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4730U - 吊具 - Google Patents

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4730U
CN207684730U CN201820022783.7U CN201820022783U CN207684730U CN 207684730 U CN207684730 U CN 207684730U CN 201820022783 U CN201820022783 U CN 201820022783U CN 207684730 U CN207684730 U CN 207684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top assembly
fixed part
suspender
axis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227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雄
王延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227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4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4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4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吊具,包括吊钩以及止位环,吊钩包括固定部和悬挂于固定部上的钩体,止位环紧密设置于钩体上,固定部的内部设置有腔体,钩体的根部设置于腔体内并与腔体的底面接触,止位环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止位组件,止位组件的一端紧密抵接于固定部的底面,以用于限制钩体相对固定部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吊钩上设置止动环,止动环上设置与吊钩的固定部紧密抵接的止位组件。当吊钩的钩体转动时,止位组件与固定部之间的摩擦力克服钩体转动的扭力,从而阻止了钩体的转动,提高了吊装的安全性,并减少了吊装时间。

Description

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天车吊来运输重物。一般,在天车吊上的吊钩是可以自由转动的。如此在吊装模具时,由于吊钩转动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吊装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吊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吊具,旨在解决吊装不安全和费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吊具,包括吊钩以及止位环,所述吊钩包括固定部和悬挂于所述固定部上的钩体,所述止位环紧密设置于所述钩体上,所述固定部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钩体的根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的底面接触,所述止位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止位组件,所述止位组件的一端紧密抵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以用于限制所述钩体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
优选地,所述止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且能够伸缩的销轴,所述销轴的第一端紧密抵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止位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销轴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抵靠于止位环和所述销轴之间,所述压缩弹簧向所述销轴施加朝向所述固定部的底面的弹性力。
优选地,所述止位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销轴上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的调节螺母,所述销轴上设置有轴肩,所述压缩弹簧抵靠于所述轴肩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螺母均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止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套设于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与所述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销轴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销轴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销轴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轴肩,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第一套筒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第一轴段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紧密抵接。
优选地,所述止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止位组件间隔分布于所述止位环上。
优选地,所述止位组件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所述止位环包括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的端部紧固连接,所述钩体与所述第一卡环和所述第二卡环的内表面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吊钩上设置止动环,止动环上设置与吊钩的固定部紧密抵接的止位组件。当吊钩的钩体转动时,止位组件与固定部之间的摩擦力克服钩体转动的扭力,从而克服了钩体的转动,提高了吊装的安全性,并减少吊装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位环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位环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位环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吊具 132 通孔
110 固定部 133 第一卡环
111 腔体 1312 压缩弹簧
120 钩体 1313 第一套筒
121 根部 1314 调节螺母
130 止位环 1315 第二套筒
131 止位组件 1316 限位螺母
1311 销轴 134 第二卡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吊具,旨在解决吊装不安全和费时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100,包括吊钩以及止位环130,吊钩包括固定部110和悬挂于固定部110上的钩体120,止位环130紧密设置于钩体120上,且止位环130靠近钩体120的根部121,固定部110的内部设置有腔体111,钩体120的根部121设置于腔体111内并与腔体111的底面接触,止位环130上设置有通孔132,通孔132内设置有止位组件131,止位组件131的一端紧密抵接于固定部110的底面,以用于限制钩体120相对固定部110转动。
当吊钩的钩体120转动时,钩体120的根部121会相对腔体111的底面转动,此时在钩体120上设置止位组件131,止位组件131的一端紧密抵接在固定部110的底面上,止位组件131向固定部110的底面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固定部110的反作用与止位环130一向下的反作用力,由于止位环130设置于钩体120上,钩体120相应地在受到一向下的作用下,使得钩体120的根部121紧密的贴合在腔体111的底面上,从而克服根部121相对腔体111底面的转动运动。同时,止位组件131与固定部110的底面之间的摩擦力克服了钩体120的根部121转动的扭力,因此,通过在吊钩上追加止位环130,有利于提高吊装的安全性,并减少了吊装时间。
进一步地,参见图2,止位组件131包括位于通孔132内并且能够伸缩的销轴1311,所述销轴1311的第一端紧密抵接于所述固定部110的底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止位组件131还包括套设于销轴1311上的压缩弹簧1312,压缩弹簧1312抵靠于止位环130和销轴1311之间,压缩弹簧1312向销轴1311施加朝向所述固定部110的底面的弹性力。
进一步的,再次参见图2,止位组件131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销轴1311上的第一套筒1313和设置于第一套筒1313外表面的调节螺母1314,销轴1311上设置有轴肩,压缩弹簧1312抵靠于轴肩和第一套筒1313之间,通孔132和调节螺母1314均与第一套筒131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将压缩弹簧1312设于销轴1311和第一套筒1313之间,能够通过第一套筒1313来调节压缩弹簧1312的压缩量,并且通过设置于第一套筒1313外表面的调节螺母1314压紧第一套筒1313。此外,第一套筒1313通过螺纹连接与通孔132内,连接牢靠。
此外,止位组件131还包括第二套筒1315,第二套筒1315的内表面套设于所述压缩弹簧1312和第一套筒1313上,第二套筒1315的外表面与通孔132螺纹连接,第二套筒1315的内表面与第一套筒131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由于止位环130的厚度受到钩部的尺寸限制,而止位组件131给予固定部110的作用力与压缩弹簧1312的压缩量以及回弹力相关,通过增设第二套筒1315,通过第二套筒1315来扩大压缩弹簧1312的可压缩范围,增大弹簧的回弹力,保证止位环130的止转效果,其次,增设第二套筒1315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止位环13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销轴1311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螺母1316,以限制销轴1311向移动的最大程度。优选地,限位螺母1316与销轴1311采用螺纹方式连接。
参见图2,销轴1311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的直径,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的连接处形成有上述轴肩,压缩弹簧1312和第一套筒1313均设置于第二轴段上,第一轴段的端部与固定部110的底面紧密抵接。
为了增大销轴1311与固定部110的接触面积,保证止转的可靠性,止位组件131的数量为多个,且止位组件131间隔分布于止位环130上。优选地,止位组件131的数量为4个。
参见图3和图4,为了便于止位环130的安装,止位环130包括第一卡环133和第二卡环134,第一卡环133与第二卡环134的端部紧固连接,例如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地,钩体120与第一卡环133和第二卡环134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一卡环133与第二卡环134与钩体120之间摩擦力限制钩体120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环133和第二卡环134上均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止位组件1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钩以及止位环,所述吊钩包括固定部和悬挂于所述固定部上的钩体,所述止位环紧密设置于所述钩体上,所述固定部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钩体的根部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的底面接触,所述止位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止位组件,所述止位组件的一端紧密抵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以用于限制所述钩体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且能够伸缩的销轴,所述销轴的第一端紧密抵接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销轴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抵靠于止位环和所述销轴之间,所述压缩弹簧向所述销轴施加朝向所述固定部的底面的弹性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销轴上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的调节螺母,所述销轴上设置有轴肩,所述压缩弹簧抵靠于所述轴肩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螺母均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套设于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与所述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为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销轴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轴肩,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第一套筒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第一轴段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紧密抵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止位组件间隔分布于所述止位环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组件的数量为4个。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环包括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的端部紧固连接,所述钩体与所述第一卡环和所述第二卡环的内表面紧密连接。
CN201820022783.7U 2018-01-04 2018-01-04 吊具 Active CN207684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2783.7U CN207684730U (zh) 2018-01-04 2018-01-04 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2783.7U CN207684730U (zh) 2018-01-04 2018-01-04 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4730U true CN207684730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1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22783.7U Active CN207684730U (zh) 2018-01-04 2018-01-04 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4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2109U (zh) 一种法兰面螺栓
CN207684730U (zh) 吊具
CN203993074U (zh) 法兰连接螺孔对中工装
CN206299691U (zh) 一种轴套
CN203906533U (zh) 曲形拉杆球壳
CN202866665U (zh) 一种钻机液压支腿接地盘及使用该接地盘的长螺旋钻机
CN203176630U (zh) 管接头尼龙堵盖低压密封结构
CN206092417U (zh) 一种压缩机脚架
CN205128257U (zh) 一种液体喷涂机翻板自适应调节装置
CN204312569U (zh) 一种离合器用调整螺栓
CN209800478U (zh) 一种加强型膨胀螺丝
CN204488919U (zh) 一种转向节
CN20719069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上摆臂总成
CN104033481A (zh) 曲形拉杆球壳
CN204327741U (zh) 一种球壳总成
CN204196649U (zh) 一种扭转梁后悬架衬套组件
CN205383251U (zh) 一种加强封头
CN205065165U (zh) 一种法兰盲板
CN205315741U (zh) 蝶阀阀轴与阀板的连接结构
CN203939836U (zh) 螺栓
CN204251197U (zh) 长度可调节的撑杠吊具
CN202046778U (zh) 电梯缓冲器用旋压柱塞筒
CN205778104U (zh)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角度控制铰链结构
CN204004521U (zh) 一种带有防转结构的球阀
CN204828447U (zh) 减震器中活塞杆与安装座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