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5743U -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5743U
CN207795743U CN201721300976.6U CN201721300976U CN207795743U CN 207795743 U CN207795743 U CN 207795743U CN 201721300976 U CN201721300976 U CN 201721300976U CN 207795743 U CN207795743 U CN 207795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module
oil cylinder
pressure
serv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09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永泽
龚群
朱庆伍
方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huangli Hydraulic &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huangli Hydraulic &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huangli Hydraulic &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huangli Hydraulic &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09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5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5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5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包括提供输出动力的动力源模块(1);油缸(74);与油缸(74)连接并随油缸(74)运动的电缆;还包括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恒拉力作用于油缸(74)的恒拉力控制模块(2),所述恒拉力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与动力源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连接油缸(7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缆疲劳测试装置的工作效率、工作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疲劳测试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线缆尤其是海洋工程电缆或脐带缆,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力学性能测试,如疲劳测试。实际工程中,脐带缆将能量、动力从母船,如工作船或海洋平台传输至水下工作装置,而水下工作装置常受到重力、波浪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对母船产生一定拉力和摆角,故而为了保持整体系统平稳,母船会有一定的线缆储存量,以维持一定拉紧力状态,应对水下复杂多变的情形。
试验室测试不能像实际工况那样准备大量线缆进行实时补偿,因此常采用两套夹持装置夹住脐带缆两端,一端对脐带缆进行弯曲和拉伸,另一端作为动态补偿头对脐带缆的受力变化进行动态补偿,维持恒定拉力等类似机械装置模拟恒拉力状态,但该类现有装置存在很多问题。
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2471525U公开的《一种海底电缆张力弯曲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弯曲试验轮和与其配合的张力轮对电缆进行张力弯曲性能测试,弯曲试验轮通过连接件固定于锚定端,张力轮通过拉力机连接件连接拉力机,测试电缆两端连接牵引钢丝绳构成环状设于两轮间,试验时启动拉力机,使测试电缆达到所需拉力值后锁定,以保持恒拉力。
该装置虽能完成一定的测试试验,但受外部因素影响大,随着试验的持续进行,拉力机必然会因长时间工作而疲劳过热,以致设定的拉力值无法持续保持恒定,得通过人为多次调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造成测试效果不精准,无法满足对大批次产品的长时间测试;同时该装置无故障容错机制,一旦因长时间工作机器出现故障,测试装置即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实现在线调整,无法实现连续有效的测试,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供恒拉力,容错机制好,且工作效率高,能适应长时间工作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包括:
提供输出动力的动力源模块;
油缸;
与油缸连接并随油缸运动的电缆;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恒拉力作用于油缸的恒拉力控制模块;所述恒拉力控制模块包括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恒定压力作用于油缸的背压控制模块和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伺服压力作用于油缸的伺服控制模块;背压控制模块和伺服控制模块均与动力源模块的输出端、油缸连接;所述恒定压力与伺服压力间的差值恒定,形成所述恒拉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输送预设控制信号至伺服控制模块的控制模块和采集油缸运动信息的第一监测单元,所述控制模块与伺服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位于油缸内,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以反馈所述运动信息至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背压控制模块包括调整所述输出动力并形成作用于油缸有杆腔室的压力的调整模块和对所述压力进行保压以维持其恒定的蓄能保压模块,所述调整模块输入端连接动力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油缸,所述蓄能保压模块与调整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模块包括位于动力源模块输出端的通断模块、位于通断模块后端的调节部件、位于通断模块与调节部件间的第一过滤装置、并联于第一过滤装置两端的第一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控制模块包括主伺服控制模块和从伺服控制模块,所述主伺服控制模块与从伺服控制模块结构相同,主伺服控制模块和从伺服控制模块均与动力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均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出端均与油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伺服控制模块包括电气隔断控制单元、第二过滤装置、第二报警装置、伺服阀;所述电气隔断控制单元包括前端液控单向阀、后端液控单向阀、与前端液控单向阀和后端液控单向阀电气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前端液控单向阀和电磁换向阀均与动力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后端液控单向阀的两端分别连接伺服阀的输出端和油缸的无杆腔室,第二过滤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液控单向阀的输出端和伺服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报警装置并联于第二过滤装置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液控单向阀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所述伺服阀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和油缸的无杆腔室分别相连,第二液控单向阀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和油缸的无杆腔室分别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压控制模块还包括位于调整模块输出端的第二监测单元,所述第二监测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表;伺服控制模块包括位于伺服控制模块输出端的第三监测单元,所述第三监测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压力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拉力测试装置还包括位于动力源模块与伺服控制模块之间的对所述输出动力进行监测的第四监测单元,所述第四监测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油缸分为有杆腔室和无杆腔室两部分,通过蓄能保压模块保持有杆腔室的压力基本恒定,由伺服控制模块控制无杆腔室的压力,并通过控制模块构成反馈回路,自动调整无杆腔室压力,保持有杆腔室压力与无杆腔室间的压力差恒定,形成恒拉力,有效提高测试装置的自动调节能力,避免了繁琐复杂的人为调整;且基于控制模块形成的负反馈回路,能有效保证调整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疲劳测试的精准度;同时采用主从补给的液压伺服驱动,当其中一伺服回路故障时,另一伺服回路进行补给,增强了测试装置的故障应变能力,确保测试装置连续不间断工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应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缆摆角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动力源模块1,用于为后续装置提供输出动力P2;恒拉力控制模块2,接收来自动力源模块1的输出动力P2,产生恒拉力,该恒拉力控制模块2包括背压控制模块21、伺服控制模块 22;油缸74,油缸74在恒拉力的驱动下产生运动,据此带动设于其上的电缆(电缆的另一端通过测试装置的其他部件进行固定,在图中未示出)在设定的恒拉力条件下进行测试,油缸74内设第一监测单元(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监测单元可以是包括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油缸74的运动信息,如压力值、位移等,并反馈至控制模块3,该控制模块3可以是PLC控制器,传递控制信号至伺服控制模块22,该伺服控制模块22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输出动力P2,并产生伺服压力作用于油缸74的无杆腔室,背压控制模块21产生恒定压力作用于油缸的有杆腔室,控制模块3接收有杆腔室与无杆腔室间的压差信号、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油缸74运动信息,与传输至伺服控制模块22中的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伺服控制模块的运动,保证压差恒定,使电缆的测试条件恒定,确保测试的精准度。
具体而言,该伺服控制模块22包括主伺服控制模221、从伺服控制模222,该主伺服控制模块221与从伺服控制模块222结构相同。现以主伺服控制模块为例进行阐述,主伺服控制模块221包括电气隔断控制单元、过滤装置70.3、报警装置KPF16、位于报警装置KPF16后端的伺服阀SV3。电气隔断控制单元包括电磁换向阀YV7、至少三个液控单向阀69.4、69.5、69.6,电磁换向阀YV7与至少三个液控单向阀69.4、69.5、69.6 实现电气连接,液控单向阀69.4位于伺服阀SV3的输入端,二者间设过滤装置70.3,报警装置KPF16并联于过滤装置70.3两端,液控单向阀69.5、69.6分别位于伺服阀SV3 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油缸74的无杆腔室。
报警装置KPF16监测流过过滤装置70.3的输出动力,当检测异常时发出报警,此时电气隔断控制单元关闭,主伺服控制模块221停止工作,方便在线更换过滤装置70.3,而与此同时从伺服控制模块222中的电气隔断控制单元打开,从伺服控制模块投入工作,确保摆动测试装置连续工作。当输出动力正常时,伺服阀SV3接收控制模块PLC传输的控制信号,依据控制信号通过伺服阀放大板对所述输出动力进行处理,控制自身运行,调整输出动力形成伺服压力,传输至油缸74的无杆腔室。
背压控制控制21包括通断模块55.1、调节部件56.1、57.1、位于通断模块55.1与调节部件56.1间的过滤装置70.1、并联于过滤装置70.1两端的报警装置KPF18、蓄能保压模块62.2,报警装置KPF18监测流经过滤装置70.1的输出动力异常时发出报警,通断模块55.1此时关闭以更换过滤装置70.1,调节部件56.1、57.1也对输出动力进行调整。当更换了过滤装置后,通断模块55.1重新开启,或者输出动力正常时,调节部件 56.1、57.1对输出动力进行调节后形成作用于油缸74有杆腔室的压力,蓄能保压模块 62.2对该压力进行保压以维持该压力恒定,从而实现对有杆腔室进行背压控制,使作用于有杆腔室的压力恒定不变。
恒拉力油缸输出恒拉力即是通过无杆腔压力与有杆腔压力形成的压差来实现的,即为准确控制恒拉力,先将恒拉力油缸的有杆腔维持一个相对恒定压力值,通过蓄能保压模块进行辅助保压,再通过对伺服阀SV3输入信号形成伺服压力,由二者之差实现所需大小的恒拉力。
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监测单元5,用于监测恒定压力值,该第二监测单元211包括压力传感器KP6、KP7、压力表MP6;以及第三监测单元6,用于监测伺服压力值,该第三监测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KP4、KP5、压力表MP4,当数值显示异常时,操作者可根据该数据来源快速定位故障源,进而在线及时更换伺服阀,保证测试实验的连续性,进而提高测试精准度。
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还包括第四监测单元24,包括压力传感器KP8、压力表MP8,在前述输出动力传输至恒拉力控制模块2之前,该第四监测单元 24会对其进行监测,当监测该值未达到需求值时,停止测试工作,并对所述输出动力进行调节直至达到需求值。
结合图2,现具体阐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工作流程:
泵站输出动力P2,过单向阀54.1进入恒拉力伺服阀台,通过压力表MP8(目视)、压力传感器KP8(数显),监测压力P2是否达到所需压力,若没达到需求压力,侧停止检查;达到需求压力则继续下一步。
电磁换向阀YV7、高压滤油器压差发讯器KPF16、伺服阀SV3、压力传感器KP4、 KP5、压力表MP4、恒拉力油缸、恒拉力油缸内的线位移传感器为一组工作油路;电磁换向阀YV8、高压滤油器压差发讯器KPF17、伺服阀SV4、压力传感器KP6、KP7、压力表MP5、MP6、恒拉力油缸、恒拉力油缸内的线位移传感器为另一组工作油路,该两组油路互为备用,油缸工作只需一组油路就可控制。
恒拉力油缸的油缸腔背压控制:泵站输出动力P2经高压球阀55.1,过高压滤油器70.1,若高压滤油器压差发讯器KPF18发讯报警,则关闭高压球阀55.1,调节减压阀 56.1和57.1泄压,更换高压滤油器70.1滤芯。高压滤油器滤芯更换过后,开启高压球阀55.1。若高压滤油器未发讯,则进入下一步。高压油P2经减压阀56.1和57.1的二级减压,过单向阀54.2,经高压蓄能器保压,过高压球阀55.2进入恒拉力油缸有杆腔,对恒拉力油缸进行背压控制。
电磁换向阀YV7得电,打开液控单向阀69.4、69.5、69.6,压力油P2经过单向阀69.4进入高压过滤器70.3,当高压过滤器压差发讯器KPF16发讯报警时,电磁阀YV7 失电,单向阀69.4、69.5、69.6关闭,YV8得电,单向阀69.1、69.2、69.3打开,高压油P2油路切换进入备用油路对油缸供油,与此同时,更换高压过滤器70.3的滤芯;
当高压过滤器70.3未报警,高压油流经高压过滤器70.3过滤,进入伺服阀SV3,电气控制信号从PLC发出,传进伺服阀SV3,通过伺服阀放大板对信号处理,控制伺服阀的运行,继而调节动力油P2的压力及流量;经伺服阀调节后的油,通过单向阀69.5、 69.6进入油缸74的无杆腔室。
恒拉力油缸输出恒拉力即是通过无杆腔压力与有杆腔压力形成的压差来实现的;还可通过将压力传感器KP4、KP5,压力表MP4实时监测伺服阀SV3输出的伺服压力大小,将油缸线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油缸的运动信息、有杆腔室的恒定压力值(KP6、 KP7显示的值)、无杆腔室的伺服压力值(KP4、KP5显示的值)反馈至PLC,并与输出到伺服阀SV3的信号比较,及时补充油缸压力,实现测试电缆按照设定恒拉力参数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测试电缆试验开机运行时间长,元器件可能常时间频繁运行,超过元器件自身使用寿命,故要计算好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提前更换来达到试验台长时间运行的目的。
当然,为了进一步延长装置测试时长,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模块1采用液压驱动,该装置还可包括冷却循环模块和冲洗泵组模块,用于实现对液压驱动模块中的油进行冷却。这样,设置主从伺服控制回路、反馈回路,能实时调整装置的运行参数至设定值,且精确度更高,并能在提高系统容错机制的同时,实现在线更换易损件,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和方便性。
除了上述改进外,其他相类似的改进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范围内,此处就不在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包括:
提供输出动力的动力源模块(1);
油缸(74);
与油缸(74)连接并随油缸(74)运动的电缆;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恒拉力作用于油缸(74)的恒拉力控制模块(2);
所述恒拉力控制模块(2)包括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恒定压力作用于油缸(74)的背压控制模块(21)和接收所述输出动力并产生伺服压力作用于油缸(74)的伺服控制模块(22);
背压控制模块(21)和伺服控制模块(22)均与动力源模块(1)的输出端、油缸(74)连接;
所述恒定压力与伺服压力间的差值恒定,形成所述恒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预设控制信号至伺服控制模块(22)的控制模块(3)和采集油缸(74)运动信息的第一监测单元,所述控制模块(3)与伺服控制模块(22)相连,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位于油缸(74)内,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与控制模块(3)电信号连接以反馈所述运动信息至控制模块(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控制模块(21)包括调整所述输出动力并形成作用于油缸(74)有杆腔室的压力的调整模块和对所述压力进行保压以维持其恒定的蓄能保压模块,所述调整模块输入端连接动力源模块(1),输出端连接油缸(74),所述蓄能保压模块与调整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位于动力源模块(1)输出端的通断模块(55.1)、位于通断模块(55.1)后端的调节部件(56.1、57.1)、位于通断模块(55.1)与调节部件(56.1、57.1)间的第一过滤装置(70.1)、并联于第一过滤装置(70.1)两端的第一报警装置(KPF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控制模块(22)包括主伺服控制模块(221)和从伺服控制模块(222),所述主伺服控制模块(221)与从伺服控制模块(222)结构相同,主伺服控制模块(221)和从伺服控制模块(222)均与动力源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端均与控制模块(3)连接,输出端均与油缸(7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伺服控制模块(221)包括电气隔断控制单元、第二过滤装置(70.3)、第二报警装置(KPF16)、伺服阀(SV3);所述电气隔断控制单元包括前端液控单向阀(69.4)、后端液控单向阀、与前端液控单向阀(69.4)和后端液控单向阀电气连接的电磁换向阀(YV7);前端液控单向阀(69.4)和电磁换向阀(YV7)均与动力源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后端液控单向阀的两端分别连接伺服阀(SV3)的输出端和油缸(74)的无杆腔室,第二过滤装置(70.3)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液控单向阀(69.4)的输出端和伺服阀(SV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报警装置(KPF16)并联于第二过滤装置(70.3)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液控单向阀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69.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9.6),所述伺服阀(SV3)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液控单向阀(69.5)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和油缸(74)的无杆腔室分别相连,第二液控单向阀(69.6)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和油缸(74)的无杆腔室分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调整模块输出端的第二监测单元(5)和位于伺服控制模块(22)输出端的第三监测单元(6);所述第二监测单元(5)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KP6)、第二压力传感器(KP7)和第二压力表(MP6);所述第三监测单元(6)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压力传感器(KP4)、第四压力传感器(KP5)和第三压力表(MP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拉力控制模块(2)还包括位于动力源模块(1)与伺服控制模块(22)之间的对所述输出动力进行监测的第四监测单元(24),所述第四监测单元(24)包括并联连接的压力传感器(KP8)和压力表(MP8)。
CN201721300976.6U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Active CN207795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0976.6U CN207795743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0976.6U CN207795743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5743U true CN207795743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0976.6U Active CN207795743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5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4015A (zh) * 2017-10-10 2017-12-22 宁波创力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4015A (zh) * 2017-10-10 2017-12-22 宁波创力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N107504015B (zh) * 2017-10-10 2024-04-05 宁波创力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2787B (zh) 压力循环寿命试验系统及方法
CN207795743U (zh)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N204984825U (zh) 一种油田注水泵智能诊断监控装置
CN105134684B (zh) 一种电磁开关阀的逻辑油路控制系统及故障自动诊断方法
CN107829994B (zh) 船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测试用液压驱动系统
CN107605863A (zh) 一种电缆摆动测试装置
CN108221695B (zh) 一种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
CN210290358U (zh) 一种冶金液压缸性能测试系统
CN207248428U (zh) 一种千斤顶智能标定系统
CN107504015A (zh)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N207229514U (zh) 一种电缆摆动测试装置
CN201181418Y (zh) 锚索张拉自动监控系统
CN210715382U (zh) 油缸测试系统
CN103994711B (zh)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离线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2384817B (zh) 一种液压测量仪表的批量检测系统
CN208458958U (zh) 一种飞机副翼作动器的振动试验系统
CN114750976B (zh) 一种直升机自适应供油系统性能地面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764652A (zh) 一种210MPa采油树水压检测装置
CN203394728U (zh) 气泵性能测试系统
CN106246214B (zh) 电磁先导阀的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632353B (zh) 压裂系统试压故障快速定位方法
CN220395983U (zh) 泵送单元测漏系统
CN106843194A (zh) 真空控制执行器控制验收系统及其验收方法
CN204212986U (zh) 一种螺杆压缩机系统温度控制装置
CN207465088U (zh) 液压扳手作业自动检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