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0738U -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0738U
CN207660738U CN201721104631.3U CN201721104631U CN207660738U CN 207660738 U CN207660738 U CN 207660738U CN 201721104631 U CN201721104631 U CN 201721104631U CN 207660738 U CN207660738 U CN 207660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46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富科
孟凡玲
王印
李有哲
郜盼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46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0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0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0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进气时,两个进气管路直接与空气滤清器上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直接连通,两个进气管路中的气流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空气滤清器中并在空气滤清器中进行混气,这种进气系统结构管路省去了混气室,结构简单,在发动机舱中占用空间小,适应性强;同时,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进入壳体中后相互作用,消除进气噪音,减低进气压力,两个进气通道同时进气一方面增大了空气滤清器的扩张比,提高消声能力,另一方面,增大进气效率,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进气能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客车、尤其是高档客车由于对动力要求很高,往往需要匹配使用大功率蜗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此类发动机进气辐射噪声非常大,严重影响客车车内乘客的舒适性。现有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如公告号为CN 204900119 U,公告日为2015.12.2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该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的外周上设有与混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混气室的上游还设有进气盒,混气室与进气盒之间通过两个进气管道连通,发动机进气时,车外空气依次经进气盒、混气室和空气滤清器后进入发动机中。空气滤清器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包括滤芯14和圆筒形结构的壳体1,滤芯14整体呈圆柱形,滤芯14包括导流段16和过滤段15,导流段16与过滤段15的连接位置处设有导流叶片17,壳体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13,壳体1的外周上进气通道12,进气通道12的轴线垂直于壳体1的轴线,并且进气通道12的开口朝向导流段16的外周面上,从进气通道12中进入的气流沿着导流段16的外周周向分散,并在导流叶片17的引导下进入过滤段15中,最终经过滤段15过滤后从出气口13排出。这种结构的空气滤清器在安装时需要在进气管道上设置三通结构的混气室以便将两个进气管中的气流混合后通入空气滤清器中,这样造成进气系统管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以解决进气系统的管路结构复杂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以及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1: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的筒状的壳体,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滤芯,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气时,两个进气管路直接与空气滤清器上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直接连通,两个进气管路中的气流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空气滤清器中并在空气滤清器中进行混气,这种进气系统结构管路省去了混气室,结构简单,在发动机舱中占用空间小,适应性强;同时,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进入壳体中后相互作用,消除进气噪音,减低进气压力,两个进气通道同时进气一方面增大了空气滤清器的扩张比,提高消声能力,另一方面,增大进气效率,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进气能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2,在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这样利于从两个进气通道中进入到壳体中的气流相互作用,降低进气紊流,使气流平顺,降低进气摩擦噪声。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3,在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管的内腔构成第二进气通道,壳体通过两个进气管与进气管道连通,安装方便。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4,在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在壳体的周向上并列设置,气流与滤芯的接触面积变大,进气效率提升。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5,在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中的一个进气通道与壳体正心直交,另一个进气管与壳体偏心直交,利于气流在空气滤清器中的分配,使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相互作用效果明显增强。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6,在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降低进气阻力。
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7,在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通气面积相同,使两个进气通道中的进气量均衡。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1: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盒和空气滤清器,所述进气盒上连接有两个进气管道,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的筒状壳体,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滤芯,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气时,两个进气管路直接与空气滤清器上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直接连通,两个进气管路中的气流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空气滤清器中并在空气滤清器中进行混气,这种进气系统结构管路省去了混气室,结构简单,在发动机舱中占用空间小,适应性强;同时,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进入壳体中后相互作用,消除进气噪音,减低进气压力,两个进气通道同时进气一方面增大了空气滤清器的扩张比,提高消声能力,另一方面,增大进气效率,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进气能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2,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这样利于从两个进气通道中进入到壳体中的气流相互作用,降低进气紊流,使气流平顺,降低进气摩擦噪声。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3,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管的内腔构成第二进气通道,壳体通过两个进气管与进气管道连通,安装方便。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4,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在壳体的周向上并列设置,气流与滤芯的接触面积变大,进气效率提升。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5,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中的一个进气通道与壳体正心直交,另一个进气管与壳体偏心直交,利于气流在空气滤清器中的分配,使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相互作用效果明显增强。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6,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降低进气阻力。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7,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技术方案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通气面积相同,使两个进气通道中的进气量均衡。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车辆的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盒和空气滤清器,所述进气盒上连接有两个进气管道,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的筒状壳体,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滤芯,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气时,两个进气管路直接与空气滤清器上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直接连通,两个进气管路中的气流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进入空气滤清器中并在空气滤清器中进行混气,这种进气系统结构管路省去了混气室,结构简单,在发动机舱中占用空间小,适应性强;同时,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进入壳体中后相互作用,消除进气噪音,减低进气压力,两个进气通道同时进气一方面增大了空气滤清器的扩张比,提高消声能力,另一方面,增大进气效率,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进气能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车辆的技术方案2,在车辆的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这样利于从两个进气通道中进入到壳体中的气流相互作用,降低进气紊流,使气流平顺,降低进气摩擦噪声。
车辆的技术方案3,在车辆的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管的内腔构成第二进气通道,壳体通过两个进气管与进气管道连通,安装方便。
车辆的技术方案4,在车辆的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在壳体的周向上并列设置,气流与滤芯的接触面积变大,进气效率提升。
车辆的技术方案5,在车辆的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中的一个进气通道与壳体正心直交,另一个进气管与壳体偏心直交,利于气流在空气滤清器中的分配,使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相互作用效果明显增强。
车辆的技术方案6,在车辆的技术方案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降低进气阻力。
车辆的技术方案7,在车辆的技术方案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通气面积相同,使两个进气通道中的进气量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中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2中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5对应实施例1,图中:2、壳体;21、第一进气通道;22、第二进气通道;23、出气口;
图6对应实施例2,图中:3、壳体;31、第一进气通道;32、第二进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3至图5所示,车辆包括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盒和空气滤清器,进气盒上连接有两个进气管道,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23的圆筒状的壳体2,壳体2的内腔中安装有滤芯。
圆筒状的壳体2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进气通道,这两个进气通道分别是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两个进气通道由两个与壳体2直交的两个管道的内腔构成,即两个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通道,同时两个进气通道的直径相同,这两个进气管分别是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的处于壳体2的同一圆周位置处,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的出口均朝向滤芯的导流段。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的轴线均与壳体2的轴线垂直且第一进气通道21的轴线与第二进气通道22的轴线周向间隔设定距离,使得第一进气通道21的与壳体2偏心直交,第二进气通道22与壳体2正心直交,即第一进气通道21的中轴线与第二进气通道22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两个进气通道并列设置,使得它们的中轴线平行,且第一进气通道的中轴线与壳体的中轴线错开,而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垂直相交。
该车辆的进气系统的两个进气管路分别与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对应直接连通,进气时,通过进气盒的气流经过两个进气管路通向空气滤清器,并通过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进入空气滤清器中进行混气,这样就不需要在进气管路上设置混气室,结构简单,在发动机舱中占用空间小,适应性强;同时,两个进气通道中的气流进入壳体2后,由于两个进气通道处于壳体2的同一圆周位置处,而且两个进气通道的出口均朝向滤芯的导流段,这样一方面从第一进气通道21和第二进气通道22进入壳体2中的气流就会在壳体2中相互作用,消除进气紊流,保证进气平顺,降低进气噪音,提高进气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两个进气通道能够增强进气面积,提高进气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大扩张比,提高消声能力。该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效率明显高于现有的空气滤清器,使得车辆的发动机效率明显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2中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进气通道31和第二进气通道32均与壳体3正心直交,此时这两个进气通道在壳体上的位置错开180°,当然,还可以错开90°、45°、60°或者其他角度,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中的空气滤清器与实施例2中的空气滤清器的软件仿真试验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紊流明显小于实施例2中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紊流。且实施例1中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压力损失明显小于实施例2的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气通道在壳体上所处的圆周的位置相互错开,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气通道均与壳体偏心直交,此时这两个进气通道相互错开90°、45°、60°或者其他角度,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对应进气位置设置相应的开口,相应的进气管道通过开口与壳体连通,此时开口的孔沿所围成的通道构成相应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与上述车辆的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的实施例,所述空气滤清器与上述车辆的实施例中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Claims (21)

1.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的筒状的壳体,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管的内腔构成第二进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在壳体的周向上并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中的一个进气通道与壳体正心直交,另一个进气管与壳体偏心直交。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通气面积相同。
8.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盒和空气滤清器,所述进气盒上连接有两个进气管道,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的筒状壳体,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管的内腔构成第二进气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在壳体的周向上并列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中的一个进气通道与壳体正心直交,另一个进气管与壳体偏心直交。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通气面积相同。
15.车辆,包括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盒和空气滤清器,所述进气盒上连接有两个进气管道,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出气口的筒状壳体,壳体的内腔中设有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两个进气管道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中轴线处于垂直于壳体的中轴线的同一截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管的内腔构成第二进气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在壳体的周向上并列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中的一个进气通道与壳体正心直交,另一个进气管与壳体偏心直交。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均为圆形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的通气面积相同。
CN201721104631.3U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07660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4631.3U CN207660738U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4631.3U CN207660738U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0738U true CN207660738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4631.3U Active CN207660738U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07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478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N109488494A (zh) * 2018-11-30 2019-03-19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进气组件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478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N109488494A (zh) * 2018-11-30 2019-03-19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进气组件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82983A (zh) 天然气发动机用扰流式集成混合器
CN209212376U (zh) 增压直喷发动机进气道
CN207660738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N107158988A (zh) 一种流体混合器
CN103912410B (zh) 一种双取气结构的egr混合器
CN109488459A (zh) 一种高超声速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及飞行器
CN201991666U (zh)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道
CN206158832U (zh) 一种增压排气尾管
CN202946255U (zh) 一种缸头气道结构
CN207634210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N109424478A (zh) 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N204591503U (zh) 缸内直喷汽油机气缸
CN109958555A (zh) 一种柴油机用简易高效egr混合装置
CN208456737U (zh) 一种带有成型通道的叉车进气系统
CN209430315U (zh) 空滤器及汽车
CN106285885A (zh) 一种基于多重文丘里管的增压排气尾管
CN21320586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
CN111022222B (zh) 一种可调节egr混合系统
CN202883180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道结构
CN203570447U (zh) 摩托车气缸盖进排气道结构
CN204704035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4371531U (zh) Egr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CN208564816U (zh) 一种进气歧管组件
CN102852617B (zh) 带三个阀门的双层流道可变排气歧管
CN207960744U (zh) 一种带扰流隔板的蚌壳进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