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6369B -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6369B
CN104826369B CN201510240465.9A CN201510240465A CN104826369B CN 104826369 B CN104826369 B CN 104826369B CN 201510240465 A CN201510240465 A CN 201510240465A CN 104826369 B CN104826369 B CN 104826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wall
settling zone
preformed hole
zone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04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6369A (zh
Inventor
汪芬
李波
毛卫兵
龙国庆
何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404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6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6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6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6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包括池体、第一隔墙、第二隔墙以及进水槽。第一隔墙、第二隔墙位于池体内,第一隔墙两端分别与池体侧壁连接。第二隔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墙中部相连,第二隔墙的另一端与所述池体侧壁相连。第一隔墙设置有第一预留孔,第一预留孔将第二沉淀区与清水区连通。第二隔墙设置有第二预留孔,第二预留孔将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连通。进水槽位于第一沉淀区一侧,进水槽设有配水孔,配水孔将第一沉淀区与进水槽连通。本发明池体分为沉淀区与清水区,沉淀区分为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污水流动过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时方向回转,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平流沉淀池而言,沉淀效果更好,而且池体总平面布置简单、合理。

Description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流沉淀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特性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物质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设有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及污泥区。根据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主要包括有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斜板(管)沉淀池。
其中,平流式沉淀池,是水处理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沉淀池之一,其池型为矩形,水流沿池长方向水平流动,适用于处理各种流量来水。辐流式沉淀池,其池水流从中心流向周边、且流速逐渐减小,池型多采用圆形,池底做成倾斜,适用于处理小流量来水。竖流式沉淀池,水流向上、颗粒沉降向下,池型多为圆柱形或圆锥形,适用于处理大、中流量来水。斜板(管)沉淀池,池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多块斜板或斜管,在场地面积受限时采用较为广泛。
目前,对于某些瞬时大流量来水,如火力发电厂的煤场初期雨水、灰场初期雨水等,选择沉淀处理工艺时,平流式沉淀池由于其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强、处理水量大、施工简单、造价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被广泛采用,同时实现容纳瞬时大流量来水和截污沉淀的作用。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沉淀池,池体一端设置有排水沟入水口、并与排水沟相连通,池体另一端设置有提升泵,将沉淀水升压输送至后续处理装置进一步处理,且为了使得对于大流量来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池体长度与池体宽度之比不小于4,池体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小于8。
然而,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1、对于大容积的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池体过长,总平面布置较为困难。2、排水沟将水直接排入到池内,使得平流沉淀池池内水流分配不均匀,沉淀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沉淀效果好且池体平面布置简单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包括:池体,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位于池体内,且所述第一隔墙两端均与所述池体侧壁连接,以将所述池体分隔为清水区与沉淀区;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位于所述沉淀区内,且所述第二隔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墙中部相连,所述第二隔墙的另一端与所述池体侧壁相连,以将所述沉淀区分隔为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一隔墙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将第二沉淀区与所述清水区连通,所述第二隔墙远离所述第一隔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将第一沉淀区与所述第二沉淀区连通;及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远离所述第二预留孔的一侧,所述进水槽设有一个以上配水孔,所述配水孔将所述第一沉淀区与所述进水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槽连通至排水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槽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的顶部,且一个以上所述配水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槽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淀区底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池体侧壁,所述溢流堰与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溢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堰的堰高为所述进水槽相对于所述池体底部的高度的1/5~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留孔和/或第二预留孔的高度小于所述溢流堰的堰高,且所述第一预留孔和/或第二预留孔相对于所述池体底部的高度大于0.5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淀区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三隔墙,一个以上所述第三隔墙以及所述第一隔墙相互并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三隔墙上均设置有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位于第二隔墙远离所述清水区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留孔设置在所述第三隔墙的端部,且相邻所述第三隔墙上的第三预留孔相互错开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以上所述第三隔墙将所述第二沉淀区分隔成两个以上第三沉淀区,与所述第二预留孔所连通的第三沉淀区至与所述溢流堰相连的第三沉淀区的水流截面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为矩形池,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垂直设置。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上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污水进入到进水槽后,从进水槽的配水孔进入到第一沉淀区,再经过第二隔墙的第二预留孔进入到第二沉淀区,污水流经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过程中颗粒物逐渐沉淀,最后经过第一隔墙的第一预留孔进入到清水区。本发明将池体分为沉淀区与清水区,并将沉淀区分为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污水流动过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时方向回转,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平流沉淀池而言,能使得沉淀效果更好,使得清水区水质较好,而且池体总平面布置简单、合理。
2、第二预留孔不仅能连通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还能尽可能避免污水沉淀后所形成的污泥流入到第二沉淀区。同时,溢流槽的溢流堰能阻挡第二沉淀区底部颗粒含量多的污水流入到清水区。
3、由于第二沉淀区被第三隔墙分成一个以上第三沉淀区,任意相邻第三隔墙的第三预留孔均交错设置,第二预留孔位于第二隔墙远离清水区的一端。如此,第一沉淀区内的污水通过第二预留孔进入到第二沉淀区后,从第二沉淀区一端部第三沉淀区呈“S”形回转流向第二沉淀区另一端部第三沉淀区,使得污水流经线路增长,污水沉淀时间得以延长,能提高污水沉淀效果,提高清水区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回转式平流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回转式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池体,11、第一隔墙,111、第一预留孔,12、第二隔墙,121、第二预留孔,13、第三隔墙,131、第三预留孔,14、15、爬梯,16、溢流管,20、清水区,21、排水泵体,30、沉淀区,31、第一沉淀区,32、第二沉淀区,321、322、323、324、325、326、第三沉淀区,40、溢流槽,41、溢流堰,50、进水槽,51、配水孔,6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包括池体10、第一隔墙11、第二隔墙12以及进水槽50。所述第一隔墙11位于池体10内,且所述第一隔墙11两端均与所述池体10侧壁连接,以将所述池体10分隔为清水区20与沉淀区30。所述第二隔墙12位于所述沉淀区30内,且所述第二隔墙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墙11中部相连,所述第二隔墙12的另一端与所述池体10侧壁相连,以将所述沉淀区30分隔为第一沉淀区31与第二沉淀区32。所述第一隔墙11设置有第一预留孔111,所述第一预留孔111将第二沉淀区32与所述清水区20连通。所述第二隔墙12远离所述第一隔墙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孔121,所述第二预留孔121将第一沉淀区31与所述第二沉淀区32连通。所述进水槽50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31远离所述第二预留孔121的一侧,所述进水槽50设有一个以上配水孔51,所述配水孔51将所述第一沉淀区31与所述进水槽50连通。
上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污水进入到进水槽50后,从进水槽50的配水孔51进入到第一沉淀区31,再经过第二隔墙12的第二预留孔121进入到第二沉淀区32,污水流经第一沉淀区31、第二沉淀区32过程中颗粒物逐渐沉淀,最后经过第一隔墙11的第一预留孔111进入到清水区20。本发明将池体10分为沉淀区30与清水区20,并将沉淀区30分为第一沉淀区31与第二沉淀区32,污水流动过第一沉淀区31与第二沉淀区32时方向回转,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平流沉淀池而言,能使得沉淀效果更好,而且池体10总平面布置简单、合理。
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沉淀区32底部设有溢流堰41,所述溢流堰4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隔墙12与所述池体10侧壁,所述溢流堰41与所述第一隔墙11形成溢流槽40。所述溢流堰41的堰高为所述进水槽50相对于所述池体10底部的高度的1/5~1/4。所述第一预留孔111和/或第二预留孔121的高度小于所述溢流堰41的堰高,且所述第一预留孔111和/或第二预留孔121相对于所述池体10底部的高度大于0.5m。如此,第二预留孔121不仅能连通第一沉淀区31与第二沉淀区32,还能尽可能避免污水沉淀后所形成的污泥流入到第二沉淀区32。同时,溢流槽40的溢流堰41能阻挡第二沉淀区32底部颗粒含量多的污水流入到清水区20。
请参阅图3,所述进水槽50连通至排水沟60,所述进水槽50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31的顶部。且一个以上所述配水孔51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槽50底部。污水经排水沟60引进进水槽50后,从进水槽50底部的各配水孔51进入到池体10,并由于各配水孔51沿着进水槽50均匀布置,使得从矩形的第一沉淀区31入水端较为均匀流入。其中,为了提高污水沉淀效果,设计进水槽50时,使配水孔51过水流速不得大于0.8m/s,配水孔51孔径采用150~250mm,相邻配水孔51间距为孔径的1.5~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池体10为矩形池。所述第一隔墙11与所述第二隔墙12垂直设置,第一隔墙11同时与池体10侧壁垂直连接,使得第一沉淀区31与第二沉淀区32也为矩形。第一沉淀区31及第二沉淀区32在水流方向的长度大于在水流方向的宽度,且当第一沉淀区31及第二沉淀区32长宽比大于3,第一沉淀区31及第二沉淀区32的长深比大于7时,能够使得污水在经过进水槽50从第一沉淀区31一端均匀进入后,获得较好的沉淀效果。
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沉淀区32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三隔墙13。第二沉淀区32内所设置的所述第三隔墙13以及所述第一隔墙11相互并列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三隔墙13上均设置有第三预留孔131。所述第三预留孔131设置在所述第三隔墙13的端部,相邻所述第三隔墙13上的第三预留孔131相互错开设置。所述第三隔墙13将所述第二沉淀区32分隔成两个以上第三沉淀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中示意出的第三隔墙13设置有六个,并将第二沉淀区32依次分成第三沉淀区321、第三沉淀区322至第三沉淀区326,第三沉淀区321至第三沉淀区326的水流截面逐渐减小。如此,当第一沉淀区31内的污水进入到第二沉淀区32后,并依次从第三沉淀区321流至第三沉淀区326。同时,由于六个第三隔墙13中任意相邻的第三隔墙13的第三预留孔131均交错设置,即污水在第二沉淀区32呈“S”形回转,使得污水流经线路增长,污水沉淀时间得以延长,能提高污水沉淀效果,提高清水区20出水水质。
清水区20端部设置有排水泵体21,清水区20内清水经过排水泵体21排至外部净水机构进一步净化处理。池体10侧壁设置有溢流管16,且溢流管16靠近溢流槽40。溢流管16一端连通至第二沉淀区32,溢流管16另一端连通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如此,当第二沉淀区32内水位升高高过溢流管16时,可以及时通过溢流管16将净化后的污水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其中,清水区20与沉淀区30分别设置有爬梯14及15。如此,在排掉池体10内池水后,通过爬梯14及15,工作人员能够去池体10底部及时清理掉池体10底部的污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
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位于池体内,且所述第一隔墙两端均与所述池体侧壁连接,以将所述池体分隔为清水区与沉淀区;
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位于所述沉淀区内,且所述第二隔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墙中部相连,所述第二隔墙的另一端与所述池体侧壁相连,以将所述沉淀区分隔为第一沉淀区与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一隔墙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将第二沉淀区与所述清水区连通,所述第二隔墙远离所述第一隔墙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将第一沉淀区与所述第二沉淀区连通;及
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远离所述第二预留孔的一侧,所述进水槽设有一个以上配水孔,所述配水孔将所述第一沉淀区与所述进水槽连通,所述进水槽连通至排水沟,所述进水槽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区的顶部,且一个以上所述配水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槽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区底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池体侧壁,所述溢流堰与所述第一隔墙形成溢流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的堰高为所述进水槽相对于所述池体底部的高度的1/5~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孔和/或第二预留孔的高度小于所述溢流堰的堰高,且所述第一预留孔和/或第二预留孔相对于所述池体底部的高度大于0.5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区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三隔墙,一个以上所述第三隔墙以及所述第一隔墙相互并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三隔墙上均设置有第三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位于第二隔墙远离所述清水区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留孔设置在所述第三隔墙的端部,且相邻所述第三隔墙上的第三预留孔相互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一个以上所述第三隔墙将所述第二沉淀区分隔成两个以上第三沉淀区,与所述第二预留孔所连通的第三沉淀区至与所述溢流堰相连的第三沉淀区的水流截面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矩形池,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垂直设置。
CN201510240465.9A 2015-05-12 2015-05-12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Active CN104826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465.9A CN104826369B (zh) 2015-05-12 2015-05-12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465.9A CN104826369B (zh) 2015-05-12 2015-05-12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6369A CN104826369A (zh) 2015-08-12
CN104826369B true CN104826369B (zh) 2016-05-04

Family

ID=5380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0465.9A Active CN104826369B (zh) 2015-05-12 2015-05-12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63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7346B (zh) * 2015-12-21 2018-09-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沉淀墙的沉淀池装置
CN106396060A (zh) * 2016-11-23 2017-02-15 福州恒裕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工厂排污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07185702A (zh) * 2017-06-29 2017-09-22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硅石水洗筛分装置及方法
CN107324541B (zh) * 2017-08-02 2023-12-19 三明福特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阳极氧化污水多级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7221A (en) * 1979-09-12 1981-10-27 Moll Hans Georg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untreated water
JP4696646B2 (ja) * 2005-03-31 2011-06-08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沈殿槽
CN201044885Y (zh) * 2007-06-05 2008-04-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回转式沉淀池
KR100870740B1 (ko) * 2007-12-06 2008-11-27 (주)태성종합기술 유량조절이 가능한 일차침전지
CN101537271A (zh) * 2009-02-13 2009-09-23 无锡市雪江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喷淋除尘用循环沉淀池
CN102895808A (zh) * 2011-07-28 2013-01-30 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流式沉淀池
CN104045150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预处理的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
CN204656081U (zh) * 2015-05-12 2015-09-2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6369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9383B (zh) 一种折流式高效矩形双层沉淀池
CN104826369B (zh)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CN102493545B (zh)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CN102764523A (zh) 一种复合沉淀池
CN102139946A (zh) 溢流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装置
CN202398156U (zh) 一种沉淀池
CN204656081U (zh) 回转式平流沉淀池
CN203281084U (zh) 防堵沉淀器
CN203112565U (zh) 微涡流净水器
CN102826638A (zh) 多相流装配式密闭混凝沉降装置
CN203291567U (zh) 均匀布水均匀收水的斜板沉淀池
CN206529878U (zh) 一种市政排水社区雨水调蓄池
CN206512830U (zh) 在线处理调蓄池、应急行洪廊道与排水泵站组合系统
CN103422566B (zh) 一种多功能分流井
CN2147639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分级清理装置
CN212293272U (zh)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N210356330U (zh) 一种沉沙池
CN202822884U (zh) 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CN106638889A (zh) 合流制或混流制下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分片在线处理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37670A (zh)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CN102535624A (zh) 一种污水浓缩排放装置
CN207761007U (zh) 一种一体化雨水过滤装置
CN215712139U (zh) 一种设备清洗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04941263A (zh) 一种斜管浓密箱
CN111119275A (zh) 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