装置
CN207811358U (zh) 污泥床水解罐
CN200980969Y (zh) 沉淀池出水口的稳流扩散器
CN206720996U (zh) 一种集约型污水处理用的一体化设备
CN208104083U (zh) 一种絮凝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80535U (zh)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系统
CN201785272U (zh) 带有二次过滤的竖流式气浮装置
CN206255957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废水净化装置
CN202191737U (zh) 一种高速混凝沉淀池
CN105439385A (zh) 铸造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6538286U (zh) 一种一体化小排量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6069502U (zh) 一种微生物净化水循环装置
CN214115020U (zh) 一种管式微滤耦合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08203148A (zh) 一种絮凝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4528469U (zh) 一种污水综合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