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1936U -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1936U
CN207781936U CN201721535877.6U CN201721535877U CN207781936U CN 207781936 U CN207781936 U CN 207781936U CN 201721535877 U CN201721535877 U CN 201721535877U CN 207781936 U CN207781936 U CN 207781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terminal
conductive
reinforcing rib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358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uan 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uan 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uan 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uan 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358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1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1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19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端子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源端子,用于穿设在电路板的安装孔中并固定在电路板上,包括:导电本体;导电引脚,用于穿过安装孔并固定在电路板上,其一端固定在导电本体上;加强筋,位于导电本体和导电引脚的连接处且其两端分别与导电本体和导电引脚固定连接,加强筋具有用于与安装孔的内壁接触并引导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上的引导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导电引脚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后,在引导面的引导下,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上,与此同时,加强筋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使得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有牢固的固定关系,避免了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发生松动。

Description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端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生活中的各类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源端子,通常具有导电本体和导电引脚,其中引脚穿过位于电路板上的通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电源端子(特别是导电本体)与电路板之间很容发生松动,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端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端子,用于穿设在电路板的安装孔中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包括:
导电本体;
导电引脚,用于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电本体上;
加强筋,用于抵接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所述导电本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的连接处且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电路板沿所述导电引脚滑动并抵接在所述导电本体上的引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导电本体的外表面之间以及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导电引脚的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导电引脚的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的横截面分别为圆形,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为圆锥面,所述引导面的轴线与所述导电引脚的轴线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外表面朝其外侧凸出形成圆柱状凸起,所述引导面为所述圆柱状凸起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的轴线与所述导电引脚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本体上的凸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凸台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呈锥形环状且所述凸台套设在所述导电引脚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通过在导电本体上设置有导电引脚,导电引脚用于穿设在安装孔中,在导电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本体和导电引脚固定连接,加强筋用于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导电本体与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且加强筋具有用于引导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上的引导面,导电引脚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后,在引导面的引导下,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上,与此同时,加强筋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使得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有牢固的固定关系,避免了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保险装置,包括保险元器件和两个所述电源端子,所述保险元器件夹设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导电本体之间,所述保险元器件具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与两个所述导电本体一一对应并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源端子,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通过在导电本体上设置有导电引脚,导电引脚用于穿设在安装孔中,在导电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本体和导电引脚固定连接,加强筋用于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导电本体与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且加强筋具有用于引导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上的引导面,导电引脚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后,在引导面的引导下,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上,与此同时,加强筋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使得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有牢固的固定关系,避免了电源端子与电路板之间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端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端子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电源端子;1-导电本体;2-导电引脚;3-加强筋;31-引导面;4-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进行说明。电源端子100,用于穿设在电路板(未图示)的安装孔(未图示)中并固定在电路板上,包括:
导电本体1;
导电引脚2,用于穿过安装孔并固定在电路板上,其一端固定在导电本体1 上;
加强筋3,用于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导电本体1与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加强筋3位于导电本体1和导电引脚2的连接处且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本体1和导电引脚2固定连接,加强筋3具有用于引导电路板沿导电引脚2滑动并抵接在导电本体1上的引导面31。
通过在导电本体1上设置有导电引脚2,导电引脚2用于穿设在安装孔中,在导电本体1上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本体1和导电引脚2固定连接,加强筋3用于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导电本体1与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且加强筋3具有用于引导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1上的引导面31,导电引脚2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后,在引导面31的引导下,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1上,与此同时,加强筋3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使得电源端子100与电路板之间有牢固的固定关系,避免了电源端子100与电路板之间发生松动。
其中,电源端子100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安装过程为,先将电源端子100的导电引脚2穿过位于电路板上的安装孔,电路板沿导电引脚2向导电本体1移动,当电路板碰到加强筋3时,电路板在位于加强筋3上的引导面31的引导下抵接在导电本体1上,此时,加强筋3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最后将导电引脚2固定在电路板上即可完成了安装。安装完成后,由于加强筋3是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的,使得电源端子100在受到震动的影响下,电源端子100与电路板之间始终保持稳定的固定关系,不会出现电源端子100的晃动,特别是导电本体1的晃动。极大地增强了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引导面31与导电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以及引导面31与导电引脚2的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连接部(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圆滑连接部能够在电路板从导电引脚2滑动至加强筋3上或者是电路板从加强筋3滑动至导电引脚2上的时候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同理,圆滑连接部能够在电路板导电本体1滑动至加强筋3上或者是电路板从加强筋3滑动至导电本体1上的时候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防止电路板在加强筋 3和导电引脚2之间以及加强筋3和导电本体1之间转移的时候出现卡住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强筋3的数量为多条,多条加强筋3沿导电引脚2的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加强筋3沿导电引脚2的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能够使得电路板抵接在加强筋3上时,电路板与加强筋3之间的受力比较均匀,增强了电路板与加强筋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加强筋3的条数为3条或者是8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 3的条数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只要加强筋3与电路板之间能够保持稳定的抵接关系且该抵接关系可以防止电源端子100出现晃动即可,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电本体1和导电引脚2的横截面分别为圆形,导电本体1 和导电引脚2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同轴设置的导电本体1和导电引脚2在安装到电路板上的过程中,导电引脚2拉扯导电本体1的时候,导电本体1受力比较均匀。如此,在电路板与导电本体1抵接的过程中,加强筋3与电路板之间能够保持平稳地接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引导面31为圆锥面,引导面31的轴线与导电引脚2的轴线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31位于与导电引脚2同轴的圆锥面上,使得引导面 31在引导电路板沿导电引脚2滑动的过程中,电路板与导电本体1越近,引导面31施加在安装孔内壁上力量会越大,电路板与电源端子100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就越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该圆锥面所围成的圆锥的顶端朝向远离导电本体的方向。
其中,引导面31在本实施例中是圆锥面的一部分,当加强筋3的数量为多个的时候,多个引导面31共同拼凑成整个圆锥面或者是拼凑成部分圆锥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面31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圆锥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强筋3的外表面朝其外侧凸出形成圆柱状凸起(未图示),引导面31为圆柱状凸起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31为圆柱状凸起的侧面,加工比较简单。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引导面31的轴线与导电引脚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31所围成的圆柱体的轴线与导电引脚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引导面31在引导电路板沿导电引脚2运动的过程中,安装孔的内壁是沿着圆柱体的母线移动的,因此,电路板与加强筋3之间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偏移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源端子100还包括设置在导电本体1上的凸台4,加强筋3 设置在凸台4的外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对加强筋3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加强筋3在与电路板接触并支撑电路板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加强筋3在凸台4的支撑下不容易变形,保障了加强筋3与电路板之间抵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端子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凸台4呈锥形环状且凸台4套设在导电引脚2上。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成环状套设在导电引脚2上,其中,加强筋3是设置在凸台4上的,使得加强筋3具有较大的支撑面,提升了加强筋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不同的加强筋3之间可以通过凸台4相互分散掉电路板施加在加强筋3上的力,提升了加强筋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保险装置,包括保险元器件 (未图示)和两个电源端子100,保险元器件夹设于两个电源端子100的导电本体1之间,保险元器件具有两个电极(未图示),两个电极与两个导电本体 1一一对应并导电连接。
其中,保险元器件通过两个电源端子100固定在电路板上,使得保险元器件能够非常可靠且稳固地与电路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同时,外部电源通过两个电源端子100给保险元器件的两个电极供电,供电过程可靠稳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源端子100,通过在导电本体1上设置有导电引脚2,导电引脚2用于穿设在安装孔中,在导电本体1上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 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本体1和导电引脚2固定连接,加强筋3用于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导电本体1与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且加强筋3具有用于引导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1上的引导面31,导电引脚2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后,在引导面31的引导下,电路板抵接在导电本体1上,与此同时,加强筋 3抵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使得电源端子100与电路板之间有牢固的固定关系,避免了电源端子100与电路板之间发生松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源端子,用于穿设在电路板的安装孔中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本体;
导电引脚,用于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电本体上;
加强筋,用于抵接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并阻止所述导电本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的连接处且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电路板沿所述导电引脚滑动并抵接在所述导电本体上的引导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导电本体的外表面之间以及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导电引脚的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圆滑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导电引脚的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的横截面分别为圆形,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导电引脚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为圆锥面,所述引导面的轴线与所述导电引脚的轴线同轴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外表面朝其外侧凸出形成圆柱状凸起,所述引导面为所述圆柱状凸起的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的轴线与所述导电引脚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本体上的凸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凸台的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呈锥形环状且所述凸台套设在所述导电引脚上。
10.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元器件和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电源端子,所述保险元器件夹设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导电本体之间,所述保险元器件具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与两个所述导电本体一一对应并导电连接。
CN201721535877.6U 2017-11-14 2017-11-14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81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5877.6U CN207781936U (zh) 2017-11-14 2017-11-14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5877.6U CN207781936U (zh) 2017-11-14 2017-11-14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1936U true CN207781936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3587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81936U (zh) 2017-11-14 2017-11-14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1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5002U (zh) 一种新型的大电流供电装置
CN206628678U (zh) 一种可偏转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3983542U (zh)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组件
CN207781936U (zh) 电源端子和保险装置
CN208240908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8385685U (zh) 一种可灵活配置的面板上的多针数据通讯接口
CN205282706U (zh) 一种usb3.1连接器及其公端和母端
CN209045831U (zh) 一种高同轴度的射频连接器
CN204167611U (zh) 大电流充电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7542426U (zh) 一种连接器母座组件
CN208315865U (zh) 一种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8015300U (zh) 一种便于查找的线束整理装置
CN220272874U (zh) 一种双层定位排母连接器
CN205790738U (zh) 一种接地结构
CN207426331U (zh) 一种双层连接器
CN207677119U (zh) 一种圆孔加高型的排母连接器
CN205231372U (zh)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CN216014161U (zh) 一种服务器浮动联结供电装置
CN205406773U (zh) 插片端子
CN213184642U (zh) 一种电力轨道用拼装式连接组件
CN203813824U (zh) 手机主板防静电结构
CN205016728U (zh) 电连接器
CN109921238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10326228U (zh) 一种前插前翻式fpc/ffc连接器
CN206585173U (zh) 一种多接头式电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