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26792U -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26792U
CN207726792U CN201721667906.4U CN201721667906U CN207726792U CN 207726792 U CN207726792 U CN 207726792U CN 201721667906 U CN201721667906 U CN 201721667906U CN 207726792 U CN207726792 U CN 207726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vovtex
delivery device
settling zone
medicine mixer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79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立绒
杨耐
朱琳
张诗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TONGLIDA ENVIRONMENT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TONGLIDA ENVIRONMENT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TONGLIDA ENVIRONMENT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TONGLIDA ENVIRONMENT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679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26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26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26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针对现有技术中微涡污水治理系统中的药剂与污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该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混药器和给药器,给药器设置在混药器的下方,混药器和给药器的管体壁上均设置开口向上的出液孔,上方的混药器喷洒出的污水在回落的过程中与下方给药器喷洒出的药剂在空中混合,延长了混合时间,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

Description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过多注重提升河道的防洪排涝作用,使河道的结构及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河道的自净能力锐减;再加上城镇河道水体污染源的侵入,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溢流水、工业排水、工业废气以酸雨的形式进入水体、村镇分散点源污水直排、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同时由于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河道底泥长期积累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及释放有害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河湖水的治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目前对于一些无条件采取长效治理的河湖或者准备进行长效治理但污染严重的河湖通常采用磁加载混合、絮凝、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需将污染物和磁种凝聚成絮体才能沉淀,故需投加絮凝剂,助凝剂,产生污泥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污水与药剂混合不均匀,药剂投放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水与药剂混合不均匀,药剂投放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混药器和给药器,其特征在于,给药器与混药器上下相对设置,混药器和给药器的器壁上分别设置出液孔, 至少位于下方的给药器的出液孔的开口向上设置;
混药器和/或给药器呈曲线型,曲线在竖直面内和/或在水平面内延伸;
混药器和/或给药器的管体内设置翼片;
翼片为螺旋叶片,其一端与管体内壁连接,另一端为悬臂端,各翼片沿圆周方向同旋向设置和/或翼片由连接杆和螺旋叶片组成,螺旋叶片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为悬臂端,连接杆沿管体径向设置,一端与管体内壁连接另一端向管体轴心方向延伸,各翼片沿圆周方向同旋向设置;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还包括箱体、溢流板、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泥渣沉淀装置、斜管/斜板沉淀器和泥浆沉淀装置,溢流板设置在箱体内、将箱体分割成左、右两个沉淀区,分别为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通过溢流板上方设置的溢流通道相连通,第一沉淀区内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一将第一沉淀区的上部区域分割成左、右两个区域,第一沉淀区的右区域为上向流配水区,混药器、给药器、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沉淀区的左区域内,混药器与污水进口连接,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的上口位置与给药器和混药器的出水口位置对应设置,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的下口及上向流配水区的下口分别与泥渣沉淀装置的上开口对应设置,泥渣沉淀装置的下端设置出渣口,出渣口与排污管连接;第二沉淀区设置分隔板二,分隔板二将第二沉淀区的上部分割成左、右两个分区,第二沉淀区的左、右两个分区的下口连通,第二沉淀区的左分区为下向流配水区,斜管/斜板沉淀器设置在第二沉淀区的右分区内,斜管/斜板沉淀器的下表面和下向流配水区的下口与泥浆沉淀装置的上开口对应设置,泥浆沉淀装置下端设置出泥口,出泥口与排污管连接;
泥渣沉淀装置与泥浆沉淀装置的纵截面均为上边大于下边的梯形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由于混药器和给药器上设置了开口向上的出液孔,污水和药剂沿出液孔向上喷洒,在空中即发生混合,延长了混合时间,使混合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混药器一实施例剖视图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混药器/给药器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混药器/给药器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6为图4和图5中翼片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S型混药器与给药器结合使用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混药器和给药器组合使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污水进口;2-混药器;3-给药器;4-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5-第一沉淀区;6-泥渣沉淀装置;7-出渣口;8-分隔板一;9-上向流配水区;10-溢流板;11-下向流配水区;12-分隔板二;13-集水槽;14-斜管/斜板沉淀器;15-集水区;16-清水出口;17-第二沉淀区;18-泥浆沉淀装置;19-箱体;20-出泥口;21-手动阀门;22-外冲阀;23-电动阀门;24-排污管;25-溢流通道; 101-管体;102-出液孔;103-翼片;104-螺旋叶片;10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为方便描述,以附图给出的方向为基准,但并非以此方向为限定性条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混药器2和给药器3,混药器2和给药器3优选为管体,在管体上设置有出液孔102,出液孔102的开口向上设置、且混药器与给药器的出液孔的位置相适应,当混药器内的液体从其出液孔流出到那混药器外后可以与从给药器的出液孔流出的液体混合。由于出液孔的开口向上设置,所以,当液体从混药器和给药器内流出时呈翻滚的状态,以此状态流出药液时,由于液体在翻滚时又发生了充分混合,因此,使药液混合地更充分。优选地,本结构的混药器和给药器用于如下结构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中,它包括箱体19、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泥渣沉淀装置6、斜管/斜板沉淀器14和泥浆沉淀装置18,由溢流板10将箱体内腔分隔成左、右两个沉淀区,分别为第一沉淀区5和第二沉淀区17,设置溢流板时,最好由溢流板10的底部与箱体19的底部密封连接,溢流板1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与箱体19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密封连接,由此,溢流板10将箱体19分割成第一沉淀区5和第二沉淀区17,溢流板10的上方设有连通左、右两个沉淀区的溢流通道25,本溢流通道25可以设置在溢流板10上,也可以由溢流板10的顶部与箱体顶部形成的间隙构成。
在第一沉淀区5的上部区域内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分割板8,分隔板8的前、后两端面分别与箱体19的前、后侧壁密封连接,其顶部与箱体19的顶壁密封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沉淀区5的上部区域分割成左、右两个区域,右侧区域为上向流配水区9,混药器2、给药器3、无动力微涡装置4自上而下设置在左侧区域内。混药器2与污水进口1连通,给药器3的给药口设置在箱体19的外部,无动力微涡装置4的上口与给药器3和混药器2的出液孔对应设置,在无动力微涡装置4和上向流配水区9的下部设置泥渣沉淀装置6,泥渣沉淀装置6的上开口与动力微涡装置4和上向流配水区9的下口对应并相连通。泥渣沉淀装置6可以是采用上边大于下边的梯形槽,由梯形槽的前、后端面分别与箱体19的前、后侧壁密封连接,两侧斜壁分别与溢流板10和箱体19的左侧壁板密封连接,泥渣沉淀装置6的底部设置出渣口7,出渣口7与设置在箱体外侧的排污管24连通。
在第二沉淀区17的上部区域内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分隔板12,分隔板12的前、后端面分别与箱体19的前、后侧壁密封连接、其顶部与箱体19的顶部密封固定连接,分隔板12将第二沉淀区17上部区域分割成左右两个分区,左、右两个分区通过分隔板12的下方相连通,左分区为下向流配水区11,斜管/斜板沉淀器14设置在右分区内,位于斜管/斜板沉淀器14上方为清水区,位于其下方为混水区,对应于斜管/斜板沉淀器14和下向流配水区11的下方设置泥浆沉淀装置18,泥浆沉淀装置18可以采用与泥渣沉淀装置6相同的结构,其上开口与斜管/斜板沉淀器14和下向流配水区11的下口对应并连通,底部设置出泥口20,出泥口20与排污管24连通。
在箱体19内、位于斜管/斜板沉淀器14上方的清水区设置多个集水槽13,可以在集水槽13的槽体上设置多个进水孔,还可以在集水槽13的上开口处设置多个燕尾槽,集水槽13与集水区15连通,集水区15可以设置在箱体19内部,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9外部并与设置在箱体19外部的清水出口16连接。
混药器2可以呈直线形也可以呈如“S型”、“W型”、弧形等曲线,优选呈“S”型。曲线可以在竖向平面内延伸设置,也可以在水平面内延伸设置,在混药器2的至少靠近给药器3的管体部分设置出液孔,出液孔的出液口开口向上设置,出液孔最好沿管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可以是一排,也可以是多排。位于混药器上的出液孔最好距离污水进口1相距一段距离,这样,从外面流进的药液可以先在混药器内进行初步混合,比如当混药器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时,可以在最上面的一段不设置出液孔,从第一弯管接头后的管体上设置出液孔,也可以是在管体四分之一后或距污水进口1更远些的管体上设置出液孔。
在给药器3的管体上设置出液孔102,出液孔的开口向上设置,给药器3可以呈直线型也可以呈曲线型。给药器3最好设置成曲线,这样可以延长药剂的混合时间,尤其适用于多种药剂混合的情况。当混药器和给药器均呈曲线时,二者的曲线形状最好保持一致,以保证给药器3和混药器2中漾出的水能充分接触混合。
优选地、最好在混药器2的管体内设置翼片103。当给药器3只需添加一种药剂时,可仅在混药器2中设置翼片;当给药器3需添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时可同时在混药器2和给药器3中设置翼片。翼片可以是螺旋叶片104,螺旋叶片一端连接在管体内壁上,另一端为悬臂端,沿圆周方向同旋向同平面设置在管体内,翼片103最好沿管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翼片103还可以是连接杆105与单个或多个螺旋叶片104的组件,螺旋叶片104的一端与连接杆105连接,另一端为悬臂端。当具有多个螺旋叶片时,叶片最好为同旋向设置在连接杆105的外圆,可以同平面设置也可以相互交错设置。当具有单个螺旋叶片104时,螺旋叶片最好水平垂直于液体流向设置,且相邻连接杆上的叶片最好相对设置。连接杆105沿管体半径方向设置,一端与管体内壁连接另一端向管体轴心方向延伸,最好该翼片103沿管体轴线方向等距离相对分布。
工作时,污水中预加一种药剂通过污水进口1进入到混药器2中,同时一种或多种药剂进入给药器3,混药器2中的污水和预加的药剂从混药器2的出液孔向上喷洒,给药器3内的混合药剂从其出液孔向上喷洒出来,混药器2喷洒出的液体和给药器3喷洒的液体在空中接触并发生混合后,经由位于二者下方的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的上开口落入到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内、并继续在该装置内反应产生絮凝,絮凝物和污水穿过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的底部进入到位于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下方的泥渣沉淀装置6内,在泥渣沉淀装置6中,较大絮凝物在重力和静止沉淀的作用下沉淀到底部出渣口7,较小絮凝物随水流向上流动进入到上向流配水区9、经由溢流板10上方设置的溢流通道溢入到下向流配水区11内,沿水流向下流动进入到第二沉淀区17内,其中较大的絮凝物沉入到泥浆沉淀装置18内。絮凝物在泥浆沉淀装置18再次凝聚,较大凝聚物沉降到出泥口20,较小絮凝物或不能沉淀的其他污染物随水流上浮到斜管/斜板沉淀器14下方,被斜管/斜板沉淀器的斜管阻挡、并粘附在管壁上,清水通过斜管/斜板沉淀器14各斜管之间的间隙进入沉淀器14的上方,形成清水区,上清液通过集水槽13槽体上的进水孔或者其开口处的燕尾槽进入到集水槽13内,再经集水槽13汇集进入到集水区15,再通过与集水区15相连的清水出口16排出,从而得到净水。
斜管/斜板沉淀器14的斜管上粘附的沉淀物或其它漂浮物随污水的不断注入重量增加,最终沿斜管滑落到泥浆沉淀装置18内,再沿螺旋形引导槽26缓慢沉降到出泥口20。打开设置在排污管24上的电动阀门23和手动阀门21,将沉积在出泥口20和出渣口7的泥渣通过排污管24排出。
由于在此装置中,混药器2和给药器3上设置有出液孔102,且出液孔102的出液口的开口向上设置,由混药器2喷洒出的污水与药的混合液与给药器3喷洒出的药剂混合液在空中即发生混合,延长了药剂的混合时间,并且,药剂的液柱在向上喷洒与回落的过程中发生翻转与扩散,增大了药剂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药剂与污水混合更均匀。
当然,可以仅将给药器管体的出液孔的出液口设置在其顶部,混药器常规结构设置,此时,药液翻滚着从给药器的出液口喷出,与混药器给出的药液或水相遇或者独自落下,在药液翻滚的过程中药液得到混合,使混合更均匀。
当然给药器与混药器的形状可以不是管体,可以是箱体或其它形状,只要是其药液翻滚出出液孔即可。

Claims (6)

1.一种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混药器(2)和给药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3)与混药器(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混药器(2)和给药器(3)的器壁上分别设置出液孔(102),至少位于下方的给药器(3)的出液孔(102)的开口向上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器(2)和/或给药器(3)呈曲线型,曲线在竖直面内和/或在水平面内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药器(2)和/或给药器(3)的管体内设置翼片(1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103)为螺旋叶片,其一端与管体内壁连接,另一端为悬臂端,各翼片沿圆周方向同旋向设置和/或所述翼片由连接杆(105)和螺旋叶片(104)组成,所述螺旋叶片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为悬臂端,所述连接杆(105)沿管体(101)径向设置,一端与管体内壁连接另一端向管体轴心方向延伸,各翼片(103)沿圆周方向同旋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涡污水治理系统还包括箱体(19)、溢流板(10)、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泥渣沉淀装置(6)、斜管/斜板沉淀器(14)和泥浆沉淀装置(18),所述溢流板(10)设置在箱体(19)内、将箱体分割成左、右两个沉淀区,分别为第一沉淀区(5)和第二沉淀区(17),第一沉淀区(5)和第二沉淀区(17)通过溢流板(10)上方设置的溢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沉淀区(5)内设置分隔板(8),所述分隔板一(8)将第一沉淀区(5)的上部区域分割成左、右两个区域,第一沉淀区(5)的右区域为上向流配水区(9),所述混药器(2)、给药器(3)、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沉淀区(5)的左区域内,所述混药器(2)与污水进口(1)连接,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的上口位置与给药器(3)和混药器(2)的出水口位置对应设置,无动力微涡絮凝装置(4)的下口及上向流配水区(9)的下口分别与泥渣沉淀装置(6)的上开口对应设置,泥渣沉淀装置(6)的下端设置出渣口(7),所述出渣口(7)与排污管(24)连接;所述第二沉淀区设置分隔板二(12),所述分隔板二(12)将第二沉淀区(17)的上部分割成左、右两个分区,第二沉淀区(17)的左、右两个分区的下口连通,第二沉淀区(17)的左分区为下向流配水区(11),斜管/斜板沉淀器(14)设置在第二沉淀区(17)的右分区内,斜管/斜板沉淀器(14)的下表面和下向流配水区(11)的下口与泥浆沉淀装置(18)的上开口对应设置,泥浆沉淀装置(18)下端设置出泥口(20),所述出泥口(20)与排污管(24)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涡污水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渣沉淀装置(6)与泥浆沉淀装置(18)的纵截面均为上边大于下边的梯形槽。
CN201721667906.4U 2017-12-05 2017-12-05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Active CN207726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7906.4U CN207726792U (zh) 2017-12-05 2017-12-05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7906.4U CN207726792U (zh) 2017-12-05 2017-12-05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26792U true CN207726792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96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7906.4U Active CN207726792U (zh) 2017-12-05 2017-12-05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26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102659227B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CN201777915U (zh) 化学除油沉分器
CN206538270U (zh) 一种火电厂废水处理的絮凝软化装置
CN104291497B (zh) 一种共聚气浮澄清池
CN104174191A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CN103408194A (zh) 小型污水处理水解气提沉淀工艺方法
CN201923924U (zh)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201033264Y (zh)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104826369B (zh)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CN104310653B (zh) 一种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203154885U (zh) 一种v型沉淀池
CN210993125U (zh) 无机械搅拌微涡混凝高密度沉淀池
CN207726792U (zh) 微涡污水治理系统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07632577U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CN218146051U (zh) 一种a2o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成套系统
CN203281084U (zh) 防堵沉淀器
CN201999778U (zh) 单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12293272U (zh)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N210710975U (zh) 一种斜板-气浮泥水分离池
CN108083551A (zh)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