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3630U -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3630U
CN207803630U CN201820061921.2U CN201820061921U CN207803630U CN 207803630 U CN207803630 U CN 207803630U CN 201820061921 U CN201820061921 U CN 201820061921U CN 207803630 U CN207803630 U CN 207803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fixed seat
stopper section
self
short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19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荣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Jinsheng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19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3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3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36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拉片以及弹片,弹片具有盖部、触发部以及止挡部,盖部安装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以拉头在拉链上的行走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与横向和纵向均垂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盖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触发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止挡部的长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宽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厚度方向沿横向设置,且所述止挡部的宽度大于厚度。本实用新型在长时间使用后,止挡部仍然能够稳定地嵌入拉链的链齿之间,保证拉链的自锁稳定性、提升拉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背景技术
参照图1,现有的一种自锁拉头如图1所示,该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拉片2以及弹片3,该拉头的组合顺序为:先将拉片2的端部22置于拉头本体1的凹陷空间13内,并将拉片2推向拉头本体1的一端,使得拉片2上的套孔21将拉头本体1上的第一固定座11或者第二固定座12套置于其中。接着将弹片3固定于拉头本体1的第一固定座11以及第二固定座12,弹片3的挡止部33恰可由第一固定座11的凹槽111内的锁针孔113伸入拉头本体1的滑槽14内,弹片3的拉片触动部32上与盖部31邻接的一端靠坐于第二固定座12的凹槽121底部,而弹片3的盖部31置放于第一固定座11以及第二固定座12顶部,其中,设于第一固定座11以及第二固定座12顶部的盖部固定部112以及盖部固定部112受力而呈弯折状,并将盖部31给予固定铆合。借助拉片触动部32带动止挡部33嵌入拉链的链齿间,从而阻止拉头在拉链上自行滑动,起到自锁作用,当拉起拉片2而将止挡部33提起时,止挡部33从拉链的链齿间提起,拉头可以顺畅滑动。
上述这类自锁拉头的弹片3的止挡部33呈扁平状,以拉头在拉链上行走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且位于同一平面的方向为横向,上述弹片3的触动部32和止挡部33均横向延伸,由于嵌入链齿的止挡部33受到纵向作用力,尤其在拉头操作不当时(如拉片未充分提起而拉动拉头),止挡部33易相对触动部32相对形变,止挡部33相对于触动部32逐渐地被撑开,最终造成止挡部33难以稳定地嵌入拉链的链齿之间,造成拉头自动下滑。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能力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的自锁隐形拉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包括
拉头本体,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形成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连接柱,上翼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形成一凹陷空间,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设有一凹槽,第一固定座的凹槽内设有一锁针孔,锁针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
拉片,其一端具有一套孔,与套孔同端的末缘设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拉头本体的凹陷空间内;
弹片,弹片具有盖部、触发部以及止挡部,触发部设置在盖部与止挡部之间,盖部、触发部以及止挡部三者一体成型,盖部安装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
以拉头在拉链上的行走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与横向和纵向均垂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所述盖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触发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止挡部的长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宽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厚度方向沿横向设置,且所述止挡部的宽度大于厚度;
在下翼板的两侧形成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上形成向上翼板延伸的第一导板,第二立板上形成向上翼板延伸的第二导板,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均沿横向设置,上翼板设置在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止挡部的一端为与所述触发部衔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用于嵌入拉链的链齿间的尖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盖部上对应所述凹陷空间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沿横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对应所述盖部设有两个供所述盖部抵靠的抵靠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两个所述抵靠台阶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盖部的盖部固定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弹片设有盖部固定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止挡部的长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宽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厚度方向沿横向设置,拉链的链齿对止挡部施加的作用力沿纵向,也即沿着止挡部的宽度方向,而止挡部的宽度大于厚度,止挡部在宽度方向受力不易相对触发部形变,在长时间使用后,止挡部仍然能够稳定地嵌入拉链的链齿之间,保证拉链的自锁能力、自锁稳定性、提升拉头的使用寿命。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止挡部采用纵置高置,与现有技术横向高置的止挡部相比,大大增强了止挡部的抗弯强度,即提高拉头的自锁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自锁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拉片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拉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拉片未示出);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拉头本体 11-第一固定座
111-凹槽 112-盖部固定部
113-锁针孔 12-第二固定座
121-凹槽 122-盖部固定部
123-抵靠台阶 13-凹陷空间
14-滑道 15-上翼板
16-下翼板 17-连接柱
181-第一立板 182-第二立板
191-第一导板 192-第二导板
3-弹片 31-盖部
311-第一定位部 312-第二定位部
32-触发部 33-止挡部
331-连接端 322-尖端
34-U型衔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2至图4,一种新型自锁拉头,包括:
拉头本体,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15、下翼板16以及形成上翼板15与下翼板16之间的连接柱17,上翼板15、下翼板16以及连接柱17共同围成供拉链滑动的滑道14,上翼板15上设有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第二固定座12对应连接柱17设置。第一固定座11与第二固定座12之间形成一凹陷空间13,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分别设有一凹槽,第一固定座11的凹槽111内设有一锁针孔,锁针孔从上翼板15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
拉片,其一端具有一套孔,与套孔同端的末缘设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拉头本体的凹陷空间内;
弹片3,弹片3具有盖部31、触发部32以及止挡部33,触发部32设置在盖部31与止挡部33之间,盖部31、触发部32以及止挡部33三者一体成型,整个弹片3由一块扁平的弹力板材弯折和折弯而成,板材例如可以是不锈钢等金属片材,盖部31安装于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盖部31与触发部32之间通过U型衔接部34衔接,在安装时,U型衔接部34抵靠在凹槽121中,具体在凹槽121中可以设置相应支撑块供U型衔接部34抵靠,从对整个弹片3的安装进行一定地限位。
以拉头在拉链上的行走方向为纵向(即图4中A方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即图4中B方向),与横向和纵向均垂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即图4中C方向),所述盖部31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触发部32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止挡部33的长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宽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厚度方向沿横向设置,且所述止挡部33的宽度大于厚度,止挡部33的厚度、触发部32的厚度以及盖部31的厚度三者基本一致,为薄壁状。
本实用新型中,在下翼板16的两侧形成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板181和第二立板182,第一立板181上形成向上翼板15延伸的第一导板191,第二立板182上形成向上翼板15延伸的第二导板192,第一导板191和第二导板192均沿横向设置,上翼板15设置在第一导板191与第二导板192之间。第一导板191、第二导板192以及上翼板15围成“Y”形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止挡部33的一端为与所述触发部32衔接的连接端331,另一端为用于嵌入拉链的链齿间的尖端332,止挡端33从连接端331至尖端332,宽度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盖部31上对应所述凹陷空间13设有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312,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312沿横向设置,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312的设置,可以在纵向对弹片3进行定位,从而保证止挡部33的尖端332能够准确地从锁针孔中插入滑道14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二固定座12上对应所述盖部31设有两个供所述盖部31抵靠的抵靠台阶1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1上对应所述弹片3设有盖部固定部112,两个所述第二抵靠台阶123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盖部31的盖部固定部122。安装时,盖部31抵靠在抵靠台阶123上,并通过铆压盖部固定部112和盖部固定部122,从而限制了弹片3的滑出。
在优选方式中,所述止挡部33的折弯方向(即图4中的横向)与所述弹片3的弹力形成的折弯方向成90度设置。此处弹片3的弹力形成的折弯方向是止挡部33受力链牙链齿的作用力有沿纵向变形的趋势(即弹力形成的折弯方向,即图4中的纵向)。现有的止挡部(参照图1),在受到拉链链齿的作用力时,止挡部有沿纵向变形的趋势(即弹力形成的折弯方向),止挡部的折弯方向也为纵向,止挡部在受到弹力作用,其容易折弯变形,从而影响了自锁锁力。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5)

1.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包括
拉头本体,拉头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形成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的连接柱,上翼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形成一凹陷空间,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设有一凹槽,第一固定座的凹槽内设有一锁针孔,锁针孔从上翼板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
拉片,其一端具有一套孔,与套孔同端的末缘设有一端部,该端部置于拉头本体的凹陷空间内;
弹片,弹片具有盖部、触发部以及止挡部,触发部设置在盖部与止挡部之间,盖部、触发部以及止挡部三者一体成型,盖部安装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
以拉头在拉链上的行走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与横向和纵向均垂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触发部的长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宽度方向沿横向设置,厚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止挡部的长度方向沿高度方向设置,宽度方向沿纵向设置,厚度方向沿横向设置,且所述止挡部的宽度大于厚度;
在下翼板的两侧形成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上形成向上翼板延伸的第一导板,第二立板上形成向上翼板延伸的第二导板,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均沿横向设置,上翼板设置在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的一端为与所述触发部衔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用于嵌入拉链的链齿间的尖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上对应所述凹陷空间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沿横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对应所述盖部设有两个供所述盖部抵靠的抵靠台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锁隐形拉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抵靠台阶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盖部的盖部固定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弹片设有盖部固定部。
CN201820061921.2U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03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1921.2U CN207803630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1921.2U CN207803630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3630U true CN207803630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192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03630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3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67588A1 (en) Rail
CN201753030U (zh) 座椅滑轨
CN207803630U (zh) 一种自锁隐形拉头
CN104812265B (zh) 拉链用拉头
CN102551280B (zh) 拉头滑块及使用该拉头滑块的拉链头
CN207836929U (zh) 一种新型自锁拉头
US8661629B2 (en) Roller-loaded zipper slide
CN102648787B (zh) 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链头
CN103754136B (zh) 一种双边锁定的汽车座椅滑轨
CN207796789U (zh) 一种筒灯安装用弹片
CN202448780U (zh)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CN208863840U (zh) 一种滑轨组件和具有其的家具
CN210539961U (zh) 一种三段抽拉型线性滑轨
CN108783768B (zh) 一种改良的锌合金yg拉头
CN207855164U (zh) 结构改良的自锁冲压拉头
CN202868061U (zh) 一种管卡
CN220369717U (zh) 一种滑轨
CN103181661A (zh) 拉头滑块及使用该滑块的拉头
CN205737029U (zh) 一种滑轨的滑动设备
CN204850822U (zh) 一种门栓扣
CN203739694U (zh) 儿童汽车座的角度调节机构
CN214383391U (zh) 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履带导轨
CN218323635U (zh) 一种连接扣的扣接结构
CN213588544U (zh) 一种弹性槽自锁托槽
CN209499149U (zh) 一种加强型方便安装的滑轨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