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6624U -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6624U
CN207656624U CN201721762923.6U CN201721762923U CN207656624U CN 207656624 U CN207656624 U CN 207656624U CN 201721762923 U CN201721762923 U CN 201721762923U CN 207656624 U CN207656624 U CN 207656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vable plate
battery modules
disassembling fixture
tooling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29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立静
孔德顺
胡雨露
熊刚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ndi Smart Battery Swa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29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6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6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6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包括:工装本体;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与所述工装本体相固定;左右分布的两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装本体上,并且所述活动板的侧部形成有一排向内凹陷的电池收容凹槽,相邻两电池收容凹槽之间形成有与电池模组中电池间的缝隙相适配的插头,每个所述电池收容凹槽内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吸附电池的磁铁;活动板驱动气缸,所述活动板驱动气缸与所述活动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板左右移动。本申请这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快速而可靠地将电池模组拆解。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尤其是用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与必然要求,汽车作为重要的耗能产品,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更为迫切,呼声较高。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意欲加速提高国内电动车产业的竞争力,缩短成熟期,实现对国外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电动汽车的发展步入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电动汽车之所以成为本世纪技术开发的宠儿,首先是因为电动汽车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发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发电厂的场所固定,有害排放物集中排放、清除较容易。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中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可以很好地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其次,电动汽车能够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充入电池、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但是,电动汽车从技术层面上讲,它的车体,电动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都已较好地解决了,唯有动力电池一直是控制其发展的瓶颈。传统的蓄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其比能量太低,在合理的自重下车辆的行驶里程太短,满足不了用户的最低要求。而且它们的循环寿命也太短,远远达不到人们对车辆使用寿命的基本期望,难于开拓大的市场。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大,完全没有污染,但技术尚未过关,其比功率低,湿态寿命也太短,而且此电池要使用贵金属铂做催化剂,不但价格昂贵且资源极其有限,难于推广。
最近二十年才诞生发展起来的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及循环寿命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电池,更为可贵的是它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善,原材料资源也丰富。此电池給电动汽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当今最为理想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此种电池在国内的生产技术业已成熟,生产量也达到世界首位。但是,此种电池能量密度高,又使用有机电解液,有爆炸及起火的危险。而且确实也发生过一些失火的事故。为了消除此种危险,提高模块的安全性,并使电池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不但需要提高单体电池的安全性,消除内部缺陷,也需要有很好的电池搭配,连接及保护管理等出色的成组技术。
所谓电池成组,是指将众多电池单体通过连接元件串并联组合在一起形成容量较大的电池组或称电池模组。现在技术中,常用的电池模组通常为这种结构形式:其包括多个电池夹具,电池夹具上开设有众多呈矩阵分布的电池插装孔,电池插装孔内嵌装电池串联片和电池并联网后将电池单体(或称电芯)的一端插入孔内,电池单体的另一端插入另一电池夹具的电池插装孔中,前述另一电池夹具的另一侧再插装其他的电池单体,如此实现众多电池单体的组合连接。
当电池模组出现故障,比如某一颗或某几颗电池单体(或)出现损坏,而需要拆除电池单体时,传统的方法是人为用手拉开电池夹具,使电池一端裸露。然而,为了保证电池模组结构的稳固度,电池单体与电池夹具间连接的夹紧力非常大,而且电池单体正极端通常还会与嵌在电池插装孔中的串联片焊接固定,故而需要施加非常大的轴向拉力才能够将电池夹具拔出,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包括:
工装本体,
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与所述工装本体相固定;
左右分布的两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装本体上,并且所述活动板的侧部形成有一排向内凹陷的电池收容凹槽,相邻两电池收容凹槽之间形成有与电池模组中电池间的缝隙相适配的插头,每个所述电池收容凹槽内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吸附电池的磁铁;以及
活动板驱动气缸,所述活动板驱动气缸与所述活动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板左右移动。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工装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气缸电路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气缸启闭的气动开关。
所述气动开关布置在所述工装本体与所述手柄部的连接处。
所述手柄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工装本体上。
所述工装本体上固定有左右延伸的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上连接可左右滑动的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活动板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块相固定。
所述滑块连接与所述活动板驱动气缸与所述活动板的传动路径上。
所述直线滑轨上开设有左右延伸的直线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嵌设于所述直线滑槽中。
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滑块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电池收容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所述活动板为电木材质。
本申请的优点是:
1、该电池模组拆卸工装采用气动机构执行驱动,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2、该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可很好的配合现有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快速拆除模组中的电池夹具;
3、该电池模组拆卸工装的拆卸头采用绝缘电木的材质,且内部镶嵌有磁铁,在拆装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吸附在电池模组的表面,防止拆卸头偏位,且不会对电池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这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这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的侧视图;
其中:1-工装本体,2-手柄部,3-活动板,3a-电池收容凹槽,3b-插头,4-磁铁,5-活动板驱动气缸,6-气动开关,7-直线滑轨,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工装本体1,与工装本体1固定的手柄部2,左右分布的两个活动板3,活动板驱动气缸5。前述活动板3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工装本体1上,并且活动板3的侧部形成有一排向内凹陷的电池收容凹槽3a,相邻两电池收容凹槽3a之间形成有与电池模组中电池间的缝隙相适配的插头3b,每个电池收容凹槽3a内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吸附电池的磁铁4。活动板驱动气缸5与活动板3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活动板3左右移动。
实际应用时,操作者握持手柄部2,将工装本体1上两活动板3端部的多个插头3b插入电池模组同一层电池间的缝隙中,在磁铁4的吸附力作用下,电池收容凹槽3a的槽壁与电池模组最外侧电池的外表面紧贴,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插头3b从缝隙中脱离。开启活动板驱动气缸5带动两活动板3相互远离移动,当两活动板3移动至该层电池上端和下端的两个电池夹具位置时,两活动板3对这两个电池夹具施加有沿着电池轴线方向的向外推力,从而将其中一个电池夹具推开,实现电池模组的拆分,非常方便。
为了方便操作者对驱动气缸5的启闭控制,本实施例在工装本体1上设置有与驱动气缸5电路连接、以控制驱动气缸5启闭的气动开关6。而且前述气动开关6布置在工装本体1与手柄部2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上述手柄部2一体成型于工装本体1上,即手柄部2和工装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防止上述活动板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位,本实施例在工装本体1上固定有左右延伸的直线滑轨7,直线滑轨7上连接可左右滑动的两个滑块8,上述两个活动板3通过螺栓分别与这两个滑块8相固定,如此利用直线滑轨7和滑块8来引导活动板3的移动。
具体地,直线滑轨7上开设有左右延伸的直线滑槽,滑块8滑动嵌设于直线滑槽中。
而且,上述滑块8连接在活动板驱动气缸5和活动板3的传动路径上,即活动板驱动气缸5先与滑块8传动连接,再通过滑块8将其驱动力传递给活动板3。
考虑到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多为圆柱形结构,故而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收容凹槽3a对应地设置为圆弧形凹槽。
上述活动板3为绝缘的电木材质,可有效的保证在拆电池模组时不会发生短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装本体(1);
手柄部(2),所述手柄部(2)与所述工装本体(1)相固定;
左右分布的两个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可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装本体(1)上,并且所述活动板(3)的侧部形成有一排向内凹陷的电池收容凹槽(3a),相邻两电池收容凹槽(3a)之间形成有与电池模组中电池间的缝隙相适配的插头(3b),每个所述电池收容凹槽(3a)内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吸附电池的磁铁(4);以及
活动板驱动气缸(5),所述活动板驱动气缸(5)与所述活动板(3)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板(3)左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气缸(5)电路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气缸(5)启闭的气动开关(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开关(6)布置在所述工装本体(1)与所述手柄部(2)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2)一体成型于所述工装本体(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上固定有左右延伸的直线滑轨(7),所述直线滑轨(7)上连接可左右滑动的两个滑块(8),所述两个活动板(3)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块(8)相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连接与所述活动板驱动气缸(5)与所述活动板(3)的传动路径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滑轨(7)上开设有左右延伸的直线滑槽,所述滑块(8)滑动嵌设于所述直线滑槽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与所述滑块(8)通过螺栓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收容凹槽(3a)为圆弧形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为电木材质。
CN201721762923.6U 2017-12-15 2017-12-15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Active CN207656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2923.6U CN2076566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2923.6U CN2076566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6624U true CN207656624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2923.6U Active CN2076566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6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04544U (zh) 电池板自动储料系统
CN205706200U (zh) 一种带有可升降式风能发电装置的电动汽车
CN104319115A (zh) 混合超级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方法
CN103219162B (zh) 一种纳米碳铅超级电容电池
CN10440979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预充化成方法
CN204793052U (zh) 方便串并联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2059190U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供电控制电路与混合动力汽车
CN207656624U (zh) 电池模组拆卸工装
CN205228960U (zh) 一种锂电池防爆盖压力测试机
CN101154751B (zh) 有效抑制锰酸锂正极材料容量损失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201893411U (zh) 一种叉车用能源
CN205239179U (zh) 一种氢能纯电动动力总成
CN205059300U (zh) 一种甲醇水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CN207587828U (zh) 电池模组信号采集板及电池模组
CN110271707B (zh) 一种用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生产的多型号多模式装箱设备
CN207586400U (zh) 电池组电流检测工装
Xiong et al. Overview of battery and its management
CN202495546U (zh) 一种锂电池化成夹具
CN101394006A (zh) 无阀全密封锂离子电池
CN201466120U (zh) 一种立式电动自行车电池组中电芯的组合结构
CN203974517U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用动力电池系统
CN202712360U (zh) 多功能自动电池极板分料系统
CN202134628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充电架
CN202134611U (zh)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板栅
CN207997050U (zh) 用于焊接电池模组信号采样片的电烙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1025 3rd floor, No.1 Factory building, no.468, Xinji Road, qiubin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Kangdi Intelligent Power Exchan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000 No.1 Desheng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HUA ANKAO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