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0662U -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0662U
CN207760662U CN201721751768.8U CN201721751768U CN207760662U CN 207760662 U CN207760662 U CN 207760662U CN 201721751768 U CN201721751768 U CN 201721751768U CN 207760662 U CN207760662 U CN 207760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py paper
net
close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517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野将人
太田竜
太田竜一
东本佳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lo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lo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17517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0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0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06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抄纸装置包括:抄纸网(23),对从流浆箱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进行过滤而形成湿纸(W);以及接近构件(67),相对于所述抄纸网(23)接近分离。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构成为接近构件(67)接触抄纸网(23)的上表面。而且,在所述各结构中,接近构件(67)构成拦截部,拦截部拦截从流浆箱供给到抄纸网(23)的纸浆悬浮液(S)朝向下游侧的流动。而且,在所述各结构中,具备控制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将抄纸网(23)上形成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形成为大于主区域纸厚的前端区域纸厚,所述主区域纸厚设定在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

Description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抄纸装置、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和湿纸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抄纸装置中,从流浆箱向抄纸网供给纸浆悬浮液,并且利用抄纸网抄取所述纸浆悬浮液而形成湿纸。日本专利公报第5656739号记载了使刚开始供给纸浆悬浮液之后的抄纸网的移动速度低于对其他区域进行抄纸的移动速度。由此,可以使抄纸初期时形成的湿纸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大于其他区域的纸厚。
此外,在开始形成湿纸之后,通过在抄纸工序的中途阶段变更抄纸网的移动速度,能变更湿纸的纸厚。可是,在日本专利公报第5656739号记载的装置中,在变更抄纸网的移动速度的情况下,难以分辨在哪个时点进行了变更。此外,在变更抄纸网的移动速度而加厚纸幅前端区域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将纸幅前端区域的湿纸的厚度大幅加厚,从而难以从抄纸网剥离湿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能将抄纸网上形成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控制为任意的厚度,并且能在纸面上做标记的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包括:流浆箱,供给纸浆悬浮液;抄纸网,抄取所述纸浆悬浮液而在湿纸形成面上形成湿纸;以及接近构件,配置在与抄纸网的湿纸形成面相对的位置,并且设置成相对于湿纸形成面自如地接近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中,接近构件在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拦截位置是接近构件的下端缘与抄纸网的湿纸形成面接触而在湿纸形成面上拦截纸浆悬浮液的位置,退避位置是允许湿纸形成面上形成的湿纸通过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中,接近构件在拦截位置处构成滞留部的一部分,所述滞留部使纸浆悬浮液滞留在湿纸形成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中,抄纸网在湿纸形成面上带着湿纸向输送方向移动,接近构件在设定于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的接近位置处与湿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中,所述抄纸装置包括控制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的纸厚的控制部,控制部在抄纸网上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地形成纸幅主区域,并使纸幅前端区域的前端区域纸厚大于纸幅主区域的主区域纸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中,所述抄纸装置包括使抄纸网移动的网驱动部,控制部控制网驱动部,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停止抄纸网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包括:再生纸浆制造部,分解废纸来制造纸浆悬浮液;以及抄纸装置,抄取纸浆悬浮液而形成湿纸,抄纸装置由上述的任意一种抄纸装置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形成方法中,当从流浆箱供给纸浆悬浮液并用抄纸网抄取所述纸浆悬浮液而形成湿纸时,使接近构件接近抄纸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形成方法中,当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使接近构件接触抄纸网,利用接近构件拦截从流浆箱供给到抄纸网的纸浆悬浮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形成方法中,使被施力构件施力而接近抄纸网的接近构件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离开抄纸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形成方法中,在抄纸网上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地形成纸幅主区域,并使纸幅前端区域的前端区域纸厚大于纸幅主区域的主区域纸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形成方法中,当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停止抄纸网的移动。
按照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接近构件,接近构件相对于抄取纸浆悬浮液而形成湿纸的抄纸网接近分离,通过使接近构件接触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可以在湿纸上留下接近构件接触的痕迹。由此,能够在湿纸干燥得到的再生纸的纸面上做标记。
此外,通过使接近构件在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可以容易地拦截纸浆悬浮液。
而且,通过使接近构件在拦截位置处构成用于使纸浆悬浮液滞留在湿纸形成面上的滞留部的一部分,可以将形成在滞留部的湿纸的厚度加厚。
通过使接近构件在接近位置处与湿纸接触,可以在湿纸上形成痕迹,该痕迹在湿纸干燥后的再生纸中成为标记。
进而,通过由控制部控制网驱动部,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停止抄纸网的移动,由此能够加大纸幅前端区域的厚度,能可靠地从抄纸网剥离湿纸。
如此,利用控制部进行控制,使抄纸网上形成的纸幅前端区域的前端区域纸厚大于设定在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的主区域纸厚,从而与主区域纸厚和前端区域纸厚相同的情况、以及前端区域纸厚比主区域纸厚更薄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将纸幅前端区域从抄纸网剥离。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包括分解废纸来制造纸浆悬浮液的再生纸浆制造部,以及上述的任意一种抄纸装置,所以由接近构件在湿纸上形成的痕迹在湿纸干燥后的再生纸中成为标记,能容易地管理变更了再生纸的纸厚的部位等。
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形成方法通过在用抄纸网抄取从流浆箱供给的纸浆悬浮液而形成湿纸时,使接近构件接近抄纸网,从而可以使接近构件接触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在湿纸上留下接近构件接触的痕迹。
另外,通过使接近构件接触抄纸网,从而可以由接近构件容易地拦截从流浆箱供给到抄纸网上的纸浆悬浮液。
另外,通过使接近构件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离开抄纸网,从而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接近构件离开抄纸网。
另外,通过使抄纸网上形成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大于设定在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的主区域纸厚,与主区域纸厚和前端区域纸厚相同的情况、以及前端区域纸厚比主区域纸厚更薄的情况相比,更容易从抄纸网剥离湿纸。
另外,通过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停止抄纸网的移动,从而可以使纸幅前端区域的厚度非常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表示同一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抄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3是同一抄纸装置的接近构件设置位置周边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4是从供给方向上游侧观察同一接近构件周边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接近构件设置位置周边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6是从供给方向上游侧观察同一接近构件周边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局部纵断面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一部分的简要结构的局部纵断面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一部分的简要结构的局部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在图1中,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将废纸10作为原料来制造再生纸7,并且包括再生纸浆制造部1、脱墨部2、抄纸部3、精加工部4和用于控制各部分的控制部8。
此外,以下记载了本实用新型的抄纸装置应用于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的抄纸部3的示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采用木材等其他纸浆原料的造纸装置的抄纸部。
再生纸浆制造部1对废纸10进行分解来制造纸浆悬浮液。脱墨部2对再生纸浆制造部1中制造的纸浆悬浮液进行脱墨。抄纸部3对脱墨部2中得到的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进行抄纸而形成湿纸,并且对得到的湿纸进行除水和干燥。精加工部4通过对抄纸部3中得到的精加工前的再生纸7进行裁切等而进行精加工,得到固定尺寸的再生纸7。控制部8控制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整体的动作。再生纸浆制造部1和脱墨部2分别能使用公知的再生纸浆制造装置和脱墨装置。
图2是构成抄纸部3的抄纸装置A1的纵断面图。此外,以下将图2所示的抄纸装置A1的右侧称为“前侧”,将左侧称为“后侧”,将图2的纸面的眼前侧称为“右侧”,将纸面的里侧称为“左侧”。
抄纸装置A1在箱体41内收容有湿纸形成部11、脱水部14和干燥部15。左右一对未图示的侧板配置在箱体41内,所述侧板将构成各部分的大致全部的辊利用支承轴支承成转动自如。
在湿纸形成部11中形成湿纸。湿纸形成部11具备流浆箱12、网部13和接近构件67。
网部13具有环形轨道状移动的抄纸网23,抄纸网23形成上侧的去程轨道和下侧的回程轨道。
流浆箱12包括:贮存部18,贮存纸浆悬浮液;供给部19,将贮存部18中贮存的纸浆悬浮液供给到网部13的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上;以及流入部20,形成在贮存部18的底部,供纸浆悬浮液流入。
供给部19具备供给板33和限制构件34。供给板33从贮存部18的端部设置到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上。供给板33将纸浆悬浮液从贮存部18向抄纸网23上引导。
限制构件34与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的上表面滑动接触,并且沿着纸浆悬浮液的供给方向延伸。具有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在与纸浆悬浮液的供给方向垂直的抄纸宽度方向上相对,并且彼此之间分开相当于抄纸宽度的规定距离。限制构件34限制供给到抄纸网23上的纸浆悬浮液朝向宽度方向扩散,并且限定了湿纸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输送泵(省略图示)连接于流入部20,输送泵从脱墨部2取出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并供给到贮存部18。
网部13具备抄纸网23以及使抄纸网23移动的网驱动部(省略图示)。抄纸网23呈环形,张紧架设于多个辊24。
抄纸网23对从流浆箱12供给的纸浆悬浮液进行抄取来形成湿纸。在抄纸网23的上侧的去程轨道的下方,对纸浆悬浮液进行除水的多个除水板26配置成与抄纸网23的下表面滑动接触。多个除水板26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上,并朝向与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由此,除水板26将从抄纸网23的网眼流下的白水向下方引导。
此外,在除水板26的下方设有接水部27,所述接水部27接收从除水板26流下的白水或直接从抄纸网23的网眼流下的白水。接水部27与设置在下方的白水容器29借助未图示的配管、引导件等连接。
白水容器29具备未图示的配管和白水循环用泵,用于将内部收容的白水送向再生纸浆制造部1和脱墨部2,从而可以再次利用接水部27中回收的白水。
图3是接近构件67的设置位置周边的局部放大断面图。图4是从供给方向上游侧观察接近构件67周边的图。
接近构件67配置在与抄纸网23的湿纸形成面相对的位置,并且设置成相对于湿纸形成面自如地接近分离,并且构成为能与抄纸网23的上表面接触。
即,接近构件67的下端缘与抄纸网23的湿纸形成面接触,并且接近构件67在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拦截位置是在湿纸形成面上拦截纸浆悬浮液S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允许湿纸形成面上形成的湿纸W通过的位置。而且,抄纸网23在湿纸形成面上带着湿纸W向输送方向移动,接近构件67在设定于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的接近位置处接触湿纸W的上表面。
接近构件67停留在接近位置的时间非常短时,实质上接近构件67仅与湿纸W略微接触。由此,能将接近构件67接触湿纸W的痕迹的大小调整到规定长度。此外,当抄纸网23的移动停止时,在接近构件67处于接近位置的情况下,接近构件67与湿纸W接触。此时,接近构件67接触湿纸W的痕迹的大小比抄纸网23移动时更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构件67在拦截位置处阻止纸浆悬浮液S流向下游侧,形成拦截纸浆悬浮液S而使纸浆悬浮液S滞留在湿纸形成面上的滞留部68。滞留部68使纸浆悬浮液S在抄纸网23上滞留规定时间,即后述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形成为必要厚度所必要的时间。
在此,滞留部68包括:由接近构件67的下端缘附近区域形成的拦截板36;以及上述供给部33的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拦截板36也可以由与接近构件67独立的构件形成。
当拦截板36接触抄纸网23的上表面时,利用拦截板36和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拦截纸浆悬浮液S以使其不向下游侧泄漏。
设置在抄纸网23上方的拦截板36相对于抄纸网23自如地接触分离,当拦截纸浆悬浮液S时,从上方接触沿着上侧的去程轨道移动的抄纸网23的上表面的规定位置。
拦截板36在抄纸宽度方向的长度L与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接近构件67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为板状。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由接近构件67构成拦截板36的情况下,当拦截板36与抄纸网23的上表面接触时,需要考虑抄纸网23破损的危险性。从降低所述危险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接近构件67由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氯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
支撑接近构件67的支撑部37具备侧框体38、架设构件39和升降部40,升降部40驱动接近构件67升降。
侧框体38沿着从流浆箱12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配置。左右一对侧框体38在与抄纸网23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Wd相对配置。左右一对侧框体38设置在彼此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框架42配置在侧框体38的上方,侧框体38从框架42朝向下方垂直设置。架设构件39架设在左右的侧框体38之间。
驱动接近构件67升降的升降部40具备弯曲构件69、施力构件70、凸轮71、架设轴73、滑轮74、带75和接近驱动部77。
从上方支撑接近构件67的弯曲构件69在抄纸网23的宽度方向Wd延伸规定长度,纵断面观察时弯曲成倒L状。
弯曲构件69具备纵板80和凸轮抵接部81。纵板80在上下方向延伸。接近构件67的上部利用多个螺钉82固定在纵板80的下部。
纵板80在抄纸网23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架设构件39的上游侧。纵板80的下游侧面与架设构件39接触,所述下游侧面为从流浆箱11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上的下游侧面。而且,当弯曲构件69升降时,纵板80以与架设构件39滑动接触的方式工作。
纵板80沿着抄纸网23的宽度方向Wd配置,并且在宽度方向Wd的两端部的附近位置分别形成有引导孔84。引导孔84形成为上下方向较长,引导轴85插通引导孔84。
在此,引导轴85由螺钉构成,引导轴85的顶端侧的螺纹部螺纹连接于架设构件39,从而引导轴85固定于架设构件39。
在引导轴85的轴心方向上,引导轴85的头部与引导孔84的开口周缘部卡合,头部承担着用于阻止纵板80从引导轴85拔出的止脱功能。弯曲构件69相对于架设构件39升降时,在上下方向被引导孔84和引导轴85引导。
在弯曲构件69和架设构件39之间设有一对施力构件70。在此,双方的施力构件70由压缩弹簧构成,在抄纸网23的宽度方向Wd上设置在比各引导孔84更靠内侧的位置,且位于在宽度方向Wd上彼此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纵板80设有下端卡止部87,所述下端卡止部87将施力构件70的下端部卡止。施力构件70的上端部被架设构件39的上端卡止部88卡止。弯曲构件69被双方的施力构件70朝向下方的抄纸网23施力。
弯曲构件69的凸轮抵接部81从纵板80的上端部朝向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的上游侧。
如图4所示,在升降部40中,接近驱动部77连接于驱动轴78,架设轴73的两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侧框体38。架设轴73的一个端部从侧框体38向左侧的外侧突出,并且固定有滑轮74。所述滑轮74借助带75连接于驱动轴。
架设轴73在轴心方向、即抄纸网23的宽度方向Wd的大体中央位置设有凸轮71,凸轮71伴随着架设轴73的旋转而旋转,凸轮71从下方与凸轮抵接部81的宽度方向Wd的大体中央部接触。
在凸轮71的长径部伴随着凸轮71的旋转而升降并抵接于凸轮抵接部81时,弯曲构件69克服施力构件70的作用力而抬起。而且,在凸轮71的短径部抵接于凸轮抵接部81时,受到施力构件70的作用力的弯曲构件69下降。
与弯曲构件69一起移动的接近构件67在拦截位置、接近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升降。
利用接近量检测部89检测接近构件67的顶端部与抄纸网23之间的距离。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步进电机等构成接近驱动部77,使接近驱动部77兼用作接近量检测部89。
即,控制部8通过掌握接近驱动部77的驱动量,从而检测接近构件67与抄纸网23的距离。
在拦截位置处,接近构件67的下部与抄纸网23的上表面接触。而且,在拦截位置处,接近构件67被施力构件70朝向抄纸网23施力。
在接近构件67的拦截板36处于拦截位置时,利用拦截板36和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形成滞留部68,所述滞留部68使供给到抄纸网23上的纸浆悬浮液S不流向下游侧而是滞留。
在接近位置处,接近构件67处在与抄纸网23接近的规定位置。在待机位置处,接近构件67处在与接近位置相比更远离抄纸网23的位置。
此时,在规定的时机驱动接近驱动部77,架设轴73借助带75和滑轮74而旋转,使凸轮71旋转规定量。凸轮71克服施力构件70的作用力而将凸轮抵接部81顶起时,拦截板36伴随着纵板80的上升而从拦截位置朝向接近位置和待机位置移动。
脱水部14具备脱水用带31、多个辊32和脱水辊部43。脱水用带31构成用于输送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的环形的输送带。
脱水用带31由毛毡、毛毯等吸水性的原材料形成,架设在多个辊32之间。脱水用带31在输送轨道的中途的多个规定部位分别与配置在下方的抄纸网23和配置在上方的干燥部15的干燥用带47抵接,在所述抵接部分处,依次转移湿纸W。
脱水辊部43设置在脱水用带31与干燥用带47的抵接部位。脱水辊部43包括:第一脱水辊45,设置在脱水用带31的环形轨道的内侧;以及第二脱水辊46,设置在干燥用带47的环形轨道的内侧,且位于第一脱水辊45上方的相对位置。脱水辊部43在表里方向夹持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一边按压两带之间的湿纸W进行脱水,一边将湿纸W从脱水用带31向干燥用带47转移。
第二脱水辊46与未图示的驱动部连接,利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第二脱水辊46被旋转驱动。利用第二脱水辊46的旋转使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移动,并且借助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使以规定压力接触第二脱水辊46的第一脱水辊45从动地旋转。
干燥部15具备干燥用带47、夹持用带48、干燥机构44、前端剥离部52、压延部54和刮板55。干燥用带47构成环形的输送带,输送在脱水部14中脱水后的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
干燥用带47架设在构成干燥机构44的干燥滚筒50和多个辊51之间。夹持用带48将纸幅夹持在其与成为输送带的干燥用带47之间移动。夹持用带48形成为环形,架设于干燥滚筒50和多个辊49。
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在包含缠绕于干燥滚筒50的范围的规定部位处重合移动,处于湿润状态的纸幅被夹持在所述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之间输送。
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采用金属、聚酯和聚苯硫醚等化学纤维、麻和棉等天然纤维。对于夹持用带48而言,从干燥效率高的角度考虑,优选织入经线和纬线的织物。
干燥机构44具备干燥滚筒50。干燥滚筒50具备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筒体58,所述筒体58的轴心方向的左右端面由圆盘形状的盖体59封闭。
此外,筒体58被三个支撑辊61支撑成旋转自如。筒体58在内周面具备加热机构62。加热机构62由柔软而具有柔性且形成为薄片状的硅橡胶加热器等加热件构成。所述加热件贴附在干燥滚筒50的内周面整周。
此外,如图2所示,在干燥滚筒50的轴心周围的与外周面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筒体58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6。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66构成为与筒体58的表面滑动接触来检测筒体58的温度,但是也可以采用与筒体58非接触的传感器。
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在重合的状态下卷绕在筒体58后侧的大致半圆部分。
而且,筒体58伴随着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的移动而从动地旋转。
前端剥离部52与干燥用带47接触,将纸幅的前端部分从干燥用带47剥离。前端剥离部52设置在干燥滚筒50的下方位置。前端剥离部52具备剥离板56和摆动部57。剥离板56在规定的时机利用摆动部57而摆动。
压延部54设置在干燥滚筒50下方的略靠后侧的位置。压延部54设置成与干燥滚筒50的外周面相对,并具有压延辊63。
压延辊63将纸幅夹持在其与干燥用带47之间输送。压延辊63能在与纸幅抵接的加压位置和离开湿纸W的退避位置之间位移。
刮板55将干燥后的再生纸从干燥用带47剥离,并把再生纸向精加工部4引导。
(精加工部)
图1所示的精加工部4具备将带状的再生纸裁切为规定的薄片体尺寸的裁切刀(省略图示)。裁切刀具备左右一对裁切装置和切刀。裁切装置由圆刀构成。切刀由沿着纸宽方向延伸的上下一对直刀构成。在裁切刀的下方设有未图示的边角料回收箱,所述边角料回收箱用于回收裁切产生的边角料。
(控制部)
控制部8控制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整体的动作。控制部8进行控制,将抄纸网23上形成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形成为大于主区域纸厚的前端区域纸厚,所述主区域纸厚设定在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
在开始从流浆箱12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并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控制部8使抄纸网23的移动停止规定时间。
(作用)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的作用。首先,通过在再生纸浆制造部1中将规定量的废纸10和规定量的水一起搅拌规定时间,来制造纸浆悬浮液S。接着,将得到的纸浆悬浮液S送向脱墨部2进行脱墨处理,得到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S。在脱墨部2中或从脱墨部2朝向抄纸部3的流通路径的中途位置,对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S加水,调制成适于抄纸的规定的纸浆浓度,并送向抄纸装置A1的流浆箱12。
在抄纸装置A1中,从流浆箱12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从而形成湿纸W。
控制部8配合向流浆箱12输送纸浆悬浮液S的时机,在此为输送开始的时机,使接近构件67接近抄纸网23,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拦截位置。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当控制部8驱动接近驱动部77时,驱动轴78利用接近驱动部77的驱动而旋转,架设轴73借助带75和滑轮74而旋转。由此,凸轮71旋转规定量。
在图3中,利用凸轮71的旋转,从双点划线所示的凸轮71从下方支撑凸轮抵接部81的状态,成为实线所示的凸轮71不与凸轮抵接部81接触的状态。在此期间,弯曲构件69受到施力构件70的作用力,伴随凸轮71的旋转而向下方移动。
而且,固定在纵板80下部的接近构件67的拦截板36伴随着纵板80的移动而向下方移动。
拦截板36的下端缘接触抄纸网23的上表面,并且拦截板36被施力构件70朝向抄纸网23施力,成为按压抄纸网23的上表面的状态。
纸浆悬浮液S从流浆箱12的流入部20流入贮存部18。而且,纸浆悬浮液S在供给板33上流通,并供给到抄纸网23上。另外,此时控制部8尚未开始抄纸网23的循环移动,抄纸网23保持停止。
如此,在使接近构件67接触抄纸网23的状态下,对从流浆箱12供给到抄纸网23的纸浆悬浮液S的流动进行拦截,阻止纸浆悬浮液S流向下游侧。
供给到抄纸网23上的纸浆悬浮液S滞留在被拦截板36和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包围的空间中,液体部分穿过抄纸网23的网眼。
纸浆悬浮液S的液体部分在抄纸网23的环形轨道的内侧位置被除水板26导向下方的接水部27。而且,在由接水部27接水后,收容到白水容器29内。白水容器29内的白水被送向再生纸浆制造部1和脱墨部2等,并再次利用。
抄纸网23上残留的再生纸浆形成为包含较多水分的纤维层亦即湿纸W。控制部8在从贮存部18向抄纸网23上以规定的供给时间供给规定量的纸浆悬浮液S之后,停止从流入部20向流浆箱12供给纸浆悬浮液S。与此相伴,也结束从流浆箱12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
控制部8在所述状态下使纸浆悬浮液S以规定的滞留时间滞留于滞留部68,液体部分被向下方引导,降低了湿纸W的含水率。
随后,控制部8驱动接近驱动部77。利用接近驱动部77的驱动,凸轮71旋转规定角度,凸轮71的上部与凸轮抵接部81接触,克服施力构件70的作用力而将凸轮抵接部81顶起。
由此,处于拦截位置的拦截板36向上方上升并移动到待机位置。拦截板36的下端缘离开抄纸网23的上表面。
通过使纸浆悬浮液S在抄纸网23上滞留、保持规定的滞留时间,在抄纸网23上形成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含水率低,并且前端部分即纸幅前端区域加厚形成为规定高度。
因此,即使拦截板36离开抄纸网23,抄纸网23上的纤维也不会流向下游侧而是滞留于滞留部68。
另一方面,液体部分受到纸浆悬浮液S的纤维浓度、滞留时间、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速度等的影响,有时会大量流向纸浆悬浮液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有时会流出少量,还可能几乎不流出。
接下来,控制部8驱动网驱动部。利用网驱动部的驱动,抄纸网23移动,湿纸W的前端部分到达抄纸网23与脱水带31的抵接部30。
在抄纸网23上的湿纸W到达抄纸网23与脱水用带31的抵接部30时,湿纸W从抄纸网23向脱水用带31转移。脱水用带31承载着处于湿润状态的纸幅移动。在脱水辊部43的设置位置处,夹持并按压纸幅进行脱水。随后,纸幅被朝向干燥用带47转移。
在纸幅的前端部分接近前端剥离部52的设置位置时,控制部8驱动摆动部57,使剥离板56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逆时针摆动。
而后,剥离板56的前侧端缘与干燥用带47接触,将承载于干燥用带47的下表面的纸幅前端区域从干燥用带47剥离。此时,由于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大于纸幅主区域的纸厚,所以剥离板56的前侧端缘容易地抵接于纸幅前端区域的前缘,能可靠地进行剥离。
如此,在将纸幅前端区域从干燥用带47剥离后,控制部8再次驱动摆动部57。而后,利用与前述相反的动作,使剥离板56在图2中顺时针摆动,使剥离板56摆动到与干燥用带47非接触的位置。
在从干燥用带47剥离的纸幅前端区域通过了压延部54之后,控制部8使压延辊63从退避位置向加压位置移动。而后,利用压延辊63将纸幅按压于干燥用带47和干燥滚筒50进行加压。由此,提高了干燥后得到的再生纸7的平坦度。
在纸幅到达干燥用带47与夹持用带48的抵接位置时,纸幅被夹持在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之间。而后,纸幅隔着干燥用带47抵接于被加热机构62加热的干燥滚筒50。由此,处于湿润状态的纸幅被干燥,得到精加工前的带状的再生纸7。此外,干燥滚筒50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66检测,并维持规定温度。
在干燥部15中得到的精加工前的再生纸7由刮板55从干燥用带47剥离,并且一边由未图示的引导件引导一边送向精加工部4。
送到精加工部4的带状的再生纸7由裁切刀裁切为规定的薄片体尺寸,完成了再生纸7。此时,裁切装置沿着长边方向裁切带状的再生纸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切刀的上直刀相对于下直刀上下移动,沿着宽度方向裁切再生纸。被裁切刀裁切的再生纸7的边角料被回收到边角料回收箱。如图1所示,边角料回收箱内的边角料返回到再生纸浆制造部1,再次作为废纸原料用于再生纸7的制造。
在形成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时,控制部8也可以如下控制接近构件67的移动:驱动接近驱动部77使接近构件67接近抄纸网23,随后分开。
由此,能够使接近构件67接触抄纸网23上形成的纸幅主区域的湿纸W,可以在湿纸W上留下接近构件67接触的痕迹。此时,控制部8可以利用接近量检测部89掌握接近构件67与抄纸网23的距离,使接近构件67位于期望的位置。
此外,在开始形成湿纸W之后,在形成纸幅主区域的中途阶段希望变更干燥后得到的纸的厚度时,控制部8进行控制,变更网驱动部的驱动量,从而变更抄纸网23的移动速度。
通过利用控制部8变更输送泵的输送量,也能变更抄制的纸的厚度。此时,控制部8配合抄纸网23的移动速度的变更时机或输送泵输送纸浆悬浮液S的输送量的变更时机的至少任意一方,驱动接近驱动部77,使接近构件67移动到接近位置并接触湿纸W。此时,控制部8控制接近驱动部77,调整接近构件67的位置、接触湿纸W的时间和接触的时机。
由此,能在干燥后得到的再生纸7的纸幅上形成目视能确认程度的标记。因此,可以容易地确认从再生纸7的哪个时点变更了抄纸网23的移动速度或输送泵的输送量而变更了厚度。
另外,控制部8也可以进行控制,在形成纸幅主区域的湿纸W的过程中变更抄制的纸的厚度时,利用接近构件67阻止纸浆悬浮液S流向下游侧。
此时,先行的湿纸W与后续的湿纸W不连续,而是被切开。在纸幅主区域,被拦截的纸浆悬浮液S形成为新的纸幅前端区域。因此,可以使纸厚的变更时点明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1中,由于具备把从流浆箱12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过滤而形成湿纸W的抄纸网23,以及能相对于抄纸网23接近分离的接近构件67,所以通过使接近构件67接触抄纸网23上形成的湿纸W,可以在湿纸W上留下接近构件67接触的痕迹。
由此,能在湿纸W干燥得到的再生纸上形成标记。由于在从抄纸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时、以及湿纸W的长度相当于规定枚数的再生纸7而结束抄纸时等规定的时机,使接近构件67接近抄纸网67的情况下,在干燥的再生纸7的纸幅上做标记,因此能容易地管理制造的再生纸7。
此外,由于接近构件67构成为接触抄纸网23的上表面,所以能够在湿纸W上更清楚地留下接触的痕迹。
而且,由于接近构件67构成滞留部68,所述滞留部68对从流浆箱12供给到抄纸网23的纸浆悬浮液S朝向下游侧的流动进行拦截,所以形成湿纸W时可以利用接近构件67将纸浆悬浮液S拦截在抄纸网23上。
由此,可以将湿纸W的厚度局部加厚。
由于接近构件67具备宽度方向的长度L与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拦截板36,所以能够利用拦截板36和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拦截纸浆悬浮液S,使其不向下游侧泄漏,可以使抄纸网23上的湿纸W的前端部直线状形成。
由此,控制部8容易利用传感器等掌握向抄纸网23、脱水用带31、干燥用带47依次转移输送的纸幅的前端部的位置。
可以使脱水辊部43开始加压的时机、前端剥离部52的剥离板56接触干燥用带47的时机、以及压延辊63向加压位置移动的时机等为适当的时点。
使剥离板56接触干燥用带47的时机过早时,在纸幅的前端部到达前端剥离部52之前,剥离板56就会离开干燥用带47。此时,不能将纸幅前端区域从干燥用带47剥离,难以将干燥用带47输送的干燥后的再生纸向精加工部4输送。
反过来,使剥离板56接触干燥用带47的时机过晚,在纸幅的前端部到达前端剥离部52之后使剥离板56接触干燥用带47时,也难以将纸幅前端区域从干燥用带47适当剥离。
此外,如以往那样没有拦截板36而不拦截纸浆悬浮液S的结构的情况下,抄纸网23上形成的湿纸W的前端部不呈直线状,而是形成为锯齿状。
此时,向抄纸网23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高速流向下游侧的部位与低速流动的部位在宽度方向上相邻。
因此,在湿纸W的前端部处,向抄纸网23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先行的先行部位与向上游侧后退的后退部位的分隔距离变大。此外,与用拦截板36拦截来形成纸幅前端区域的情况相比,湿纸W的前端部的厚度更薄。
这种情况下,即使控制部8基于抄纸网23、脱水用带31、干燥用带47的移动速度来预测湿纸W的前端部的位置,并进行与此对应的控制,有时也并不一定成为适当的动作。
然而,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拦截板36拦截纸浆悬浮液S而使湿纸W的前端部成为直线状,从而控制部8能够高精度地算出湿纸W的前端部的位置,并能基于该位置进行控制而成为适当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8进行控制,使抄纸网23上形成的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大于主区域纸厚,所述主区域纸厚设定在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
因此,与主区域纸厚和前端区域纸厚相同的情况以及前端区域纸厚比主区域纸厚更薄的情况相比,能更可靠地将湿纸W从抄纸网23向脱水用带31转移。
此外,在脱水辊部43的设置位置处,也同样能更可靠地将湿纸W从脱水用带31向干燥用带47转移。而且,在前端剥离部52处,能可靠地把承载于干燥用带47的下表面的纸幅从干燥用带47剥离。
控制部8进行控制,在开始从流浆箱12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并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使抄纸网23的移动停止规定时间,从而将纸幅前端区域的厚度加厚。
如此,通过将纸幅前端区域的厚度加厚,能更可靠地依次从抄纸网23向脱水用带31并向干燥用带47转移纸幅。此外,在前端剥离部52处,能更可靠地将纸幅前端区域从干燥用带47剥离。
另外,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具备再生纸浆制造部1和抄纸装置,再生纸浆制造部1分解废纸来制造纸浆悬浮液S,抄纸装置设置有相对于抄纸网23接近分离的接近构件67,所以通过使接近构件接近抄纸网23,能在湿纸W干燥得到的再生纸上形成标记,能容易地管理再生纸。(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进行以下的动作。
1.不移动抄纸网23,使拦截板36下降。
2.把从供给部19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拦截在抄纸网23上,成为阻止纸浆悬浮液S流出到下游侧的状态。
3.以规定的供给时间从流浆箱12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
4.随后,使纸浆悬浮液S以规定的滞留时间滞留在滞留部68内。
5.仅进行1次上述一系列的动作。
本第二实施方式中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即,控制部8在使抄纸网23保持不移动的状态下,驱动输送泵,从脱墨部2取出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S并送向贮存部18,并在与开始驱动所述输送泵相同的时机,使拦截板36下降,利用施力构件70对拦截板36朝向抄纸网23施力,形成滞留部68。
而且,以规定的供给时间从流浆箱12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随后,在控制部8停止输送泵时,纸浆悬浮液S停止从流入部20流入贮存部18。
在输送泵停止时,停止从供给部19向抄纸网23上供给纸浆悬浮液S。滞留部18内的液体部分从网眼流下而除水。
从输送泵停止经过了规定的滞留时间后,控制部8再次驱动输送泵,纸浆悬浮液S以规定的供给时间从流入部20流入。由此,从供给部19向抄纸网23上再次供给纸浆悬浮液S。
进而,控制部8停止输送泵的运转而使纸浆悬浮液S滞留,直到经过了规定的滞留时间为止。随后,再次以规定的供给时间驱动输送泵,使纸浆悬浮液S以规定的滞留时间滞留于滞留部68。
如此,在纸浆悬浮液S向抄纸网23的供给和滞留的动作进行了3次之后,控制部8驱动接近驱动部77而使拦截板36上升。
第一、二、三次各自的供给时间和各自的滞留时间可以都是相同时长,也可以是不同时长。通过重复多次进行纸浆悬浮液S向抄纸网23的供给和滞留的动作,相比于只进行1次动作的情况,可以使纸幅前端区域的厚度更厚。
由此,能更可靠地从抄纸网23向脱水用带31转移纸幅、从脱水用带31向干燥用带47转移纸幅、以及从干燥用带47剥离纸幅。
(第三实施方式)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抄纸部3的抄纸装置A2的局部纵断面图。图6是从上游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2的一部分的图。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2的接近构件67a在相对于抄纸网23a接近分离时以摆动轴91为轴心进行摆动。支撑接近构件67a的支撑部37a具备侧框体38a和摆动部90。侧框体38a从框架42a朝向下方垂直设置。
摆动部90使接近构件67a摆动。摆动部90具有摆动轴91、摆动支撑部92、滑动接触部93、施力构件70a、接近量检测部89a、滑轮74a、带75a和接近驱动部77a。
如图6所示,摆动轴91架设在左右的侧框体38a之间,被所述一对侧框体38a枢轴支撑成转动自如。从侧框体38a向外侧突出的摆动轴91的一个端部固定有滑轮74a。所述滑轮74a利用带75a与接近驱动部77a的驱动轴78a连接。
摆动支撑部92在宽度方向Wd以规定长度延伸,并由多个螺钉95固定于摆动轴91。伴随接近驱动部77a的驱动带来的摆动轴91的转动,摆动支撑部92在拦截位置、待机位置、以及拦截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的接近位置摆动。
如图5中实线所示,拦截位置是摆动支撑部92呈铅直方向的姿势的位置。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待机位置是摆动支撑部92朝向从流浆箱供给的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的下游侧摆动而倾斜的位置。
滑动接触部93形成为在宽度方向Wd的长度为与摆动支撑部92大体相同的长度,滑动接触部93与摆动支撑部92平行地延伸,能与摆动支撑部92滑动接触。构成接近构件67a的拦截板36a的上部由多个螺钉82a固定在滑动接触部93的下部。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上的滑动接触部93的上游侧面与供给方向F上的摆动支撑部92的下游侧面接触。
在滑动接触部93的宽度方向Wd的两端部的附近位置,分别形成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引导孔84a。由螺钉构成的引导轴85a插通引导孔84a。引导轴85a的顶端部851a固定于摆动支撑部92。
滑动接触部93被左右一对施力构件70a朝向下方的抄纸网23a施力,所述左右一对施力构件70a在宽度方向Wd上设置成比所述一对引导孔84a更靠内侧。
施力构件70a由压缩弹簧构成。左右一对施力构件70a在与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垂直的抄纸网23a的宽度方向Wd上设置在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施力构件70a的下端部卡止于滑动接触部93上设置的下端卡止部87a,施力构件70a的上端部卡止于摆动支撑部92上设置的上端卡止部88a。
在拦截位置处,拦截板36a接触抄纸网23a的上表面。受到施力构件70a的作用力的滑动接触部93因受到来自抄纸网23a的反力而受到顶起的力。滑动接触部93被引导孔84a和引导轴85a引导,一边与摆动支撑部92滑动接触一边向摆动圆的半径方向移动。
当拦截板36a处于拦截位置时,由拦截板36a和左右一对限制构件34a形成滞留部68a。在滞留部68a中,供给到抄纸网23a上的纸浆悬浮液S不流向下游侧而是滞留。拦截板36在图5中逆时针摆动,与抄纸网23a分开规定距离,而处于待机位置。
本第三实施方式中,接近量检测部89a具备遮光构件97和检测构件98。接近量检测部89a设置在一方的侧框体38a的外侧。遮光构件97形成为半月状,并固定在摆动轴91的端部。检测构件98设置在遮光构件97的供给方向F下游侧。检测构件98由具备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光学式传感器构成。利用摆动轴91转动,检测接近构件67a的摆动量,并检测接近构件67a是处于拦截位置还是待机位置。可以代替遮光构件97而是采用编码器。当使用编码器时,能够详细掌握摆动部90的摆动量,可以控制接近构件67a与抄纸网23a之间的距离,能调整接近位置处的抄纸网23a与接近构件67a的距离。
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2中,从流浆箱12供给纸浆悬浮液S,并在抄纸网23a上过滤而形成湿纸W。此时,利用摆动部90使接近构件67a摆动,从而使接近构件67a相对于抄纸网23a接近和远离。
当控制部8驱动接近驱动部77a时,驱动轴78a转动,摆动轴91借助带75a和滑轮74a而转动规定角度。由此,摆动支撑部92转动规定角度,接近构件67a借助滑动接触部93而在待机位置、接近位置和拦截位置之间摆动。
接近量检测部89a根据检测构件98被遮光构件97遮光变为透光,检测出接近构件67a从待机位置或接近位置摆动并到达拦截位置。
反之,检测构件98从透光变为遮光时,检测出接近构件67a从拦截位置向接近位置或待机位置摆动而移动。在遮光构件97由编码器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检测接近构件67a与抄纸网23a的距离、接近速度等。
控制部通过控制接近驱动部77a的驱动量,可以使接近构件67a停止在与抄纸网23a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由此,通过使接近构件67a接触抄纸网23a上形成的湿纸W,可以在湿纸W上留下接近构件67a接触的痕迹。通过由控制部8控制接近驱动部77a的驱动量,可以调整接近构件67a的顶端与抄纸网23a的距离、以及接近时的速度和接近时间等。因此,可以按照期望,自由变更湿纸W上形成的接近构件67a的痕迹的大小、深度或清晰度。
此外,接近构件67a利用摆动部90朝向来自流浆箱12的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移动,从而离开抄纸网23a。因此,通过利用摆动部90使接近构件67a离开抄纸网23a的速度与抄纸网23a的移动速度一致,能在不对湿纸W带来损伤的情况下,在湿纸W上形成清晰的痕迹。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接近构件67a利用摆动部90进行摆动,所以能以简单的结构使接近构件67a相对于抄纸网23a接近分离。(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抄纸部3的抄纸装置A3的局部纵断面图。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抄纸部3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
此外,图2所示的抄纸装置A中,在湿纸形成部11的上方位置设有干燥滚筒50,但是取而代之,在图7中,干燥滚筒50b并列设置在与构成湿纸形成部11b的流浆箱12b和网部13b大体相同的高度位置。
此外,在图7中,构成脱水部14b的脱水辊部43b在抄纸网23b的环形轨道的去程轨道中设置在下游侧的端部附近。脱水辊部43b在表里方向夹持抄纸网23b,对抄纸网23b上的湿纸W进行按压脱水。脱水辊部43b包括:第一脱水辊45b,设置在抄纸网23b的内侧;以及第二脱水辊46b,隔着抄纸网23b与所述第一脱水辊45b相对地设置在上方。
在图7中,夹持用带48b卷绕在干燥滚筒50b的前侧的大致半圆部分。夹持用带48b在干燥滚筒50b的下部离开干燥滚筒50b,并延伸设置到抄纸网23b的下方位置。
在环形轨道的上侧移动的抄纸网23b在去程轨道的终端的转换位置P处反转移动方向,并在环形轨道的下侧的回程轨道移动。夹持用带48b朝向抄纸网23b的回程轨道的下游侧延伸。而且,夹持用带48b利用多个辊49b中的一个的辊491b而反转,并朝向干燥滚筒50b移动,所述辊491b位于比转换位置P的正下方的位置更靠设置流浆箱12b一侧。
第四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3中,控制部8b控制抄纸网23b上形成的湿纸W的纸厚。即,由接近构件67b形成拦截纸浆悬浮液S的滞留部68b,阻止从流浆箱12b供给到抄纸网23b上的纸浆悬浮液流向下游侧。而且,将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形成为大于设定在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的纸幅主区域中的主区域纸厚。
即使在抄纸网23b的转换位置P处抄纸网23b的移动方向从朝向前方的去程轨道反转为朝向后方的回程轨道,利用上述控制而形成在抄纸网23b上的纸幅的前端部分仍朝向与抄纸网23b反转之前相同的方向、即图7中的右方行进,或利用纸幅的自重向下方行进。
其结果,纸幅的前端部分离开抄纸网23并在独立的状态下移动,随后被设置在下方的夹持用带48支承,并朝向夹持用带48的输送方向移动。
另外,纸幅的前端部分到达夹持用带48b与干燥滚筒50b的抵接部时,纸幅被夹持在夹持用带48b和干燥滚筒50b之间。被夹持的纸幅脱水并干燥。
如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3中,通过在抄纸网23b的下方设置夹持用带48b,能将加厚形成的纸幅的前端部分可靠地从抄纸网23b向夹持用带48b移交。
(第五实施方式)
图8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抄纸部3的抄纸装置A4的局部纵断面图。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4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不具备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4中,由接近构件67c形成拦截纸浆悬浮液S的滞留部68c。此外,构成脱水部14c的脱水辊部43c仅由第一脱水辊45c构成。所述第一脱水辊45c以与抄纸网23c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将湿纸W夹持在所述第一脱水辊45c和抄纸网23c之间进行脱水。
此外,脱水辊部43c设置在去程轨道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抄纸网23c从第一脱水辊45c架设于辊24c,所述辊24c设置在第一脱水辊45c的上方,且位于抄纸网23c从去程轨道向回程轨道转换的转换位置Pc处。抄纸网23c的去程轨道沿着第一脱水辊45c的外周面弯曲并转向上方,并且朝向转换位置Pc的辊24c向上方移动。而且,抄纸网23c利用转换位置Pc的辊24c而反转并朝向下方移动。
夹持用带48c架设于干燥滚筒50c和多个辊49c,并且覆盖卷绕干燥滚筒50c的大体四分之三的部分。夹持用带48c的一部分轨道沿着前述的抄纸网23c移动。即,从转换位置Pc的辊24c朝向下方移动的回程轨道的抄纸网23c与夹持用带48c的去程轨道的一部分轨道相对,在所述区间中,抄纸网23c和夹持用带48c不抵接,而是维持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关系。所述夹持用带48c的去程轨道的一部分形成在与转换位置Pc的辊24c相对的辊49c及其下方配置的辊49c之间。
第五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4中,在抄纸网23c沿着脱水辊部43c朝向上方移动时,湿纸W被夹持在抄纸网23c和第一脱水辊45c之间进行脱水。而且,伴随着抄纸网23c朝向上方移动,如图8所示,纸幅前端区域被朝向上方输送。纸幅前端区域通过由脱水辊部43c脱水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强度)。
该具有弹性(强度)的纸幅前端区域到达了抄纸网23c从去程轨道朝向回程轨道转换的转换位置Pc时,离开利用转换位置Pc的辊24c而反转的抄纸网23c,如图8中实线所示,被朝向右斜上方单独送出。
从转换位置Pc的辊24c向上方伸出的纸幅前端区域Mc的长度达到规定长度时,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利用自重沿着转换位置Pc的辊24c弯曲。弯曲的纸幅前端区域Mc在与转换位置Pc的辊24c相对的辊49c处,被转向的夹持用带48c支承。
而后,纸幅前端区域进入夹持用带48c与干燥滚筒50c之间,在夹持于夹持用带48c和干燥滚筒50c之间的状态下输送。
第五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4中,由于在脱水辊部43c使湿纸W在抄纸网23c和第一脱水辊45c之间脱水,所以能用较小的按压力使湿纸W脱水,能改善湿纸W的质地。此外,由于抄纸网23c一边沿着第一脱水辊45c的外周面弯曲一边朝向上方转向移动,所以抄纸网23c相对于第一脱水辊45c的卷绕量变长,第一脱水辊45c和抄纸网23c接触的距离变大。
因此,湿纸W被第一脱水辊45c和抄纸网23c夹持移动的距离变长,可以使进行脱水的时间长度、距离长度大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因此,可以用较小的按压力更长时间按压湿纸W来脱水。
(第六实施方式)
图9是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抄纸部3的抄纸装置A5的局部纵断面图。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5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4同样,抄纸网23d在脱水辊部43d朝向上方弯曲移动。进而,抄纸网23d的一部分配置成与夹持用带48d相对。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5中,接近构件67d利用摆动部90d而摆动,由接近构件67d形成拦截纸浆悬浮液S的滞留部68d。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摆动部90的摆动轴91在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上设置在比接近构件67a的设置位置更靠上游侧。
对此,在本第六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A5中,摆动轴91d在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上设置在比接近构件67d的设置位置更靠下游侧。而且,摆动轴91d设置在与接近构件67d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在图9中,摆动轴91d与接近构件67d之间的长度例如是从设置在供给板33d正下方的辊24d的设置位置至脱水辊45d的设置位置为止的抄纸网23d的去程轨道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左右。此外,摆动轴91d与接近构件67d之间的长度例如是从供给部19d至转换位置Pd为止的抄纸网23d的去程轨道的长度的八分之一至八分之四左右。
接近构件67d弯曲形成为L状。接近构件67d具备横设部79和纵设部83。接近构件67d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为板状。
接近构件67d被摆动支撑部92d支撑。接近构件67d的横设部79由螺钉82d固定在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上的摆动支撑部92d的上游侧端缘附近。纸浆悬浮液S的供给方向F上的接近构件67d的下游侧端部固定于摆动支撑部92d。
控制部在规定的时机驱动未图示的接近驱动部时,摆动轴91d转动规定角度。由此,接近构件67d借助摆动支撑部92d而上下摆动,在拦截位置、接近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在图9中,用实线表示拦截位置,用虚线表示待机位置。控制部通过调整接近驱动部的驱动量而调整摆动轴91d的旋转角度,可以使接近构件67d在被按压于抄纸网23d的状态下接触抄纸网23d。
因此,本第六实施方式中,不设置施力构件,就可以使接近构件67d的下部以适当的规定压力接触抄纸网23d。而且,能利用接近构件67d适当拦截纸浆悬浮液S。特别是,接近构件67d由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氯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时,接近构件67d会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使接近构件67的下端部与抄纸网23d之间不产生间隙,可以更适当地抑制纸浆悬浮液S向下游侧流出。
此外,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接近构件67d利用摆动部90d而摆动,所以不将接近驱动部带来的摆动轴91d的旋转动作变更为直线状的动作,而是直接利用。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相比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使接近构件67在上下的直线方向移动的情况,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减少制造的时间和劳力。
此外,通过将摆动轴91d设置在从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d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即使接近构件67d以摆动轴91d为旋转轴心进行摆动,接近构件67d在拦截位置、接近位置、待机位置之间移动时,也沿着大体铅直方向移动。由此,可以抑制接近构件67d从与湿纸W的前端接触的状态分开时给湿纸W带来损伤。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接近构件67、67a~67d与抄纸网23、23a~23d的上表面接触而构成滞留部68、68a~68d。可是,即便接近构件67、67a~67d以与抄纸网23、23a~23d的上表面不接触的程度,相对于抄纸网23、23a~23d接近分离,也能构成滞留部68、68a~68d,可以加大纸幅前端区域的纸厚。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利用控制部以1次或分开多次向滞留部68、68a~68d供给纸浆悬浮液S,但是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也可以进行控制而加大输送泵的输送量。
上述任意一种情况下,通过加大湿纸W前端区域的纸厚,都能将湿纸W容易地从抄纸网、吸水用带、干燥用带和干燥滚筒等剥离,能更可靠地进行必要的转移和剥离的处理。此外,虽然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设有脱墨部2,但是也可以省略脱墨部2。

Claims (7)

1.一种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浆箱,供给纸浆悬浮液;
抄纸网,抄取所述纸浆悬浮液而在湿纸形成面上形成湿纸;以及
接近构件,配置在与抄纸网的湿纸形成面相对的位置,并且设置成相对于湿纸形成面自如地接近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近构件在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拦截位置是接近构件的下端缘与抄纸网的湿纸形成面接触而在湿纸形成面上拦截纸浆悬浮液的位置,退避位置是允许湿纸形成面上形成的湿纸通过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近构件在拦截位置处构成滞留部的一部分,所述滞留部使纸浆悬浮液滞留在湿纸形成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抄纸网在湿纸形成面上带着湿纸向输送方向移动,接近构件在设定于拦截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的接近位置处与湿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抄纸装置包括控制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的纸厚的控制部,
控制部在抄纸网上与纸幅前端区域接续地形成纸幅主区域,并使纸幅前端区域的前端区域纸厚大于纸幅主区域的主区域纸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抄纸装置包括使抄纸网移动的网驱动部,
控制部控制网驱动部,在形成纸幅前端区域时,停止抄纸网的移动。
7.一种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生纸浆制造部,分解废纸来制造纸浆悬浮液;以及
抄纸装置,抄取纸浆悬浮液而形成湿纸,
抄纸装置由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装置构成。
CN201721751768.8U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60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1768.8U CN207760662U (zh)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1768.8U CN207760662U (zh)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0662U true CN207760662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5176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60662U (zh)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06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7986A (zh) * 2017-12-14 2019-07-02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抄纸装置、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和湿纸形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7986A (zh) * 2017-12-14 2019-07-02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抄纸装置、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和湿纸形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95426A1 (en) Soft tissue produced using a structured fabric and energy efficient pressing
US6752905B2 (en) Tissue products having reduced slough
US11846074B2 (en) Absorbent structure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low MD stretch
NO823469L (no) Hurtig toerking av papir.
NO144175B (no) Vevet fourdrinierbelte for papirfremstilling
US2012005564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 fibrous material web in a long nip press unit
WO2014105376A1 (en) Industrial fabric and method of welding seam area using ultrasonic welding
JP2006512502A (ja) シリコーンコート表面を有する工業用織物
CN207760662U (zh) 抄纸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RU2390596C2 (ru) Удлиненная зона прессования на цилиндрическом формующем устройстве
US3992253A (en) Papermaking machine having a suction zone free of wire supports
JP3805362B2 (ja) 懸濁液の濃縮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3007137A (ja) 古紙再生装置の再生紙平滑化装置、抄紙装置および古紙再生装置
CN109957986A (zh) 抄纸装置、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和湿纸形成方法
US3898123A (en) Method for wet print-bonding light-weight wet-formed fibrous webs
JP5653159B2 (ja)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KR101992481B1 (ko) 합성섬유원단의 번아웃 스크린 날염 가공장치 및 번아웃 스크린 날염 가공방법
JP6458294B2 (ja) 湿紙の搬送装置、抄紙装置及び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JP5599234B2 (ja) 抄紙機の紙表面平滑化装置
JP2018040074A (ja) 抄紙装置及び湿紙の脱水方法
JP2019183319A (ja) 製紙装置
JP2018040095A (ja) 抄紙装置、古紙再生処理装置及び湿紙の形成方法
CA1182634A (en) High speed paper drying
ITVE20110063A1 (it) Metodo di compensazione dimensionale di nastri di materiale fibroso.
JP2015030940A (ja) 抄紙装置、製紙機及び抄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