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0023U -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0023U
CN207760023U CN201820008113.XU CN201820008113U CN207760023U CN 207760023 U CN207760023 U CN 207760023U CN 201820008113 U CN201820008113 U CN 201820008113U CN 207760023 U CN207760023 U CN 207760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onnection structure
oil
outer tube
rubber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81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李庆刚
王晓晔
高岩
李勇
田永巍
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N YADA AUTOMOBILE COMPONENTS AND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N YADA AUTOMOBILE COMPONENTS AND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N YADA AUTOMOBILE COMPONENTS AND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N YADA AUTOMOBILE COMPONENTS AND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81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0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0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0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管连接结构,所述油管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燃油加注管与油箱,所述油管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燃油加注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连接管包括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以及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卡箍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燃油加注管和/或油箱的连接处,所述尼龙外管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侧,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的接触区域设置有防分离部,用于增强两者的拔插力提高所述连接管的稳定性。本油管连接结构装配简单,使用寿命更长的油管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自主车型或低端车型均使用金属燃油加注管,现有燃油加注管与油箱连接技术为使用橡胶管进行连接,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不小于200mm长的橡胶管,由于管径较粗,橡胶管的重量较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橡胶管老化较为严重,橡胶管长时间浸泡燃油以后会导致橡胶管边长、打折、吸扁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简单,使用寿命更长的油管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管连接结构,所述油管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燃油加注管与油箱,所述油管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燃油加注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连接管包括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以及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卡箍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燃油加注管和/或油箱的连接处,所述尼龙外管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侧,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的接触区域设置有防分离部,用于增强两者的拔插力提高所述连接管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的接触区域进一步还设置有防旋转部,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提高所述连接管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尼龙外管形状为圆管,所述尼龙外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收缩的倾斜面,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尼龙外管与燃油加注管配合,这样使得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分离部包括沿轴向排列分布的至少两个环状凸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至少两个环状凸槽为两个环状凸槽,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中部,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环状凸槽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中部,这样可以使得尼龙外管不会随意变形,导致吸扁或折弯,从而影响油路通畅;环状凸槽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可以作为一个限位作用,确保连接管在连接后,卡箍不会滑到连接管上,从而影响连接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旋转部包括平行于轴向的至少两个轴向凸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凸槽顶部棱角处设置过渡导角,便于套接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管连接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橡胶内管远离所述尼龙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便于所述卡箍卡设在所述橡胶内管与油箱的连接处。采用卡箍形式,结构简单,固定及拆卸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橡胶内管贴合到尼龙外管的内侧形成一个连接管,然后再分别与燃油加注管和油箱连接,这种结构设计,因为尼龙外管在外侧避免了橡胶内管因为橡胶老化二使得整个连接管边长、打折或容易吸扁的现象,并且能够减轻重量,提升了质量,加快了装配速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连接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环状凸槽可以使得连接管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管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管连接结构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油管连接结构,所述油管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燃油加注管与油箱。所述油管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1,包括橡胶内管11和尼龙外管12以及卡箍(图中未显示),所述卡箍用于卡箍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燃油加注管和/或油箱的连接处;所述尼龙外管12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内管11的外侧,所述尼龙外管12与所述燃油加注管连接,所述橡胶内管11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橡胶内管11和尼龙外管12的接触区域设置有防分离部,用于增强两者的拔插力提高所述连接管1的稳定性。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尼龙外管12形状为圆管,所述尼龙外管12包括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靠近所述第一端121的一侧设有收缩的倾斜面,形成喇叭口123,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尼龙外管12与燃油加注管配合,这样使得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分离部包括沿轴向排列分布的至少两个环状凸槽13。所述环状凸槽13为连续或非连续的环状凸槽13,具体地,每一个所述环状凸槽13由设置在所述橡胶内管11的凸槽和设置在所述尼龙外管12的凸槽相互对应配合构成。较佳地,所述至少两个环状凸槽13为两个环状凸槽13,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中部,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端122的一侧。环状凸槽13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中部,这样可以使得尼龙外管12不会随意变形,导致吸扁或折弯,从而影响油路通畅;环状凸槽13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端122的一侧,可以作为一个限位作用,确保连接管1在连接后,卡箍不会滑到连接管1上,从而影响连接强度。
做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橡胶内管11和尼龙外管12的接触区域进一步还设置有防旋转部,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进一步提高所述连接管1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防旋转部包括平行于轴向的至少两个轴向凸槽14,具体地,每一个所述轴向凸槽14由设置在所述橡胶内管11的凸槽和设置在所述尼龙外管12的凸槽相互对应配合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环状凸槽13和轴向凸槽14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槽(环状凸槽13和轴向凸槽14)顶部棱角处设置过渡导角,便于套接所述橡胶内管11和尼龙外管12。
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内管11远离所述尼龙外管12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111,便于所述卡箍卡设在所述橡胶内管11与油箱的连接处。采用卡箍形式,结构简单,固定及拆卸方便。所述卡接部111与橡胶内管11之间还开设有限位槽112,其用于所述尼龙外管12套接在橡胶内管11时第二端122嵌入到所述限位槽112内,通过所述卡箍卡紧,进一步增强所述尼龙外管12和橡胶内管11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的,卡箍为可开合的卡环,卡环可开合套接在卡接部111,然后通过固定部将卡环固定卡紧,这样就实现了卡箍卡紧与松开。
本油管连接结构通过将橡胶内管11贴合到尼龙外管12的内侧形成一个连接管1,然后再分别与燃油加注管和油箱连接,这种结构设计,因为尼龙外管12在外侧避免了橡胶内管11因为橡胶老化二使得整个连接管1边长、打折或容易吸扁的现象,并且能够减轻重量(不足现有橡胶连接管1的一半),提升了质量,加快了装配速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连接管1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环状凸槽13可以使得连接管1不容易变形。增设轴向凸槽14,与环状凸槽13相互结合使得橡胶内管11和尼龙外管12的结合更紧密进一步提高连接管1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油管连接结构,所述油管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燃油加注管与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燃油加注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连接管包括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以及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卡箍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燃油加注管和/或油箱的连接处,所述尼龙外管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内管的外侧,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的接触区域设置有防分离部,用于增强两者的拔插力提高所述连接管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的接触区域进一步还设置有防旋转部,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提高所述连接管的稳定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外管形状为圆管,所述尼龙外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收缩的倾斜面,便于与所述燃油加注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分离部包括沿轴向排列分布的至少两个环状凸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环状凸槽为两个环状凸槽,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中部,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槽顶部棱角处设置过渡导角,便于套接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部包括平行于轴向的至少两个轴向凸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凸槽顶部棱角处设置过渡导角,便于套接所述橡胶内管和尼龙外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内管远离所述尼龙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便于所述卡箍卡设在所述橡胶内管与油箱的连接处。
CN201820008113.XU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760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8113.XU CN207760023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8113.XU CN207760023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0023U true CN207760023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8113.XU Active CN207760023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0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745B (zh) 用于蓄电池的连接极和蓄电池壳体
CN202817443U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线束
CN207760023U (zh)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CN204161464U (zh) 车用分段式横梁、车架及车辆
CN106164463A (zh) 燃料箱盖及具有它的燃料泵模组
CN201821055U (zh) 连接高压泵车线束防护套的组合t形三通
CN101625059B (zh) 一种软管连接器用防尘盖
CN102797932A (zh) 一种塑料管连接结构
CN103241110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密封件
CN201326576Y (zh) 泵头
CN104863821B (zh) 压缩机底座
CN205854291U (zh) 一种翼子板及汽车
CN209990521U (zh) 曲轴箱通风管组件
CN208806703U (zh) 出线夹、电机
CN209208481U (zh) 混合动力汽车高压油箱复合支撑结构
CN105002886B (zh) 强拉扣接结构
CN210140947U (zh) 灌浆套筒
CN20322364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密封件
CN104864205A (zh) 用于一流体管区段与另一流体管区段流体连接的连接装置
CN202271866U (zh) 采用张弦梁结构固定接触网悬挂的方式
CN205588916U (zh) 用于减震器的加强型连接件
CN206031070U (zh)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轴的安装总成
CN205896455U (zh) 一种波纹管以及采用此波纹管的加油管
CN205752609U (zh) 一种线束端子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模组
CN208842220U (zh) 管路结构、车辆的加油口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